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醫治療 氣虛 肺氣虛 中氣不足 氣滯~~!!!
症狀一:精神不濟 胃口不好臨床表現:神疲乏力,精力不支,胃口不好,四肢發冷,大便先硬後軟,說話聲音提不起來,有些病人還會肝氣偏旺,容易發怒。
發病原因:中氣不足,脾胃氣虛。工作壓力過大,使人體的氣機運行受阻,影響到脾胃,導致中氣不足。部分人會出現肝氣偏旺,動輒易怒的現象。在各種亞健康症狀中,中氣不足是早期生理機能下降的信號。
好發人群:這是白領人群中相當普遍的一種現象,主要是壓力較大的白領,相對來說,年輕人較多,而一些大考前的學子也容易中氣不足。
調理方略:發病早期,只要加強運動、放慢節奏即可逐漸恢復。症狀較重者,常用的有補中益氣的黃芪、人參、黨參等。
症狀二:經常感冒 出汗異常
臨床表現:經常感冒,鼻塞,打噴嚏,出汗異常,頭暈,氣短,或是伴有胸悶症狀,還伴有記憶力下降、心慌等症狀。
發病原因:肺氣虛。中氣受影響後,會波及上氣,引起肺氣虛。長期伏案工作的白領就更易出現肺氣不足。此外,大樓空氣質量不高,也會加重肺氣虛。
好發人群:青年人較多。工作過程中久坐不動、平時缺少運動、辦公樓不通風的人群較多見。
調理方略:補氣葯與調理中氣的大同小異,差別在於劑量不同以及「佐葯」的不同,例如,出現頭暈、耳鳴者要加柴胡、桔梗等。
症狀三:腰酸背痛 面色灰黑
臨床表現:腰酸膝軟,小便頻繁,大便次數很多,溏稀,常起夜部分人會影響到性功能。如為女性,則可能出現下腹部陰冷,或月經不調。從形容上看,臉色易發黑、發暗,耳垂枯,腳後跟疼。
發病原因:中氣不足,會逐漸影響到肝腎之氣,部分病人則是先天性的。
好發人群:多見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年輕病人。
調理方略:到底是腎氣虛、腎陰虛還是腎陽虛,在臨床上需要仔細辨別,其用葯的配伍也不同。膏方中用於補腎的葯物主要有川芎、枸杞、補骨子、菟絲子、山萸肉等,如累及上氣,還可考慮使用胎盤、臍帶等。
症狀四:眼睛干澀 皮膚枯燥
臨床表現:皮膚乾燥,頭發容易脫落,部分病人還有兩眼乾澀的症狀,如果心血不足,則可能伴有睡眠不好等症狀。血虛的女性往往臉色不好,皮膚容易長斑。
發病原因:血虛。長期熬夜、工作負荷量過大,會導致傷氣,而氣為血的推動力,氣機不足就不能升血。而一些大量失血的疾病,也會導致氣血升化不足。而血虛會引起血少、血淤,從而導致顏容憔悴、面上生斑。
好發人群:多見於年輕女性,尤其是長期勞累、工作壓力大的女白領。
調理方略:通過膏方的調理,可改善血虛女性的外觀,如用首烏、當歸、雞血藤、紅棗等。
症狀五:好食辛辣 頭重乏力
臨床表現:頭重,提不起精神來,四肢乏力,舌苔厚膩,胃口不好,大便稀薄,突然嗜吃辛辣等口味重的食物。
發病原因:脾胃虛,就容易被外界環境中的濕邪入侵,導致舌苔增厚,味覺遲鈍。而好吃辛辣,往往會引起內熱,加重其體內的濕氣,使治療更為棘手。此外,現代人往往缺少運動,也會產生內濕。空調溫度開得太低,平時也不注意保暖,會出現寒濕交加。
好發人群:長期在潮濕環境中工作者容易體內生濕。缺乏運動者也易發病。
中氣,脾胃氣也,後天之本。中氣不足,說話無力,人體無源頭活水,則坐吃山空。
保中氣之法,重在茹素(就是吃素)、少食、不冷食。
有以大肉大魚為養身之用者,此不知「生處便是殺處」。消化大肉大魚,需要人體付出相當的努力。而且,小腸不清,吸收能力受損,真元不旺
記住一語:肉食多積屍毒。
少食,為養生長命之寶。此亦為現代科學實驗證明,不多說。
還有一句,就是飲水應多熱燙為上。晨起熱飲一杯白開水,一天胃氣得養。
胃氣不佳者,多飲姜湯。
胃腸最怕冷氣。夏天天熱,一杯冷啤酒入肚,百病因此而起。(冬天內熱外冷,腔子里火多點,偶爾用冷反而不要緊。)
多按摩雙膝,可以大補五臟;多按摩足三里。
中醫認為,身體太虛弱,尤其是中氣不足,脾腎虧虛,才會造成子宮下垂及胃下垂等毛病。當一個人站立的時候,所有的器官都會受地心引力影響而向下垂。如果這個人的內臟肌肉開始鬆弛,承托力不夠的話,像胃部、子宮等肌肉厚的器官,就會有下墜傾向。這種情形,中醫謂之「中氣不足」。
