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中醫養生保養正氣重於

中醫養生保養正氣重於

發布時間:2021-03-01 11:09:43

中醫養生養正養道是什麼意思

養正,即保養身體的正氣,來抵禦病氣邪氣入侵;養道即為修養身心,培育元氣。

② 中醫養生的好處有哪些

身體來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把自身體搞好了才能有大發展。中醫就是一門無止盡的博大精深的一門學問,它能幫助我們調理身體。古有華佗幫助關羽刮骨療傷,今有針灸治療勁椎病,中葯治療各種疑難雜症。那麼中醫養生那哪裡好呢?

1.中醫講究葯食同源,即食療法,尤其是女性朋友,由於特殊的生理需求,很容易出現貧血現象,這樣一來,女性的氣色就不太好,沒有光澤度,體虛怕冷怕熱,每天睡不好吃不香。所以貧血的女性應該進補養血葯膳。

2.中醫養生注重調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生息後,貧血症狀逐步減輕。中醫幫助女性不止調理貧血,還能幫助女性朋友調理月經不調的情況。

3.月經不調主要是氣血失調導致的,所以需要用中葯調理身體,使身體恢復正常。常用益母草或烏雞白鳳丸這些含中葯成分的葯物治療

中醫治療效果非常好,但是需要時間慢慢來調理,中醫講究的注意事項有很多,對於任何疾病基本都有治療的方法,一般無副作用產生的,可放心使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的質量,在外面多吃些營養的食物,以清淡為主,抱著樂觀的心態。

③ 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

為了便於掌握,中醫養生學的理論,有必要予以總結和歸納,提出若干基本原則,用以指導養生實踐。事實上,千百年來所產生的諸多形式的養生方法,正是遵循了這些基本原則。
協調臟腑
五臟間的協調,即是通過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生克制化的關系來實現的。有生有制,則可保持一種動態平衡,以保證生理活動的順利進行。
臟腑的生理,以「藏」、「瀉」有序為其特點。五臟是以化生和貯藏精、神、氣、血、津液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傳化水谷、排泄糟粕為其生理功能。藏、瀉得宜,機體才有充足的營養來源,以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任何一個環節發生了故障,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而發生疾病。
暢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川流不息地營運於全身。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助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因此,《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所以,暢通經絡往往作為一條養生的指導原則,貫穿於各種養生方法之中。
清靜養神
在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因而,養神就顯得尤為重要。《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以養之」,主要是指靜神不思、養而不用,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過而言。《素問·痹論》中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也是這個意思。靜則百慮不思,神不過用,身心的清流有助於神氣的潛腔內守。反之,神氣的過用、躁動往往容易耗傷,會使身體健康受到影響。所以,《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了清靜養神的養生保健意義。
節欲葆精
由於精在生命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體健康而無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養精則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內經》明確指出:「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葆精的意義,於此可見。
調息養氣
養氣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保養元氣,一是調暢氣機。元氣充足,則生命有活力,氣機通暢,則機體健康。
保養正氣,首先是順四時、慎起居,如果人體能順應四時變化,則可使陽氣得到保護,不致耗傷。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四時養生、起居保健諸法,均以保養元氣為主。
保養正氣,多以培補後天,固護先天為基點,飲食營養以培補後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養氣。而節欲固精,避免勞傷,則是固護先天元氣的方法措施。

④ 中醫養生保健保健的基本原則是

一、協調臟腑
臟腑協同在生理上的重要意義決定了其在養生中的作用。從養生角度而言,協調臟腑是通過一系列養生手段和措施來實現的。協調的含義大致有二:一是強化臟腑的協同作用,增強機體新陳代謝的活力。二是糾偏,當臟腑間偶有失和,及時予以調整,以糾正其偏差。這兩方面內容,作為養生的指導原則之一,貫徹在各種養生方法之中,如:四時養生中強調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精神養生中強調情志舒暢,避免五志過極傷害五臟;飲食養生中強調五味調和,不可過偏等等,都是遵循協調臟腑這一指導原則而具體實施的。又如:運動養生中的"六字訣"、"八段錦"、"五禽戲"等功法,也都是以增強臟腑功能為目的而組編的。所以說,協調臟腑是養生學的指導原則之一,應予以足夠重視。

