1. 中醫是怎樣治療人體三叉神經痛的
三叉神經痛的中醫葯治療:①風寒阻絡:顏面陣發性疼痛
2. 中醫治療神經痛有哪些方法
中醫治療神經痛的方法很多,如正元疼痛清塗抹治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滴耳治療三叉神經痛,牙神經痛,面神經痛等,還有一些葯浴的方式和方法。
3. 面對又痛又癢的帶狀皰疹,中醫是如何「里應外合」進行治療的
帶狀皰疹其實是一個非常普通的病毒性疾病,以前是老年人易患,現在是年輕人也會得這種病,其實這個病就是病毒侵犯了我們身體的神經,所以會非常疼痛,有的甚至會破潰流膿,其實這種病也有一些治療辦法,除了西醫上的葯物治療還有自身免疫力的提升,中醫治療這個病的效果也是不錯的,並且中醫對於這種帶狀皰疹治療效果也是可以去根的,在中醫上,這種帶狀皰疹叫做“纏腰火丹”,所謂火丹就是紅色的疹子,在感覺上,起帶狀皰疹是非常難受的。
當然,中醫上也是講究內外結合治療的,從外中醫會給患者進行一些針灸,用一些梅花針對皰疹的地方進行疏通排毒,從內呢,中醫會用一些雄黃散,還有青黛散,內服外治,這樣的治療方法更加得當,皰疹很快去自動平復掉,並且痛感也會微弱很多。
4. 面癱的中醫治療
「活絡修復」就是中醫方法,該方法運用中醫內治法、外治法同時施內治,採用綜容合模式,通過中葯內服、電磁穿透、神經細胞激活、物理取穴、離子導入、穴位投入給葯、激光針灸、修復神經傳導等多種方式進行內外綜合治療,內服外治雙重作用快速修復受損神經和打通局部經絡功能,改善神經外圍氣血,消除內外症狀,從根源上達到修復、通絡、標本兼治目的。
5. 中醫是怎樣治療心絞痛的
心絞痛的中醫中葯治療:祖國醫學的辨證施治也可在「標」、「本」兩方面對治版療心絞痛發揮一定的權作用。常用的有復方丹參滴丸、蘇合香丸、保心丸,麝香保心丸;此外針劑或穴位按摩治療也有一定的療效。
運動鍛煉法:平時安排適當、適度的運動,有助於促進側支循環的發展,提高心臟的貯備能力和運動耐量,從而改善症狀。
外科手術治療:對於葯物治療療效欠佳,而又存在適應證的心絞痛,可以實施手術治療,主要是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及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形術。
6. 面癱怎樣進行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面癱呢一般是採用中葯、按摩、敷膏葯、理療、針灸等方法,中醫是溫和的,這些配合起來可以促進炎症消退、水腫減輕以及神經功能恢復。
7. 中醫如何有效治療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屬於中醫面痛的范疇,臨床可分為多種證型,治療時根據辨證使用不同的方法。 1、活血化瘀法 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本法適用於瘀血阻絡所致的三叉神經痛。多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由川芎、當歸、升麻、生地、地龍、甘草、赤芍、柴胡、紅花、桔梗、全蠍、蜈蚣等葯物組成。 2、補氣活血法 本法適用於氣血不足,絡脈空虛所致的三叉神經痛。治宜補氣活血佐以通絡之法,多用大劑量八珍湯加阿膠、紅花、桃仁、雞血藤、全蠍、天麻治療。 3、滋陰平肝法 4、清肝利膽法 本法適用於肝膽火盛,熱邪隨膽經上攻所致的三叉神經痛。處方:生地、黃芩、大黃、僵蠶、龍膽草、澤瀉、炒梔子、蜈蚣、當歸、甘草、全蠍。 5、清胃瀉火法 素食辛辣厚味,或胃熱素盛,致經脈郁滯不通而發生面部疼痛,治宜清胃瀉火,通絡止痛。處方:煅石決明、石膏、大黃、白芷、川芎、升麻、全蠍、桔梗、蜈蚣隨證加減治療。 6、痰瘀同治法 本法適用於瘀血挾痰濁所致的三叉神經痛。處方:桃仁、生地、天麻、半夏、紅花、全蠍、蜈蚣、僵蠶、木香、山甲珠、甘草。三叉神經痛的治療
8. 三叉神經痛的中醫辨證論治有哪些
三叉神經痛以單側面部的陣發性、電擊樣、短促而劇烈的疼痛為特徵,臨床可分為原發性與症狀性兩類,其中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多在40歲以上人中發生,女性較為多見。中醫認為病因雖然多種,但以風、熱、痰、虛四者為害最多,具體辨證論治如下:
(1)風寒外襲型