「中氣不足」的症狀主要有:①胃下垂。胃經常鼓脹不適,吃了東西後更甚。原因是胃部蠕動能力下降,消化不良,加上食物的重量,令原已鬆弛的胃部更覺重墜。②子宮下垂。肌肉和韌帶無力,導致子宮下墜,造成小腹等不舒服。③呼吸不暢。肺部本身不會運動,呼吸的動作是靠胸肌及橫膈膜拉開肺部,然後才能順利吸氣、呼氣。氣虛之人連吸一口氣也彷彿要很用力,胸口部位有重物壓住一般。④腰酸背痛是腎氣虛所致。所謂「腎虛膝先軟」、「腎主骨」,就是這個意思。此病以中醫治療為好。
中氣不足的調養宜忌是宜堅持運動:最理想的選擇是游泳,因它可運動全身肌肉,鍛煉肺部,加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能休息就休息,可以站的時候就省點氣力不走動,可以坐的時候就不站,可以躺下來的時候,就不要堅持坐著。讓兀氣盡快恢復過來。忌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負擔和加重肝臟排毒所消耗的能量。蔬菜類的白蘿卜、白菜、黃芽白、椰菜,以及水果類的西瓜、山竹等不要多吃,以免吃了,破氣。
氣虛,指的是中氣不足,力氣弱的人或兒童,由於生冷的食物,會減低腸胃蠕動、使肌肉無力,所以吃多了會因消化不良,而導致腹脹。因此腸胃功能不好的孩子,不宜吃生冷食物。像柑橘、柚子等水果,具有止咳、化痰、潤肺、助消化的作用,但多吃卻容易造成腸胃紊亂,因此,有胃病、胃寒的人最好少吃。
身邊提醒:因為虛寒體質的人氣虛脾虛,基礎代謝率低,體內產生的熱量少,四肢即便在夏天也是冷的,所以宜吃一些溫熱性的水果,如荔枝、桂圓、杏等,對身體來說這些溫熱的水果是補寒佳品,但不宜多吃。至於容易拉肚子的人,應把椰子汁拒之口外,因為椰子汁易導致腹瀉。
【 宜 】
(1)飲食宜高蛋白質、高熱量、高糖,脂肪也不必過份限制。
(2)宜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食物加工宜精細,不要過粗糙。
(3)宜多食"血肉之品"及增加食慾、促進消化的食品,如家禽肉類、蛋、豬肉、豬肚、豬
脾、蓮子、粳米、甜菜、楊梅等酸味食物。
【 忌 】
(1)忌煙、酒。
(2)忌辛辣刺激食物。
(3)忌生冷寒涼、堅固、粘滯不易消化食物,易傷脾胃。
豌豆:中醫認為,豌豆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利小便的功效,是脫肛、慢性腹瀉、子宮脫垂等中氣不足症狀的食療佳品。此外,豌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食用後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有潤膚的作用,皮膚乾燥者應該多吃。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脹,消化不良者不宜大量食用。
豇豆:豇豆分為長豇豆和飯豇豆兩種。長豇豆即我們說的長豆角,常作為蔬菜食用;飯豇豆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粥或製作豆沙餡。中醫認為,豇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和胃、補腎止帶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積、腹脹以及腎虛遺精、白帶增多者食用。
芸豆:芸豆又叫菜豆,味甘平、性溫,有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氣等功效。它不僅富含蛋白質及鈣、鐵等多種微量元素,還有高鉀、高鎂、低鈉的特點,特別適合心臟病患者和患有腎病、高血壓等需低鈉及低鉀飲食者食用。吃時注意必須煮熟、煮透,否則會引起中毒。
黑豆:中醫認為,黑豆味甘性平,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食用。腎虛導致的腰痛、耳鳴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爛,加入各種調味品食用。此外,黑豆還有「烏發娘子」的美稱,用它製成的豆漿、豆腐等,是腎虛導致的須發早白、脫發患者的食療佳品。
