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性腹瀉患者怎樣救治
急性腹瀉是以突發的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帶膿血樣為特徵的癥候群。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常見於急性腸道感染,如病毒性腸炎、急性細菌性痢疾、霍亂等;腸道非特異性炎症,如急性局限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急性中毒,如細菌性食物中毒、動物和植物類毒物中毒、化學品中毒等;葯物反應,如瀉劑、擬膽鹼葯等;變態反應性胃腸病以及消化不良等。
發病突然,開始時可感到腹部不適,腹痛,糞便稀薄不成形,甚至如水樣便、膿血樣便、米泔水樣便,每日數次至數十次。
可伴有發熱,惡寒,頭痛頭暈,全身乏力。嚴重腹瀉病人,可出現皮膚彈性減低,眼窩下陷,精神委靡,面色蒼白,四肢發冷,體溫下降,甚至休克,昏迷。
救治措施:
(1)及早明確診斷,進行病因治療。
(2)病人應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必要時禁食。在最初24小時內多飲水,可給糖鹽水熱服,可吃一些流質飲食,不要吃水果、蔬菜及脂肪多的食物。對傳染病人嚴格進行腸道病隔離,對病人的嘔吐物及糞便要進行消毒處理。
(3)針刺中脘、天樞、內關、足三里,神志昏迷者加刺人中、委中,有休克症狀者加灸神闕、關元。
(4)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可給予簡單對症治療,止瀉可用痢特靈O.1克,每日3~4次;腹痛腹脹時,可用熱水袋熱敷患者腹部,腹痛明顯時可口服普魯本辛;發熱時,可用冰袋等物理降溫法降溫。
(5)如果患者腹瀉後出現皮膚乾燥、無彈性、眼窩凹陷、口唇發干、尿少等症狀時,為脫水現象,應在及時大量飲水以補充水分的同時,送患者去醫院診治。
注意事項:
(1)多飲水,最好飲用淡鹽水、加糖的淡鹽水、果汁等,以及時補充體內丟失的水和鹽分。
(2)注意觀察糞便的性狀及其他伴隨的全身症狀,腹瀉較重時還要觀察患者體溫、脈搏、呼吸及血壓的變化,以便為醫生診治提供依據。
(3)由於大便次數增多會刺激肛門粘膜,導致疼痛,應在便後用溫的1:5OOO高錳酸鉀液坐浴,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Ⅱ 請治療這些胃腸疾病的中醫配方!(專家進)!
你這個病是陽虛,辯證依據我不想說,我給你開一張處方,你試試看,盡內量別聽樓上那些,他們沒容有看清你這個病的本質,你按照我的處方來:肉桂15,生薑60,把這兩個葯用水煮兩個小時,煮出來的葯湯送服藿香正氣軟膠囊,這個軟膠囊在各地大葯房都可以買到,一天服用三次,飯後一個小時服,先吃四天的葯,我開著張處方是有依據的,我本著對你負責的態度,希望你能採納我的建議,還有,盡量不要空腹出水果,不要總喝涼茶,忌油膩,我會經常來網路知道的 ,我要補充一點,吃完我的葯,很可能屁還會很多,但是腹脹卻會慢慢消失,消失後,屁就會消失
Ⅲ 肚子脹有暖氣拉肚子大便不成形怎麼辦
常人胃腸道內存在100毫升一150毫升氣體,分布於胃與結腸部位。當胃腸道存在過量的氣體時,即稱為腹脹。腹脹常為多種疾病的首發症狀,了解引起腹脹的病因,對於指導掛號就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類及常見疾病 引起腹脹的病因大致可分為以下6種: 1.胃腸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見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及幽門梗阻等。 (2)腸道疾病:常見於腸結核、痢疾、腸梗阻及習慣性便秘等。 (3)其它:胃腸神經官能症。 2.肝、膽與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變,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見於急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見於心力衰竭、腸系膜動脈硬化症、腸系膜動脈梗塞等。心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脹。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敗血症、重症肺炎及傷寒等。 6.其它 可見於手術後腸麻痹、肺氣腫、哮喘病、低鉀血症、吸收不良綜合征、脊髓病變、葯物反應、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結締組織疾病及甲減等。 如何掛號就診 上述多種疾病均可引起腹脹,那麼,就診時如何區分科別呢?一般根據病史及伴隨症狀即可一目瞭然。 1.消化內科 腹脹伴暖氣、反酸,進食後加重或有腹瀉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2.