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控艾證的中醫治療

控艾證的中醫治療

發布時間:2021-03-03 05:47:25

『壹』 中葯治療艾滋病有哪些

艾滋病全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該病由感染免疫缺陷病毒而引起,導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喪失,CD4細胞數量減少,功能降低,繼而發生多系統,多器官、多病原體的復合感染(機會性感染)和腫瘤等,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以中醫而論,HIV/AIDS是發現才20多年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雖然中醫歷代文獻中 尚無其名,但根據其傳播方式,流行情況、發病特點、臨床表現等方面看,與中醫的某些病症病,如瘟疫、虛勞等相類似之處,這種相關性為中醫葯治療HIV/AIDS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治療經驗。中醫葯的治療非常注重因人而異,這對治療HIV/AIDS的患者具有重要意義。辨證施治、因人而異是中醫學的精髓,是中醫從宏觀認識人體疾病和進行治療干預的具體手段,它既是對疾病病情、病性、病勢的基本反映,又是選方用葯治療的中葯環節。 AIDS是一個臨床綜合征,中醫癥候是對它的臨床特徵的綜合概況。不同的證型反映了不同的病理變化,需要不同的治療,這就是辨證論治。這是中醫的特色所在,這也是中醫葯治療艾滋病取得療效的關鍵所在。AIDS臨床表現往往有多種病理變化,呈現病狀體征多樣,中醫對這些病理變化進行高度,為中醫立法處方提供依據;因此治療必然是針對癥候的復方中葯,通過多部位靶點的綜合效應取得療效。中醫治療更強調整體狀態的綜合調治,重視疾病的癥候類型及其演變 規律,即辨證施治。 AIDS屬中醫的溫病范疇,病因病機為本虛標實證,在加上性濫交、勞累、外感等,導致了各種機會性感染的出現而發病。但若一個人的正氣尚足,即使他感染HIV,但機體適應性強,也可與它處於共存狀態,這就有可能延遲發病或成為HIV的長期攜帶者,就有可能延後死亡。中醫強調的是機體對致病因子的的反應性和適應性,中醫的治療就是運用各種手段,綜合的作用於患者,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或阻斷病情發展延緩發病,或減輕症狀消除症狀,從而提高生存質量,延長壽命。 中醫認為,AIDS的發生,其外因是感染溫邪yin毒,損傷機體;內因是正氣受損,氣血虧虛。內外因互為因果,日久嚴重損傷全身臟腑功能,造成惡性循環。治療原則;在疾病的早期屬正虛邪實者,應以扶正與祛邪並用。體質尚好者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體質差者則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在中期則以扶正為主,單純祛邪者少用。自上世紀90年代起,一些中國醫生從臨床實際出發,通過自己的診治實踐,應用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對HIV/AIDS進行了治療,比如中研1號、中研2號、中研3號、艾通沖劑、康寶、生命泉、乾坤寧、安太滋,中國1號以及紅寶等,都是從中醫辨證論治方面來治療HIV/AIDS患者的,並且取得一定的臨床療效,有的正在國內或國外進行深入臨床或實驗研究。 目前雖然西醫抗逆轉錄病毒高效聯合療法(HAART)「雞尾酒療法」有比較肯定的療效,但西葯在耐葯性及毒副作用方面存在不足,中葯在穩定和提高免疫力,改善症狀,毒副作用小,提高生存質量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中醫葯治療HIV/AIDS的各種並發症,如腹瀉、皮膚瘙癢、發熱、皮膚潰瘍等有較明顯的效果。中醫葯在退熱、減輕乏力、咳嗽、腹瀉等症狀以及增加體重方面均有一定效果。 通過中醫葯的綜合調理,可以增強患者免疫力,改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能減低西葯的副作用。 目前,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已經批准生產的治療HIV/AIDS的中葯新葯————唐草片,對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艾滋病患者,具有提高CD4淋巴細胞計數的作用,可以改善乏力、脫發、食慾減退和腹瀉等症狀,並改善活動功能狀況。臨床試驗發現:該葯有助改善艾滋病臨床症狀(包括乏力、脫發、腹瀉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此外,由於唐草片副作用少(僅極少數患者會出現惡心、失眠,而且很快消失),故可長期服用。早期患者服用,有助控制或延緩艾滋病的進展;中期服用能阻止免疫系統繼續受損,並能恢復及增強免疫功能;晚期使用,則能控制並發症的發生。