蠶豆:蠶豆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濕的功效,特別適合脾虛腹瀉者食用。但蠶豆不可生吃,也不可多吃,以防腹脹。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少數人吃蠶豆後會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也就是俗稱的「蠶豆黃病」,應盡快送醫院救治
調理方略:所以膏方中常用半夏、米仁、車前子等利水、平和、化濕、健脾的葯物。對濕熱夾雜的,則根據其病灶對應的上、中、下三焦,分別採用黃芩、黃連、黃柏等清熱化濕的葯物。如為濕寒,則採用桂枝、附枝、細辛等驅寒,同時利用防風等葯物化濕。
症狀六:口舌生瘡 便秘易怒
臨床表現:多見於胃炎、脾氣急躁,口舌生瘡,眼睛紅赤,舌質紅,大便干結,心肝火旺等。
發病原因:主要與勞累、飲食不當有關,辦公室里很多人動輒面色潮紅,則主要與體內有內熱、陰虛有關。
好發人群:長期熬夜、過分勞累的人群。
調理方略:用夏枯草、黃連等清熱泄火。如有陰虛,則用女貞子、旱蓮草、石斛、天冬、麥冬等養陰葯。平時可服菊花茶等。
症狀七:頭痛失眠 無心工作
臨床表現:頭痛欲裂,難以入睡或正常工作。
發病原因:頭痛的原因有很多種,如果是緊張性頭痛,則主要是氣滯引起的,血管性頭痛還可能與月經不調有關,思慮過度導致的頭痛,與氣虛有關。從臨床症狀看,頭頂處疼痛主要與肝風有關,兩顳的頭痛病在膽,前額的疼痛與胃有關。其中,最常見的是緊張性頭痛、血管性頭痛。緊張性頭痛往往伴隨著頸椎疾病,由於長期伏案,導致頸部肌肉緊張,頸椎增生,供血不足,導致氣滯。
好發人群:過度用腦者、缺少頸椎鍛煉者、氣虛患者。
調理方略:由於病理不同,其主方和引津葯的使用也不同。如由氣虛引起,則以益氣聰明湯為主;如為緊張性頭痛,則用逍遙湯加疏肝理氣的葯物,或緩急止痛的葯;如為血淤,則用清竅逐淤湯為主。
專家 氣虛氣滯最常見
曙光醫院高級中醫師方正龍表示,在為商務樓集體預約的白領診斷過程中,發現亞健康症狀在這一人群中非常普遍,表現為晚上睡眠不足,白天神疲乏力,動輒汗如雨下,總是感到疲倦睡不夠,尤其在空調間呆久了,精神萎靡者很多見。中醫把這類症狀稱為氣虛。
不少人會出現焦慮或抑鬱的狀態,表現為悶悶不樂、不願多說話,總是有想哭出來的沖動,成天唉聲嘆氣,喪失工作熱情,肝氣郁積導致胸肋疼痛,乳房或小腹漲痛等,在中醫里,這類情況屬於氣滯。
㈡ 感冒後胸悶
胸悶 不可小覷
時下,最流行的詞彙是「郁悶」,當人們嫌「郁悶」表達的還不過癮的時候,「胸悶」一詞就成了緊跟時尚潮流的「流行關鍵字」,失敗、尷尬、沮喪、無奈都被形容為「胸悶」。其實,真正有胸悶症狀的患者說到這個詞時決不會這么輕松,那種透不過氣來,嚴重缺氧的感覺會讓人產生瀕死之感。胸悶的出現預示著一些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的存在,不可小覷。
冠脈缺血胸悶當先
關鍵詞:寒冬、心肌缺血、心梗。
好發人群:中老年人,近來有年輕化的趨勢。
許航(化名)50歲,在西安一家企業的職工醫院工作,平時自認為體健如牛。可是幾天前,一天臨近傍晚時分,他感到有些胸悶、氣短,因為平時並無心臟病,所以家人和他本人並不在意,喝了點水,就睡覺了。沒想到,半夜裡劇烈的胸痛讓他痛不欲生,急救車送到醫院也沒能挽救他的生命,最後的結論是急性心肌梗塞。
張素清教授告訴記者,胸悶是一種症狀,許多疾病都可能出現,但以內科疾病為主,最多見的是心血管疾病。寒冬時節,心臟病猝死的發病率較高,尤以12月份至次年2月份這段時間為甚,特別是在連續低溫、陰雨和大風天氣,急性心梗發病率顯著增高,四五十歲的壯年人,更應該加倍注意。
隆冬季節,由於寒冷對機體的刺激,機體的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苯酚胺分泌增多,後者可使人的肢體血管發生收縮,心率加快,心臟工作負荷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時,心肌就會缺血缺氧,引起心絞痛發生。交感神經興奮和兒苯酚胺本身還可導致冠狀動脈痙攣, 血液濃縮,使血小板易於凝聚,形成血栓,這也是導致心梗的重要原因。此外,由於在溫度低的情況下,血管收縮,血壓容易升高,加重了心臟負擔,這些都可能導致心梗猝死。