普通外科 急起的腹脹、腹痛,伴嘔吐或不排氣、不排便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慢性腹脹伴右上腹痛、進食油膩食物後加重者,亦應掛普通外科。 3.婦科 經常腹脹伴腰酸、白帶多的病人,應掛婦科。 4.肝炎科 腹脹伴厭油、黃疽的病人,應到肝炎科就診。 5.結核科 經常腹脹伴低熱的病人,應掛結核科。 6.心臟內科 有心臟病史,經常腹脹者,應到心臟內科就診。 7.神經內科 有下肢癱瘓的病人,經常腹脹,應到神經內科就診。 腹脹之人宜吃以下食物。 金橘 能理氣、解郁、化痰、除脹、醒酒。《本草綱目》稱它「下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亦雲:「金橘醒脾,辟穢,化痰,消食。」無論氣滯型腹脹或是食滯型腹脹,均宜用金橘煎湯喝或泡茶飲。民間習慣做成金橘餅,腹脹時嚼食一、二枚。 佛手柑 能理氣、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經逢原》中就說它「專破滯氣」。《本草便讀》亦載:「佛手,功專理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又稱它能「醒胃豁痰,辟惡,解酲,消食止痛。」所以,凡是腹脹之人,無論是氣滯或食滯引起,均宜用鮮佛手12~15克,或干品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檳榔 能下氣除脹,又能消食解酒。《用葯心法》中說:「檳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鶴林玉露》曾指出:「嶺南人以檳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飽能使之飢,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凡氣滯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然檳榔畢竟是破氣耗氣之物,適宜身體壯實之人短暫食用。 蘿卜 能健胃消食、順氣寬中。《四聲本草》中載:「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綱目》亦雲:蘿卜「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甚效。」可見,蘿卜對食滯腹脹者尤宜,或搗汁飲,或煎水服。除新鮮蘿卜外,蘿卜子、蘿卜葉、老蘿卜根(即地骷髏,蘿卜的老根)煎水服用,也適宜食滯腹脹之人。 胡荽 有消食下氣作用,中醫常用以治療食物積滯。崔禹錫《食經》稱:「調食下氣。」《食療本草》說它「至消谷能食,治腸風,熱餅裹食」。《日用本草》亦認為,胡荽「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所以,對食積腹脹者尤宜。 青菜 能通利腸胃,無論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皆宜。青菜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能刺激胃腸的蠕動,通利二便,幫助消化,消除腹部脹滿不適。 豇豆 含多量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對食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四川中葯志》中記載:「豇豆健脾胃,消食,治食積腹脹。」成都《常用草葯治療手冊》還介紹治食積腹脹,噯氣:「生豇豆適量,細嚼咽下,或搗茸泡冷開水服。」 山楂 能消食積,特別是能消化肉積。《滇南木草》中說:「消肉積滯,下氣。」《日用本草》亦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本草綱目》中曾記載了鄰居小兒一案,因食積黃腫,腹脹如鼓,取山楂食之,「至飽,歸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凡食積腹脹者,均宜多吃些山楂。 大麥芽 能和中、消積、下氣,對脘腹脹滿者,食之頗宜。《醫學啟源》曾說:「補脾胃虛,寬腸胃。」《本草匯言》亦說:「大麥芽,補而能利,利而又能補,如腹之脹滿,膈之郁結,以此發生之物而開關格之氣,則效非常比也。」 楊梅 能和胃消食,唐代食醫孟詵認為楊貳昂臀逶啵艿映ξ浮!畢執噸泄┲餐技芬嘣兀骸爸渦奈鈣從行А!薄度荼靜蕁吩賾幸環劍骸爸撾賦φ吐蠲馮縭逞偽贛茫驕迷郊眩檬比∈排菘!? 啤酒花 能健脾消食,適宜消化不良之人腹脹者服食。民間多用啤酒花10~15克,開水泡茶飲,對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有效。 紫蘇葉 是一種調味品,並能解魚蟹毒,有理氣除脹的作用。《日華子本草》稱:「治心腹脹滿」。《本草綱目》載:「紫蘇葉行氣寬中。」《本草匯言》中還說它「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安胎氣,下結氣,化痰氣,乃治氣之神葯也。」