二、暢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川流不息地營運於全身。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助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因此,《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所以,暢通經絡往往作為一條養生的指導原則,貫穿於各種養生方法之中。

暢通經絡在養生方法中主要作用形式有二:一是活動筋骨,以求氣血通暢。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都是用動作達到所謂"動形以達郁"的鍛煉目的。活動筋骨,則促使氣血周流,經絡暢通。氣血臟腑調和,則身健而無病;二是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在氣功導引法中,有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之說,任脈起於胞中,循行於胸、腹部正中線,總任一身之陰脈,可調節陰經氣血;督脈亦起於胞中,下出會陰,沿脊柱裡面上行,循行於背部正中,總督一身之陽脈,可調節陽經氣血。任、督二脈的相互溝通,可使陰經、陽經的氣血周流,互相交貫,《奇經八脈考》中指出:"任督二脈,此元氣之所由生,真氣之所由起"。因而,任督二脈相通,可促進真氣的運行,協調陰陽經脈,增強新陳代謝的活力。由於任督二脈循行於胸腹、背,二脈相通,則氣血運行如環周流,故在氣功導引中稱為"周天",因其僅限於任督二脈,並非全身經脈,故稱為"小周天"。在小周天開通的基礎上,周身諸經脈皆開通,則稱為"大周天"。所以謂之開通,是因為在氣功、導引諸法中,要通過意守、調息,以促使氣血周流,打通經脈。一旦大、小周天能夠通暢營運,則陰陽協調、氣血平和、臟腑得養,精充、氣足、神旺,故身體健壯而不病。開通任督二胎,營運大小周天其養生健身作用都是以暢通經絡為基礎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暢通經絡這一養生原則的重要意義。

三、清靜養神

在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因而,養神就顯得尤為重要。《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以養之",主要是指靜神不思、養而不用,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過而言。《素問·痹論》中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也是這個意思。靜則百慮不思,神不過用,身心的清流有助於神氣的潛腔內守。反之,神氣的過用、躁動往往容易耗傷,會使身體健康受到影響。所以,《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了清靜養神的養生保健意義。

清靜養神是以養神為目的,以清靜為大法。只有清靜,神氣方可內守。清靜養神原則的運用歸納起來,大要不外有三。一是以清靜為本,無憂無慮,靜神而不用,即所謂"恬淡虛無"之態,其氣即可綿綿而生;二是少思少慮,用神而有度,不過分勞耗心神,使神不過用,即《類修要訣》所謂:"少思慮以養其神";三是常樂觀,和喜怒,無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動,專一而不雜、可安神定氣,即《內經》所謂:"以恬愉為務"。這些養生原則,在傳統養生法中均有所體現。如:調攝精神諸法中的少私寡慾,情志調節;休逸養生中的養性恬情;氣功、導引中的意守、調息、入靜;四時養生中的順四時而養五臟;起居養生中的慎起居、調睡眠等等,均有清靜養神的內容。

四、節欲葆精

由於精在生命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體健康而無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養精則是十分重要的內容。《類經》明確指出:"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葆精的意義,於此可見。

葆精的另一方面含義,還在於保養腎精,也即狹義的"精"。男女生殖之精,是人體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過分泄漏,如果縱情洩慾,會使精液枯竭,真氣耗散而致未老先衰。《千金要方·養性》中指出:"精竭則身憊。故欲不節則精耗,精耗則氣衰,氣衰則病至,病至則身危"。告誡人們宜保養腎精,這是關繫到機體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說明,精不可耗傷,養精方可強身益壽,作為養生的指導原則,其意義也正在於此。

欲達到養精的目的,必須抓住兩個關鍵環節。其一為節欲。所謂節欲,是指對於男女間性慾要有節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欲不可絕,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適度,不使太過,做到既不絕對禁慾,也不縱欲過度,即是節欲的真正含義。節欲可防止陰精的過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有利於身心健康。在中醫養生法中,如房事保健、氣功、導引等,均有節欲葆精的具體措施,也即是這一養生原則的具體體現。其二是保精,此指廣義的精而言,精稟於先天,養於水谷而藏於五臟,若後天充盛,五臟安和,則精自然得養,故保精即是通過養五臟以不使其過傷,調情志以不使其過極,忌勞傷以不使其過耗,來達到養精保精的目的,也就是《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避免精氣傷耗,即可保精。在傳統養生法中,調攝情志,四時養生,起居養生等諸法中,均貫徹了這一養生原則。