眾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常伴有劇烈的胸部疼痛。但是,對老年人?穴一般指65歲以上者?雪卻不盡然。據資料分析,將近1/3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會產生劇烈的胸痛,而胸悶則是最常見的症狀。由此可見,對於老年人,不宜將有無胸痛作為鑒別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依據。
絕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發病前都會有先兆,當你感到胸悶,胸骨後疼痛,有時還會向左肩部和背部放射時,一定要考慮是否有心絞痛,及時去醫院診治。
如何安全度過心腦血管病的冬季高發期?一是天氣多變時,適時加減衣物。二是按時服葯。應隨身攜帶幾片有效期內的硝酸甘油,如突然發病,該葯可有效舒張冠狀動脈,緩解症狀。三是加強自我保健。要保持適當的活動量,不要因天氣寒冷,而懶於外出,使抗寒能力下降。此外,冠心病患者應採用綜合治療,中醫西醫都不應排斥,以對病情有利為最佳選擇。
心肌受累胸悶相隨
關鍵詞:病毒感染 心肌損害。
好發人群:兒童及青壯年。
12歲的曉軍父母都是軍人,平時由爺爺奶奶照看。半個月前曉軍突然發燒,嗓子痛,休息了幾天,服了一些感冒葯就好了。誰知,近幾天曉軍總感到胸悶憋氣,幾分鍾就大口喘氣一次,老人認為這孩子不想上學,故意作怪,就沒有在意。不想,曉軍的症狀越來越嚴重,胸悶、心慌、頭暈的無法堅持上學了,才引起老人的重視。經過醫院檢查,曉軍患了病毒性心肌炎,他的胸悶症狀就是心肌炎在作怪。
郝偉主任說,心肌炎多由感冒病毒引起,好發於兒童及青壯年,發病之初常以感冒症狀為先驅,如惡寒發燒、全身酸痛、咽喉疼、咳嗽或吐瀉等。患者在2周左右如出現胸悶、心慌、氣短、心前區不適等尤其應引起注意。由於病毒性心肌炎起病隱匿,易使人容易誤解為感冒未徹底痊癒而誤治。心肌受累明顯時,患兒常訴心前區不適、胸悶、心悸、頭暈及乏力等。重症患者可突然發生心源性休克,表現為煩躁不安、面色灰白、四肢冷濕及末梢發紺等,可在短時間內發生意外。
治療?押1、急性期至少應休息到熱退後3~4周;2、激素;3、大劑量維生素C及能量合劑;4、中醫中葯對此病的綜合治療,整體調理,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5、多進食含維生素C類水果(如桔子、番茄等)及富於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雞蛋、魚、大豆等);6、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受涼、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7、服葯要遵醫囑,尤其是伴心律失常的患者,不可自行增加或減少葯量;8、避免劇烈活動,注意生活規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頸心胸悶易誤診
關鍵詞:頸椎病,胸悶,胸痛。
好發人群:中老年人群。
孫竹筠50歲,是一個政府機關的會計師,八年來反復出現胸悶、心前區疼痛,多家醫院均診斷為冠心病。長期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並無效果,胸悶、胸痛頻頻發作。醫生在追問病史時發現她的「心絞痛」多在伏案時間過久、高枕睡眠起床時或突然扭頭或甩頭後發生。體檢發現頸椎活動輕度受限,X線片及CT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消失,頸椎輕度骨質增生,故確診為頸椎病所致的頸心綜合征。經採用中葯內外綜合治療3個療程,症狀全部消除。