所以,凡氣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可用紫蘇葉10克煎水服,或開水沖泡代茶飲。 砂仁 為民間常用芳香性調味品,能行氣、和胃、除脹,適宜脘腹痞脹、不思飲食之人食用。明·李時珍就曾說它「理元氣,通滯氣,散寒飲脹痞」。凡氣滯腹脹,尤其是受涼後寒氣腹脹者,尤為適宜。每天可用砂仁3~5克,搗碎,煎水服,或開水沖泡當茶飲用。 白豆蔻 是一種芳香健胃調味品,能行氣、暖胃、消食、寬中、除脹,功與砂仁同。凡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用白豆蔻3~5克,煎水代茶。 此外,腹脹之人還宜吃胡蘿卜、橘子皮、刀豆、大白菜、芹菜、蕹菜、冬瓜、瓠子、番茄、苦瓜、茴香、薤白、橙子及茶葉等。
Ⅳ 用中醫葯怎樣治療急性胃腸炎
〈1〉腸胃濕來熱:病起急驟,惡心自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瀉。
方葯: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寒濕阻滯:嘔吐清水,惡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並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濡。
治法:散寒除濕,和中止瀉。
中成葯:藿香正氣水。
〈3〉食滯胃腸:惡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後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中成葯:保和丸,香連化滯丸。
〈4〉脾胃虛弱: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且時作時休,面色不華,倦怠乏力,舌淡,脈濡弱。
治法:健脾理氣,和胃止瀉。
中成葯:人參健脾丸。
Ⅳ 老中醫解析,經常拉肚子是怎麼一回事
老中醫張凡志說,腹瀉就是俗話所說的拉肚子、鬧肚子的情況,是消化系統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症狀。其發生與日常飲食、葯物乃至疾病症脫不開關系,臨床多伴有嘔吐、發熱、腹痛、腹脹等症狀表現。 張凡志說,腹瀉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個共同表現,中醫將腹瀉稱為泄瀉,多由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脾腸虛弱、脾腎陽虛導致。日常以下幾種情況多會出現腹瀉的症狀: 1、飲食因素:飲食不節、吃喝無度,進食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攝食未煮熟的扁豆等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瀉症狀。 2、精神因素:精神過於緊張、壓抑等也可以引起不同情況的腹瀉表現,這種情況多見於高考、中考來臨之際,或工作壓力較大的青年男女。 3、疾病因素:一些腸道疾病症發作時常伴有腹瀉的症狀,包括急慢性腸炎、腸功能紊亂等,甚至一些腫瘤疾病如腸癌也會引起腹瀉症狀。 中醫提醒:腹瀉拉肚子,小心腸病 一、急慢性腸炎 腸酸過多,經常反酸,有腸酸從腸里泛起或滿上來的感覺,使我們」愛」上廁所。 二、急慢性腸炎 脾腸肝腎之氣失司為本,腸功能失調為輔,致氣血逆亂,臟腑失調,陰陽不和等病理變化。清濁不分、混雜而下,走於大腸泄瀉為其臨床特點。 三、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的原因非常多,除暴飲暴食、喜食辛辣刺激食物、抽煙喝酒等外,像眼下天氣漸熱,過度冷飲,吃冰西瓜,腸粘膜遇冷收縮等導致我們經常拉肚子。 中醫強調:腹瀉勿盲目用葯止瀉 鑒於腹瀉的嚴重危害,臨床建議廣大患者及時就醫診治。不少患者常常一發生腹瀉就用止瀉葯,但中醫專家多不贊同此種做法。腹瀉實際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措施,能將體內的致病菌與它們所產生的毒素,以及進入腸道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減少對人體的毒害作用。如果立即服用止瀉葯,無疑是「閉門留寇」。殘留的毒素等將會對機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此外止瀉葯多對腸甚至其他內臟存在著一定的毒副作用,長期服用,傷害很大。而且不對症治療,或有加重症狀的趨勢,適得其反。 治療腹瀉拉肚子,中醫全面調理、精確分析、杜絕腸病復發 老中醫認為,同是腹瀉,致病機理卻各不相同,應該對症下葯,才能起到治標又治本的效果。為此 腸科採用「中西辯證平衡療法」,以中醫辨證為主,西醫為輔,全面解決腹瀉難題。中西辯證平衡療法達到的療效如下: 1、中西醫有效結合,匯集西醫先進設備與中醫葯的優勢。快速治癒腸炎的同時,防止腸病再次復發。 2、最先進的腸病診療設備,專業診療腸病,將特效中葯直接送至病患處,直達病根。 3、由國內老中醫張凡志專家,經過產期驗證,而萃取的天然中葯,對於腸病的治療有十分顯著的療效,並提高腸道免疫力。 4、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症治療,特效中葯直接作用患處,治其根,防復發,中葯養腸提高免疫力再次降低復發率。