『貳』 做艾灸能治療哪些病症

中醫可通過艾灸特定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艾灸適用症較廣,應根據具體情況具版體施灸,不同治療穴位,效果不同權,如女性常見痛經問題,可艾灸神闕、關元、氣海、子宮等穴位,簡單使用艾灸盒進行治療,達到暖宮及溫經活血作用。此外,任何中醫治療技術,均需辨證後施治,首先明確患者證型,包括氣虛、陽虛、陰虛等,如患者本人肝火偏旺,此時艾灸關元、氣海等補穴,易加重病情,建議患者治療前咨詢相關專業醫生,明確個人證型後進行治療。

『叄』 中醫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的治療方法很多,但是歸納起來大體可分為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

汗法是運用各種發汗葯物組成方劑,來開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種方法。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人偶感寒涼,老年人往往提醒要喝碗薑糖水或酸辣湯,發一發汗,就不容易患感冒了。因為生薑或辣椒都是辛散之物,趁熱喝下去,可以擴張周圍小血管,刺激毛孔發汗,驅散體表寒邪。汗法的基本道理也是這樣。常用的方劑有桂枝湯、銀翅散等。

吐法是利用催吐葯引導病邪或有害物質從口涌吐而出的一種方法。吐法大都用於病情嚴重急迫,必須迅速吐出的積結實證。如痰涎壅塞、食停胃脘或誤食的毒物還在胃中,都急需用吐法救治。金元時代的大名醫張子和就很擅長這種治法,提倡「攻病三法」(汗、吐、下),喜用峻烈的瀉劑和吐劑。他在《儒門事親》一書中有記載:一位患風癇病的婦女,偶吃一種像蔥一樣的章,吐涎如膠,大約有一二斗,不想從此不再發病,而且身體也一天天健壯起來。張子和對這件事很重視,他走訪了許多人才知道這種像蔥一樣的草叫「憨蔥苗」,在《本草經》中稱「藜蘆苗」。從這件事以後,張子和認識了吐法的重要,高興地說,「亦偶得吐法耳」。

下法是運用瀉下葯物攻逐體內結滯(如宿食、水飲、瘀血等)的一種方法。這種治法可以排除蓄積,起到推陳出新的作用。《儒門事親·偶有所遇厥疾獲療記》中記載,有一次,張子和看見一個小孩因為誤吞銅鐵而患病,身體很瘦弱,足不勝身。那時正好是六七月份,淫雨不止,沒有木柴煮飯,小孩挨餓幾天。一天早晨,鄰居牛死了,煮牛肉葵菜飯吃,病孩乘機飽吃一頓。不久,覺腸中痛,泄注如傾,瀉下所誤吞的東西。張子和因而明白《內經》中所說的「肝苦急,食甘以緩之」的道理。因「牛肉、大棗、葵菜皆甘物也,故能寬緩腸胃。且腸中久空,又遇甘滑之物,此銅鐵所以下也」。張子和高興地說:「亦偶得瀉法耳。」

和法是通過調整人體機能,達到祛病除邪的目的一種方法。病邪既不在里,又不在表,或者氣血營衛不和,或者臟腑關系失調,採用汗、吐、下、溫、清、補、消都不適宜的,就可以採用和解的方法。目前許多中醫都用「加味逍遙丸」來治慢性肝炎,這種葯也是一種和劑。

溫法是用溫性或熱性葯物補益陽氣、驅除寒邪的一種治法。人們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胡椒、桂皮、生薑等,胃中常有一種燥熱的感覺,不僅食慾增加,消化旺盛,甚至整個身子都會有熱感,於是我們就說這類東西屬於熱葯。使用溫熱葯可以起到溫中祛寒、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等作用。

清法是用寒涼葯物以達到清熱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法。人們在氣候酷熱、氣悶難忍的時候,常喜歡吹風納涼,冷飲冰水,目的是為了消除煩熱。由此推論,遇到內熱燔熾、煩渴神昏的病證,服用苦寒清涼葯物,也能達到清熱的作用。

補法是運用補葯補益人體氣血,增強體質,達到扶正祛邪作用的一種治法。補法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種種區別。醫聖張仲景用當歸羊肉湯治癒貧窮百姓的故事被傳為佳話。

