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骨髓炎的中醫治療處方
慢骨髓炎中葯方劑
中醫方劑(1)
〖 辨 證 〗 病後余邪客筋骨
〖 治 法 〗 育陰潛陽活血驅邪
〖 方 名 〗 健骨解毒湯
〖 組 成 〗 知母20克黃柏15克肉桂3克鎖陽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蘇木9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龜板20克全蠍3克黃芪20克桔梗9克碎補20克甘草9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劑
〖 出 處 〗 羅禹田方
另附:慢骨髓炎方
處方與用法:
海馬1阿膠15克芒硝50克黃蠟150克乳香、沒葯、血竭、兒茶各15克.母雞1隻母雞去內臟存毛將上葯裝入雞腹內封好用黃泥外糊1厘米厚晾至半干用桑柴燒烤先用文火後改武火烤至雞熟約需34小時雞熟後剝去泥土將葯取出研成細末備用
用法:早晚各服1次以紅糖水送服每次3~5克1料為1療程般連用1-3療程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 (2)【骨髓炎葯方】鮮野菊花(去根莖)全草500克(干品100克)鮮芙蓉葉400克(干品100克)藤黃1克 【骨髓炎用法】上葯加水5000毫升,煎至2000毫升,趁溫浸洗患處,每天1~2次,至膿盡為止.有竇道者,用30~50毫升注射器吸取葯液套上尼龍輸液管插至竇道深部沖洗. 【骨髓炎療效】此方治療慢性骨髓炎24例,痊癒23例,中斷治療1例. 【骨髓炎病例】張×,男9,歲左.脛骨粗隆3厘米以下可見20×5厘米左右之梭形潰瘍,潰瘍中央有8×2厘米左右的枯白色骨質外露,膿液回溢,其氣腥臭,左下肢不能站立.X線片示左脛骨全程破壞,廣泛骨質疏鬆及病理性骨折.診斷:①左勝骨慢性骨髓炎②左脛骨病理性骨折③左小腿前外側慢性潰瘍.入院後用復方野菊液洗浸泡傷口,每天2~3次,每次30分鍾.於第4天死骨分離,19天傷口癒合.患者能步行回家.隨訪1年未見復發. 【骨髓炎葯方來源】毛世友湖南中醫雜志1990.
⑵ 癰有哪些中醫療法
1.熱毒蘊結(初期來):皮膚鮮自紅、灼熱疼痛,漸成高腫堅硬,伴見惡寒發熱,頭痛泛惡,舌紅苔黃膩,脈洪數。輕者可無伴見症狀。治宜清熱解毒消腫。
方葯:金銀花20克,連翹、赤芍各15克,黃芩、山梔、荊芥、黃柏、夏枯草各10克,生石膏(先煎)、蒲公英、蘆根各30克。
服上述方劑的同時,取煎後葯渣用布包,濕敷癰腫部位。
2.熱毒壅滯(成膿期):結塊局部疼痛加劇,痛如雞啄,腫勢高突,可伴見發熱,口乾苦,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解毒、透膿。
方葯:丹參、生石膏(先煎)各20克,黃連、山梔、當歸尾、川芎、皂刺、炮甲片、黃芩、連翹各10克,蒲公英、金銀花各30克。
3.余邪留滯(潰膿期):潰出黃白稠厚膿液,可夾雜有紫色血塊,局部腫痛及全身症狀亦逐漸消失。如膿瘡口周圍堅硬,膿水稀少,多為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治宜清熱解毒、退腫。
中成葯:六應丸或銀黃片。體虛弱者,可配合服八珍丸。
4.外治法:初期外敷金黃散、玉露散。潰膿期取九一丹或八二丹葯線引流,膿未盡時外蓋金黃膏,膿盡時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外蓋。如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後再用葯。
⑶ 骨癌的中醫治療