張教授分析道,頸心綜合征患者年齡多偏大,多有血脂偏高動脈硬化趨勢,一些醫生又多忽視職業、病史的採集和詳盡的全面體檢,過於依賴儀器等輔助檢查,尤其是當影像學檢查有可能與臨床症狀不符時,更易造成誤診或漏診。
頸椎病反射性引起冠狀動脈痙攣收縮,導致心肌缺血,誘發心律失常,統稱為「頸心綜合征」。 除心前區疼痛外,還可有胸悶不適、心悸、氣促等表現。心電圖上可見有缺血性ST段與T波變化,有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但頸心綜合征的心絞痛與冠心病中的心絞痛是有區別的。它與勞動負荷增加、情緒激動無關,服用硝酸甘油類葯物及鈣離子拮抗劑不能緩解;而頸椎負荷增加卻常常是此類心絞痛的誘發因素,如高枕卧位,長時間維持過度仰頭、低頭的體姿,脊背受涼、扭傷、勞累等。
「頸心綜合征」根源是頸椎病,所以主要是治療頸椎病。在日常生活中要糾正高枕卧位,避免過度仰頭、低頭,注意頸部保暖;局部進行理療,熱敷;適當的頸部體操以活動頸部,可緩解或減輕「頸心綜合征」的各種症狀。
焦慮不安胸悶氣短
關鍵詞:緊張焦慮,胸悶,心慌。
好發人群:青壯年人群,女性多於男性。
詹江是西安一家企業的政工幹部,今年40歲。去年7月乘飛機到北京開會,在飛機上突然出現緊張胸悶、心慌,手腳發抖,到京後病情緩解。兩月前再次乘火車到北京,途中再次發作,當時自認為是「心臟病」,要求在中途下車,並住進了醫院。自此胸悶、心慌、緊張、焦慮煩躁、發抖等情況一直存在,幾乎每天都有發作。醫生擬診為「隱性冠心病」。服丹參片、三磷酸腺苷、谷維素、腦樂靜等無效。後來到精神衛生中心咨詢,醫生再次給患者做了心電圖、腦電圖及腦電地形圖、血酯及其它檢查,均無異常發現。但是他的Hamilton焦慮量表總分為21分,醫生才做出了「焦慮性神經症」的診斷。
西安精神衛生中心的賈瑞主任介紹說,焦慮症在一般人群中發病率為5%,表現通常有三個方面:1、內心體驗:惶惶不可終日,煩躁不安;2、植物神經系統變化:胸悶,心跳加快,心悸,胃腸蠕動下降,食慾下降等;3、運動系統表現為無力,手腳發軟,細微震顫,發抖,多餘動作出現如眨眼、咬牙等,面肌緊張,坐立不安等等。
在出現焦慮症的各種症狀以後,患者一定不要盲目亂用葯物,應該到相關的醫療機構去咨詢,弄清自己到底是不是患了焦慮症。心理治療的重點是1、解除精神緊張的原因(即改變認識)。給予適當的支持,使之解除顧慮,放棄不合理的要求。2、端正對疾病的認識。應在醫生的幫助下,對自己各種症狀的產生及自己的軀體狀況有正確、清楚的認識。
賈瑞主任說,還有一種人,心臟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但就是經常感到胸前憋悶、心慌氣短、緊張恐懼,有一種頻臨死亡的感覺,好像必須馬上搶救。這實際是「心臟神經官能症」患者。這類患者有一個特點就是愛思考,思慮多,對任何事情都要弄個究竟,也就是善於思慮的優點發揮過頭了。
心理衛生專家提示:人的心理與生理之間的關系不可分。比如,當你受到外界刺激或心理因素刺激時,生理反應會很強烈,可出現胸悶、心慌、出冷汗,這些都是人的正常生理防禦功能。但如果此種現象持續時間過長,也沒有具體原因,那麼可能就患有心臟神經症了。即便如此,也不必驚慌,只要通過系統治療,心臟神經症是完全能夠治癒的。
膽囊傷心胸也悶
關鍵詞:膽道疾病、心慌、胸悶。
好發人群:較肥胖的中年女性
趙顏華(化名)45歲,在西安一家中學當老師。最近幾個月覺得胸悶,心慌,心跳忽快忽慢,右上腹疼痛,醫生診斷為心絞痛。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症狀沒有任何改善。日前,在一次上腹劇烈疼痛之後,她因急性膽囊炎發作切除了膽囊後,心前區不適等症狀即隨之消失。
趙琨主任認為,趙老師的病根不在心臟而在膽囊,她患的是膽心綜合征。膽心綜合征是種易與心臟病相混淆的疾病。在臨床上,醫學專家早就注意到膽道系統疾患的病人,可出現類似冠心病的症狀、體征及心電圖改變,其中以中老年女性患者,特別是身體肥胖者發生率較高。膽心綜合征的發病機理可能涉及以下兩點:①膽石症與冠心病都與脂質代謝障礙有一定關系,因此可能在病因與發病學上存在某種聯系。②膽道系統與心臟在神經支配上有共同通路,可能通過神經反射而發病。
