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夏季的中醫解讀
解暑不當反倒中暑
中醫會把中暑問題分為「陽暑」和「陰暑」,陽暑問題,通常是見於長時間在太陽暴曬下出現的中暑現象,而陰暑問題,則是引致大部分中暑現象的原因,是指「暑熱在內、寒濕在外」,通常是都市人以錯誤的方式解暑引起。
中醫會把中暑問題分為「陽暑」和「陰暑」,其中陽暑問題,通常是見於長時間在太陽暴曬下的勞動者、運動人士,症狀是頭暈倦怠、口渴身熱等,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兼休息,甚至會出現熱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安全。而陰暑問題,則是引致大部分中暑現象的原因。
所謂「陰暑」,是指「暑熱在內、寒濕在外」,通常是都市人以錯誤的方式解暑引起,例如在戶外將身體曬得很熱,然後突然進入冷氣大開的室內;或是在大汗的狀態下,進行冷水浴或喝冰冷飲品。這會引致皮膚毛孔收縮、身體難以散熱而中暑。在當下的大暑天,解暑需要適度防曬,避免出入溫差太大的環境,並在因悶熱而感到不適時,盡快往陰涼通風處讓身體散熱,並要適當補充水分。如能利用清早、黃昏或夜間做適量運動,不但可健康地排汗,而且更可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增加能量消耗和減肥。
宜吃消暑瓜類
對於夏日季節消暑最佳食材,當數瓜類最適宜了,例如冬瓜、筍瓜等,配合中葯材如白扁豆 、扁豆花,不但能袪濕解暑,更能補脾開胃以消暑熱。其中味甘性寒的冬瓜,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之效。如在暑熱或感冒期間進食冬瓜,可帶來解熱治療的作用。由於冬瓜性偏涼,屬虛寒人士者,應盡量避免進食。
不宜吃燥熱食物
在夏天一定不能吃太多太熱的食物,例如羊肉。現代醫學認為,夏季炎熱的刺激,令神經中樞處於緊張狀態,內分泌腺的活動水平亦會有改變,引致消化能力不佳,胃口變差,不想進食。所以夏天最好多吃一些清淡少油的食物, 這樣會較易消化,而太過油膩的食物則不適宜,會令胃液分泌減少,胃部排空減慢。身處暑濕季節,多進食清熱除濕的食物,有助預防體內受濕熱困擾,對解暑生津頗有幫助。相對而言,煎炸燥熱的食物,則應少吃為妙。
體質弱少吃寒涼食物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從食療的角度來說,食物的溫熱、寒涼等天然屬性要與攝食者的體質狀態保持一致,才能起到保健作用。綠豆湯雖具有消暑益氣、潤喉止渴的功效,但屬於寒涼體質的人(如四肢冰涼乏力、腰腿冷痛、腹瀉便稀等),吃了綠豆反而會加重症狀,甚至引發其他疾病。
寒底人少喝涼茶
不少人在夏天都愛喝一杯冰凍涼茶解暑,但原來飲涼茶都要因應個人體質,如寒底人士,飲得太多涼茶隨時會頭暈眼花,即使熱底人多飲亦不適宜,所以一定要留意自己的體質並適當飲用。因為涼茶的葯性偏寒涼,具清熱解毒、滋陰降火之效,但易患感冒的寒底人飲用太多,反而會加重感冒的病情,所以寒底人應選擇以祛濕寒為主的涼茶,如紫蘇葉、生薑及大棗等。
『貳』 中陰暑,到底怎麼治療,已經好幾天,天天頭暈眼發黑嘔吐
中陰暑,用俗語說就是閉著汗了。我是穿上棉衣棉褲外加蓋了三層被子,從中午12點睡到次日的5點,出一身汗,讓冷氣排出來,第二天購買同仁堂藿香祛暑水
『叄』 中醫陰暑的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
指夏季因氣候炎熱而吹風納涼,或飲冷無度,中氣內虛,以致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侵襲而為病。是由於靜而得之,故名「陰暑」。主要病狀有發熱惡寒、無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質淡、苔薄黃,脈弦細等。
『肆』 中醫說外感風寒 內傷濕滯
暑熱季節的氣候特點為熱而挾濕,脾胃功能虛弱者易為濕困,如果再貪時生冷不內潔的食物,喜吹空容調冷風,就會被寒濕所傷,容易產生外感表寒和內傷寒濕的症狀,表寒的症狀為惡寒、發熱、無汗或少汗、頭身疼痛;寒濕傷脾的症狀是腹脹、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腹瀉、舌苔白膩等。現代醫學稱為胃腸型感冒,中醫稱為暑濕感冒,屬於陰暑,用藿香正氣散治療最為恰當,現在出的中成葯劑型有丸、膠囊、水等。
『伍』 陰暑的與中暑的區別