起病較急,疼痛較甚,或面頰有拘急收緊之感,得溫熨痛減,吹風受寒輒發或加重,或兼頭痛,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或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或弦緊。治擬疏風散寒,方用川芎茶調散加減,其中川芎12g,荊芥12g,防風9g,羌活12g,白芷12g,薄荷6g,甘草6g,細辛3g。
(2)胃火上攻型
面頰及齒齦疼痛如灼,遇熱痛增,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心煩,大便秘結,溲赤,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治擬清瀉胃火,方用清胃散加減,其中當歸15g,黃連12g,生地20g,丹皮12g,升麻9g,生石膏30g,知母12g,白芷9g。
(3)肝膽郁熱型
患側陣發性灼痛,痛連頭角,時作抽掣,常因情志刺激而誘發,心煩易怒,面紅目赤,口苦,舌尖紅,苔黃,脈弦數。治則為清肝利膽,方用當歸龍薈丸加減,其中當歸12g,龍膽草15g,梔子9g,黃連9g,黃芩9g,大黃6g,蘆薈9g,青黛1g,柴胡12g,白芍30克,鉤藤12g,地龍9g。
(4)陰虛風動型
面部脹痛,面肌或作抽搐,或麻木不仁,郁怒加重,頭暈目眩,心煩易怒,面部烘熱,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耳中蟬鳴,咽干目赤,舌質紅少苔,脈弦細而數。治應滋補肝腎、平肝息風,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其中天麻9g,鉤藤12g,石決明18g,梔子9g,山萸肉15g,白芍30g,牛膝15g,杜仲9g,益母草15g,桑寄生20g,夜交藤20g,茯神12g。
(5)氣血虧虛型
頭面痛頻發,痛勢隱隱,有空痛感,起則痛甚,卧則減輕,遇勞易發,面色蒼白,肢體倦怠,氣短懶言,飲食減少,舌質淡苔白,脈細弱。治應益氣養血,方用補中益氣湯合四物湯化裁,其中黃芪15g,黨參12g,升麻3g,柴胡6g,當歸15g,陳皮9g,白術12g,川芎9g,熟地15g,白芍20g,炙甘草6g。
(6)瘀血阻絡型
面痛屢發,痛有定處,或痛如針刺,日久不愈,日輕夜重,面色晦滯,舌質紫暗,脈弦澀或細澀。治擬逐瘀通絡,方用通竅活血湯加減,其中赤芍15g,川芎15g,桃仁15g,紅花9g,麝香(沖服)0.1g,全蟲9g,蜈蚣2條,生薑6g,老蔥3根,大棗7枚,黃酒適量。
(7)風痰阻絡型
面頰悶痛,或麻木不仁,眩暈惡心,或時吐痰涎,胸脘滿悶,肢重體倦,舌苔白膩,脈弦滑。治應祛風化痰,方用牽正散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其中白附子5g,僵蠶12g,全蟲5g,半夏12g,白術15g,天麻9g,茯苓12g,橘紅15g,甘草6g,生薑6g,大棗4枚,白芷9g,蔓荊子6g。
9. 三叉神經痛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中醫治療三叉神經痛的針灸治療以手法為主,治療過程中不加用葯物或電針。專
治則:祛風通絡。
處方:屬合谷、太沖、牽正、頰車、地倉、風池、下關、迎香、承漿或頰承漿。每次選三或四穴。
加減法:眼瞼不能下合、露睛流淚者,加攢竹、魚腰、絲竹空。
耳後痛者,加翳風。味覺減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補平瀉。
操作:合谷、太沖、風池穴針用瀉法,下關、牽正、迎香穴用平刺,採用平補平瀉法,陽白向下平刺透魚腰,地倉向頰車平刺,頰車向地倉斜刺,並採用抽針法,使面肌向後抽動,留針20分鍾。余穴均用平補平瀉法。
針刺療法對治療三叉神經痛有一定療效,尤其適用於急性發作期,它的特點就是見效快。
針刺療法有電針、耳針、水針、頭針、足針及深刺療法。從現代醫學解剖觀點來看,針刺的部位大多和三叉神經分支部位相符,針刺後可能由於神經系統的調和作用,以致三叉神經痛減輕甚至消失。
10. 中醫怎樣治療面癱
中醫認為顱面神經疾病是面神經微循環障礙、氣虛血淤、邪實阻滯、氣血回失運等所致,所以答根據中醫辨證論治思想為依據,結合個體差異,進行全面協調臟腑功能,調和陰陽氣血,糾正機體免疫、內分泌紊亂失衡狀態,使人體內環境恢復平衡,快速修復受損神經,打通經絡,提高神經營養因子,最大程度恢復神經傳導功能,讓面癱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