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進行養生與保健
1.雖然氣溫較高,但仍要顧護人體的陽氣。亦即常說的「春夏養陽」。陽氣是人的動力,隨季節和日月的交替變化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於外,反易被外邪折傷,如大汗則亡陽。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運動之後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2.立夏之後,北半球陽光照射充足,日照時間延長,加之氣溫升高,人的睡眠會減少。有睡眠障礙的人則更易加重,輾轉難眠,或夜卧不安。中醫講夏季宜「早卧早起」,順應節氣。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適當的午休仍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整。夏季早起進行適度的晨練,是最佳的安排。
3.當進入盛夏時節,氣溫高且濕度大,給人以悶熱難耐的感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長夏。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最惡濕喜燥,所以長夏多患脾胃病,出現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脾胃虛弱的人,應及時調理好飲食,營養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負擔,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動輒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飯前大量飲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飲,反之,極易損傷脾胃,導致慢性脾胃疾病。
4.夏季瓜果豐富,可以多吃一些,但應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體質,以免造成損傷。如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獼猴桃、柚子等涼性水果;內火大、痰濕盛者,少吃桂圓、荔枝等;過敏體質,慎吃芒果、菠蘿等。又常言:「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濕,甚至令人發虛熱、頭昏;尿路結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瀉的人少吃香蕉;蘋果、桃、葡萄、哈密瓜、桑椹、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5.夏季人體陽氣浮躍於體表,隨出汗而外泄,使衛氣不足,抵抗力減低,若此時感受外風,同樣可引起風寒、風熱、暑濕等症。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種類型:風寒感冒,發熱不甚而明顯惡寒,同時鼻流清涕,噴嚏連連,此時應立即服感冒清熱沖劑兩袋,一定熱服。或喝蔥白薑片紅糖水,每2-3小時再飲一次,大多症狀會明顯緩解。若體溫迅速升高,伴惡寒、咽喉不適等,多為風熱感冒,早期可以服雙黃連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開靈、維C銀翹片等。若發熱伴惡心或嘔吐、腹部不適、腹瀉等,多為暑濕感冒,類似西醫胃腸型感冒,此時應及時服用藿香正氣膠囊或水,初次可以加大劑量,每日3-4次,同時控制飲食,煮些荷葉綠豆粥食用。
6.潮濕悶熱的氣候,使人皮膚容易感染,夏季也是皮膚病多發的時節。注意皮膚護理,同時適當採用一些天然的草葯洗浴,則會令人度過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葉浴,將桑葉100克左右放入鍋內煮10-15分鍾,再倒入浴盆內即可,能消除皮膚痤瘡、癤腫、褐色斑等;又如薄荷浴,可預防濕疹痱子。
7.游泳注意安全
首先要選擇一個水質較好的游泳場所,最好到游泳池中去,那兒比較安全。其次,做好下水前的准備活動,避免進入水中後發生手足抽筋的現象。最後,身體疲倦、腹中空空以及過飽時都不宜游泳。
8.喝水不是越多越好,要少量多次飲白開水
夏季氣候比較悶熱,出汗較多,平時一定要養成主動飲水的習慣,在清晨起床後、上午10點左右、下午3~4點、晚上就寢之前這四個「最佳飲水時間」要飲用1~2杯白開水,在出汗較多、運動或洗澡後也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此外多吃蔬菜和水果也是補充水分的好方法。
⑵ 養生保健方面有哪些資格證書
國家承認的保健養生資格證書有養生保健師,營養保健師,健康管理師,經絡調理師,公共營養師。
1、養生保健師是利用中醫體質養生理論和傳統養生保健技術,對個體或群體的體質情況進行分析、評估、調理、指導,通過綜合性、針對性的調養措施,制定出不同體質類型人群的個性化養生方案,實現陰陽平衡協調,以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專業養生保健技術人員。
2、營養保健師是運用營養學和保健食品學,食品衛生學以及醫學的相關知識對各類人群的營養給予指導、疾病予以營養防治並向大眾傳播營養食品與食品衛生安全知識的專業技術人才。
3、健康管理師是從事個體和群體從營養和心理兩方面健康的檢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咨詢、指導和危險因素干預等工作的專業人員。主要從事的工作內容包括:採集和管理個人或群體的健康信息;評估個人或群體的健康和疾病危險性。
