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胃食管反流病」成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中醫防治有何高招
如果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就要積極治療,拒絕反流。常用的西葯是質子泵抑制劑,大家熟悉的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耐信(艾司奧美拉唑)等,其治療靶點主要是抑酸,使胃液變成中性,既使再發生反流中性的胃液對食管也不再產生損害,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
中醫治療本病「審證求因」,求其病機之關鍵所在,治療重在恢復肝、膽、脾、胃臟腑的生理功能,以求脾升胃降、肝隨脾升、膽隨胃降等生理狀態,這是本專科中醫治療的特色。
中醫中葯可以通過協調臟腑間的關系,恢復胃腸道的正常機能,提高食道括約肌的張力等來治療本病。專科採用中醫葯治療本病有效率達90%,深受廣大患者的好評。
⑵ 這是胃食管反流病嗎這種病中醫及西醫哪種治療比較好_胃食管反流病
早在《黃帝內經》中,便對胃食管反流病有所記載。中醫學認為,該病屬「吐酸病」、「食管癉」的范疇,病位在食管與胃,與肝、膽、脾、胃等臟腑關系密切,其基本病因是肝膽失於疏泄、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上犯食管。也就是說,肝、膽、脾、胃等臟腑的關系不協調,造成了胃食管反流。通過協調臟腑之間的關系,使其「和諧」,就可治療該病。
中醫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特色。首先,辨證求因。中醫認為,治療胃食管反流重在恢復肝、膽、脾、胃臟腑的生理功能,以求恢復脾升胃降、肝隨脾升、膽隨胃降的生理狀態。其次,中醫治療作用多靶點,各味葯物的作用靶點各有不同。比如,一部分葯物通降和胃,重在促動力,恢復胃腸道的正常蠕動;一部分葯物調和膽胃同病與肝胃不和,重在抑酸、絡合膽汁;一部分葯物「和胃護膜」,重在保護食管粘膜、促進其癒合;此外,還有一部分葯物疏肝理氣,健脾和胃,重在調節內臟。這樣的多靶點治療,可協調臟腑之間的關系,恢復胃腸道正常蠕動方向。
再者,中醫用葯個體化、更靈活。對於個體而言,導致反酸、燒心的主要矛盾可能不同,中醫能根據不同患者,選擇不同的葯物以及不同的劑量組方,以求盡量適合患者病情。值得關注的是,中醫中葯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酸鹼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反流造成的胸痛以及某些西葯治療失敗的病人常具有較好療效。
⑶ 中醫如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求解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高發的慢性病
,其發病與情緒、飲食、習慣等密切相關。因其症狀表現復雜,有些病人常以咳嗽、哮喘、心臟病等收治,不但增加了病人的身心痛苦,而且延誤了病情。專家建議,要加強健康宣傳教育,提高群眾對本病的認識,減少誤診誤治。易誤診,有些按心絞痛、咳嗽、哮喘治
當胃內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和十二指腸液(包括膽汁、胰液)反流入食管產生症狀或並發症時,稱為胃食管反流病。該病在西方國家十分常見,近年來,我國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病率有逐漸增高趨勢。
胃食管反流病臨床表現復雜,常見表現有燒心、反酸或嘔吐,也有胸骨後燒灼樣疼痛、慢性咳嗽、頑固性哮喘、咽部不適、聲音嘶啞等症狀,易被誤診。該病久病不治,影響生活質量,嚴重者可引發一些並發症,如食管黏膜糜爛出血甚至食管癌等。由於該病症狀表現復雜多樣,易被誤診為心臟病、咽炎、慢性咳嗽、食管腫瘤等,走錯門診的事情時有發生。由於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與其他疾病的症狀可能有重疊,在明確診斷之前,自行服用葯物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掩蓋真實病因。
