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跟痛症有什麼好的方法治療嗎
如果沒有外傷史,足跟莫名其妙的疼痛,大多數是由於是腎陰虛造成的,很多年版前我也試圖用針灸和權封閉的辦法治療(包括小針刀)但效果都不理想,後來用滋補腎陰的方法治療效果不錯,建議你去看中醫,如果治療得當很快就會好的
『貳』 跟痛症怎麼治療
北中醫學院學報 1999年第3期第卷 經驗薈萃
中國圖書分類號R274.2
跟痛證是指跟骨跖面疼痛的慢性骨內科疾患。足跟疼痛不是一個單獨的疾病,它是指各種足跟部疾病引起的一種症狀,由骨本身及周圍軟組織疾患所產生。常見有五種類型:①足跟脂肪墊炎:跟墊發炎,跟骨跖面疼痛、腫脹,足跟負重區內側壓痛,部分高齡患者局部可觸及纖維索塊;②跟部滑囊炎:跟骨下、跟骨後、跟腱後滑囊發炎,局部疼痛、腫脹、壓痛、感染,可引起紅腫;③跟腱周圍炎:跟腱區疼痛腫脹、壓痛、摩擦感,炎症波及腱鞘可出現轢軋音,踝關節背屈,跖屈可加重疼痛;④跖腱膜炎:跟下或足疼痛,足底緊張感,跟骨關節前緣壓痛,牽扯跖腱膜,可使疼痛加重;⑤跟骨刺:跟骨剌是x線片象,足跟痛的原因不一定是骨刺本身引起,而是以跖腱膜與跟腱附著處的慢性炎症為病理基礎,以晨起疼痛較重,稍活動後疼痛減輕,行走過久疼痛加重,跟骨跖面跟骨結節處有壓痛的特徵。跟痛證的發病部位不同,足跟疼痛的症狀具有共性。
《諸病源侯論》稱足跟痛為「腳根頹」。書雲:「腳根頹者腳跟忽痛,不得著也,世俗呼為腳根頹。」《丹溪心法》及後世醫家都稱為「足跟痛」。足跟部為腎經之所主,足少陰腎經起於足下趾,斜行足心,至內踝後,下入足跟。足跟處乃陰陽二蹺發源之所,陽蹺脈、陰蹺脈均起於足跟,陽蹺脈、陰蹺脈各主人體左右之陰陽,腎為人體陰陽之根本,藏精主骨生髓,因此足跟痛與人體腎陰、腎陽的虛損密切相關,是跟痛證多發於中、老年人的原因所在。在腎虛的基礎上可挾有寒濕或濕熱。足居下,而多受濕,腎虛正氣不足,寒濕之邪,乘虛外侵,凝滯於下,濕郁成熱,濕熱相搏,致經脈郁滯,瘀血內阻,其痛作矣或足部有所損傷,亦可致瘀血內阻。故跟痛症其病,以腎虛為本,瘀滯為標,外邪多為寒濕凝聚。
對於跟痛症的治療,筆者採取益腎活血法,並施行全身用葯與局部用葯相結合的方法。跟痛症患者以腎虛為多,所以全身用葯重在益腎。《張氏醫通》雲:「腎藏精陰虛者,則足脛熱而足跟痛,六味丸加龜板、肉桂,陽虛者,則不能久立,而足跟痛八味丸,挾濕者,必重著而腫,肥人,濕痰流注。凡下部痛,多用葯酒,殊不知病甚於冬者,為寒濕,故宜用葯,若春夏甚而秋冬減者,此屬濕熱,若用葯酒,是反助其濕也。」跟痛症中足跟墊脂肪炎,以高齡患者居多,多以腎陽不足為特徵。患者足跟冷痛,自覺無足墊,猶如骨頭直接踏地,不能久站、久蹲,此乃老年人跟墊萎縮、變薄所致。臨床用右歸丸治療,治療宜溫補腎陽,填精補血,以收培補腎中之陽之效,兼寒濕者加桂心,以溫通血脈祛寒,加獨活、木瓜,以除下部寒濕。跟部滑囊炎、跖腱膜炎、跟腱周圍炎及跟骨刺,可表現為偏腎陰虛或腎陽虛,偏陰虛者用六味丸加龜板、肉桂、黃柏,偏陽虛者用八味丸。治療中必須陰陽互補,陰中求陽,陽中求陰。跟痛證的五個類型均以足跟痛為共性,其特點為痛有定處,固定不移,病因為足部經脈和瘀血阻滯,不通則痛所致。臨證筆者以活血通絡為法,採用本院研製的消瘀膏外敷治療跟痛症。消瘀膏由赤芍、澤蘭、紫荊皮等葯組成,用其外敷,可取消瘀止痛、直達病所之效。寒濕偏重者用酒調消瘀膏;濕熱偏盛者用醋調消瘀膏。這種內服外敷相結合的治療方法,有利於培補腎陰腎陽,消瘀止痛,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作者簡介:張方建,男,1953年生,副主任醫師。
『叄』 足跟痛的中醫辨證和論治有哪些
1.分型治療1.腎陰虛型:足脛時熱而足跟痛,用六味丸加龜板、肉桂。
2.腎陽虛型:不能久立而足跟痛,用八味丸。
3.挾濕型:重著而腫,用換骨丹、史國公葯酒。
4.濕痰流注型:用導痰湯加木瓜、萆薢、防己。
5.氣血兩虛型:用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