五、調息養氣

養氣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保養元氣,一是調暢氣機。元氣充足,則生命有活力,氣機通暢,則機體健康。

保養正氣,首先是順四時、慎起居,如果人體能順應四時變化,則可使陽氣得到保護,不致耗傷。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四時養生、起居保健諸法,均以保養元氣為主。

保養正氣,多以培補後天,固護先天為基點,飲食營養以培補後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養氣。而節欲固精,避免勞傷,則是固護先天元氣的方法措施。先天、後天充足,則正氣得養,這是保養正氣的又一方面。

此外,調情志可以避免正氣耗傷,省言語可使氣不過散,都是保養正氣的措施。

至於調暢氣機,則多以調息為主。《類經·攝生類》指出:"善養生者導息,此言養氣當從呼吸也"。呼吸吐納,可調理氣息,暢通氣機,宗氣宣發,營衛周流,可促使氣血流通。經脈通暢。故古有吐納、胎息、氣功諸法,重調息以養氣。在調息的基礎上,還有導引、按蹻、健身術、以及針灸諸法。都是通過不同的方法,活動筋骨、激發經氣、暢通經絡,以促進氣血周流,達到增強真氣運行的作用,以旺盛新陳代謝活力。足以看出,在諸多養生方法中,都將養氣作為一條基本原則之一,而具體予以實施,足見養氣的重要。

六、綜合調養

人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無論哪一個環節發生了障礙,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所以,養生必須從整體全局著眼,注意到生命活動的各個環節,全面考慮,綜合調養。

綜合調養的內容,不外著眼於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臟腑、經絡、精神情志、氣血等方面,具體說來,大致有:順四時、慎起居、調飲食、戒色慾、調情志、動形體,以及針灸、推拿按摩、葯物養生等諸方面內容。恰如李梃在《醫學人門·保養說》中指出的:"避風寒以保其皮膚、六腑","節勞逸以保其筋骨五臟","戒色慾以養精,正思慮以養神","薄滋味以養血,寡言語以養氣"。避風寒就是順四時以養生,使機體內外功能協調;節勞逸就是指慎起居、防勞傷以養生,使臟腑協調;戒色慾、正思慮、薄滋味等,是指精、氣、神的保養;動形體、針灸、推拿按摩,是調節經絡、臟腑、氣血,以使經絡通暢、氣血周流,臟腑協調;葯物保健則是以葯物為輔助作用,強壯身體、益壽延年。從上述各個不同方面,對機體進行全面調理保養,使機體內外協調,適應自然變化,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出現失調、偏頗,達到人與自然、體內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統一,便是綜合調養。

綜合調養作為養生的指導原則之一,主要是告誡人們養生要有整體觀念。其要點大致如下,在具體運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養宜適度 養生能使人增進健康,益壽延年。但在實際調養過程中,也要適度。無論哪種養生方法,適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簡言之,就是養不可太過,也不可不及。過分注意保養,則會瞻前顧後,不知所措,稍勞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變,便閉門不出,以為食養可益壽,便強食肥鮮;恐懼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等等,雖然意求養生,但自己卻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這也不敢,那也不行。不僅於健康無益,反而有害。所以,養生應該適度,按照生命活動的規律,做到合其常度,才能真正達到"盡終其天年"的目的。

2 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亦應注意不要過偏。過偏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認為"補"即是養。於是,飲食則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則強調安逸,以靜養為第一;為求得益壽延年,還以補益葯物為輔助。當然,食補、葯補、靜養都是養生的有效措施,但用之六偏而忽略了其地方面,則也會影響健康。食補太過則營養過剩,葯補太過則會發生明陽偏盛,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動靜失調,都會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一種情況是認為"生命在於運動",只強調"動則不衰",而使機體超負荷運動,消耗大於供給,忽略了動靜結合,勞逸適度,同樣會使新陳代謝失調,雖然主觀願望是想養生益壽,但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所以,綜合調養主張動靜結合、勞逸結合、補瀉結合、形神共養,要從機體全身著眼,進行調養,不可失之過偏,過偏則失去了養生的意義,雖有益壽延年的願望,也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3 審因施養 綜合調養在強調全面、協調、適度的同時,也強調養宜有針對性。所謂審因施養,就是指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一般說來,可因人、因時、因地不同而分別施養。不能千人一面,統而論之。詳見第十六章。