Ⅵ 中醫對急性腸炎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學沒有急性腸炎的病名,根據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屬中醫嘔吐、腹回痛、泄瀉、答霍亂、絞腸痧、脫證等病證范疇。其病因有感受時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及臟腑虛弱等,但主要關鍵在於脾胃功能障礙和胃腸功能失調。 (1)感受時邪 夏秋之交,暑濕蒸騰,若調攝失宜,感受暑濕穢濁之氣;或因貪涼露宿,寒濕入浸,寒邪穢氣,郁遏中焦,使脾胃受損,升降失調,清濁不分,發為本病。 (2)飲食所傷 飲食過量,停滯不化;或恣食肥甘,濕熱內蘊;或誤食生冷不潔之物,損傷脾胃,致運化失職,水谷精華不能吸收,反停為濕滯,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吐瀉交作,而發本病。 (3)情志失調 脾氣素虛,或原有食滯,或本有濕阻,但未致發病,復因情志失調,憂郁惱怒,精神緊張,以致肝失疏泄,橫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運化失常而成本病。正如《景岳全書·泄瀉》篇所說:「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必先怒時挾食,致傷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隨觸而發,此肝脾二臟之病也,蓋以肝木克土,脾氣受傷而然。」 長期飲食失調,或勞倦內傷,或久病纏綿,均可導致脾胃虛弱,因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虛弱則不能受納水谷和運化精微,以致水反成濕,谷反為滯,濕滯內停,清濁不分,混雜而不遂成本病。
Ⅶ 怎樣治療腹脹
1.少食高纖維食物。如土豆、麵食、豆類以及捲心菜、花菜、洋蔥等蔬菜 ,它們都很容易在腸胃內部製造氣體 ,從而導致腹脹的出現。
2.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子、硬煎餅等硬性食物都不容易消化 ,因此在腸胃裡滯留的時間會比較長 ,產生較多氣體而引發腹脹。
3.改變狼吞虎咽的習慣。進食太快或邊走邊吃等不良習慣 ,會很容易吞進不少空氣 ;此外 ,常用吸管喝飲料也會使大量空氣潛入胃部 ,引起腹脹。
4.克服不良情緒。焦躁、憂慮、悲傷、沮喪、抑鬱等不良情緒也可能會使消化功能減弱 ,或刺激胃部造成過多的胃酸 ,其結果也會使胃內氣體過多 ,造成腹脹加劇。
5.注意鍛煉身體。每天應該堅持 1小時左右的適量運動 ,不僅有助於克服不良情緒 ,而且可以幫助消化系統維持正常的功能。
6.適度補充纖維食物。高纖維食物並非只會導致腹脹 ,有時恰恰相反 ,在攝入高脂肪食物後 ,有時反而會有減輕腹脹的功效。原因在於 ,高脂肪食物難以被消化、吸收 ,因而在腸胃裡逗留時間往往比較長 ,而一旦有纖維加入 ,受阻塞的消化系統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7.注意某些疾患。對某些疾病來說 ,腹脹或許就是先兆或是症狀之一。它們包括過敏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和膀胱瘤等。
腹脹是指腹部脹滿的症狀 ,多因胃腸道疾病、低血鉀、肝膽與胰腺疾病、腹膜疾病和手術後胃腸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中醫認為腹脹多由酒傷、食傷、情志郁結、黃疸積聚等所致。有虛實之分。
虛證 :腹脹、大便溏瀉、不思飲食、腹痛喜溫喜按 ,按之腹較軟。
1.砂仁、陳皮各 10克 ,廣木香 6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2.用冰片 0. 2克研末敷於臍上 ,蓋上紗布 ,再用艾條灸 10~ 15分鍾。
3.茯苓 15克 ,炒白術 10克 ,焦山楂 10克。水煎取汁 ,分 3次服。
4.黨參 10克 ,扁豆 10克 ,茯苓 15克。水煎取汁 ,分 3次服。
實證 :便秘、腹脹、腹痛拒按、口渴心煩。
1.大黃、厚朴各 6克 ,芒硝 3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2.枳實、厚朴各 6克 ,川黃連 3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3.芒硝 3克 ,大黃 5克 ,甘草 3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食積證 :胸腹滿悶、噯腐吞酸、腹滿拒按、惡心嘔吐、大便不通。
