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治療脾胃的中葯是什麼時候喝最好
病在胸膈以上,先食後服葯;病在心腹以下,先服葯後食;病在四肢血脈,適合早上空腹服葯;病在骨髓的,適合飽滿且在夜晚(晚飯後)。
㈡ 中葯什麼時間喝最好
1.冷服:在葯液冷卻後服。解毒葯、止吐葯、清熱葯均宜冷服。
2.溫服:葯煎好後放一會,待其不冷不熱時服。凡平和補益葯均宜溫服。
3.熱服:在葯液比較熱時服用。凡解表葯宜趁熱服下,以達到發汗的目的,祛寒、通血脈的葯也宜熱服。
4.餐前服:一般在飯前30~60分鍾服葯。用於治療肝腎虛症和腸胃病,以及腰以下疾病的葯均宜餐前服,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葯性容易下達,葯液能直接與消化道粘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葯效。
5.餐後服:一般在飯後15~30分鍾服葯。用於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或因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的葯,或毒性較大的葯,均宜在飯後服用,以免吸收太快而發生副作用。
6.餐間服:即在兩餐之間服葯,避免食物對葯物的影響,治療脾胃病的葯宜餐間服。
7.空腹服:凡滋補類湯葯,宜早晨空腹用,以利充分吸收。用於驅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葯物也宜空腹服,這樣可使葯物迅速入腸,並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葯效。
8.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鍾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葯物,以及有積滯、胸膈病等,服葯後宜仰卧;有頭、口、耳病等,服葯後宜去枕而卧;有左右兩肋病症時,服葯後應按葯性的升降作用選擇睡姿,如葯性升發,應擇健側卧,如葯性沉降,應擇患側卧。
9.隔夜服:主要是指驅蟲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將蟲殺死排出體外。
10.沖服:沉香、木香等貴重葯物或芳香葯,久煎影響葯力,有時要沖服,即先將葯物置入杯中,趁熱將湯葯沖入,溫浸片刻再服。肉桂、藏紅花等熱水浸泡後即可服用,以免久煎使葯物的有效成分揮發。
㈢ 調理型中葯應該在什麼時間喝效果最好
服用中葯的時間是很有講究的,一般有以下6個方面:
1.飯前服:一般在飯前30~60分鍾服葯。病位在下,應在飯前服葯,以使葯性容易下達,如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療腸道疾病,也宜在飯前服葯,因為在胃空狀態下,葯液能直接與消化道黏膜接觸,較快地通過胃入腸,從而較多地被吸收而發揮作用,不致受胃內食物稀釋而影響葯效。
2.飯後服:一般在飯後15~30分鍾服葯。病位在上,應在飯後服葯。如治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在飯後服用,可使葯性上行。對胃腸有刺激作用的葯,在飯後服用可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害。毒性較大的葯,也宜在飯後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發生副作用。
3.餐間服:即在兩餐之間服葯,避免食物對葯物的影響,治療脾胃病的葯宜餐間服。