骨科原發的骨腫瘤以骨肉瘤、尤文氏肉瘤為主。這一類病人目前的治療現狀,專在臨床上骨屬腫瘤誤診誤治的比例是比較高的,究其原因:一是、骨腫瘤種類繁多,每種骨腫瘤的發病率都比較低,臨床醫生尤其是基層醫院的醫生見到的病例很少,是缺乏臨床經驗。二是、對骨腫瘤的診治流程掌握的不好,沒有按照規范化的流程來進行處理。通常見到腫瘤沒有診斷清楚之前就直接進行手術,結果可能把惡性腫瘤按照良性腫瘤進行治療,這樣病人就會出現遠處的轉移,也可能病人就喪失了保肢的機會。所以目前來說骨腫瘤,主要是集中在大醫院專科醫生進行治療。
⑷ 治療癰的中葯處方有哪些
1.西醫葯治療
<1>早期局部可行50%硫酸鎂濕熱敷治療。
<2>炎症范圍擴大,中央已形成壞死組織,全身症狀逐漸加重者,應採用十字或雙十字切開術,要深達筋膜,切斷皮下纖維小梁,節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排膿。
<3>抗生素治療:輕症,可口服復方新諾明或泰利必妥,或萬古黴素。重症,肌注或靜滴青黴素類葯物。滅滴靈對厭氧菌效果較好。
<4>卧床休息,疼痛發燒者,可給予解熱鎮痛劑。
2.中醫葯治療
<1>內治法
熱毒蘊結(初期):皮膚鮮紅、灼熱疼痛,漸成高腫堅硬,伴見惡寒發熱,頭痛泛惡,舌紅苔黃膩,脈洪數。輕者可無伴見症狀。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輕者宜疏風清熱,活血化瘀。
方葯:金銀花20克、連翹15克、黃連10克、赤芍15克、黃芩10克、山梔10克、荊芥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黃柏10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10克、蘆根30克。
服上述方劑的同時,取煎後葯渣用布包,濕敷癰腫部位。
熱毒壅滯(成膿期):結塊局部疼痛加劇,痛如雞啄,腫勢高突,可伴見發熱,口乾苦,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透膿。
方葯:金銀花30克、連翹10克、黃芩10克、丹參20克、生石膏(先煎)20克、黃連10克、山梔10克、當歸尾10克、川芎10克、皂刺10克、炮甲片10克、蒲公英30克。
余邪留滯(潰膿期):潰出黃白稠厚膿液,可夾雜有紫色血塊,局部腫痛及全身症狀亦逐漸消失。如膿瘡口周圍堅硬,膿水稀少,多為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
治法:清熱解毒,退腫。
方葯:內服中成葯六應丸或銀黃片。體虛弱者,可配合服八珍丸。
<2>外治法
中醫治療癰以外治法為主,根據全身症狀配合服用中葯。
初期:外敷金黃散、玉露散。
潰膿期:取九一丹或八二丹葯線引流,膿未盡時外蓋金黃膏,膿盡時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外蓋。如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後再用葯。
【注意事項】
癰較癤重,應保持瘡口周圍皮膚的清潔,避免對瘡口的擠壓摩擦。根據癰發部位,制動相應活動,如腋癰宜用三角巾懸吊上肢,臍癰、臀癰應卧床休息等。
⑸ 癰疽是什麼病,怎麼治療
癰疽(yōng jū抄),毒瘡,多而廣的叫癰,深的叫疽。這樣的毒瘡被現代醫學解釋為皮膚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細菌感染所致的化膿性炎,病原菌為葡萄球菌。 癰發於肌肉,紅腫高大,多屬於陽症,疽發於骨之上平塌色暗多屬於陰症
⑹ 中醫是怎樣治療癰病的
癰的中醫葯治療:①熱毒蘊結(初期):皮膚鮮紅、灼熱疼痛
⑺ 治療癰有幾種方法
1.西醫葯治療
<1>早期局部可行50%硫酸鎂濕熱敷治療。
<2>炎症范圍擴大,中央已形成壞死組織,全身症狀逐漸加重者,應採用十字或雙十字切開術,要深達筋膜,切斷皮下纖維小梁,節除壞死組織,充分引流排膿。
<3>抗生素治療:輕症,可口服復方新諾明或泰利必妥,或萬古黴素。重症,肌注或靜滴青黴素類葯物。滅滴靈對厭氧菌效果較好。
<4>卧床休息,疼痛發燒者,可給予解熱鎮痛劑。
2.中醫葯治療