1.香櫞片 6克 ,砂仁 3克。水煎取汁 ,放入適量白糖 ,分 2次服。
2.生白蘿卜 500克。將白蘿卜洗凈、切片打爛取汁 ,飲之。
3.焦山楂 15克 ,炒菜菔子 10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4.枳實 10克 ,炒白術 6克。水煎取汁 ,分2次服。
5.隔山撬 15克 ,雞內金 6克 (焙焦研成細末 )。將隔山撬煎水 ,吞服雞內金 3克。日 2次。
6.連翹 10克 ,萊菔子 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7.炒麥芽、炒谷芽、焦山楂各 10克。水煎取汁 ,分 3次服。
氣郁證 :情志不舒 ,食慾減退 ,脘腹脹滿 ,噯氣泛酸。
1.當歸 5克 ,炒白術 10克 ,炒香附 5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2.柴胡 5克 ,白芍 10克 ,枳實 5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3.丹參 10克 ,陳皮 5克 ,鬱金 5克。水煎取汁 ,分 3次服。
麩質過敏症 (又稱乳糜瀉 )是一種消化道疾病 ,主要起因於腸道對麩質的不良反應 ,導致腸道自體免疫反應。麩質過敏症不但造成腸胃不適 ,影響養分吸收 ,更可能引發下痢、便秘 ,甚至是貧血等症狀。
麵粉搓揉之後會產生具有拉力的面團 ,這是因為其中的「小麥蛋白」形成「麵筋」的緣故。麵粉作成的食物特別好吃 ,就是因為麵筋的獨特口感 ,有嚼勁。
可惜的是 ,不是每個人都能盡情享用麵粉作成的食物。身體免疫系統不好的人 ,腸胃道會特別敏感 ,一旦對麵粉的「小麥蛋白」產生敏感反應 ,就會腹瀉或便秘 ,肚子老是鬧問題。若是因為飲食習慣而必須經常食用麵粉食物 ,肚子就會一天到晚不舒服 ,影響消化吸收 ;對小朋友來說 ,還會因為營養攝取不足的緣故 ,導致貧血或其它發育障礙等後遺症。
這種對「小麥蛋白」特別敏感的問題 ,在醫學上稱為「麩質過敏症」 ,又稱乳糜瀉。醫學界認為 ,這只是少數人的自體免疫疾病。權威醫學中心「梅耶醫學中心」的最新研究報告卻指出 ,麩質過敏症患者的人數其實相當多 ,特別是40— 60歲的女性 ,很容易因為麩質過敏症的問題而影響生活品質。
研究人員指出 ,麩質過敏症的病人容易出現嚴重腹瀉、腹痛、脹氣、糞便酸臭的症狀。但是這些症狀與其它的腸胃疾病相似、往往會阻礙正確的診斷。因此研究人員建議 ,腹瀉腹脹問題一直無法治癒的患者 ,最好能夠利用血液測試的方式 ,找出過敏原 ;同時也要進行小腸切片 ,以了解腸道狀況。
如果檢查後能夠確認「小麥蛋白」是導致病人過敏的主要病因 ,就能夠利用飲食控制的發現 ,不要吃小麥或麵粉製作的食物。飲食控制後若可以看到明顯的症狀改善 ,就可確定病人的病因 ,而不需要因為腹脹腹瀉問題而奔波求醫了。
隨著大家飲食習慣越來越西化 ,接觸麵包、蛋糕、餅乾等麵粉食物的機會很高 ;再加上中國人吃面的比例也很高 ,因此一般人並不會聯想到自己的腸胃問題與麵粉有關系。在此建議您 ,如果你經常為腹脹腹瀉所苦 ,不妨提醒醫師 ,自己是不是對麵粉食物過敏 ,也許就可幫助醫師找出病因。
Ⅷ 中醫治療急性腹瀉的方法有哪些
解表化濕利小便
Ⅸ SOS腹瀉腹脹腹痛的最好最快的治療方法
腹瀉是指大便的次數增多,每天大約排便三次,並且大便量增多,糞質有改變,稀薄,混有膿血粘液或不混有膿血粘液。夏季是患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得了腹瀉應及時就醫。
據河北醫大一院消化泌尿內科馬金城主任介紹:按照腹瀉發病部位,分兩大類,一種是小腸性腹瀉,一種是結腸性(大腸性)腹瀉。小腸性腹瀉一般指大便次數一天三至十次,個別不計其數,伴有臍周疼痛,糞質明顯稀薄,水樣性或脂肪瀉,(脂肪瀉指大便油亮,有臭味,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另外,無里急後重(大便完還想便);結腸性腹瀉的特點是:腹痛多在下腹部,包括左、右下腹部,大便常混有膿血粘液,可以有里急後重。
產生腹瀉的原因總的分兩類:一類為感染性腹瀉,一類為非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是由於細菌、病毒、毒素感染腸道後引起的腹瀉,最常見的有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胃腸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腸病、腸道寄生蟲感染(蛔蟲、絛蟲、鉤蟲等引起的感染)、腸結核等。非感染性腹瀉是由於腫瘤、免疫性疾病、全身各臟器疾病引起的腹瀉,先天的代謝異常(如對麵食過敏、脂肪不能吸收等)、精神心理異常、胃腸功能異常、胃腸道臨近臟器(如膀胱、子宮、卵巢等)的異常等引起的腹瀉。
你熱泡麵的時候同時吃了冷的東西,導致腸功能失調,加上你一直拉水。應該是屬於脂肪性腹瀉。
你需要補充電解質,自己可以泡糖鹽水喝,服用氟哌酸2粒每日三次!
