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痛風偏方的中葯治療痛風
您好! 痛風是因為患者體內的嘌呤代謝障礙後,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組疾玻可以治療痛風的中葯有很多,比如透骨香、伸筋草、大血藤、虎杖、山葯、茯苓等。建議:你要去正規醫院中醫科開葯,在醫生指導下煎葯服用。
Ⅱ 治痛風祖傳中草葯壯族秘方
中葯的作用可以用來調養身體;保健;治病救人;以及一切你能想到的健康生活問題。大多數痛風患者在經過長期的治療效果不滿意後會考慮中葯治療的方法。那麼,中葯治療痛風的偏方有哪些呢?上海一位老中醫推薦了幾種:
1.脾虛濕阻型:關節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關節畸形、僵硬,有痛風石,自覺氣短,納呆不飢,舌淡紅苔白膩,泄濁通絡,運脾滲濕湯(經驗方)加減。
用葯:萆、白術、川牛膝、石韋各20克,豬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麥、蓄、車前子(包煎)、熟大黃、紅花、穿山甲、當歸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
2.寒濕痹阻型:寒濕痹阻型痛風的症狀主要有肢體關節疼痛劇烈,紅腫不甚,得熱則減,關節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紅苔白,脈弦緊。
用葯:川烏頭、麻黃各6克,黃芪20克,炒白芍、雞血藤、當歸、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細辛3克,土茯苓30克,生薑3片。
3.濕熱痹阻型:此類型的痛風主要症狀有關節紅腫熱痛,腫脹疼痛劇烈,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更難下床活動,日輕夜重,舌紅苔黃、脈滑數。治以清熱除濕,活血通絡,宣痹湯加減。
用葯:防己、杏仁、連翹、蠶沙、赤小豆、姜黃、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靈仙、萆、澤瀉各15克,山梔、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4.肝腎虧虛型:痛風日久,關節腫脹畸形,不可屈伸,重著疼痛,腰膝酸軟,肢體活動不便,脈沉細數或沉細無力,治以補益肝腎,除濕通絡,獨活寄生湯加減。
用葯:獨活、防風、川芎各10克,秦艽、當歸、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雞血藤各15克,細辛3克,肉桂、人參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以上是老中醫推薦的幾種治療痛風偏方,副作用比較小,希望對你有幫助。但是,是葯三分毒,患了痛風病應該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長期的服葯對健康是不利的。
Ⅲ 痛風中葯治療
鉻是一種微帶天藍色的銀白色金屬。電極電位雖然很負,但它有很強的鈍化性能回,在大氣中很快鈍化,顯示答出具有貴金屬的性質,所以鋼鐵零件鍍鉻層是陰極鍍層。鉻層在大氣中很穩定,能長期保持其光澤,在鹼、硝酸、硫化物、碳酸鹽以及有機酸等腐蝕介質中非常穩定,但可溶於鹽酸等氫鹵酸和熱的濃硫酸中。
鉻層硬度高(HV800~110kg/mm2),耐磨性好,反光能力強,有較好的耐熱性。在500℃以下光澤和硬度均無明顯變化;溫度大於500℃開始氧化變色;大於700℃時才開始變軟。
Ⅳ 痛風可以採取中葯治療嗎
1.脾虛濕阻型:關節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關節畸形、僵硬,有痛風石,自覺氣短,納呆不飢,舌淡紅苔白膩,泄濁通絡,運脾滲濕湯(經驗方)加減。
用葯:萆、白術、川牛膝、石韋各20克,豬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麥、蓄、車前子(包煎)、熟大黃、紅花、穿山甲、當歸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土茯苓50克。
2.寒濕痹阻型:寒濕痹阻型痛風的症狀主要有肢體關節疼痛劇烈,紅腫不甚,得熱則減,關節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紅苔白,脈弦緊。
用葯:川烏頭、麻黃各6克,黃芪20克,炒白芍、雞血藤、當歸、生苡米、萆各15克,甘草9克,桂枝5克,細辛3克,土茯苓30克,生薑3片。
3.濕熱痹阻型:此類型的痛風主要症狀有關節紅腫熱痛,腫脹疼痛劇烈,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更難下床活動,日輕夜重,舌紅苔黃、脈滑數。治以清熱除濕,活血通絡,宣痹湯加減。
