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身上的白點病是怎麼引起的怎麼治療
你好你所說的白點病是指白癜風.白癜風發病原因主要是血熱或體熱,外受風或潮濕,風濕之邪停留在肌膚,導致氣血失調,毛竅閉塞,血不營養肌膚,氣滯故而形成白癜風。 預防:(1)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態,對於突發事件泰然處之,「因郁致病」或「因病致郁」的因素對健康與黑素代謝均有影響。 (2)治理環境,減少水源等傳染 應避免接觸某些有害的酚類化學物質,如作為橡膠防護手套原料的抗氧劑輕醌衍生物,某些合成橡膠製成的涼鞋,對職業性的接觸叔丁酚、氫醌、氫醌單苯醚、p-鹽酸硫乙胺、N-2-巰乙基-二-甲胺鹽酸鹽(MEDA)等化學物質的人們,都有可能產生職業性白斑的可能性。 (3)防止葯物的誘發,久服某些葯物而發生的白斑,如葯物含磺胺基成分類的磺胺類、噻嗪、氨噻嗪類、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等都具有光敏感作用,含硫基葯物如胱氨酸、半胱氨酸、二硫甲丙醇與青黴胺等能幹擾黑素的正常代謝。常用的硫脲、硫尿嘧啶、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葯物也會影響黑素的合成。 (4)小心皮膚的外傷,外傷可使傷處皮膚變白,可能是因局部創傷處的神經纖維受損所致,或是機體處於高度應激狀態,使體內的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降低了黑素的合成代謝。 (5)同形反應,皮膚局部的刺激而誘發的同形反應,如手術、外傷、壓迫或摩擦以及局部的感染等的不良因素,所致局限性炎症或外傷部位的白斑。 (6)避免強光曝曬,夏季陽光直射地面,照射強度大,曝曬之後易引起皮膚炎症,特別是頭面部等暴露部位常導致黑素細胞受損,失去產生黑素的能力。但白癜風患者卻應主動地、適度地配合日曬,日曬時間隨季節而調整,例如秋、冬、春初,陽光斜照地面時宜選擇中午前後,照曬時間可以長一些;春末夏季陽光直射地面,以上午、傍晚為宜,若選擇中午時分則可隔著玻璃窗照射,照射的時間可以短一些,次數多一些,這樣就可以減少強烈的陽光照射對皮膚的損傷,有利於發揮長波紫外線的治療作用。
⑵ 白點病怎麼治療
①小瓜蟲病(白點病)
症狀:初期症狀是錦鯉胸鰭和身上出現小白點,且迅速向全身版蔓延。後期身體表權面尤如覆蓋一層白色薄膜,體表粘液增多,體色暗淡,魚體消瘦,游動緩慢,常群集於角落或礁石處不斷磨蹭,試圖擺脫寄生蟲。如果寄生蟲在錦鯉鰓內,則致使其無法吸收氧氣,即使是大型魚有時也會死亡。 病源及感染原因:病原體是一種名叫小瓜蟲的絨毛蟲,小瓜蟲繁殖適宜水溫為15~25℃,當水溫降到10℃以下或升到28℃時,蟲體發育停止。
治療: 發病初期將水溫提高2~4℃,突然升溫使小瓜蟲死亡,達到不葯而愈的目的。
如果水溫初期在27℃以上,錦鯉仍患上了白點病,除採用升溫的辦法外,還可以用濃度為0.05ppm的孔雀石綠溶液或2ppm的亞甲基藍溶液對魚體進行葯浴,連續數天,直至病情好轉。
⑶ 白點病怎麼治
觀賞魚
觀賞魚的白點病是比較常見的魚病,所謂白點病其實就是寄生蟲,想要消滅觀賞魚身上的白點病應該了解如何用葯是非常重要的,盲目的用葯不僅治療不好觀賞魚的白點病,有可能還會造成更嚴重的魚病。
一、冷靜
看清楚那是否真的白點,再冷靜地判斷相應的對策。有很多養魚新手一見到魚的背鰭或尾鰭有一點白色的物體,或甚至發現魚有蹭缸的情況出現,就斷定那是白點病,以為世界末日來臨,又撈魚又加溫 又下葯,結果得不償失。其實魚鰭上有白點物體,很多時都只是因為「 打架」或「 撞擊石頭及缸壁」所致,而擦身等情況會在魚鱗因先前受損,或在痊癒時發生,胡亂地加溫下葯,後果也不用多說。所以先要冷靜地作出觀察一段時間,在肯定那是白點病後,方才因應環境而作出適當的治療部署。要知道白點病本身並不可怕,充其量只可以用「 煩」來形容,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只顧心驚而又不懂得去處理的人;現實里導致死魚的罪魁禍首,往往並不是白點蟲,而是人。
二、隔離