七、持之以恆

恆,就是持久,經常之意。養生保健不僅要方法合適,而且要經常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斷改善體質。只有持之以恆地進行調攝,才能達到目的。其大要有以下三點:

1 養生貫穿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各種因素都會影響最終壽限,因此,養生必須貫穿人生的自始至終。中國古代養生家非常重視整體養生法。金元時期著名醫家劉完素提出人一生"養、治、保、延"的攝生思想。明代張景岳特別強調胎孕養生保健和中年調理的重要性。張氏在《類經》中指出:"凡寡慾而得之男女,貴而壽,多欲而得之男女,濁而夭"。告誡為人父母者生命出生之前常為一生壽夭強弱的決定性時期,應當高度重視節欲節飲,以保全精血,造福後代。劉完素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指出:"人慾抗禦早衰,盡終天年,應從小入手,荀能注重攝養,可收防微杜漸之功"。根據少年的生理特點,劉氏提出"其治之之道,節飲食,適寒暑,宜防微杜漸,用養性之葯,以全其真"。張景岳主張小兒多要補腎,通過後天作用補先天不足。保全真元對中年健壯,有重要意義。人的成年時期是一生中的興旺階段,據此特點,劉完素認為:"其治之之道,辨八邪,分勞佚,宜治病之葯,當減其毒,以全其真"。這種"減毒"預防傷正思想,對於抗禦早衰具有很要作用。張景岳更強調指出:"人於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尚余強半"。通過中年的調理修整,為進入老年期做好准備。人到老年,生理功能開始衰退。故劉完素指出:"其治之之道順神養精,調腑和臟,行內恤外護",旨在內養精、氣、神,外避六淫之邪,保其正氣,濟其衰弱。對於高齡之人,可視其陰陽氣血之虛實,有針對性地採取保健措施。劉完素指出:"其治之之道,餐精華,處奧庭,燮理陰陽,周流和氣,宜延年之葯,以全其真"(《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根據高年之生理特點,適當鍛煉,輔以葯養和食養,有益於延年益壽。古人的這種整體養生思想比較符合現代對人體生命和養生的認識。

2 練功貴在精專 中醫養生保健的方法很多。要根據自己各方面的情況,合理選擇。選定之後,就要專一、精練,切忌見異思遷,朝秦暮楚。因為每一種功法都有自身的規律,專一精練能強化生命運動的節律,提高生命運動的有序化程度。如果同時練幾種功法,對每一種功法都學不深遠,則起不到健身作用,而且各種功法的規律不完全相同,互有干擾,會影響生命活動的有序化,身體健康水平不可能提高。

古人雲,葯無貴賤,中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者妙。練功要想有益健康,就得遵循各種功法的自身規律,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專心致志去練,不可急於求成,練得過多過猛。只要樹立正確態度,做到"三心",即信心、專心、恆心,掌握正確的方法,勤學苦練,細心體會,一定能取得強身健身的效果。

3 養生重在生活化 提倡養生生活化,就是要積極主動地把養生方法溶化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因為作、息、坐、卧、衣、食、住、行等等,必須符合人體生理特點、自然和社會的規律,才能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和健康帶來更多的益處。總之,養生是人類之需,社會之需,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可以養生,只要把養生保健的思想深深紮根生活之中,掌握健身方法,就可做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

⑤ 1、養生學有幾個特徵 2、從那三個方面反映健康長壽的基本生理特徵

中醫養生學的基本特點可以歸納為如下六個方面:

一、重視厚德養生。

中醫養生學強調道德修養對於養生長壽的重要性。德高者壽高,這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個基本觀點。《論語·雍也》及《孔記·中庸》中均記載孔子關於仁者壽的觀點,認為仁慈的人,有愛心、心地善良的人,能享長壽。老子把慈善、節儉和不為天下先,視為人生三件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樣重視道德修養。莊子論養生也是強調精神生命的重要性。有仁愛之心不僅自己健康長壽,也能使他人健康長壽。為君者仁,則其民亦壽。《漢書·董仲舒傳》說:堯舜行德,則民仁壽。上行下效,全社會都具有真誠的愛心,自然能出現一個健康長壽的社會。崇仁修德,這便是內養正氣,屬於養生學之養神養心的范疇。

二、強調中和有節。

中國傳統養生學始終視中和節度,無太過、無不及。過猶不及。比如動靜結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如此即可達到陰陽氣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長壽。漢·華佗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能使極耳。」這正是中和原則的體現。晉·陶弘景說:能中和者必久壽。中國古代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養生保健體操都體現了中和的追求。中醫養生學主張通過適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時候用葯物調整人體之偏使其氣血陰陽歸於平和。

三、以養氣為要。

氣是中國醫學特有的概念。中醫養生學十分重視養氣。氣,是構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質,宇宙萬物包括人類,都是由氣的運動變化而化生的,因此養生的重要任務,就是如何保養人體之氣,以保養正氣為本。

四、強調治未病。

「未病」是指可能發生的疾病或可能出現的繼發症。《黃帝內經》最早提出「治未病」的原則。所謂治未病,簡言之,它包括兩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即當未病之時,採取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而在既病之後,要採取措施防止疾病發展、傳變、惡化。由此可見,從治未病的第一方面意義看,它與養生學的內容相一致。從第二方面的意義看,如果患者自覺的或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葯療、食療或起居、氣功、體操等方法防止疾病發展,促進恢復,那也是養生行為。張仲景的「養慎」說就是治未病思想。《金匱要略》第一篇就提出這種思想。養慎的核心就是外避六淫,內養正氣。「治未病」思想一直為歷代養生學家所重視。

五、重視飲食養生。

歷代養生家都最為重視飲食養生。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說: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見《千金要方·食治·序論》)本文重點講一講醫學之聖張的飲食養生。在《金匱要略》中,張仲景特別強調了飲食養生的意義,他說:「凡飲食滋味,以養於身。食之有妨,反能為害。」他指出,飲食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並治第一》一個節字,就將飲食應該注意質和量二個方面的合理性表達明白。節就是無太過不及。過食任何一種性味的食物都有可能導致臟腑功能的偏盛偏衰,臟腑功能失調,疾病從而生焉。他還說:自非服葯煉液,焉能不飲食乎?切見時人,不閑調攝,疾疹竟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須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難療。(《禽獸蟲魚禁忌並治第二十四》)這段話簡明扼要:人們的食物及飲食方法,適宜則對身體有益,否則便身體有害。珍惜生命者,應該善於通過飲食養生,對身體進行調攝。否則就可能引起疾病,影響生命的質量和數量。仲景又說:人體平和,唯須好將養,勿妄服葯,葯勢偏有所助,令人藏氣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氣之類,未有不資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敗。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難識。(見《千金要方·食治》)按照孫思邈的說法,他之所以作《食治》一卷,正是因為受到了仲景此段語言的影響。

張仲景的飲食養生法有如下幾個基本原則和內容:(1)攝取對生命有益的飲食物。(2)避免進食對身體有害的食物。(3)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4)注意進食時間。(5)注意食量。(6)食物與身體狀態相宜,如因身體之虛實而用補瀉飲食,補不足,損有餘。(7)掌握食物中毒解毒方法。

六、強調順天應時。

中醫養生學也十分重視養生要順應自然界陰陽寒暑的變化。中醫學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人必須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靈樞·本神篇》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張仲景《傷寒論·傷寒例》說:「君子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順天地之剛柔也。」人應該春養生發之氣,夏養成長之氣,秋養收斂之氣,冬養閉藏之氣。這是中醫「天人相應」觀點的反映。

⑥ 中醫養生知識你們知道多少來讓我們一起總結一下!