消法是採用消食、化瘀、軟堅、化痰、化濕、利水等葯物,對慢性積聚脹滿進行漸消緩散而不傷正氣的一種治療方法。

中醫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於上述八法的運用是相當靈活的。由於有不少病的情況相當復雜,往往不是單獨使用某法,而是把許多治療方法配合起來使用,如汗下並用、溫清並用、攻補並用、消補並用等等。除去「八法」之外,歷代醫家還提出了許多其他的治法,並且還創造了相當豐富的外治法。如熏蒸法、洗浴法、敷貼法、熨法、含漱法、塞法、摩擦法、撲粉法、起泡法、探吐法、導引法等。

中醫靈活運用八法以及其他方法治病的向時必須遵守一些原則。

第一條原則是治病必求於本。「本」,指的是疾病的本質。「必求於本」,是強調一定要透過錯綜復雜的現象,抓住疾病的實質,找出治療的關鍵。有些疾病的症狀往往是很復雜的,在一大堆頭緒紛亂的症狀中,不僅有主次本末、輕重緩急的區別,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某些假象。所以,中醫治病的時候首先要注意識別那些「真熱假寒」、「真寒假熱」、「至虛有盛候」(真虛假實)、「大實有贏狀」(真實假虛)的虛假證狀。否則寒熱不分,虛實不辨,以假當真,被表面現象所迷惑,非但治不好病,甚至會造成醫療事故。

第二條原則是扶正祛邪。中醫認為,一切病證都是正邪雙方力量的消長變化所造成的。「正」,指人體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邪」,指病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是說,人體的正氣旺盛,就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犯;相反,受了病邪的侵犯,人體的正氣就要受到損傷。所以醫生治病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扶助人的正氣,增強人的體質,同時又要設法驅除病邪,以求邪去正復,使疾病朝著治癒的方面轉化。這一原則就叫做扶正祛邪。

在治病的時候,首先要看正邪雙方的盛衰情況,如果病邪顯著而正氣又不太虛,應以「祛邪」為主,如果正氣虛而病邪不盛,則應以「扶正」為主,如果正氣已虛而病邪又盛,就應該採用「扶正」和「祛邪」兼施的原則。但應該注意的是,扶助正氣不要造成「留邪」的惡果。有些人得了病,總喜歡服補葯,而庸醫也喜歡投人所好。結果往往「閉門留寇」,遺害很多。尤其是有些急性傳染病,發病急遽,如果正氣不很虛弱,更應該及時驅邪。另一種情況是祛邪不要傷害正氣。《紅樓夢》中的胡太醫就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在給睛雯治病的時候就犯了祛邪傷正的大忌。晴雯本來是偶感風寒的小病,可是胡大醫卻搬出了一大堆紫蘇、桔梗、防風、荊芥等解表葯,又用上了枳實、麻黃一類的猛峻葯物。這就難怪賈寶玉罵他「該死,該死」。賈寶玉說:「雖疏散,也不可太過。舊年我病了,卻是傷寒,內里飲食停滯……還禁不起麻黃、石膏、枳實等虎狼葯。我和你們(指丫環們)就如……那才開的白海棠似的。我禁不起的葯,你們哪裡禁得起?」

除上述原則外,還有正治反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原則,以及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原則等等。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醫治療的原則,始終貫徹了從整體出發,又聯系時間、地點和人的各種不同的情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精神。

『肆』 中醫都有哪些治療方式

在治抄療方法上,針灸是我國獨創性的一種治療方法,其特點是在病人身體的一定部位用針刺入,或用火的溫熱燒灼局部位置,以達到治病的目的。
這一療法大約起源於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已經有了用砭石治病的經驗,以後發展為針灸。周代以後逐漸形成為一項專門的治療方法。
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周代古醫籍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等帛書,反映了當時經絡學說已基本確立。
《內經》和《難經》中詳細記載了人身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和全身脈絡、腧穴以及它們的分布循行與針療、刺法、刺禁、炙法、炙禁等具體內容,並高度評價了經絡的「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的重要作用,對我國醫學和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針灸療法早在漢唐時就傳到日本、朝鮮等國,宋元時期後又相繼傳到阿拉伯和歐洲,震撼了國際醫學界,影響了世界醫學的發展。故外國學者多稱譽我國為「針灸的中國」。