膽心綜合征患者主要表現為:胸悶、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電圖改變,有的患者伴有右上腹部的疼痛,用心血管類葯物治療後效果不佳。 膽心綜合征的治療,主要是治療膽道疾患,控制膽道炎症,去除膽道結石。
名詞解釋 胸悶
胸悶是一種主觀感覺,即呼吸費力或氣不夠用。重者覺得似乎被石頭壓住胸膛,甚至發生呼吸困難。它可能是身體器官的功能性表現,也可能是人體發生疾病的最早症狀之一。
一、功能性胸悶:在空氣不流通的房間內逗留較長時間,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與別人發生口角、爭執,或處於氣壓偏低的氣候中,往往會產生胸悶、疲勞的感覺。經過短時間的休息、開窗通風或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思想放鬆、調節情緒,很快就能恢復正常。像這一類的胸悶可能是功能性的。
二、病理性胸悶:由於身體內某些器官發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的胸悶。如:1.呼吸道受阻:氣管支氣管內長腫瘤、氣管狹窄,氣管受外壓(甲狀腺腫大、縱隔內長腫瘤);2.肺部疾病:肺氣腫、哮喘、肺不張、肺梗塞、氣胸;3.心臟疾病:某些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冠心病;4.膈肌病變:膈肌膨升症、膈肌麻痹症;5.體液代謝和酸鹼平衡失調等。
兒童發生胸悶多數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或縱隔腫瘤;青年人發生胸悶多數提示患有自發性氣胸、縱隔腫瘤、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老年人發生胸悶多數提示患有肺氣腫、冠心病等。
㈢ 感冒胸悶憋的怎麼辦
我這次感冒也是這樣,咳嗽還有痰,痰覺得總是咳不上來,有時候能聽到痰聲,專覺得胸悶,老屬想深呼吸,在社區輸了三天的液體,有氨溴索和左氧等,現在胸已經不憋了,就是還有點咳嗽,還喝了好幾天的中葯。可能是支氣管發炎了。
㈣ 感冒胸悶喘不上來氣怎麼回事
是風寒表證。肺主氣屬衛,外合皮毛,寒邪外束於表,影響肺氣的宣肅下行,則上逆為喘,呼多吸少,胸悶。 中醫據病情用麻黃類湯劑治療,辛溫發表,宣肺平喘。中成葯有風寒感冒顆粒,自感嚴重及時就醫。
㈤ 請高手談談感冒在中醫中的詳細辨證施治。
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暑濕型感冒和時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種類型。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不同類型的感冒應選用不同的中成葯治療。 一、風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噴嚏、咳嗽、頭痛等一般症狀外,還有畏寒、低熱、無汗、頭痛身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等特點,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這種感冒與病人感受風寒有關。治療應以辛溫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傷風感冒沖劑、感冒清熱沖劑、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時茶顆粒等葯物治療。若病人兼有內熱便秘的症狀,可服用防風通聖丸治療。風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復方感冒片等葯物。 