4、經絡調理師運用中醫經絡技術,通過刺激人體經絡、穴位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提高臟腑功能,調整、改善各種慢性病及「亞健康」狀態的專業人員。
5、公共營養師主要從事營養咨詢、營養指導、營養知識宣教等營養顧問工作和根據不同人群和年齡,進行營養食譜編制指導工作,屬於職業技能型人才。
⑶ 中醫養生的現代發展
1、中西醫結合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提出中西醫結合的指示。這從表面上看,依然是政治下的醫學發展。背後的原因是,中醫學在現代醫學的不斷沖擊下,並沒有真正失去市場。中醫學對眾多疾病的治療效果,成為其存在的療效基礎。中醫學完整的體系,符合中國人的思維模式,這成為中醫學存在的文化基礎,或者說因為中醫文化的存在。中西醫結合,更主要的是表現在臨床上中西醫技術的同時獨立使用。
2、中醫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醫界眾多科技工作者都在嘗試用現代科學來理解中醫學。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們為此進行了長期的努力。影響了一代學者。比如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1996年,清華學界對中醫氣本質,經絡實質,陰陽,五行,藏象,中醫哲學觀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體創造性的認識和解說。如,鄧宇等發現的:氣是流動著的『信息-能量-物質』的混合統一體;分形分維的經絡解剖結構;數理陰陽;中醫分形集:分形陰陽集-陰陽集的分形分維數,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維數;分形藏象五系統-暨心系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中醫三個哲學觀-新提出的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等;此外,上海中醫葯大學在近30餘年中醫客觀化研究的基礎上,成功研發了中醫四診儀——融合了大量現代科技成果以及眾多中醫專家的臨床經驗,將中醫舌診、面診、脈診、問診整合在一起,可提供中醫診斷信息客觀採集與分析、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健康狀態辨識、健康狀態干預調整建議、療效評估、慢病管理等,其中的健康干預調整建議包括飲食養生、運動鍛煉、足浴養生等。
⑷ 治未病如何干預亞健康
「治未病」調治「亞健康」的優勢 亞健康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中間狀態,如不及時加以干預,它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疾病,當然也可通過積極的調治使機體恢復到健康狀態,這種認識恰好與中醫學「治未病」的思想不謀而合。因此,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及「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等為特色,且已有兩千多年積淀的中醫學在亞健康狀態的調治方面具有很大優勢。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進行辨證調攝,根據處於亞健康狀態者的體質狀況及具體不適表現,予以相應的干預措施,如中葯、針灸、推拿、葯膳及氣功導引等。2. 「治未病」干預「亞健康」的方法(1)亞健康狀態的辨證施治:辨證論治是中醫理論的核心,由於亞健康狀態症狀表現復雜多變,涉及臟腑、陰陽、氣血津液、寒熱虛實等的變化,故證候多樣,給臨床干預帶來一定困難。亞健康狀態涉及人體五臟,病多虛(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郁(氣郁或鬱火)、痰(痰濕或痰火)、濕阻等,如肝氣郁結、肝鬱脾虛、心脾兩虛、肝腎陰虛、肺脾氣虛、脾虛濕阻、肝鬱化火、痰熱內擾等。確定證候進行辨證施治,在方葯選擇上比較靈活,一般原則是選用性味平和的葯物,忌用毒性葯物,葯物用量宜輕,療程可長可短。同時,要考慮病人的依從性。 (2)對疾病危險因素的辨證施治:對疾病危險因素的控制可以看作亞健康干預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對疾病危險因素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在亞健康狀態下,理化指標可能完全正常,或略不正常,未達到疾病的診斷標准,但有吸煙、飲酒、久坐不運動、生活不規律等多種已知的危險因素存在,其發生疾病的風險遠遠高於健康人群。對此,宜根據危險因素採用不同的施治方法。例如,超重是多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體重過輕的人機體抵抗力下降,臟腑功能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吸煙是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等等。對此進行的干預主要是調整不良生活方式。中醫在干預危險因素中可以起到雙向調節的作用,使陰陽平衡,氣血調和,臟腑功能正常,對控制危險因素,恢復健康體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3)「治未病」思想指導下的亞健康狀態綜合辨證調攝:通過各種養生保健手段是可以起到「未病先防」作用的。 