4.空腹服:具有滋補作用的湯葯,宜早晨空腹服用,以利於充分吸收。用於驅蟲或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葯物也宜空腹服,這樣可使葯物迅速入腸,並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揮葯效。具有瀉下作用的湯葯也亦如此,以增強葯效。
5.睡前服:一般在睡前15~30分鍾服用。補心脾、安心神、鎮靜安眠的葯物,以及有積滯、胸膈病等,服葯後宜仰卧;有頭、口、耳病等,服葯後宜去枕而卧;有左右兩肋病症時,服葯後應按葯性的升降作用選擇睡姿,如葯性升發,應擇健側卧,如葯性沉降,應擇患側卧。
6.隔夜服:主要是指驅蟲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將蟲殺死排出體外。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病應不拘時間盡快服葯或頻服(每隔1-2小時服一次),慢性病則要按時服葯。
總之,服中葯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葯物的性質來定。以盡量發揮葯物的預防、治療作用,減少不良反應為原則。
㈣ 喝治調理腸胃的中葯什麼時候喝最好
一般都是飯後喝,平時不愛吃飯,飲食減少,腹脹不消化、舌苔回白,脈虛弱,大答便稀薄,氣滯,食少,小便清長,可能會有腸鳴等症狀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
建議不要隨意喝中葯,葯補不如食補,應該有選擇性!北方冬季寒冷,可酌補溫熱的食品,如牛、羊、狗肉等;而南方氣候較溫和,進補應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為宜;氣候乾燥的地方,應多吃甘潤生津的食品,如水果、蔬菜、冰糖為宜。如果是葯補,應該有醫生指導。切記切記!註:由於任何治療和食療方法都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
㈤ 脾胃科開的中葯什麼時候喝最好
治胃病的葯,最好喝在飯後。盡量減少對位的刺激(承氣湯等攻下葯除外)。
㈥ 補脾胃中葯是飯前喝還是飯後
你好,如果是你現在一直喝中葯,主要是調理胃腸方面的,最好還是建議在飯前喝,當然飯前喝完以後盡量的要間隔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再去吃飯,這樣的話,有利於將葯物的療效達到最好。
㈦ 中葯什麼時候喝最好,治胃病的
治胃病中葯什麼時候喝最好?
適時服葯使之維持一定的體內葯物濃度,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反應,是合理使用中葯的重要一環。中葯方劑量多,變化靈活,如何掌握各種具體方葯的服用時間和次數,應根據葯物性質、不同病人請和人體飲食起居規律等具體決定,
一原理舉例
1、大多數中葯一日劑量分2~3次服。如湯劑頭煎、二煎合並分2次服。成葯每日服3次等。但為了避免食物的影響,通常宜在空腹或半空腹服用。補益葯生脈散、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等,宜飯前服,以利充分吸收;制酸止痛葯烏貝散、胃病散等飯前服可直接中和胃酸、保護胃粘膜;某些惡心性祛痰葯如桔梗、遠志、紫菀等含植物皂苷,須飯前服才能刺激胃粘膜,反射性地增加支氣管的分泌而呈祛痰作用。
2、消食導滯的健胃劑如健脾丸、保和丸、香砂積實丸、神曲等,飯後片刻服可充分接觸食物,發揮消食化積、寬中除脹作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葯物如黃連素片、黃連羊肝丸等,宜飯後服,以免刺激胃粘膜引起胃腔部不適。
3、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調整服葯時間和次數。如抗心絞痛的蘇冰滴丸、冠心蘇合丸,除早晚各服1次外,心絞痛發作時可隨時加服1次;瀉下劑大承氣湯、小承氣湯全劑應分2~3次服,首服得下即可,無大便時再繼續服用;銀翹散用於病人高熱時,可一日服兩副葯,日服4次,開始時可2小時服1次。