輕微病患的魚留在大缸中治療,嚴重病患的魚撈起放落醫療缸分開治療。理論上,白點病是適宜整缸處理的。因為就算缸中只有一兩條魚出現白點,有可能小瓜蟲在缸中已經經過了一次或以上的生命周期,撈走有白點的魚不代表水中、草上沒有小瓜蟲的孢子或缸底上沒有它的成蟲正在分裂當中,所以最有效和最徹底的方法還是整缸處理。其實,除非在別無他選的情況下,個人一直不主張每次將所有病魚撈走放在醫療缸治療。因為病魚本身巳十分虛弱,就算在醫療缸中水質相似、水溫也相同,但始終都會有所差別,而且在一個新的環境之下,或多或少都會使病魚受驚,令其更加虛弱,進一步減低其抵抗力,治療上往往會因而更為困難,轉缸過程若處理得不好的話甚至會令病魚比小瓜蟲還要先行一步。不過若當中遇有嚴重病患的魚,在這種迫不得意的情況下,撈起它們分開治療還是有需要的,因為這樣可避免大缸中輕微病患的魚受到再進一步的感染,直接令大缸中的病情可以更容易地受到控制。 如果本身已有醫療缸一直在運作著的朋友們,隔離的程序會比較簡單,做足對溫對水就可以了。
三、加溫
慢慢地或分段地將水溫調高至28℃或以上,但不要超過30℃。調高水溫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小瓜蟲在魚體身上的生長速度,催化它們成熟然後脫離魚體;另一方面,此舉也有助縮短水中那些小瓜蟲孢子的壽命。不過,有很多養魚新手一直有個誤解,聽別人講話加溫,就以為水溫越高就等同越好,有些甚至會將水溫調高到32℃或以上,殊不知道此舉只會令病患中的魚更容易死亡!其實當水溫24℃至26℃時,整個小瓜蟲的生命周期只會得約48小時,即2天。過份地加溫,只會令病魚的新陳代謝過快,直接使其更加虛弱,病情嚴重的魚會往往因負荷不了以致死亡。再者,過份地高溫也會對缸中的水草構成一定的壓力,輕則葉黃草溶,重則枯萎,而且還未計對缸中其他生物如蝦、螺等的影響。所以切勿盲目地加溫,以為此舉「 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另外在加溫的同時,大家還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要知道當水溫越高,水溶氧量就會越低,但生物耗氧量卻會增加,而且當魚因病虛弱時,對氧氣的要求會比平常多。因此大缸中最好在關燈後打氧,而醫療缸中則要24小時打氧。
四、落鹽
大缸中用不高於0.3%濃度的鹽水進行為期約3至5日的葯浴,醫療缸中用不高於0.5%濃度的鹽水進行約1至2星期的葯浴,兩者所需的實則時間均要視進展而定。再嚴重的話,病魚可以先以1.5%的濃度去進行葯浴,時間以半小時為極限,視乎病魚的大小和體質而定,完成後再放入醫療缸治療。何為0.3%的濃度?計算的方法很簡單,濃度0.1%就是以100g的鹽加入100L水當中。舉個例子,個缸150L水,要達到0.3%濃度的話 就要放450g的鹽,如此類推。至於下什麼鹽,細鹽和粗鹽,分別不大,只要不是含碘鹽。另外由於現在不是煲湯,放鹽時千萬不要將鹽直接放入缸中,要先要用溫水將其完全溶解,才慢慢地、均勻地倒入缸中。假若一個不留神,放多了鹽量,令魚出現沉底無神或大口大口呼吸等症狀時,也不需要驚慌,換水就已經可以解決問題。用鹽的好處,除了效果顯著之外,最大的優點是它十分可靠,並不會對已建立的硝化系統產生任何不良的影響,而且濃度若不超過0.5%的話,對水草本身也影響有限。
五、換水
大缸中隔日換水四分之一,醫療缸則隔日換三分之一,直至療程完成,而每次換水均要保持鹽份的濃度。 其實水並不需要太密地換。換水的目的是要:一)減低水中所含小瓜蟲活孢子的數量,二)將死去的小瓜蟲成蟲或孢子帶走而令水質在治療的過程中得到改善。要明白就算如日常管理中的換水,都會對缸中的生物構成一定程度的壓力,更何況是正在生病中的魚。換水太密或太多隻會令病魚更虛弱,更難快速痊癒。另外換入的水要保持適當的鹽濃度,例如大缸中換走50L水,新換入的50L水就要在先前加入150g的鹽以維持0.3%的濃度,當然不要忘記加定水劑(除氯和除重金屬),而且可能的話,要盡量避免溫差的出現,在冬天時最好先為新水加溫,等新水達到和大缸一樣的溫度時,才好加入缸。當完成整個療程後,即是白點病被完全治癒後,也無需要將大缸內的水一下子全部換走,只需先換三分之一,然後再照平常一樣,每星期換三分之一水便可。
六、等