「欲病救萌,防微杜漸」是指亞健康狀態發展到接近疾病的階段。這一階段好比植物將要萌芽,疾病萌芽就像毒苗即將破土一樣,要破壞它生長的土壤、抑制它的萌生。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目前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有相當一部分是發生該病的高危人群,破壞其發生的土壤,方法就是綜合干預,將異常狀態調整到正常狀態。這符合當前重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戰略要求。再如各種神經精神的輕度失調,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鬱、失眠、煩躁、夢魘或咽中如有異物等。按亞健康狀態採用中醫辨治,從郁、痰或痰火論治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瘥後調攝,防其復發」是指在疾病康復期出現亞健康的表現,如臨床上有些病人在感冒愈後一段時間內仍有輕度頭痛、乏力、食慾不振、全身不適;對此可運用中醫四診八綱察色按脈,區分陰陽,給出證候的定位、定性診斷,用中醫葯加以干預。亞健康狀態的干預若有較明顯實驗指標異常可以適當加用西葯,但大多非西葯適應症,以中醫的方法綜合辨證調攝是最佳選擇。一般多首選中醫的非葯物療法,再選中葯外用或內服。非葯物療法有飲食、針灸、推拿、按摩、氣功、導引、武術、保健等,用以調節體內陰陽氣血,疏通經絡,強筋健骨,調節情志,緩解精神壓力等。 葯物療法多以植物的根、莖、葉、花、子及動物骨、礦物質等天然葯材為主,利用其四氣五味歸經調整人體陰陽氣血的偏勝偏衰和正邪的消長。只要辨證准確,用葯精當,無毒副作用,對亞健康階段的調整十分適合。3. 運動養生運動養生是藉助身體鍛煉,通過活動筋骨,調節氣息,靜心寧神,來暢達經絡,疏通氣血,調節臟腑,從而實現強健體質、延年益壽之目標。「動則不衰」,運動養生「內養正氣」(康健形體、調動氣血、安定神志、固攝真精),結合「外防措施」(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外避邪氣,預防致病因素侵襲)是各類人群長期保持「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主要手段。運動養生既可康健身心,又可干預亞健康狀態的出現;既可治未病,又可促進病癒後早日恢復,真乃是永葆人體生命健康的濟世良方。(二)落實中醫保健服務體系是我們的職責 為了落實國家衛生部提出的構建「健康促進、亞健康干預、疾病防治」為一體的健康保障服務體系,確保國家中醫管理局中醫「治未病」工程的順利實施,提升中醫葯在預防保健服務體系乃至整個社會發展中的貢獻度,把「治未病」理念貫穿到「防-治-康-養」的各個方面,通過我們把「治未病」變成可操作的模式,故需對醫學發展方向的戰略應作如下調整: 第一,加強中國傳統健康文化教育,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增進全民慢性病預防意識; 第二,採取因人、因地、因時等息息相關的有效的行為干預手段,盡早控制慢性病危險因素; 第三,建立中醫慢性病防治服務體系,積極推進人群和個體健康測量和評價,實施目標人群的針對性預防干預措施; 第四,將醫療服務目標「前移」 ,重視疾病的預測、預警、預防、與早診早治;將醫療服務目標「下移」 ,深入社區,進行防病健體宣傳、輔導和督導,將農村和社區變成「治未病」的前沿。 (三)實現人人健康長壽是中醫「治未病」的終極目標 用古人中醫「治未病」的智慧,造福今人的健康,從以治療疾病為主導的現狀,逐漸向以預防疾病為主導的轉變,重保健、治未病,將成為今後一種新型的醫療模式。因而,「治未病之人」的醫學必將成為21世紀醫學變革的主流。以人為中心,以中國傳統醫學為基礎,融合現代醫學和科技,則是發展我國「治未病」醫學的必由之路。最後達到人們到醫院不再是以看病為主要目的,而是對自己健康進行評估,再通過醫生對就醫者生活方式、飲食、心理、鍛煉各個方面的建議,及時進行健康調養,從而達到有效地預防、提高生活質量及實現「不治已病治未病」 ,人人「健康長壽,盡享天年」的目的。
⑸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面
養生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民俗、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鍛煉形體,而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煉或改變某種飲食結構,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養生需要了。
⑹ 中醫對健康是如何下定義的
中醫認為,健康的人應該符合以下5個標准:
2.臉色紅潤
面色紅黃隱隱,明潤含蓄。古人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因此面色是氣血盛衰的「晴雨表」。臟腑功能良好,氣血充足則臉色紅潤,氣血虧虛則面容沒有光澤。
3.聲音洪亮
肺主氣,肺氣足,則聲音洪亮;肺氣虛,則聲音低弱無力,故聲音的高低取決於肺氣充足與否。
4.呼吸勻暢
《難經》指出:「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可見呼吸與人的心、肺、肝、腎關系極為密切。只有呼吸不急不緩、從容不迫,才能證明臟腑功能的良好。
5.牙齒堅固
口腔衛生,基本上沒有齲齒和其他口腔疾病。中醫認為,「腎主骨」,「齒為骨之餘」,牙齒是骨的一部分,與骨同源,所以牙齒也依賴腎中精氣來充養。腎精充足,則牙齒堅固、齊全;精髓不足,則牙齒松動,甚至脫落。