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症狀是劇烈的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症狀,如口乾、眼窩下陷、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等,最後可致休克。故必須給患者補充水分,有條件的可輸入生理鹽水。症狀輕者讓其卧床休息。如果僅有胃部不適,多飲溫開水或稀釋的鹽水,然後手伸進咽部催吐。.如果發覺中毒者有休克症狀(如手足發涼、面色發青、血壓下降等),就應立即平卧,雙下肢盡量抬高並速請醫生進行治療。
常人胃腸道內存在100毫升一150毫升氣體,分布於胃與結腸部位。當胃腸道存在過量的氣體時,即稱為腹脹。腹脹常為多種疾病的首發症狀,了解引起腹脹的病因,對於指導掛號就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類及常見疾病
引起腹脹的病因大致可分為以下6種:
1.胃腸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見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及幽門梗阻等。
(2)腸道疾病:常見於腸結核、痢疾、腸梗阻及習慣性便秘等。
(3)其它:胃腸神經官能症。
2.肝、膽與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變,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見於急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見於心力衰竭、腸系膜動脈硬化症、腸系膜動脈梗塞等。心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脹。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敗血症、重症肺炎及傷寒等。
6.其它 可見於手術後腸麻痹、肺氣腫、哮喘病、低鉀血症、吸收不良綜合征、脊髓病變、葯物反應、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結締組織疾病及甲減等。
如何掛號就診
上述多種疾病均可引起腹脹,那麼,就診時如何區分科別呢?一般根據病史及伴隨症狀即可一目瞭然。
1.消化內科 腹脹伴暖氣、反酸,進食後加重或有腹瀉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2.普通外科 急起的腹脹、腹痛,伴嘔吐或不排氣、不排便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慢性腹脹伴右上腹痛、進食油膩食物後加重者,亦應掛普通外科。
3.婦科 經常腹脹伴腰酸、白帶多的病人,應掛婦科。
4.肝炎科 腹脹伴厭油、黃疽的病人,應到肝炎科就診。
5.結核科 經常腹脹伴低熱的病人,應掛結核科。
6.心臟內科 有心臟病史,經常腹脹者,應到心臟內科就診。
7.神經內科 有下肢癱瘓的病人,經常腹脹,應到神經內科就診。
腹脹之人宜吃以下食物。
金橘
能理氣、解郁、化痰、除脹、醒酒。《本草綱目》稱它「下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亦雲:「金橘醒脾,辟穢,化痰,消食。」無論氣滯型腹脹或是食滯型腹脹,均宜用金橘煎湯喝或泡茶飲。民間習慣做成金橘餅,腹脹時嚼食一、二枚。
佛手柑
能理氣、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經逢原》中就說它「專破滯氣」。《本草便讀》亦載:「佛手,功專理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又稱它能「醒胃豁痰,辟惡,解酲,消食止痛。」所以,凡是腹脹之人,無論是氣滯或食滯引起,均宜用鮮佛手12~15克,或干品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檳榔
能下氣除脹,又能消食解酒。《用葯心法》中說:「檳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鶴林玉露》曾指出:「嶺南人以檳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飽能使之飢,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凡氣滯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然檳榔畢竟是破氣耗氣之物,適宜身體壯實之人短暫食用。
蘿卜
能健胃消食、順氣寬中。《四聲本草》中載:「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綱目》亦雲:蘿卜「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甚效。」可見,蘿卜對食滯腹脹者尤宜,或搗汁飲,或煎水服。除新鮮蘿卜外,蘿卜子、蘿卜葉、老蘿卜根(即地骷髏,蘿卜的老根)煎水服用,也適宜食滯腹脹之人。
胡荽
有消食下氣作用,中醫常用以治療食物積滯。崔禹錫《食經》稱:「調食下氣。」《食療本草》說它「至消谷能食,治腸風,熱餅裹食」。《日用本草》亦認為,胡荽「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所以,對食積腹脹者尤宜。