用葯:防己、杏仁、連翹、蠶沙、赤小豆、姜黃、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靈仙、萆、澤瀉各15克,山梔、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4.肝腎虧虛型:痛風日久,關節腫脹畸形,不可屈伸,重著疼痛,腰膝酸軟,肢體活動不便,脈沉細數或沉細無力,治以補益肝腎,除濕通絡,獨活寄生湯加減。
用葯:獨活、防風、川芎各10克,秦艽、當歸、生地、白芍、杜仲、川牛膝、茯苓、雞血藤各15克,細辛3克,肉桂、人參各5克,甘草6克,寄生20克。
Ⅳ 治療痛風的中葯
中醫治療痛風的原則是以清熱利濕、活血通絡為法,加之中葯中所含的一些生物成分,可促進尿酸的排泄。
Ⅵ 痛風病的中葯治療有哪些
可以用一些鎮痛和利水的葯物。
Ⅶ 痛風中葯治療方有哪些
〈1〉濕熱痹:關節腫脹,疼痛,痛處掀紅灼熱,其痛劇烈,夜間痛甚,口乾,心煩,小便黃赤,大便干結或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有力。
治法: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方葯:防己12克、滑石15克、薏苡仁15克、杏仁10克、蠶砂15克、半夏12克、赤小豆15克、連翹15克、山梔12克。
便秘加大黃;痛甚加三七、乳香、沒葯;紅腫甚者,加金銀花、黃柏、土茯苓;上肢關節痛,加羌活、威靈仙;下肢關節痛,加牛膝、木瓜。
〈2〉頑痹:關節紅腫疼痛反復發作,關節腫大,畸形僵硬,關節附近及皮下出現痛風石,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治法:祛痰清熱,活血通絡。
方葯: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五靈脂10克、地龍12克、秦艽12克、川芎12克、牛膝12克、羌活12克、沒葯6克、甘草9克、黃柏15克。
〈3〉腎虛:夜尿增多,蛋白尿、少尿,下肢浮腫或全身浮腫,腰痛膝軟。偏陽虛者畏寒肢冷,面色?白。偏陰虛者頭昏耳鳴,潮熱盜汗。
治法:補腎利尿。
方葯:枸杞子15克、菟絲子12克、女貞子12克、車前子20克、白茅根30克。
陽虛明顯加仙靈脾、仙茅;陰虛明顯加黃柏、知母;腹脹、便溏者,加黨參、白術;頭昏頭暈,肝陽上亢者,加鉤藤、菊花、天麻。
〈4〉石淋:尿中時夾砂石或X線片顯示泌尿系結石,小便澀滯不暢或尿時中斷或時不能卒出,或尿中帶血,腰腹疼痛,脈弦。
治法:通淋利尿,消除砂石。
方葯:石韋15克、瞿麥15克、車前子12克、木通6克、冬葵子10克、金錢草30克、茯苓15克、雞內金15克、滑石9克、海金砂20克。
腰腹絞痛者,加芍葯緩急止痛;尿血者加小薊涼血止血。
Ⅷ 治療痛風有何中葯葯方
痛風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無腎功能損害及關節畸形者,經有效治療可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內工作.多吃鹼性食物容,少吃酸性食物.痛風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異常,如果過多吃酸性食品,會加重病情,不利於康復.而多吃鹼性食物,能幫助補充鉀,鈉,氯離子,維持酸鹼平衡
Ⅸ 中葯治療痛風的秘方有哪些
中醫學也有「痛風」的病名,歷代醫學家都有所論述。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版後或涉水或權立濕地……寒涼外搏,熱血得寒,汗濁凝滯,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陽也。」本病以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攝失養,造成臟腑功能失調為發病基礎,以外感邪氣、跌打損傷為發病外因,濕熱、痰濁、瘀血互結為發病特點,辨證應注意辨其虛實,初則屬於實證,久則正虛邪實,或虛實夾雜。痰瘀阻滯是造成痛風的主要原因。症狀早期表現在肢體、關節經絡,繼則侵蝕筋骨,內損臟腑。
凡屬風邪偏盛者為行痹,關節疼痛,遊走不定;寒邪偏盛者為痛痹,關節僵硬,痛有定處;濕邪偏盛者為著痹,關節肌肉麻木,重著腫脹;熱邪偏盛者為熱痹,關節紅腫灼熱,疼痛拒按;而過多的尿酸則屬濕濁,因脾失健運使濕濁內生,腎分清泌濁功能失調致濕濁排泄障礙,加之酗酒暴食,勞倦過度等,則濕濁流注於關節、肌肉,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病。治療在急性期以祛邪為主,用祛風除濕,清熱利濕等法;慢性期以扶正祛邪為主,用健脾益氣,補益肝腎等法。
Ⅹ 治療痛風的中葯有哪些
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內所致的高尿酸血症容直接相關,屬代謝性風濕病范疇。中醫認為痰瘀阻滯是造成痛風的主要原因。多的尿酸則屬濕濁,痛風排酸是重點,治宜清熱利濕,通絡止痛。方選四妙白虎湯加減,葯用蒼術、黃柏、知母、生石膏、金銀花、連翹、木瓜、地龍、薏苡仁、老鸛草、川牛膝、威靈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