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治皮膚癢的中葯
中醫認為對皮膚濕疹的人來說,應該要忌吃發濕的食物,如竹筍、芋頭、牛內肉、蔥、姜、容梨、蒜、韭菜等;動血的食物,如慈菇、胡椒等;動氣的食物,如羊肉、蓮子、芡實等。濕疹的治療一般根據病情,口服葯以抗過敏為主,輔之外用葯.芷源堂濕疹膏..。某寶有售的。濕疹與過敏有密切關系,因此找到過敏源是治療濕疹的關鍵。患者可以在醫院做敏源檢測,也可以在生活中仔細觀察,積極尋找可能引起發病或加重病情的原因,並注意避開這些因素。因為濕疹這一疾病容易復發,所以常導致很多患者多次治療後失去了信心,轉而尋求諸如用薏米水、花椒水等一些民間偏方。對此,皮膚科專家表示,偏方治療存在個體差異,刺激性大的偏方請勿嘗試,因為濕疹最怕刺激。
㈡ 治皮膚騷癢的中葯方
皮膚瘙癢症,多發生抄在氣候襲乾燥的秋冬季節。中醫認為,本病多為氣滯血淤所為,當以涼血化淤、祛風止癢論治。根據臨床經驗,介紹幾則外治效方,供選用。
葯醋療法:取苦參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適量,浸泡3~5天即成。每日洗浴時,加入苦參醋液30~50毫升於浴水中洗浴,或用棉簽蘸葯液外搽瘙癢處,每日2~3次,連用5~7天。
葯酊療法:取夜交藤、雞血藤、烏梢蛇各20克,加入上等白酒適量,浸泡1周即成。每日洗浴時,加入葯液30~50毫升於浴水中洗浴,連用5~7天。
葯浴療法:取荊芥、防風、苦參、絲瓜絡、蛇床子、當歸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鍾,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5~7天。
填臍療法:取紅花、紫草、山梔、大黃各等量,研為細末,加冰片適量,混合均勻,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葯末少許,加凡士林調成糊狀,外敷於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換葯1次,連用1~2周
㈢ 我急需中葯治療皮膚瘙癢驗方
周身皮膚瘙癢者可用百部酊、苦參酒外搽;或者用苦參、白鮮皮、百部、蛇床子、地膚子、花椒等煎水作全身熏浴;或者礦泉浴。
㈣ 皮膚瘙癢的中葯療法
你在網路上看的一來般都不大自可信 因為中醫要給你把脈 還有根據你的情況來判斷 一般來說瘙癢有很多種情況引起的 你這樣問沒用 便密的話 多吃點蔬菜水果 可以嘗試吃飯1個半小時後吃兩個山竹 這樣試一下 還便密不
㈤ 皮膚瘙癢的中葯
造成皮膚瘙癢的原因非常多,簡單的可以歸因為皮膚發炎、乾燥、感染,或內在疾病引起的搔癢四大類。最常見的原因還是因為皮膚過敏,所造成的搔癢,治療你可以用 康美皮膚瘙癢套裝 效果不錯
㈥ 渾身瘙癢,用西葯難治用中葯有沒有偏方啊
你好,沒有,必須找中醫診脈,才能開對症的中葯,逐步的會健康了
㈦ 從中醫的角度解釋皮膚瘙癢
中醫認為急性瘙癢症多由於風、濕、熱所致,故以清熱去風為治療原則,採用荊防清熱湯治之。慢性病人,除部分病人由風、濕、熱引起外,多由血虛生風,或血淤氣滯所致,故以養血去風,或以養血去風兼活血化淤為治則,採用永安止癢方、癢疹方或血燥方治之。陰囊瘙癢症和女陰瘙癢症中醫認為多由肝膽濕熱引起,選用龍膽瀉肝湯效果較佳。
老年人患病,病程遷延,正氣不足,衛氣虛弱,腠理疏鬆,外邪易侵,營衛失和,肌膚失養,故瘙癢反復發作。 養血活血,祛風邪為主。
冬季皮膚乾燥發癢,春暖消失,為冬季瘙癢病。肛門周圍瘙癢常為蟯蟲所致。女性陰部瘙癢,則可能有陰道滴蟲或黴菌感染。全身性的瘙癢,要注意檢查有無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等疾病。
全身性皮膚瘙癢中醫稱為「風瘙癢」、「癢風」,若抓破皮膚,血痕累累稱「血風瘡」,局限性皮膚瘙癢稱「陰癢」、「肛門作癢」。