1、暑邪致病有陰陽之分,在暑熱或高溫環境下而中暑的,稱為「陽回暑」,即俗稱「中暑」答,一旦出現頭痛、頭暈、臉紅、身熱、大汗等先兆症狀,必須盡快救治。具體方法:迅速將患者移到通風、陰涼的地方,敷涼毛巾降溫,可喝綠豆湯、淡鹽水、綠茶、酸梅湯等。
2、陰暑是夏季因氣候炎熱而吹風納涼,或飲冷無度,中氣內需,以致暑熱與風寒之邪乘虛侵襲而為病。陰暑的主要症狀是頭暈、乏力、惡心、沒食慾、大便稀、舌苔膩等,陰暑發展比較緩慢,常常會持續好幾天。這種情況下要避開低溫環境,將空調溫度調高,可喝茉莉花茶、酸梅湯,體弱者可含3-5片西洋參。
3、注意事項:
1)忌大量飲水,每次不超過300毫升為宜
2)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3)忌吃大量油膩食物
4)忌單純進補
4、解決方案
1)多喝湯,如:山楂湯、綠豆酸梅湯、金銀花湯、西瓜翠衣湯
2)多喝茶,喝溫茶水,可降低皮膚溫度1-2度
3)多吃粥,如綠豆粥、金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等
4)多吃青菜,如各類豆類、瓜菜、小白菜、香菜等
5)多吃瓜果,如西瓜、香瓜、黃瓜、獼猴桃等
『陸』 你認為中醫有沒有用為什麼有些人會否定中醫呢
在中醫理論中,中暑有“陰暑”和“陽暑”之分。藿香正氣水只能用於治療“陰暑”。
所謂“陰暑”:
是指大熱天里受了涼、受了濕、吃多了生冷的東西,出現怕冷、頭昏、乏力、胸悶,甚至嘔吐腹瀉等一系列症狀的一種病症。嚴格來講,這類中暑只是暑天的受涼感冒或消化不良,並非是現代醫學所定義的真正傷於暑熱高溫的中暑。這種“假中暑”多見於都市白領,常與過用空調有關。
所謂“陽暑”:
是由感受暑熱或工作生活環境過熱引起,是真正的中暑,常表現為頭昏、乏力、胸悶、心悸、惡心、嘔吐、肢麻拘攣,甚至有頭痛、高熱、抽搐、昏迷等症狀。這種真中暑需要立即脫離有害環境,補充水和電解質及時降低體溫等對應的救治措施,但藿香正氣、十滴水之類的辛溫香燥葯物是不能用的,弄不好就火上澆油適得其反。
『柒』 治療陰暑中草葯
陰暑是夏天才有的。現在不主張使用這個詞。暑邪屬於熱,無陰之說。此詞解釋專為夏屬季受寒之意。冬季感受寒邪是屬於風寒感冒。不治療就會入里化熱。治療應該分清您是屬於那一個階段?然後再進行葯物治療。風寒初感,治療應該散寒解表,代表方麻黃湯,荊防敗毒散等。化熱後治療應該在解表的基礎上,兼清里熱。方如麻杏石甘湯,大青龍湯等。所以要根據您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這樣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捌』 陰暑陽暑應該怎麼區分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中暑可分為兩類:陽暑和陰暑。通常我們所說的中暑其實指的是「陽暑」,這種中暑多是因在烈日下待的時間過長,出汗過多引起的。
陰暑主要由感受暑濕之邪後,加上納涼不當引起。
『玖』 治療陰暑中草葯
陰暑是夏天才有的。現在不主張使用這個詞。暑邪屬於熱,無陰之說。此詞解版釋為夏季受寒之意。冬季感受寒權邪是屬於風寒感冒。不治療就會入里化熱。治療應該分清您是屬於那一個階段?然後再進行葯物治療。風寒初感,治療應該散寒解表,代表方麻黃湯,荊防敗毒散等。化熱後治療應該在解表的基礎上,兼清里熱。方如麻杏石甘湯,大青龍湯等。所以要根據您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這樣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拾』 中醫對寒有怎樣的說明
寒是一種寒冷的氣。四時之中,寒涼之氣隨時都可侵犯人體,但尤以冬季為多見。版這種氣權致病後產生的症狀,主要是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身痛、腰背強直和骨節疼痛,脈浮緊,舌苔薄白。如果寒氣深入而侵犯脾胃的時候,就會出現腸鳴、腹瀉、腹部冷痛而喜熱敷,脈沉遲,舌苔白膩等症。
暑暑邪為病主要發生在夏天,如果這一年夏天特別炎熱,就容易發生暑病。一般暑病的主要表現是頭痛、身發高熱、口渴、多飲、心煩、自汗、脈息洪大而虛(陽暑)。另外一種暑病是由於暑天貪涼,如夜間露天睡覺、過分多吃冷飲,這種暑病叫陰暑。因為它所出現的症狀屬於陰寒症狀,如惡寒、頭痛、頭重或腹痛、吐瀉、胸悶不思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