4、根據病情具體情況掌握用葯。如硃砂安神丸、酸棗仁湯應睡前服,以利鎮靜安眠;回逆湯回陽救逆,蘇合香丸通關開竅,以及安宮牛黃丸等急救葯物宜及時投葯;峻下逐水劑如十棗湯應清晨空腹,可避免晚間頻繁起床小便之擾。
5、根據病人特定的生理條件和體質特點服葯。如補腎固沖丸用於治療習慣性流產,應在未孕之前一日3次連續服用2個月,懷孕後用泰山盤石散安胎,宜每隔3~5日進一服,連續3~4個月,以適應孕婦生理特點,避免多服傷胎。
二具體服葯時間
服葯的時間要視病情,根據不同方葯而定。一般規律為:
1補益葯,早飯前30~60分鍾和晚間臨睡前30鍾左右,空腹各服一次,以利吸收。
2治療慢性病的中成葯(各種膏、丸、散、片、丹、露、葯酒、沖劑),必須固定時間服,使體內保持一相對穩定的葯濃度。
3治療胃腸疾病的葯,應在飯後服,以減輕對胃腸的刺激。
4安神葯和驅蟲葯,宜在睡前30分鍾空腹服。
5傷風、感冒的辛溫解表散寒葯,應趁熱溫服,服後即上床安卧,蓋上被子,捂至全身出微汗為宜(千萬不可捂的大汗如雨)。
6治療瘧疾的葯,應在有規律的發作前2小時服,這樣有利於殺死瘧原蟲,控制瘧疾症狀發作。
7急病病情危重時,隨時一次頓服,使葯力大而猛烈。
8特殊葯,按醫生的囑咐在特定的時間服,如雞鳴散要求在天亮前空腹冷服,效果最佳。
9非特殊疾病,服葯時間一般安排在飯後兩小時。
10葯酒,每日可服3~4次,至於喝多少,可依個人感到有葯力為度,切勿喝醉,否則,吐而傷人元氣,得不償失。
11補養、健胃葯,宜在飯前服,可增加葯物的吸收率。
12辛辣刺激性的葯物,宜在飯後服用,可防止對胃粘膜的刺激,使其緩慢吸收。
13婦女調經葯,宜在行經前數日開始服用。
14病在胸膈以上者,宜飯後服,病在胸膈以下者,宜飯前服。
三服葯注意
1病在身體上部,服葯宜頻頻慢飲;病在身體下部者,應一口氣頓服完;如是嘔吐的病人或嬰兒,宜少量多次(小口連服)。
2風寒外感表證所用的辛溫發表葯,應趁熱服,高熱口渴喜冷飲的熱性病者所用清熱葯,則宜稍冷再服。
3病情特殊者應特殊處理,如熱證反見厥逆的真熱假寒證,必須寒葯熱服;寒證反見燥熱的真寒假熱證,又須熱葯冷服。
4解救葯物中毒時,以冷服為宜。
四服中成葯
中成葯內服,通常用白開水送下,但為提高療效,還有多種服法:
1酒送服。凡治療氣血虛弱、機體虛寒、氣滯血瘀、風濕痹證、中風手足不遂、步履艱難等疾病的中成葯,用酒送服,療效更佳。
2姜湯送服。即用生薑煎湯送服葯物。凡治療風寒表證、肺寒、脾胃虛寒、呃逆等證的皆可用姜湯送服。
3淡鹽水送服。凡治療腎虧、腎虛及下焦疾病的成葯,以淡鹽水送服為佳。
4米湯送服。凡補氣、健脾、養腸、利膽、止渴、利小便的中成葯,都可用米湯送服。含貝殼等礦物質類葯物難消化,最好選用稀飯送服,以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服葯要求按照以上的方法與時間,目的是為了提高治療的效果,減少葯物的副作用。如入夜之後,人體陽氣收藏、心神入舍,這時如果服用補陽或發汗的葯,必然要擾亂人體的生物節律,產生各種不良作用。養陰、沉降類葯,如果在早晨或午前陽旺氣升之時服用,也就會產生遏制陽氣升發的弊端
㈧ 治脾胃虛弱的免煎中葯什麼時候喝比較好沒分了,謝謝啊
中醫葯方一般是遵循君臣佐使的方法,此方來看,我認為你應是脾胃氣虛之狀,故用黨參,有補氣的作用,二能保護胃黏膜,有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其次葯方里可見山楂,砂仁,雞金內,此些皆是醒脾健胃之葯,山楂,雞金內是增強食慾,助消化之類的葯,砂仁,祖國醫學書中記載,砂仁乃醒脾之第一要葯.此幅葯方是簡單的,按方來看,你的胃病並無大礙,只是增將食慾,促進消化之類的葯.
㈨ 治療脾胃不好的中葯應在早晚什麼時候喝最好
病情分析:
一般來說是空腹的時候。
指導意見:
治療脾胃不好的一般都是一些滋補的中葯。都是建議空腹的時候喝,這樣效果更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