耐性是最好的戰友。如同對付任何魚病一樣,治療白點病最重要的是切忌「心急」,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往往都貪快,又高溫又加重葯,不要說是病魚,健健康康的魚都會死。 那麼何時才叫作戰勝利呢?要等到再無發現魚身上有白點的那一天開始計,其間繼續療程,如果在跟著的3日內都沒有白點再出現,那就可以開香檳慶祝了;若果不幸地發覺白點再現,也千萬不要泄氣,可能小瓜蟲太強,到時只需再維持療程一段時間,直致可以開香檳的情況出現為止。另外一個很常出現的誤解是,魚病時要停止餵食。其實這是毫無必要的,因為魚病時同人生病時一樣,雖然未必有胃口,但也需要營養才能增強體質,再而增加抵抗力去應付小瓜蟲的攻擊。所以千萬不要停止餵食,但在餵食的份量上需要減半或以上,避免病魚因無胃口,令食物過剩而導致水質迅速惡化,或因病時吃得太飽而引發其他如消化不良等病發症。
觀賞魚的魚病是需要我們細心觀察才是可以發現的,如果發現的不及時很可能會耽誤治療甚至導致死亡,所以平時對觀賞魚的觀察必不可少,也是健康的一個保證。
⑷ 怎麼治療白點病啊
熱帶魚的白點病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是由孢子蟲或微孢子蟲引起的;由真菌引起的一般較容易治癒,但由孢子蟲或微孢子蟲引起的病症卻難以治癒。
病魚體上有白色的斑點,傳染的速度很快,如果置之不理,魚體就像灑滿了白粉似的一直到死去。這是因為病原菌孳生在魚的皮膚下,吸取魚體的營養,成熟後就離開魚體而分裂,每個原生動物可分裂為500個以上,這些原生動物在水中浮游,再度孳生在魚體上,當它們寄生在魚體身上時,就像什麼東西叮上去一樣,不注意以為是魚的斑紋,對其體表塗葯也無濟於事,只有等它們離開魚體再施葯才有效力。
防治方法:
必須盡快使其離開魚體,常用方法是加熱法,提高水溫,病原蟲就會快速成熟而離開魚體。
白點病的特效葯是奎寧。缸中水每10千克使用奎寧0.1克,奎寧不易在冷水中溶解,必須先用熱水溶解。將缸中的水溫提高至28-30℃時,大約4天左右就能完全治癒,當治療未能奏效時,可再加入同量的奎寧。必要時將魚放在1%的食鹽水內,也可消除白點病。
平時在水族箱中添加細銅絲(每100升水體加入10克),抑制真菌的生長,發現有熱帶魚患有白點病,先將水溫緩緩升至30℃左右,在升溫的過程中,一定要向水中進行充氧,啟動過濾系統,然後結合葯物綜合防治,往水族箱中潑灑福爾馬林,並同時加入孔雀石綠,使水體濃度達到足夠的濃度,隔天後換水1/3,連續3-4個療程,邊用葯邊換水。
在水族箱中潑灑硝酸汞,並同時加入碘粉末,隔天換水1/3,連續3個療程即可。
⑸ 白點病的治療方法
:無論使用什麼葯物首先要提高水溫到30度。可利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方法,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從魚體表面脫落。治療葯物:1。也可用5%鹽水浸泡數天;2。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3。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綠和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處理,療效較好;4。或用28~30℃的百萬分之二(2ppm)的鹽酸奎寧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硝酸亞汞葯液浸泡30分鍾;6。或用百萬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濃度的紅汞溶液浸泡5~15分鍾,每天2次
治療待白點消失後,仍要用葯一段時間使未附著魚體的小瓜蟲死亡
註:硝酸亞汞、孔雀石綠,是劇毒產品,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傷害,極易至癌。故不推薦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療上也應避免使用