6.血熱型:用四物湯加知母、黃柏、牛膝(見《醫學入門·腳氣》)。
葯物組成:川芎20克,川烏20克,川牛膝30克,川斷30克,川椒20克,威靈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雞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沒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方解:方中川烏、川椒、威靈仙、透骨草、雞血藤祛風散寒,通經活絡;元胡、川芎、乳香、沒葯活血散瘀,行氣舒筋;木瓜、川斷、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芒硝軟堅散結,消腫止痛;食醋含醋離子,有較強的滲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力。諸葯水煎熏洗,葯物作用於局部,滲透肌膚,直達病所,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運行,軟化骨刺,促進炎症吸收,從而使症狀緩解或消除。
用法:將前12味葯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12小時,煮沸30~40分鍾,倒入盆內,加芒硝、食醋攪勻。先用熱氣熏蒸患處,待水溫不燙時浸洗患足。水溫下降時可再加熱,每次熏洗時間不少於1小時,早晚各1次。1劑葯可用兩天。
『肆』 吳榮萸、五味子、花椒三種中葯能治跟痛症嗎
本方治療寒濕腳氣疼痛效果較好,但治療腳跟痛效果不佳。
『伍』 中醫怎樣治頭痛
頭痛是現代人的一種常見病症,很多人靠止痛葯來緩解頭痛,但長期使用止痛葯會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為其他疾患埋下病根。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頭痛是因為經絡不通。在中醫看來,頭痛症狀相同,但發病的原因不同,所以治療時要找到根源,分清頭痛的發病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如果是頭的兩邊痛,表明膽經出了問題,治療時就拍膽經。拍膽經的時間最好在子時,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膽經在人體的側面,拍的時候從臀部開始一直往下就可以了,每天拍夠300下。
頭部裡面的中空痛,是肝經出現問題,頭痛患者可以按摩肝經。肝經在凌晨1點到3點的時候在體內值班,我們當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起來,因此可以在19點到21點的時候按摩心包經,因為心包經和肝經屬於同經,所以按摩心包也能起到刺激肝經的作用。
後腦勺痛就是膀胱經的問題。膀胱經大部分在背後,自己一般夠不到,所以這類頭痛患者可以找家人幫助按摩後背,或者找一個類似擀麵杖的東西放在背部,上下滾動以刺激相關腧穴,疏通經氣。還可在頭部循經進行按揉或者用手像梳頭似的進行刺激,對頭昏腦漲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前額痛就是胃經出了問題,治療時要從胃經入手。而左邊偏頭痛和右邊偏頭痛也是不同的,因為左主肝,右主肺。如果左邊偏頭痛,就很有可能是肝血的問題,而右邊頭痛可能是肺氣的問題。治療時要分清症狀,對症施治。
如果你分不清自己是哪裡頭痛,那麼有一個治頭痛的簡便方法:泡手法。手指上的經絡全部都通頭部,手受熱刺激後就會打通經絡,通則不痛。具體方法如下:頭痛發作時,把雙手伸到熱水裡(水溫以把手放進去能感覺到燙為宜),然後趕快抽回來,再放入水中,再抽回來,如此反復直到手指感到麻木,頭痛馬上就能緩解。
『陸』 關於跟痛症的問題(回答如果有用再加分!!!!)