<1>內治法
熱毒蘊結(初期):皮膚鮮紅、灼熱疼痛,漸成高腫堅硬,伴見惡寒發熱,頭痛泛惡,舌紅苔黃膩,脈洪數。輕者可無伴見症狀。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輕者宜疏風清熱,活血化瘀。
方葯:金銀花20克、連翹15克、黃連10克、赤芍15克、黃芩10克、山梔10克、荊芥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黃柏10克、蒲公英30克、夏枯草10克、蘆根30克。
服上述方劑的同時,取煎後葯渣用布包,濕敷癰腫部位。
熱毒壅滯(成膿期):結塊局部疼痛加劇,痛如雞啄,腫勢高突,可伴見發熱,口乾苦,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透膿。
方葯:金銀花30克、連翹10克、黃芩10克、丹參20克、生石膏(先煎)20克、黃連10克、山梔10克、當歸尾10克、川芎10克、皂刺10克、炮甲片10克、蒲公英30克。
余邪留滯(潰膿期):潰出黃白稠厚膿液,可夾雜有紫色血塊,局部腫痛及全身症狀亦逐漸消失。如膿瘡口周圍堅硬,膿水稀少,多為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
治法:清熱解毒,退腫。
方葯:內服中成葯六應丸或銀黃片。體虛弱者,可配合服八珍丸。
<2>外治法
中醫治療癰以外治法為主,根據全身症狀配合服用中葯。
初期:外敷金黃散、玉露散。
潰膿期:取九一丹或八二丹葯線引流,膿未盡時外蓋金黃膏,膿盡時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外蓋。如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後再用葯。
⑻ 中醫怎麼解釋癰
營衛不從,逆於肉里,乃生癰腫。瘡者皮外也,瘍者皮內也,癰者肉之間也,疽者骨之里。
⑼ 癰有哪些中醫葯治療法
①熱毒蘊結(初期):皮膚鮮紅、灼熱疼痛,漸成高腫堅硬,伴見惡寒發熱,頭痛泛惡,舌紅苔黃膩,脈洪數。輕者可無伴見症狀。治宜清熱解毒消腫。
方葯:金銀花20克,連翹、赤芍各15克,黃芩、山梔、荊芥、黃柏、夏枯草各10克,生石膏(先煎)、蒲公英、蘆根各30克。
服上述方劑的同時,取煎後葯渣用布包,濕敷癰腫部位。
②熱毒壅滯(成膿期):結塊局部疼痛加劇,痛如雞啄,腫勢高突,可伴見發熱,口乾苦,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解毒、透膿。
方葯:丹參、生石膏(先煎)各20克,黃連、山梔、當歸尾、川芎、皂刺、炮甲片、黃芩、連翹各10克,蒲公英、金銀花各30克。
③余邪留滯(潰膿期):潰出黃白稠厚膿液,可夾雜有紫色血塊,局部腫痛及全身症狀亦逐漸消失。如膿瘡口周圍堅硬,膿水稀少,多為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治宜清熱解毒、退腫。
中成葯:六應丸或銀黃片。體虛弱者,可配合服八珍丸。
②外治法:初期外敷金黃散、玉露散。潰膿期取九一丹或八二丹葯線引流,膿未盡時外蓋金黃膏,膿盡時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外蓋。如瘡口過小,應擴瘡排膿後再用葯。
⑽ 癤癰瘰癧怎麼治療
癤(jiē)癰(yōng)瘰(luǒ)癧(lì)
癤癰:瘡之類
瘰癧:生於頸部的一種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頸部皮回肉間可捫及大小答不等的核塊,互相串連,其中小者稱瘰,大者稱癧,統稱瘰癧。俗稱癧子頸或老鼠瘡。多見於青少年及原有結核病者,好發於頸部、耳後,也有的纏繞頸項,延及鎖骨上窩、胸部和腋下。
中醫多用清熱解毒的葯進行治療。西醫是用消炎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