青菜
能通利腸胃,無論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皆宜。青菜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能刺激胃腸的蠕動,通利二便,幫助消化,消除腹部脹滿不適。
豇豆
含多量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對食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四川中葯志》中記載:「豇豆健脾胃,消食,治食積腹脹。」成都《常用草葯治療手冊》還介紹治食積腹脹,噯氣:「生豇豆適量,細嚼咽下,或搗茸泡冷開水服。」
山楂
能消食積,特別是能消化肉積。《滇南木草》中說:「消肉積滯,下氣。」《日用本草》亦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本草綱目》中曾記載了鄰居小兒一案,因食積黃腫,腹脹如鼓,取山楂食之,「至飽,歸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凡食積腹脹者,均宜多吃些山楂。
大麥芽
能和中、消積、下氣,對脘腹脹滿者,食之頗宜。《醫學啟源》曾說:「補脾胃虛,寬腸胃。」《本草匯言》亦說:「大麥芽,補而能利,利而又能補,如腹之脹滿,膈之郁結,以此發生之物而開關格之氣,則效非常比也。」
楊梅
能和胃消食,唐代食醫孟詵認為楊梅「和五臟,能滌腸胃。」現代《中國葯植圖鑒》亦載:「治心胃氣痛有效。」《泉州本草》載有一方:「治胃腸脹滿,楊梅腌食鹽備用,越久越佳,用時取數顆泡開水服。」
啤酒花
能健脾消食,適宜消化不良之人腹脹者服食。民間多用啤酒花10~15克,開水泡茶飲,對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有效。
紫蘇葉
是一種調味品,並能解魚蟹毒,有理氣除脹的作用。《日華子本草》稱:「治心腹脹滿」。《本草綱目》載:「紫蘇葉行氣寬中。」《本草匯言》中還說它「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安胎氣,下結氣,化痰氣,乃治氣之神葯也。」所以,凡氣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可用紫蘇葉10克煎水服,或開水沖泡代茶飲。
砂仁
為民間常用芳香性調味品,能行氣、和胃、除脹,適宜脘腹痞脹、不思飲食之人食用。明·李時珍就曾說它「理元氣,通滯氣,散寒飲脹痞」。凡氣滯腹脹,尤其是受涼後寒氣腹脹者,尤為適宜。每天可用砂仁3~5克,搗碎,煎水服,或開水沖泡當茶飲用。
白豆蔻
是一種芳香健胃調味品,能行氣、暖胃、消食、寬中、除脹,功與砂仁同。凡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用白豆蔻3~5克,煎水代茶。
此外,腹脹之人還宜吃胡蘿卜、橘子皮、刀豆、大白菜、芹菜、蕹菜、冬瓜、瓠子、番茄、苦瓜、茴香、薤白、橙子及茶葉等。
Ⅹ 如何治療腹脹
常人胃腸道內存在100毫升一150毫升氣體,分布於胃與結腸部位。當胃腸道存在過量的氣體時,即稱為腹脹。腹脹常為多種疾病的首發症狀,了解引起腹脹的病因,對於指導掛號就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類及常見疾病 引起腹脹的病因大致可分為以下6種: 1.胃腸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見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及幽門梗阻等。 (2)腸道疾病:常見於腸結核、痢疾、腸梗阻及習慣性便秘等。 (3)其它:胃腸神經官能症。 2.肝、膽與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變,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見於急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見於心力衰竭、腸系膜動脈硬化症、腸系膜動脈梗塞等。心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脹。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敗血症、重症肺炎及傷寒等。 6.其它 可見於手術後腸麻痹、肺氣腫、哮喘病、低鉀血症、吸收不良綜合征、脊髓病變、葯物反應、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結締組織疾病及甲減等。 如何掛號就診 上述多種疾病均可引起腹脹,那麼,就診時如何區分科別呢?一般根據病史及伴隨症狀即可一目瞭然。 1.消化內科 腹脹伴暖氣、反酸,進食後加重或有腹瀉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2.普通外科 急起的腹脹、腹痛,伴嘔吐或不排氣、不排便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慢性腹脹伴右上腹痛、進食油膩食物後加重者,亦應掛普通外科。 3.婦科 經常腹脹伴腰酸、白帶多的病人,應掛婦科。 4.肝炎科 腹脹伴厭油、黃疽的病人,應到肝炎科就診。 5.結核科 經常腹脹伴低熱的病人,應掛結核科。 6.心臟內科 有心臟病史,經常腹脹者,應到心臟內科就診。 7.