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醫師如何防病、治病的
你好,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大了,我要用四本書來回答你:《中醫基礎理論內》、《中醫診斷學》容、《中葯學》、《方劑學》。
簡而言之,中醫防病主張治未病,即通過養生鍛煉身體,使身體更強健,身體好抵抗力就好,自然不容易生病。正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早起早睡,鍛煉身體,三餐均勻規律,飽餓均勻,不暴飲暴食,零食就別吃了。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情緒。大致是這些
中醫治病,通過望聞問切,審查內外,四診合參,辨證論治,開方遣葯。你網路搜一下望聞問切,裡面還有很多內容,我就不啰嗦了。中葯有溫熱寒涼四性,酸甜苦辣咸五味。這個講起來也是長篇大論,你看看中葯學就知道了。中葯治病就是利用草葯的偏性糾正人體的偏性。比如氣虛,就有可以益氣的葯,像黃芪,黨參,人參之類;血虛用補血的葯,像阿膠,熟地,當歸;高熱要用清熱的葯,像黃芪,石膏,知母,滑石等。我就舉幾個例子,太多了說不完,有興趣看看上面四本書。
❷ 什麼是中醫養生 該如何養生
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
(《易·系辭上》)《老子》雲「道法自然。」就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中醫養生有食養、葯養、針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
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內容,為人體養生之根本。
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早在兩三千年前,《周易》、《黃帝內經》、《老子》裡面已經有一套很完整的養生原理,就像一個永遠也挖不完的寶庫,值得我們再三探索。中醫的養生觀包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寶。
❸ 現代人該如何養生防病
現代人該如何養生防病
1、要順
古人認為人的身體變化,與四季的變化是一致的。也就說,人體的保健要跟隨著四季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改變,要讓身體順應當季的季節相適應,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飲食起居,都需要改變。其中,春夏交替之時應該養陽,養脾,堅持早睡早起。
2、要補
想要五臟六腑健康,除了要堅持鍛煉之外,還應該從飲食進補。其中,古人推崇利用滋補葯材進補,幫助調理身體陰陽平衡,促進氣血循環。其中,祖國醫學認為,葯食同源所有的食物都有調理身體的作用,搭配中葯材製成葯膳,能夠很好地為身體進補。
中醫日常養生的方法
1、多用木梳梳頭
多梳頭有能夠促進頭皮血液流通,幫助滋養頭發,同時當增強頭部血液循環,為大腦提供足夠的養分。所以說,早上起來的時候,還有晚上入睡之前,都應該用木梳梳頭。而且一定要讓梳頭慢慢刮過頭皮才行。
2、多泡熱水腳
泡熱水腳是很簡單的中醫養生方法,雙腳浸入熱水中後,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同時熱氣從腳底進入身體,幫助驅除體內的寒濕之氣。而寒濕之氣則跟著汗液,從皮膚毛孔排泄出身體,從而減輕身體的負擔,讓身體變輕松。
❹ 中醫在防病養生方面有哪些優勢
這個問題很專業了,一般的網友回答不了,在這里一句半句也講不清楚。有興趣的話就到書店購買相關書籍研究研究,找老中醫切磋切磋!
❺ 中醫如何預防疾病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所以要養腎,可以學一些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平時飲食注意適應四時變化和自己的體質,扶正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❻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中醫養生
1、食物養生:
老中醫的順口溜,
可做參照與踐行。
生梨潤肺化痰好,
蘋果止瀉營養高。
黃瓜減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獼猴桃。
番茄補血助容顏,
蓮藕除煩解酒妙。
橘子理氣好化痰,
韭菜補腎暖膝腰。
蘿卜消食除脹氣,
芹菜能治血壓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腫有利尿,
綠豆解毒療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葯益腎浮腫消。
海帶含碘散淤結,
蘑菇抑制癌細胞。
胡椒驅寒兼除濕,
蔥辣姜湯治感冒。
魚蝦豬蹄補乳汁,
豬肝羊肝明目好。
益腎強腰吃核桃,
健腎補脾吃紅棗。
2、中醫養生源遠流長養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醫學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把養生防病作為主導思想,講「上醫治未病」。「養生」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的內涵,一是如何延長生命的時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
3、中醫養生講究四時陰陽,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比如,春天的時候,要有一種生發之氣,被發緩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張揚、太發散,萬物處於秘藏。中醫養生主張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而協調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養生:男女居室,人之大倫。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人道不可廢者。成年之男女,若長期沒有性生活,對身體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個極端,這就是縱欲。《黃庭經》曰:「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令神泣?」這方面歷代養生家論述極多,毋用贅言。至於有的人淫樂成性,嗜欲無度,說什麼「寧可花下死,作鬼也風流」,那是咎由自取。漢代枚乘《七發》雲「明眸皓齒,命曰伐性之斧,如戲猛獸之爪牙」。呂純陽詩雲:「二八佳人體如酥,腰間代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髓骨枯。」這些決非聳人聽聞之語,而應永為警戒的。
5、氣功養生:學會吐納法: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里提出:「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吐氣的時候,不能把嘴張得太大,要無聲,長氣,吐完為止。吐氣的時候,根據每個字發音的不同,口型有輕微的變化,吐氣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氣出到最長。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達到胎吸。胎兒在母親身體里,雖然沒有呼吸,但也有生命,這就是胎吸。練氣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來,去除一切雜念,進入狀態。按照方法做完氣之後,會發現滿口生津,古書稱「上池之水」,然後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種重要的生命物質,不能隨便吐掉,應做到「津常咽」。
❼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面
養生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民俗、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鍛煉形體,而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煉或改變某種飲食結構,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養生需要了。
❽ 中醫預防疾病的基本原則是
你好,中復醫和西醫雖然理論制和治療方式上不一樣,但預防疾病是一樣的。比如早睡早起,愛衛生,一日三餐均勻規律,不挑食,飲食清淡而營養,多鍛煉身體,勞逸結合,不要抽煙,少喝酒,節房事。中醫主張「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就是說身體強壯了,就不容易生病。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養好脾胃和腎很重要。
❾ 中醫預防疾病的基本原則什麼
吃、喝、拉、撒、睡咱正常的規律即可
❿ 我最近幾年常看中里巴人等中醫書,養生防病,可現在是大病小病不斷,以前一年年連感冒都不得呀,我太困惑了
那可能是你沒有弄清自己的體質而盲目的遵循醫生的路子了,如果你是熱性體質,那麼你補了太多熱性的東東嗓子疼跟咳嗽當然是不會好的啦,適當的吃點清火的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