註:孔雀石綠在化學上稱為鹼性綠,分子式為:C23H26N2,分子量為:346.4,在工業上可用作綠色染料。但魚病治療方面也應用很多(尤其漁場),可用於多種魚體外寄生蟲和病原體(包括:黴菌、細菌、皮膚與鰓部的吸蟲感染等等),臨床治療已被證實有效的病症包括:白點病、水霉病、絲霉病、皮膚黏液病等等。
註:紅汞是一種外用葯,浸泡也是一種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濃度和時間。在初期只是身體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後期,全體皆是,那麼稀釋之後擦與浸泡是一樣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釋,因為擦拭是將魚先撈出,這樣的魚脫水時間不應該很長,稀釋擦之後馬上放入水中,葯效大失,療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應該稀釋,如果是全身,那麼應該浸泡。因為全身擦拭,魚鰓是很難擦到的,操作也很難,操作不慎還會對魚鰓造成外傷。
⑹ 中醫如何治療白斑病
中醫治療白斑病的方法有:1.採取口服中葯的方法進行治療。
2.還可以選擇外用塗抹中葯版制劑的方權法治療。白斑病一般情況下就是白癜風,通常白癜風是比較頑固的一種皮膚疾病,因此在治療白癜風的時候,一定要遵醫囑堅持使用葯物,並且還要做好忌口的工作。
⑺ 治療金魚白點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觀賞魚
觀賞魚的白點病是比較常見的魚病,所謂白點病其實就是寄生蟲,想要消滅觀賞魚身上的白點病應該了解如何用葯是非常重要的,盲目的用葯不僅治療不好觀賞魚的白點病,有可能還會造成更嚴重的魚病。
一、冷靜
看清楚那是否真的白點,再冷靜地判斷相應的對策。有很多養魚新手一見到魚的背鰭或尾鰭有一點白色的物體,或甚至發現魚有蹭缸的情況出現,就斷定那是白點病,以為世界末日來臨,又撈魚又加溫 又下葯,結果得不償失。其實魚鰭上有白點物體,很多時都只是因為「 打架」或「 撞擊石頭及缸壁」所致,而擦身等情況會在魚鱗因先前受損,或在痊癒時發生,胡亂地加溫下葯,後果也不用多說。所以先要冷靜地作出觀察一段時間,在肯定那是白點病後,方才因應環境而作出適當的治療部署。要知道白點病本身並不可怕,充其量只可以用「 煩」來形容,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只顧心驚而又不懂得去處理的人;現實里導致死魚的罪魁禍首,往往並不是白點蟲,而是人。
二、隔離
輕微病患的魚留在大缸中治療,嚴重病患的魚撈起放落醫療缸分開治療。理論上,白點病是適宜整缸處理的。因為就算缸中只有一兩條魚出現白點,有可能小瓜蟲在缸中已經經過了一次或以上的生命周期,撈走有白點的魚不代表水中、草上沒有小瓜蟲的孢子或缸底上沒有它的成蟲正在分裂當中,所以最有效和最徹底的方法還是整缸處理。其實,除非在別無他選的情況下,個人一直不主張每次將所有病魚撈走放在醫療缸治療。因為病魚本身巳十分虛弱,就算在醫療缸中水質相似、水溫也相同,但始終都會有所差別,而且在一個新的環境之下,或多或少都會使病魚受驚,令其更加虛弱,進一步減低其抵抗力,治療上往往會因而更為困難,轉缸過程若處理得不好的話甚至會令病魚比小瓜蟲還要先行一步。不過若當中遇有嚴重病患的魚,在這種迫不得意的情況下,撈起它們分開治療還是有需要的,因為這樣可避免大缸中輕微病患的魚受到再進一步的感染,直接令大缸中的病情可以更容易地受到控制。 如果本身已有醫療缸一直在運作著的朋友們,隔離的程序會比較簡單,做足對溫對水就可以了。
三、加溫
