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面
養生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民俗、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鍛煉形體,而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煉或改變某種飲食結構,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養生需要了。
❷ 人體五臟六府養生時間
據醫學專家的研究證明,人體生物鍾運作是有固定規律的,人體的新陳代謝活動在晚上11時至凌晨5時處於最低水準,但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大量增加,此時細胞生長和修復最為旺盛,細胞代謝峰值增高,細胞分裂速度比平時快7-8倍,因而肌膚對營養性護膚品的吸收力加強。
20:00-21:00 肌體和皮膚對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經末梢及表情肌開始疲勞,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現水腫。
21:00-23:00 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23:00-01:00 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熬夜不利排毒。
01:00-03:00 膽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熬夜不利排毒。
03:00-05:00 肺的排毒。咳嗽患者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正處於肺排毒,這時不應用止咳葯,以免抑制
廢積物的排除。
04:00-06:00 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05:00-07:00 大腸的排毒,有腹痛便急感,應上廁所排便。
07:00-09:00 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06:00-08:00 從清晨開始荷爾蒙分泌量增加,而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分泌量則明顯減少,人體蛋白質合成受到抑。
08:00-12:00 肌體代謝最為旺盛,皮膚的機能和活力逐漸達到高峰,應激能力強,工作效率高。
12:00-15:00 午後肌體逐漸產生疲倦感,血液循環集中於消化系統,皮膚血液流量減少,對各種富含營養物質的護膚品吸收能力比較弱。
15:00-20:00 由於食物經過消化,微循環改善,組織含氧量升高,皮膚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逐步增強並達到高峰。這段時間最適宜到美容院作專業皮膚護理,還可配合健美操與健身等運動。
❸ 中醫養生的養生觀
養生和生活的關系決定了養生觀點的多面性。那麼,什麼是養生?為什麼要養生?如何養生?讓我們從養生文化高峰論壇上各位專家的精彩發言中,領略養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
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1.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
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4. 動靜有常、和諧適度。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
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所以,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黃帝內經》在開篇《上古天真論》首起問題就是關系功能衰退和壽命的問題:「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神農本草經》則不斷提出「不老」的概念。聶文濤在《求索神農智慧》一書中指出:中醫學和中葯學的發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經驗積累,而是大量先哲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進行的探索。
《道德經》上曾經講到,那些善於養生的人們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傷害。他們知道如何通過正確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從而獲得健康,也會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長久。當人們能夠遠離病痛,自然就能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❹ 健康養生包括哪些方面
在傳統文化裡面,養生包括四個方面:養性情、養睡眠、養居處、養房事。我們專必須按照這四個方面去做,才屬能夠使生命長生。
健康養生,它包含的內容十分的廣泛,首先我們對於健康的定義是身體和心理上兩個都要是健康的。對於養生,在詞典當中它是這樣定義的,其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來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
在現代意義上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所以根據健康養生的定義,我們就能知道,只要是有利於我們身心健康的行為或活動都屬於健康養生的范疇。
❺ 中醫健康養生的主要欄目
《中醫健康養生》除了每期新聞熱點類「封面報道」重頭欄目以及不定期特別策劃外,內容分為三大版塊:養生匯、治未病、大健康,主要欄目和內容如下:
一、養生匯:面向社會大眾,刊載權威好用的養生知識和方法
1.生生之道:權威專家談四季養生。
2.靜心齋:重點關注中醫情志養生,解決現代人心理健康問題。
3哲理養生:中醫葯文化、佛道儒等哲理養生內容。
4.名人坊:古今中外社會名人的養生故事、養生感悟、養生方法。
5. 養生真相:對有歧義的熱點養生理念方法等正本清源。
6.養生動起來:介紹不同的養生健身功法。
7.吃健康:營養飲食,各類葯膳,食療等。
8.生活中醫:從生活點滴中解讀中醫理論,學會如何運用。
二、治未病:面向亞健康人群,注重中醫防治疾病和特色方法
1.名醫說:國醫大師、全國名老中醫結合防病治病等談養生保健。
2. 問健康:時下最關注的健康問題或讀者提及最多的問題,請各權威醫生進行解答。
3.慢病有方:中醫防治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的理論和方法。
4.自我把脈:介紹自我診斷的技巧、方法等。
5.我的一招:介紹防治疾病的真驗方、真方法。
6.兩性健康:介紹男科、婦科常見病的健康問題及房事保健等。
7.父母心:父母學習育兒經。
8.頤年課堂:老年保健的課堂。
三、大健康:面向中醫健康產業從業者,交流大健康行業發展經驗
1.健康產經:健康養老養生相關產業的行業分析、解讀趨勢,產業新知商機等。
2.生態旅遊:圍繞中醫養生旅遊談各地特色。
3.醫館:全國各類有特色、好口碑、知名度高的醫館、會所等。
4.讀書時光:各類中醫葯養生保健好書推薦及書評。
5.點墨軒:和中醫養生有關的散文、隨筆,琴棋書畫、聞香品茗等內容。
6.特色療法:介紹有中醫特色的各種外治法。
7.小刀測評:養生保健軟體、產品的使用比較。
8.信息:中醫養生類會議、活動、招聘等。
❻ 中醫提倡的養生觀點有哪些
《黃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說明了內中醫從開容始就把人與社會看作一個整體,並堅持從人與社會的整體上治療並預防疾病。
這種人和自然息息相關的關系也體現在飲食營養方面。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代醫者就認識到,作為自然界產物的「味」對機體臟腑的特定聯系和選擇作用。除此,食物對臟腑尚有「所克」「所制」「所化」等作用。
中醫常根據天人合一的整體營養觀運用食物來達到補虛、瀉實,調整陰陽的目的。自古以來,以養生益壽、防治疾病的古代道、佛、儒、醫、各家學說,無不用人體內部與自然界的協調統一的理論來闡釋人體的生老病死規律,同時也無不用天人相應的法則來制定各種體逸勞作,飲食起居措施,對須臾不可離的飲食內容,以及進食方式方法提倡既要注意全面膳食,同時又主張因時、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飲食內容也應有所變化,做到「審因用膳」「辯證用膳」。
❼ 中醫養生觀是什麼
之前用過一個天人中醫APP挺有意思的你可以看看 ,里頭有很多有趣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