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就是需要出點汗(中醫稱辛溫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熱水泡腳(最好加點酒)、蓋上兩層被子、喝薑糖水、喝姜粥等等。風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湯,傷寒論首方,也稱和劑之王(麻黃湯也主治風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總結: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二、風熱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狀外,還有發熱重、痰液粘稠呈黃色、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症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便秘等特點。治療應以辛涼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熱沖劑、板藍根沖劑、銀翹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葯物治療。風熱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葯物。 三、暑濕型感冒:病人表現為畏寒、發熱、口淡無味、頭痛、頭脹、腹痛、腹瀉等症狀。此類型感冒多發生在夏季。治療應以清暑、祛濕、解表為主。病人可選用藿香正氣水、銀翹解毒丸等葯物治療。如果病人胃腸道症狀較重,不宜選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養胃丸等葯物。 四、時行感冒:病人的症狀與風熱感冒的症狀相似。但時行感冒病人較風熱感冒病人的症狀重。病人可表現為突然畏寒、高熱、頭痛、怕冷、寒戰、頭痛劇烈、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鼻塞、流涕、乾咳、胸痛、惡心、食慾不振,嬰幼兒或老年人可能並發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狀。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疏風透表為主。病人可選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風通聖丸、重感靈片、重感片等葯物治療。如果時行感冒的病人單用銀翹解毒片、強力銀翹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黃解毒片等葯物治療,則療效較差。 中毒型流感病人則表現為:高熱、說胡話、昏迷、抽搐,有時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極易傳播,故應及早隔離和治療。 總之,感冒病人應根據自身的病情特點選用不同的中成葯治療,否則會影響療效,延誤病情。
滿意請採納
㈥ 中醫怎麼治感冒
感冒是感受風邪,邪犯衛表而導致的常見外感疾病。臨床表現以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脈浮為特徵。本病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春兩季為多。病情輕者多為感受當令之氣,稱為傷風、冒風、冒寒;病情重者多為感受非時之邪,稱為重傷風。在一個時期內廣泛流行、病情類似者,中醫稱為時行感冒。 1....風寒感冒 當出現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酸痛,或鼻癢噴嚏、時流清涕、咽喉發癢、周身不適、咳嗽痰稀白、口不渴或喜熱飲、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時,為風寒感冒。