⑺ 性健康指導師是什麼
性健康指導時其實就是說在性這個方面,然後對它進行一個指導。讓他有對性有一個充分的認識。
⑻ 國家承認的保健養生資格證書有哪些
國家承認的保健養生資格證書有養生保健師,營養保健師,健康管理師,經絡調理師,食療養生師。
1、養生保健師指利用傳統養生理論和養生保健方法,對個體或群體的體質情況進行檢測、分析、評估、調理、指導,通過學、練、檢、調、養等綜合性、針對性的調養措施,制定個性化養生保健方案,實現機體平衡協調,以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專業養生保健從業人員。
2、營養保健師是在營養師培訓的基礎上,運用營養學和保健食品學,食品衛生學以及醫學的相關知識對各類人群的營養給予指導、疾病予以營養防治並向大眾傳播營養食品與食品衛生安全知識的專業技術人才。
3、健康管理師是從事個體和群體從營養和心理兩方面健康的檢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咨詢、指導和危險因素干預等工作的專業人員。
4、根據中醫經絡理論,運用中醫經絡技術,通過刺激人體經絡、穴位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提高臟腑功能,調整、改善各種慢性病及「亞健康」狀態的專業人員。
5、食療養生師結合中國傳統食療養生科學和現代營養學知識與方法,為人們提供全面系統的食療養生指導、進行健康教育、傳授食療養生技能的高級技術人員。
⑼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中醫養生
1、食物養生:
老中醫的順口溜,
可做參照與踐行。
生梨潤肺化痰好,
蘋果止瀉營養高。
黃瓜減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獼猴桃。
番茄補血助容顏,
蓮藕除煩解酒妙。
橘子理氣好化痰,
韭菜補腎暖膝腰。
蘿卜消食除脹氣,
芹菜能治血壓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腫有利尿,
綠豆解毒療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葯益腎浮腫消。
海帶含碘散淤結,
蘑菇抑制癌細胞。
胡椒驅寒兼除濕,
蔥辣姜湯治感冒。
魚蝦豬蹄補乳汁,
豬肝羊肝明目好。
益腎強腰吃核桃,
健腎補脾吃紅棗。
2、中醫養生源遠流長養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醫學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把養生防病作為主導思想,講「上醫治未病」。「養生」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的內涵,一是如何延長生命的時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
3、中醫養生講究四時陰陽,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比如,春天的時候,要有一種生發之氣,被發緩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張揚、太發散,萬物處於秘藏。中醫養生主張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而協調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養生:男女居室,人之大倫。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人道不可廢者。成年之男女,若長期沒有性生活,對身體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個極端,這就是縱欲。《黃庭經》曰:「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令神泣?」這方面歷代養生家論述極多,毋用贅言。至於有的人淫樂成性,嗜欲無度,說什麼「寧可花下死,作鬼也風流」,那是咎由自取。漢代枚乘《七發》雲「明眸皓齒,命曰伐性之斧,如戲猛獸之爪牙」。呂純陽詩雲:「二八佳人體如酥,腰間代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髓骨枯。」這些決非聳人聽聞之語,而應永為警戒的。
5、氣功養生:學會吐納法: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里提出:「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吐氣的時候,不能把嘴張得太大,要無聲,長氣,吐完為止。吐氣的時候,根據每個字發音的不同,口型有輕微的變化,吐氣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氣出到最長。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達到胎吸。胎兒在母親身體里,雖然沒有呼吸,但也有生命,這就是胎吸。練氣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來,去除一切雜念,進入狀態。按照方法做完氣之後,會發現滿口生津,古書稱「上池之水」,然後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種重要的生命物質,不能隨便吐掉,應做到「津常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