神經內科 有下肢癱瘓的病人,經常腹脹,應到神經內科就診。 腹脹之人宜吃以下食物。 金橘 能理氣、解郁、化痰、除脹、醒酒。《本草綱目》稱它「下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亦雲:「金橘醒脾,辟穢,化痰,消食。」無論氣滯型腹脹或是食滯型腹脹,均宜用金橘煎湯喝或泡茶飲。民間習慣做成金橘餅,腹脹時嚼食一、二枚。 佛手柑 能理氣、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經逢原》中就說它「專破滯氣」。《本草便讀》亦載:「佛手,功專理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又稱它能「醒胃豁痰,辟惡,解酲,消食止痛。」所以,凡是腹脹之人,無論是氣滯或食滯引起,均宜用鮮佛手12~15克,或干品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檳榔 能下氣除脹,又能消食解酒。《用葯心法》中說:「檳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鶴林玉露》曾指出:「嶺南人以檳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飽能使之飢,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凡氣滯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然檳榔畢竟是破氣耗氣之物,適宜身體壯實之人短暫食用。 蘿卜 能健胃消食、順氣寬中。《四聲本草》中載:「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綱目》亦雲:蘿卜「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甚效。」可見,蘿卜對食滯腹脹者尤宜,或搗汁飲,或煎水服。除新鮮蘿卜外,蘿卜子、蘿卜葉、老蘿卜根(即地骷髏,蘿卜的老根)煎水服用,也適宜食滯腹脹之人。 胡荽 有消食下氣作用,中醫常用以治療食物積滯。崔禹錫《食經》稱:「調食下氣。」《食療本草》說它「至消谷能食,治腸風,熱餅裹食」。《日用本草》亦認為,胡荽「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所以,對食積腹脹者尤宜。 青菜 能通利腸胃,無論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皆宜。青菜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能刺激胃腸的蠕動,通利二便,幫助消化,消除腹部脹滿不適。 豇豆 含多量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對食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四川中葯志》中記載:「豇豆健脾胃,消食,治食積腹脹。」成都《常用草葯治療手冊》還介紹治食積腹脹,噯氣:「生豇豆適量,細嚼咽下,或搗茸泡冷開水服。」 山楂 能消食積,特別是能消化肉積。《滇南木草》中說:「消肉積滯,下氣。」《日用本草》亦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本草綱目》中曾記載了鄰居小兒一案,因食積黃腫,腹脹如鼓,取山楂食之,「至飽,歸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凡食積腹脹者,均宜多吃些山楂。 大麥芽 能和中、消積、下氣,對脘腹脹滿者,食之頗宜。《醫學啟源》曾說:「補脾胃虛,寬腸胃。」《本草匯言》亦說:「大麥芽,補而能利,利而又能補,如腹之脹滿,膈之郁結,以此發生之物而開關格之氣,則效非常比也。」 楊梅 能和胃消食,唐代食醫孟詵認為楊梅「和五臟,能滌腸胃。」現代《中國葯植圖鑒》亦載:「治心胃氣痛有效。」《泉州本草》載有一方:「治胃腸脹滿,楊梅腌食鹽備用,越久越佳,用時取數顆泡開水服。」 啤酒花 能健脾消食,適宜消化不良之人腹脹者服食。民間多用啤酒花10~15克,開水泡茶飲,對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有效。 紫蘇葉 是一種調味品,並能解魚蟹毒,有理氣除脹的作用。《日華子本草》稱:「治心腹脹滿」。《本草綱目》載:「紫蘇葉行氣寬中。」《本草匯言》中還說它「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安胎氣,下結氣,化痰氣,乃治氣之神葯也。」所以,凡氣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可用紫蘇葉10克煎水服,或開水沖泡代茶飲。 砂仁 為民間常用芳香性調味品,能行氣、和胃、除脹,適宜脘腹痞脹、不思飲食之人食用。明·李時珍就曾說它「理元氣,通滯氣,散寒飲脹痞」。凡氣滯腹脹,尤其是受涼後寒氣腹脹者,尤為適宜。每天可用砂仁3~5克,搗碎,煎水服,或開水沖泡當茶飲用。 白豆蔻 是一種芳香健胃調味品,能行氣、暖胃、消食、寬中、除脹,功與砂仁同。凡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用白豆蔻3~5克,煎水代茶。 此外,腹脹之人還宜吃胡蘿卜、橘子皮、刀豆、大白菜、芹菜、蕹菜、冬瓜、瓠子、番茄、苦瓜、茴香、薤白、橙子及茶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