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養生選修課後個人體會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問於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
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發鬢頒白。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八八則齒發去。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
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發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子不過盡八八,女子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歲,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遠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Ⅱ 學完《中醫養生學》的收獲
中醫靠的是個人理解,中醫是運動的,是圓的,用整體的思維去看待你會收獲很多。
Ⅲ 學習養生保健的感想
豐富自己的知識,健康自己的身體,最好能有個店付諸行動,那樣會幫助很多人的同時自己也受益哦
Ⅳ 學習中醫葯養生選修課的感受怎麼寫
有用、有效、安全
因時因地因人
Ⅳ 養生保健課的體會感想
健康是革來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自,就算是孔明再世,也難有發揮自己才能的舞台。而且,人的一生雖然要經歷很多,如果要一犧牲健康為代價,無論多麼風光,有多少榮譽,有多少金錢,有多少權力,都是假的。上帝賦予我們健康的身體,不是為了讓我們捨命的去爭奪像煙花般只綻放一剎那耀眼光芒的權力,金錢或榮譽,而是讓我們去經歷人性的感情,所以我從不認同有些人年輕時用命去換金錢,而到中年老年的時候,卻是用金錢換取生命的一昔延續。
一個健康的農民比一個百病纏身的國家公務員要活得快活,活得瀟灑。所以我覺得,金錢,權力,名譽乃身外物,健康才是自己的。
養生讓我們最大的收益就是獲得健康。有人總結到健康讓我們「個人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節省醫葯費,造福全人類。」中醫養生博大精深,他告訴我們「合於陰陽,調於四時。」天人合一,順應自然。養生讓我們不患已病,治未病;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營養專家告訴我們:中國正處在「慢性病發作期」,好好學習養生讓我們遠離這些疾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讓中醫養生引領時尚。
Ⅵ 關於《中醫養生療法與家庭保健》選修課後感想
一課程的意義;二學習的收獲;三對老師的感謝,基本上這三部分,說點兒好話就可以了
Ⅶ 如何寫「上中葯養生課的感想」,拜託各位好心人啦,急需
雖然我會寫,但是這種事還是自己真正的感受才有意義
Ⅷ 學習中醫後的感想80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醫的學習方法與路徑,是一個需要首先探討的問題。很多朋友學習中醫之前沒有很好地思考這個問題,入門的方式五花八門,有的一頭扎進傷寒論等經典里,苦讀了數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經文背得爛熟,臨床時,邊都摸不著,開口動手便錯,進而懷疑經典,懷疑中醫。
有的執迷於葯物學里,變成了草葯醫生,單方醫生,把個別中葯和處方視為絕密,越求越奇,以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葯或者異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還有的求於易,求於道,將中醫和氣功,宗教混於一談,強詞奪理,故弄玄虛,不提也罷。
我想,這些不應該是朋友們學醫的初衷。
我雖然出生在中醫世家,卻也在醫學上走了很多彎路,對臨床療效的追求也曾經讓我倍感艱辛,回首這20多年的學醫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醫本來是一個簡單明白,好學易用的學科,卻被有意無意的蒙上一層又一層的神秘面紗。
在這個處處追求效率的時代,還原中醫的本來面目,破除中醫迷信,節約後來者的精力和時間,就是我現在覺得最有意義的事情。唯其如此,中醫界方可吸引優秀的年輕人,才能發揚光大。
學習的方法和路徑---先從端正態度開始。
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人說過,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強調的是,下面這種學習方式適合有一定基礎,希望深入系統掌握中醫體系的人,也適合已經學醫幾年,或者讀完了中醫院校還一頭霧水,願意重新鑽研的情況。
一,先宏觀後微觀。
一定要先對中醫的學術體系有一個整體的大概印象,先通過走馬觀花式的瀏覽,然後再去學習具體的知識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種秘方,技法當中,紛紛擾擾,一鍋漿糊。
臨床上遇到很多醫生已經號稱可以攻克絕症了,結果自己得了感冒,還分不清是風寒還是風熱。基本的概念都是一塌糊塗,如何能夠登堂入室?
二,培養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強調死記硬背。
中醫學讓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誦大量的內容,而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體會是中醫學里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其實是不多的。遠遠不如法律,外語等專業。
很多內容,理解以後就會記得,而沒有理解,記來何用?當然,理解也是分層次來的,先淺後深,先一般後特殊。
中醫知識浩如煙海,人的精力時間都有限,一個醫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學,也不可能什麼病都會治,關鍵是能構建自己的學術體系,在一定的范圍內有所建樹,善莫大焉。
我記得當年背了好幾百個處方,但是臨床根本不怎麼用,現在還能背的處方不會超過50個吧,也沒有臨床開不出方的情況,呵呵。
學習方劑的問題,我以後會單獨論述。總結起來一句話就是--------------一個臨床醫生真的不需要學那麼多處方。千招會,不如一招精。一方融會可變數方,一法學透可變數法。
很多老醫生喜歡炫耀自己當年是如何過目不忘,博聞強記。先大量的背誦,以後慢慢理解,對於幼兒學醫,這個當然是有道理的。
但如果是成年人記憶力差,理解力強,就不應該這樣學。何況這些出口成章的老先生很多人臨床水平真心不怎麼樣,可惜了背書受的那些罪喲。
傳統的學習方法,打雜三年,抓葯三年,抄方三年,動不動十幾年以上才可以出師。真正學醫的時間並不多,這些規矩裡面,包含著對學徒勞動力的殘酷盤剝。
而我以為,一個完全沒有醫學基礎的人,中等資質,學習條件和方法合適,三年就可以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
這是我通過實踐得出的結論。至於執業醫師考試,我指導的幾個學生都能超分數線近一百分過關。也可以證明這一套方法對付應試教育還是同樣有效。
三,保持批判的精神學中醫。
一定在建立好自己的醫學體系以後,再去研究各家學術
對前輩的經驗,帶著懷疑的態度學習,以臨床療效來驗證。
凡是科學的體系,一定有可以理解的邏輯,無法理解的東西,可以存疑,先放一放。
這是因為你沒有一定的基礎,無法分辨是非,輕易轉進中醫各家學術的嘴仗里,除了更糊塗,沒有別的收獲。
我常常說看一個人學醫的水平,看看他買了些什麼書,可以得知八九,也是這個意思。
Ⅸ 通過中醫養生學課程的學習,談談你的收獲和打算。
給你個提綱,你抄自己寫吧。
1,早睡襲早起,不熬夜;
2,均衡飲食,注意食物葯性,清淡為宜,避免垃圾食品;
3,保持心性平和,避免極端情緒;
4,做一些適合自己的有氧運動。
你可以根據中醫課程,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身體健康進行一個自我診斷;然後結合在校的條件,制定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健身計劃。相信老師會非常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