東吃蘿卜夏吃薑,管教醫生都下崗。

⑦ 養生首先要扶正氣什麼是正氣

中醫學所指的「正氣」,即人體的正常生理機能,主要是指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用現代語言描述,正氣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動力,它包括了人體衛外防禦功能、調節功能以及各種代償功能等。正氣充盛,讓人體更好地適應外界的變化,減少疾病的侵襲,人體得病後更容易康復,故扶助正氣是養生保健的根本任務。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中醫學認為人體生病是由於正氣虛弱,外界的病邪侵襲人體而致。《素問•評熱病論篇》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不足是人體發病的根本原因,疾病的過程就是「正氣」和「邪氣」相互作用的結果。扶正氣從脾腎著手
中醫認為旺盛的正氣,源於脾腎二臟,扶助正氣,要從脾腎二臟著手。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功能的強弱是機體健康長壽與否的重要基礎。正如《景岳全書》所說:「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可見,脾胃功能健旺是人體健康長壽的基礎。現代科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腎臟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過程,腎之精氣的盛衰直接關繫到人體健康和衰老。所以,歷代養生家都把保護腎精做為抗病延衰的基本措施。
脾腎二臟關系極為密切,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二者先天生後天,後天充先天。脾氣健運,必借腎陽之溫煦;腎精充盈,有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進行濡養。
脾胃、腎臟功能的健運是人體正氣的根本,也是保持暢旺精氣神旺的根本。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人的健康是整體的,任何一個看似獨立的臟腑功能其實都和其它臟腑關系密切。
要保持暢旺的精氣神,提升正氣,必須從整體調理身體內在的臟腑功能。同時,也不能忽視健康生活細節,合理的運動和飲食、科學的睡眠等生活習慣、這些同樣也是提升、保存正氣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分享0收藏0支持0反對0

⑧ 為什麼中醫特別適合養生

中醫是我國從古流傳下來的傳統醫學,時至今日依然是我國重要的醫學治療手段。普通百姓也時常會使用中醫的方法保健養生和治病,以達到長壽的目的。現在大家都懂得防病勝於治病的道理,因此希望通過中醫調理。但是,現今的養生信息良莠不齊,很容易對大眾存在誤導。對於現今存在的養生現象,一位老中醫給出了他的建議,一共有6句話。1、養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現在電視上有很多養生類節目,一些中老年人會按照節目中的養生專家所說的症狀對號入座,以此得出自己的「診斷」。且不說有很多冒充的「養生專家」,真正的養生專家所說的內容沒錯,但其提出的建議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況且,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通過一套嚴謹的診斷程序才能斷定患者的體質和病因,以此來對症用葯。所以,中老年人群體通過觀看養生節目就自行斷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感到自身情況與節目中的養生專家所說的差不多,也先要去正規醫院咨詢醫生之後,再選擇適合的養生或治療的葯方。
2、養生有時要順其自然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把人看成形、氣、神的統一,這表達了中醫講究適時而動,順應自然的理念。從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就能看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反應了養生要順其自然,人的生活習慣也要有一定的規律。生活規律即是養生的基礎。3、治病主要還是需要自我保重,醫生不是萬能的部分人認為,平時生活可以肆意而為不需要保重自身,睡不著就熬夜、想減肥就節食,抽煙喝酒樣樣精通,身體出現問題了就想到找醫生開葯治療。這種完全把健康交給醫生的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平時就需要養成養生保健的想法和習慣,這其實並不難,只要飲食有時,作息有常就可以了。
4、養生主要先從自我調節開始,亂吃補品不可取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開始購買許多的補品,希望以此達到延年益壽、身強體健的目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搞錯了這點,首先如果飲食不規律、經常不運動、作息混亂、有不良嗜好,無論再如何進補也是無用的。而且,進補也分要分證型,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進補方,還有的人虛不受補,盲目進補反而會給身體造成負擔。5、不要自尋煩惱,保持愉快心情很重要凡事看開,保持精神愉悅是非常重要的。《黃帝內經》中就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6、不貪食,懂節制現在很多肥胖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管不住嘴,而大多數的疾病都是因肥胖而起。都說「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不要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各種營養均衡攝入才可以預防疾病。

閱讀全文

與中醫養生保養正氣重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