並發症多,及時治療可得到有效控制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多發於40~60歲,吸煙飲酒、飲食辛辣肥膩或太咸、肥胖、緊張勞累、心身疾病及有家族史者多發,服用阿司匹林等葯物也是可能引發因素。胃食管反流病並發症多,首先是出現多種食管病變食管狹窄、食管潰瘍、食管縮短及巴雷特食管等,食管外並發症則更多,如慢性咳嗽、哮喘、口腔疾病,喉部症狀如發聲困難、聲音破碎、長期清喉習慣等。有些由於長期胃食管反流導致咽喉、聲帶病變等,及時治療可得到有效控制。
專家提醒,焦慮抑鬱、不良生活習慣等與胃食管反流病密切相關,所以患者首先應調節情緒,改變生活方式,如少吃多餐,睡前4小時內不進食,戒煙戒酒,不食肥膩油炸、巧克力和咖啡等食物
,避免增加腹壓的各種動作姿勢等。避免服用一些促使反流的葯物如抗膽鹼能葯、茶鹼、安定等。
睡覺時還可適當抬高床頭。這些措施仍不能改善者,應開始系統的葯物治療。西醫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動力和保護胃黏膜等。
反復發作,可用中葯調理
胃食管反流病反復發作,纏綿難愈,部分患者對西葯不敏感,中醫對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近來成為熱點。
中醫將該病分肝胃郁熱、肝胃不和、痰濕內阻、脾胃虛寒、氣滯血瘀5個證型,分別用左金丸、疏肝散、溫膽湯、理中湯、啟膈散加減治療。
⑷ 中醫如何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中醫對於反流性食道炎通常採取辨證施治的方法,根據中醫理論將反流性食道炎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情志不暢型症見胸骨後痛或燒灼,每因情志不暢而誘發或加重,胃脘及脅脹痛、反酸、食慾不振等。治療採取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方法,方選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6克,白芍15克,烏賊骨15克,鬱金、元胡、制香附、蘇梗、半夏、枳殼各10克,甘草5克。
脾虛氣滯型症見劍突下或胸骨後隱隱燒灼、胃脘脹滿、食慾減退、反酸或泛吐清水、大便不調等。治療採用健脾理氣、溫胃降逆的丁香柿蒂散加減:丁香3克,柿蒂20克,白術、元胡、生薑各10克,黨參、茯苓、蘇梗各15克,半夏12克。
肝鬱化熱型症見胸骨後痛或燒灼樣疼痛、反酸噯氣、性情急躁易怒、頭面燥熱、口乾口苦、多飲、大便干結、舌紅。可採用疏肝清熱、和胃降逆治法,方選丹梔逍遙散加減:丹皮、梔子、大黃、花粉、白芍各10克,柴胡6克,生地瓜蔞各20克,石決明30克,竹茹12克。
脾虛胃熱型症見劍突下灼熱、胃脘隱痛脹悶、納呆、反酸、欲吐清水、噯氣等。以健脾益氣、清胃降逆為治法,方選半夏瀉心湯加減:黨參、半夏、黃芩、元胡、大棗各10克,乾薑、黃連、炙甘草各5克,烏賊骨20克,茯苓15克。
氣虛血瘀型症見吞咽困難、胸骨後疼痛、神疲乏力、面色無華、形體消瘦、舌淡暗、舌邊有瘀點。以益氣養陰、化瘀散結為治法,方選啟隔散加減:丹參、茯苓、太子參各20克,浙貝母15克,荷葉、蒂各15克,當歸、鬱金各12克,三七粉3克,桃仁10克,元胡10克。
反流性食道炎患者餐後應盡量保持直立位或軀干直立,還應注意減輕腹壓,避免劇烈的活動,不要穿緊身衣和束腰帶。睡前少進熱茶或飲料,戒煙,平時限制酒和酸性刺激性食物及糖、巧克力、咖啡等食品。對於較嚴重的反流性食道炎,可以配合西葯進行治療,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總之,調情志,適寒溫,配合適當的治療,就能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以上是網上搜索得來,僅供參考。具體治療建議到正規醫院對症治療。
⑸ 中醫認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病機是什麼
根據歷代各家學說和近代的臨床經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因、病機,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飲食所傷:飲食不節,多食辛辣燥熱之品,津傷血燥,以致食道干澀,食物難入;或因過食生冷油膩不潔食物,停滯不化,傷及胃腑,以致胃失和降;或因脾胃運化功能失常,水谷不化,痰阻留飲,積於中脘,以致痰飲上逆而致本證。