『伍』 中醫怎麼治療帕金森

帕金森的偏方治療以及秘方

一、黃芪30克、丹參20克、木瓜18克、巴戟天15克、天麻15克、赤勺15克、川芎10克、全蠍克、當歸10克、地龍10克、紅花6克、蜈蚣6條,水煎服,每日1劑,30天為1個療程。

二、生牡蠣30克、葛根30克、生龍骨30克、白芍20克、伸筋草20克、鉤藤15克、制首烏15克、山萸肉15克、枸杞子12克、當歸12克,天麻10克、川芎10克、白僵蠶10克、懷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1劑,15日為一療程。

三、天麻、川芎、白僵蠶、懷牛膝各10克,枸杞子、當歸各12克,鉤藤、制首烏、山萸肉各15克,白芍、伸筋草各20克,生牡蠣、葛根、生龍骨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15日為1療程。

四、玉竹、白芍、白術、丹參、葛根、山葯、天麻、法半夏各10克,木瓜、龍骨(先煎)、牡蠣(先煎)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15日為1療程。

五、當歸、遠志、桑椹、天麻、茺蔚子、石菖蒲、鉤藤、川芎、菊花各10克,何首烏、棗仁各20克,白蒺藜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劑,15日為1療程。

六、生地、石斛、肉蓯蓉、川斷、白蒺藜、海藻、鱉甲各15克,白芍、石決明(先煎)各30克,天麻、煅龍骨、煅牡蠣(龍牡先煎)各20克,穿山甲10克,水煎服,每日1劑,15日為1療程。

七、黃芪、地龍各15克,當歸、川芎、天麻、生地、熟地各10克,炙僵蠶15克,防風、秦艽、威靈仙各10克,炙全蠍5克(研吞),炙蜈蚣3克(研吞),水煎服,每日1劑,10日為1療程。

以上就是今日分享的七個偏方。(來自於網路)

『陸』 中醫的艾灸是用來治療什麼的真的有用嗎

中醫的艾灸是用來治療什麼的?真的有用嗎?

艾灸是中醫治療疾病和保健養生的一種傳統方法,艾灸所用的艾柱、艾絨等材料都是由艾草製成的,艾草本身就有非常好的驅寒除濕、暖身強身等效果。在具體治療時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穴位艾灸,就能起到良好的功效和作用,包括了出汗排毒、提高睡眠質量、改變全身微循環、增強免疫力等。


七、降脂減肥:研究發現,艾灸一次相當於連續運動3個小時,因此具有燃燒身體內多餘的脂肪、減肥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艾灸的,艾灸也不是神丹妙葯,切不可誇大其保健作用。當然,只要辨別體質,善用艾灸,對健康是有一定益處的,但一定要辯證對待。

『柒』 中醫治療有什麼方法

中醫的治抄療手段主要有中葯湯劑、針灸、推拿、按摩、拔罐等方法。例如,治療面神經炎,也就是面癱,中醫認為,本病多是由於外感風邪閉阻經絡,而導致口角歪斜,可以應用經典方劑牽正散以祛風通絡,也可以配合在面部下頜穴、頰車穴、地倉穴等處針灸、治療效果會更好;如治療帶狀皰疹,可以用梅花針點刺配合拔罐,可明顯控制皰疹擴散。

『捌』 卓—艾氏綜合症中醫可以治療嗎

卓—艾氏抄綜合症即胃泌素瘤,是一種少見的胃腸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屬於胰島G 細胞腫瘤。近乎絕症了,根治以手術治療為主。晚期可以用中葯對症治療、調理,但意義不大了。 抗生素是肯定要用的,同時還應應用質子泵抑制劑等一系列葯物,對於各種常見並發症也應積極予以治療。

『玖』 艾灸可以治療類風濕嗎

艾灸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臨床採用艾絨製成的艾柱或艾條溫灸刺內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容位,激發經絡的經氣,達到治病目的。其主要適用於虛證和寒證,起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辨證類型屬於寒證、濕證、虛證,且脾胃功能較弱的類風濕患者較為適用。但艾灸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療,單純依靠艾灸的力量無法將類風濕關節炎治癒。

閱讀全文

與控艾證的中醫治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