你好。你的足跟的原因可能是跟骨炎,跟腱炎或骨質增生等,一定要對內症治療,不要亂用容葯,要對自己負責。確診後可以採用中醫中葯辯證治療。一般一個療程就可以治癒。
對於治療這類疾病,各種療法給你比較一下。
手術治療,短期效果比較好,當然是手術成功的情況下,如果手術不成功還不如不手術呢,會疼痛更厲害,如果手術成功,可能會有兩年到五年的好時光。過了這個時間多數會復發的。
中醫中葯治療是效果最好的,治癒後不復發,但是治療過程有些長,我們採用這種療法給病人治療,一般都是五個月左右才可以治癒,治癒後需要堅持半年的早操鍛煉,才可以保證不再復發。
其它療法如中葯泡腳、推拿按摩、理療等雖說對少數患者可以暫時緩解疼痛,但根據是不能治癒的。
『柒』 什麼叫跟痛症
跟痛症是指患者因長期站立工作或長期從事奔跑、跳躍等;或因扁平足、足弓塌陷致足跟部疼痛,行走困難的癥候。臨床表現:站立或行走時,足跟下面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內側向前擴展至足底,尤其是早晨起床以後或休息後開始,行走時疼痛更明顯,活動一段時間後疼痛反而減輕,壓痛點在跟骨負重點稍前方的足底腱膜處,X線可見跟骨底有骨刺形成。臨床一般可分三類。
(1)跟後痛,主要有跟腱滑膜囊炎、跟腱止點撕裂傷、痹證性跟痛症。
(2)跟下痛,主要有足底腱膜炎、跟骨下滑膜囊炎、跟骨下脂肪墊炎、跟骨骨髓為;
(3)跟骨骨痛,如跟骨骨骺炎、跟骨骨髓炎、骨結核,偶見良性腫瘤或惡性腫瘤。
中醫對跟痛症的辨證分期:
(1)早期,治療宜化瘀消腫止痛;
(2)中後期,治療宜舒筋活血、行氣止痛,或補益肝腎。
方1 消腫止痛飲
組成:生米仁根30克,赤豆30克,木瓜9克。
用法:將生米仁根、赤豆、木瓜分別洗凈,一並放人沙鍋中,加水500克,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去渣取汁,分次飲服。
功效:清熱利濕,舒筋活絡。
主治:跟痛症早期者,足跟疼痛刺痛,行走後尤劇,踝部腫脹。
附註:生米仁利水滲濕,赤豆利濕,木瓜舒筋活絡。
來源:民間驗方。
方2 牡蠣茯苓飲
組成:生牡蠣50克,茯苓25克。
用法:生牡蠣研細,布包;茯苓洗凈,切成塊,一並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再煮1小時,去渣取汁,分次服用。
功效:軟堅散結,止痛利濕。
主治:跟痛症早期者,足跟疼痛,壓痛,遠行後尤劇。
附註:生牡蠣軟堅散結止痛,茯苓淡滲利濕。
來源:張天安.蔬菜的食療與保健。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1,154
方3 百花釀茄子
組成:茄子2個(約250克),蝦膠100克,蒜茸、精鹽、白糖、生抽、雞精適量。
用法:茄子去蒂洗凈,斜切連刀件,往夾縫處拍人生粉,釀人蝦膠,用油鍋煎至兩面呈焦黃色時盛起,炒鍋下油,爆香蒜茸,加入煎茄子炒勻,調入味料及適量湯水煨熟,用濕生粉打芡,炒勻上碟。
功效:散瘀止痛。
主治:跟痛症早期者。
來源:張天安.蔬菜的食療與保健.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1,45
方4 三色龍骨湯
組成:枸杞子20克,首烏20克,豬脊骨500克,姜、蔥、黃酒、精鹽等調料。
用法:將枸杞子、首烏分別洗凈,豬脊骨切成塊,共置入鍋,加清水1 000毫升,姜、蔥和人,急火煮開,去浮沫,煮3分鍾,再加黃酒,精鹽等調料,文火煨1小時,分次服用。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
主治:跟痛症中後期,屬肝腎虧虛型,足跟疼痛,伴腰膝酸軟無力者。
附註:枸杞子養陰補血,首烏補肝腎、強筋骨。
來源:路新國,等.中國飲食保健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301
方5 肉桂米粥
組成:肉桂20克,粳米50克。
用法:肉桂洗凈,粳米淘清,置鍋中,加清水1 000毫升,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分次服用。
功效:溫中助陽,散寒止痛。
主治:跟痛症中後期,屬腎陽虛型,足跟疼痛伴四肢不溫者。
附註:肉桂溫中助陽,散寒止痛。
來源:民間驗方。
方6 大蒜燉鱉肉
組成:大蒜25克,鱉1隻(200克),姜、蔥、黃酒、精鹽。
用法:將鱉活殺,去內臟,冼凈,大蒜去皮壓碎,置鍋中,加黃酒、姜、蔥等,隔水燉熟,約1小時左右,分次服用。
功效:滋補肝腎。
主治:跟痛症中後期,屬腎陰虛型,足跟疼痛,伴有形體消瘦,五心煩熱者。
附註:鱉有大補陰血之功。
來源:路新國,等.中國飲食保健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33
方7 黃豆豬蹄煲