治療以辛溫解表,可選用荊防敗毒散、通宣理肺丸、麻黃止嗽丸、小兒四症丸和參蘇理肺丸。可用生薑、蔥白煎湯為葯引。忌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復方感冒片等。 2.風熱感冒 當出現惡寒輕、發熱重、汗泄不暢、頭漲痛、面赤、咳嗽、痰黃或黏、咽燥或咽喉乳蛾紅腫疼痛、鼻塞流黃濁涕、口乾欲飲,舌苔薄白或微黃、舌邊尖紅、脈浮數時,為風熱感冒,是感冒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常說的流行性感冒(俗稱流感)往往屬於風熱感冒這一類。治療以辛涼解表為主,應選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VC銀翹片、清熱解毒口服液、復方感冒靈片等。忌用羌活丸、參蘇理肺丸、通宣理肺丸等。 3. 暑濕感冒 當出現身熱、微惡風、汗少、四肢倦怠或疼痛、頭重頭痛、鼻流濁涕,或口中黏膩、渴不多飲、胸悶脘痞、泛惡、腹脹、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苔薄黃、脈濡數時,為暑濕傷表。治療以清暑祛濕解表,應選用藿香正氣水、香薷散等。不能選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養胃丸等。 4. 體虛感冒 體虛之人,衛外不固,感受外邪後,常纏綿難愈,或反復不已。其病邪屬性仍不外四時六淫。陽氣虛者,感邪多從寒化,且易感受風寒之邪;陰血虛者,感邪多從熱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熱之邪。治療不可過於辛散,單純祛邪,強行發汗,當扶正祛邪,在疏散葯中酌加補正之品。 氣虛感冒多見於久病體質虛弱的患者,當氣候變化稍微大一些的時候就容易患病。惡寒較重、發熱、無汗、頭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無力、氣短懶言、反復易感,舌淡苔白,脈浮無力。治則應以益氣解表為宜,常用參蘇飲加減。常用葯物:黨參、茯苓、甘草、蘇葉、葛根、前胡、半夏、枳殼、桔梗等。 陰虛感冒多出現身熱、微惡風寒、少汗、頭昏、心煩、口乾、乾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則以滋陰解表為主。常用加減葳蕤湯為宜。常用葯物:玉竹、甘草、大棗、豆豉、薄荷、蔥白、桔梗、白薇等。 注意事項 本病在流行季節須積極防治。生活上應該慎起居、適寒溫,在冬春季尤其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也不可貪涼露宿。注意鍛煉,增強體質,以御外邪。 易患感冒者,可以堅持每天按摩迎香穴,冬春風寒當令季節,可服貫眾湯(貫眾、紫蘇、荊芥各10克,甘草5克);夏令暑濕當令季節,可服藿佩湯(藿香、佩蘭各5克,薄荷1.5克);如時邪毒盛,流行廣泛,可用貫眾、板藍根、甘草煎服。流行季節,應該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防止交叉感染。室內可用食醋熏蒸,每立方米空間用5~10毫升,加水1~2倍,加熱熏蒸2小時,每日或隔日1次,以消毒空氣。 中葯煎服法要注意,湯劑煮沸後10分鍾即可,趁熱服,成葯用溫開水送服,服後避風覆被取汗或進熱粥、米湯以助葯力。得汗、脈靜、身涼為病邪外達之象,無汗是邪尚未去。出汗後尤應避風,以防復感。
㈦ 我一個星期了感冒好了後就胸悶氣也短我想問問到底是怎麼
問題分析:
你好,胸悶氣短,全身無力,從你的描述看,原因很多,可能回是心肌答缺血,肺梗阻性病變等。在中醫的角度,可能是心氣虛。
意見建議:
你的情況建議到當地正規的醫院檢查,做個心電圖,胸片,血常規,血氧濃度,肺功能,心功能等檢查。治療上,如果心肌缺血,可以試試丹參滴丸、如果是心氣虛,可以試試中成葯天王補心丹等。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