慢慢地或分段地將水溫調高至28℃或以上,但不要超過30℃。調高水溫的目的,就是要加快小瓜蟲在魚體身上的生長速度,催化它們成熟然後脫離魚體;另一方面,此舉也有助縮短水中那些小瓜蟲孢子的壽命。不過,有很多養魚新手一直有個誤解,聽別人講話加溫,就以為水溫越高就等同越好,有些甚至會將水溫調高到32℃或以上,殊不知道此舉只會令病患中的魚更容易死亡!其實當水溫24℃至26℃時,整個小瓜蟲的生命周期只會得約48小時,即2天。過份地加溫,只會令病魚的新陳代謝過快,直接使其更加虛弱,病情嚴重的魚會往往因負荷不了以致死亡。再者,過份地高溫也會對缸中的水草構成一定的壓力,輕則葉黃草溶,重則枯萎,而且還未計對缸中其他生物如蝦、螺等的影響。所以切勿盲目地加溫,以為此舉「 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另外在加溫的同時,大家還要注意水中的溶氧量。要知道當水溫越高,水溶氧量就會越低,但生物耗氧量卻會增加,而且當魚因病虛弱時,對氧氣的要求會比平常多。因此大缸中最好在關燈後打氧,而醫療缸中則要24小時打氧。
四、落鹽
大缸中用不高於0.3%濃度的鹽水進行為期約3至5日的葯浴,醫療缸中用不高於0.5%濃度的鹽水進行約1至2星期的葯浴,兩者所需的實則時間均要視進展而定。再嚴重的話,病魚可以先以1.5%的濃度去進行葯浴,時間以半小時為極限,視乎病魚的大小和體質而定,完成後再放入醫療缸治療。何為0.3%的濃度?計算的方法很簡單,濃度0.1%就是以100g的鹽加入100L水當中。舉個例子,個缸150L水,要達到0.3%濃度的話 就要放450g的鹽,如此類推。至於下什麼鹽,細鹽和粗鹽,分別不大,只要不是含碘鹽。另外由於現在不是煲湯,放鹽時千萬不要將鹽直接放入缸中,要先要用溫水將其完全溶解,才慢慢地、均勻地倒入缸中。假若一個不留神,放多了鹽量,令魚出現沉底無神或大口大口呼吸等症狀時,也不需要驚慌,換水就已經可以解決問題。用鹽的好處,除了效果顯著之外,最大的優點是它十分可靠,並不會對已建立的硝化系統產生任何不良的影響,而且濃度若不超過0.5%的話,對水草本身也影響有限。
五、換水
大缸中隔日換水四分之一,醫療缸則隔日換三分之一,直至療程完成,而每次換水均要保持鹽份的濃度。 其實水並不需要太密地換。換水的目的是要:一)減低水中所含小瓜蟲活孢子的數量,二)將死去的小瓜蟲成蟲或孢子帶走而令水質在治療的過程中得到改善。要明白就算如日常管理中的換水,都會對缸中的生物構成一定程度的壓力,更何況是正在生病中的魚。換水太密或太多隻會令病魚更虛弱,更難快速痊癒。另外換入的水要保持適當的鹽濃度,例如大缸中換走50L水,新換入的50L水就要在先前加入150g的鹽以維持0.3%的濃度,當然不要忘記加定水劑(除氯和除重金屬),而且可能的話,要盡量避免溫差的出現,在冬天時最好先為新水加溫,等新水達到和大缸一樣的溫度時,才好加入缸。當完成整個療程後,即是白點病被完全治癒後,也無需要將大缸內的水一下子全部換走,只需先換三分之一,然後再照平常一樣,每星期換三分之一水便可。
六、等
耐性是最好的戰友。如同對付任何魚病一樣,治療白點病最重要的是切忌「心急」,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往往都貪快,又高溫又加重葯,不要說是病魚,健健康康的魚都會死。 那麼何時才叫作戰勝利呢?要等到再無發現魚身上有白點的那一天開始計,其間繼續療程,如果在跟著的3日內都沒有白點再出現,那就可以開香檳慶祝了;若果不幸地發覺白點再現,也千萬不要泄氣,可能小瓜蟲太強,到時只需再維持療程一段時間,直致可以開香檳的情況出現為止。另外一個很常出現的誤解是,魚病時要停止餵食。其實這是毫無必要的,因為魚病時同人生病時一樣,雖然未必有胃口,但也需要營養才能增強體質,再而增加抵抗力去應付小瓜蟲的攻擊。所以千萬不要停止餵食,但在餵食的份量上需要減半或以上,避免病魚因無胃口,令食物過剩而導致水質迅速惡化,或因病時吃得太飽而引發其他如消化不良等病發症。
觀賞魚的魚病是需要我們細心觀察才是可以發現的,如果發現的不及時很可能會耽誤治療甚至導致死亡,所以平時對觀賞魚的觀察必不可少,也是健康的一個保證。
⑻ 中醫如何治療白斑病
可以採取中醫治療,可以到正規醫院中醫科就診進行辨證,在醫生指導下進專行中葯治療。也可以屬使用復方補骨脂酊,復方卡力孜然酊等葯物治療,平時注意皮膚衛生,避免外傷,不要吃含維生素c多的水果,不要抽煙喝酒,防止影響病情恢復。
⑼ 白點病最簡單的怎麼治療方法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高水溫。把您家的魚缸里的加熱管提到28度以上,很快就會好的。不用放鹽和慶大之類的不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