中醫文獻中關於癢的論述很多。《內經》中即有「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痛為實,諸癢為虛」的記載。《諸病源候論》認為瘙癢多與風邪相關,「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而俱往來於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沖擊為痛,故但瘙癢也。」清《外科證治全書》指出,「癢風,遍身瘙癢,並無瘡疥,搔之不止。」並提出了病機及治療禁忌為「肝家血虛,燥熱生風,不可忘投風葯。」該書還有陰癢、肛門作癢等局限性瘙癢症的記載,認為「陰癢,三蟲在腸胃,因臟虛蝕陰,微則癢,甚則痛……」此症亦有肝脾虧損,濕熱下注而癢者。
總之,中醫認為全身性皮膚瘙癢多因肝旺血虛所致,肝旺則風從內生,血虛則肌膚失養,風勝血燥,風動作癢。
㈧ 中醫治療全身瘙癢偏方
1、老生薑治皮膚瘙癢
新鮮老生薑1塊搗爛如泥,以紗布包裹,塗擦患處。每次10—20分鍾,每日l—2次,療效顯著。此方既能止癢,又能滋潤皮膚。
2、大棗雪梨膏治皮膚瘙癢
大棗(或金絲棗)10枚,雪梨膏20毫升。將棗先泡半小時,入砂鍋內加水煮至棗爛後加入雪梨膏後服用。此方可潤肺護膚,健脾益氣。適用於冬季皮膚乾燥脫屑,老年皮膚瘙癢。
3、豬蹄骨湯治瘙癢
取2—3個豬蹄的骨頭,加水煮沸後再熬5分鍾。每天臨睡前用衛生棉或潔凈的白布條蘸豬蹄骨湯在皮膚瘙癢處搽洗一遍,可治老年人頑固性皮膚瘙癢。一般連續搽洗4次,症狀會基本消失。重者可多搽幾次。
4、銀黃燒酒治老年人皮膚瘙癢
銀黃(中葯店有售)與60度高粱酒調和(銀黃:白酒比例1:4)拌好,晚上睡覺時用棉球蘸調好的葯漿塗抹在瘙癢處,當夜即可見效,每夜一次,3—5次可痊癒。適用於老年人皮膚瘙癢。
5、中葯煎劑治冬令皮膚瘙癢
蒼耳子、艾葉各30克,苦參、地膚子、白蘚皮、露蜂房、土槿皮、蘇葉、川椒各20克,每天1劑,加適量水煎煮後,濾取葯液,趁熱洗浴,早晚各一次,每次搓擦15—20分鍾,連用7天為1個療程。適用於皮膚瘙癢症。
6、鹽水或醋治瘙癢
每晚睡前,用面盆盛半盆清水,放適量食鹽或米醋,加熱至鹽溶解,用毛巾蘸水搽洗患處,一般3—5次可見效。如有反復,可繼續搽洗。適用於中老年人皮膚瘙癢症,效果較好。
㈨ 止癢最好的中葯有哪些
葯物組成
梓白皮15g
川槿皮15g
榆白皮15g
白鮮皮15g
海桐皮15g
生熟地各15g
地膚子9g
蛇床子9g
當歸9g
赤芍9g
苦參10g
首烏10g
紅花6g
甘草5g
中醫治肌無力肌肉萎縮!
讓口腔潰瘍不再復發
談甲亢病的防與治
治療皮炎、濕疹、蕁麻疹
制劑用法
上方每日1劑,水煎2次,汁混勻,分2次服。內服後的中葯渣再加入苦參、蛇床子各30g,以適量水復煎,於每晚睡前洗浴患處。
適應病證
神經性皮炎,血熱風盛證。
病案舉隅
李某,女,41歲。周身瘙癢起疹12年。初發於頸項、雙肘,後漸及胸背、腰腹及雙下肢,屢治無效。刻診:頸項、肩、軀干、四肢伸側均見大片深褐色苔蘚化損害,周圍散在扁平多角形丘疹,舌紅、苔黃,脈弦細。診斷:神經性皮炎。證屬血熱風盛、肌膚失養。予上方內服外洗。用葯12劑後,瘙癢明顯減輕,皮損變薄柔軟。減紅花加丹皮,續服24劑後,皮損消退而痊癒。
資料來源
劉康平.福建中醫葯,1991,(6):14
評
按
此方為自擬方,以祛風止癢見長。方中梓白皮、川槿皮、榆白皮、白鮮皮、海桐皮清熱祛風,以皮治皮;地膚子、蛇床子、苦參清熱祛濕止癢;首烏、生熟地、當歸滋陰養血熄風,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赤芍清熱涼血;紅花活血祛風,對改善皮膚肥厚粗糙有明顯效果;甘草調和諸葯。本方治療70例患者均獲良效。一般用葯14~16天。臨證運用此方,對皮損厚硬甚者還可加桃仁、丹參,以加強活血祛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