(2)情志失調:七情所傷,思慮不解,郁怒難伸,以致影響肝脾兩臟功能,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氣機阻滯,橫逆犯胃,肝胃不和,以致胃氣上逆而發生本證。憂思傷脾,脾傷則氣結,氣結則津液不得輸布,凝聚成痰,痰濁內聚,釀而成酸或痰氣交阻,逆而不降,則飲食難進。
(3)感受外邪:由於感受風寒暑濕火熱之邪或穢濁之氣侵犯臟腑,胃失和降,水谷隨氣逆向上而發生本病。如暴受風寒,寒邪易耗中陽,中陽受傷,寒滯客於脾胃,而成本證;或因熱結脾胃,津虧血燥,納化失調,致食入反出。
(4)脾胃虛弱:稟賦不足,或勞倦內傷,脾胃受損,食少運遲。
若陰虧液涸,則食道干澀,飲食難以下咽;若脾胃失其溫煦,運化無力,則痰瘀互結,阻於食道,發生本病。
綜上所述,引起本證的原因很多,其主要病位在食管、胃、與肝脾,本病多由胃失和降,肝氣郁結,痰濁郁阻等原因而發。
⑹ 中醫治胃食管反流有什麼好辦法
自己不懂醫就找醫生吧,即使我說了,你也不敢用
⑺ 中醫怎樣治療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的中醫治療方法有
中葯啊,我就治好過胃食管反流的病人。3-7天見效,一個月基本痊癒。反流的話在西醫沒有什麼特效葯能直接治好,而手術還不夠指標要求。但是病人很難受,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⑻ 中醫如何治療胃食管反流病
答:患者有燒心、反酸等症狀,用同位素對胃和食管進行掃描檢查時,可看到胃內容物呈脈沖式不斷向食管內反流,這種現象叫胃食管反流,它可以引起胃食管反流病。
問:胃食管反流病和
反流性食管炎
答:兩者密切相關,從宏觀上講是一個概念,但程度不一樣。胃食管反流是一種現象,由這種現象導致出現燒心、反酸等症狀,有些人有這些症狀,但對黏膜沒有損害,這就是症狀性反流,有些人不僅有症狀,還有黏膜炎性反應,這就叫做反流性食管炎,不論是症狀性反流,還是反流性食管炎,都叫做胃食管反流病。
答:輕度胃食管反流病不會引起吞咽困難,而中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會引起食管黏膜水腫、潰爛,出現胸骨後疼痛和吞咽困難等症狀。另外,反流性食管炎長期反復發作,可使潰瘍不斷癒合,從而產生瘢痕,引起食道狹窄,也會出現吞咽困難的症狀。
答:不一定。健康人在食用某些食物後也會出現燒心、反酸等症狀,但症狀持續的時間很短,不會損傷食管黏膜,也不會引起炎性反應,屬於正常生理反應。
答:中醫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講究辨證施治,對症下葯。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採用中葯進行治療。
答:正常情況下,在食管和胃的連接處有一個屏障,即食管下段括約肌,可以防止食物從胃內反流至食道內,出現上述情況說明這種屏障功能減退了,建議患者採用少量多餐的方法進食。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注意事項:
患者應注意不要攝入過多的酸性飲料、甜性飲料和高熱量食物,不要吃得過飽,不要吸煙、飲酒;飯後不要躺著,睡前2小時不要進食;撿東西時應盡量保持上身直立;肥胖的人腹壓較高,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病,應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⑼ 中醫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要點是什麼
胃食管反流病屬於中來醫學中多自個病證范疇,因此要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症狀,並從脈象、舌質、舌苔、身體素質等方面辨明虛實,區分標本緩急,才能對證下葯。本病初起多為實證,繼而由實轉虛,臨床上多為虛實夾雜之候。實證多由飲食不節,感受外邪,情志失調等因素導致胃失和降,痰濕內阻,肝氣犯胃。虛證多為勞倦內傷,熱邪傷津,脾胃虛弱所致。臨證以虛實夾雜為多見。辨別虛實,還要從病程、主要症狀等方面著手,如久病多虛或者是虛中夾實;新病多實,或是實多虛少。實證有邪,邪去則病癒;虛證無邪,當據病症採用溫中健脾,滋養胃陰,扶正降逆等法,使脾胃得復。此外,如見胃脘痞滿,吞咽困難,胸脅灼痛者多實;食入即吐,涌吐痰涎者多實;大便秘結,初起多實;日久腸枯則虛;嘔吐反復,口燥咽干,似飢而不欲飲,津液乾枯為虛;食道干澀、飲食不下也為虛。正如古人雲:「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