組成:黃豆200克,豬蹄4隻,姜、蔥、酒。
用法:將黃豆洗凈浸泡12小時,豬蹄去皮毛、爪殼,斬成塊,將黃豆和豬蹄置鍋中,加少許清水、姜、蔥、黃酒,急火煮開5分鍾,文火煲l小時,分次服用。
功效:益精血,壯筋骨。
主治:跟痛症中後期,足跟疼痛,痛程較長,腰膝無力。
附註:豬蹄補血益精養生。
來源:路新國,等.中國飲食保健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07
方8 紅花羊骨湯
組成:紅花20克,羊骨500克,姜、蔥、酒。
用法:將羊骨洗凈斬成塊,開水浸泡lo分鍾,再浸於冷水中;將紅花、羊骨置鍋中,加清水1 000毫升,加姜、蔥、黃酒等,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煮1小時,分次服用。
功效:補腎強筋,活血止痛。
主治:跟痛症中後期,足跟疼痛,反復發作,疼痛固定不移者。
附註:紅花有活血止痛之功,羊骨有補腎強骨之效。
來源:薛秀娟,等.大眾葯膳.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02
方9 芝麻胡桃散
組成:黑芝麻500克,胡桃肉500克。
用法:黑芝麻、胡桃肉洗凈涼干,熱鍋中炒熟,研末,加白糖拌勻,分次食用。
功效:滋腎養陰。
主治:跟痛症屬腎陰虛型,足跟疼痛,伴頭暈目眩,五心煩熱者。
附註:黑芝麻味甘性平,養血益陰。胡桃肉有補腎強腰之效。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04 』
方10木耳芝麻湯
組成:黑木耳50克,黑芝麻50克。
用法:洗凈的黑木耳炒黑,略帶焦味;黑芝麻炒香。將木耳、芝麻置鍋中,加清水200毫升,急火煮開5分鍾文火煮20分鍾,紗布濾渣取汁,分次飲用。
功效:滋腎陰而潤腸。
主治:跟痛症伴大便秘結,頭發早白者。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04
方11 苦瓜拌豆腐
組成:豆腐150克,苦瓜150克。
用法:苦瓜去子洗凈後切成薄片,用花生油將苦瓜炒至七成熟後放人豆腐,加入鹽、味精調味,再煮15分鍾後即可食用。每日1次,連服2周。
功效:清熱降糖。
主治:跟痛症伴有糖尿病者。
附註:苦瓜有清熱祛濕解毒作用。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05
『捌』 中醫治療跟腱炎的妙招
中醫治療跟腱炎的驗方
跟腱炎是很多運動員都會發生的一種外科疾病,常常從事田徑、籃球、足球的運動員容易發生這種疾病。那麼針對跟腱炎該如何治療呢?下面我們將給大家介紹跟腱炎的症狀,跟腱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以及跟腱炎的並發症有哪些?
跟腱炎方劑
1.伸筋草、透骨草30克,紅花、桃仁、穿山甲各10克,獨活9克,赤芍9克,炒杜仲15克,川斷9克,木瓜15克,補骨脂9克。水煎,每日1劑,日服2次,以黃酒為引,飯後服用。連用7天。
(2)、注意休息,避免負重,合理運動。
(3)、運動時穿合適的鞋子。選擇適合運動的頻率、運動的地面和運動的條件的鞋子。
(4)、經常牽拉和加強小腿肌肉訓練,在日常運動中逐漸增加登山、爬樓梯項目。如果需要,可逐漸增加速度和距離。
結語:跟腱炎的發生會給生活帶來很多困擾,上文我們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了跟腱炎的中醫治療方法,同時還介紹了跟腱炎的並發症和自救方法,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
『玖』 跟腱炎中醫治療
跟腱炎是指跟腱附著跟骨處下方滑囊的炎症。主要表現為跟腱疼痛和腫脹。常見症狀為跟骨後間隙疼痛,腫脹,發熱,行走不便與穿鞋困難。這種情況一般來說先保守治療一下,ru跟腱骨方.醫貼。萄寶有,需要注意一下適當的休息。注意不要勞累。如果症狀較為嚴重必要時做手術治療。
治療跟腱炎的中醫偏方
1、伸筋草、透骨草30克,紅花、桃仁、穿山甲各10克,獨活9克,赤芍9克,炒杜仲15克,川斷9克,木瓜15克,補骨脂9克。水煎,每日1劑,日服2次,以黃酒為引,飯後服用。連用7天。
2、梔子60 克,川芎、白芍、威靈仙、路路通各30克,地龍10克,蜈蚣5克,樟腦2克。將上葯裝入瓷器內,加白酒適量(以淹沒葯物為度),密閉浸泡2周。用棉簽蘸取該葯液搓擦患處10分鍾,每天2次,連用3天即可治癒。
3、大黃30 克,桃仁、紅花、赤芍、白芷、乳香、沒葯各15克。將上葯共研細末混勻,用老陳醋調成糊狀,根據疼痛面積的大小,敷於患處,再蓋以塑料薄膜,用膠布固定,24小時換葯1 次。連用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