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對 《中醫日常飲食養生法的感受與建議》 的文章 謝謝了~~1000字以上
第一章飲食養生的重要牲1.飲食是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2.正確的飲食是養生的物質基礎3.飲食可以預防和調理疾病4.人類需要學習正確的飲食方法第二章中醫日常飲食養生技術研究1.每日用餐次數研究2.每餐食物所含熱量(能量供給合理性)研究3.每餐食物種類及數量研究4.每餐食物應含有的營養素研究5.每餐食物的陰陽平衡關系研究6.每日飲食的功效研究7.中醫日常飲食養生的陰陽平衡觀研究8.中醫日常飲食養生的?行規律研究9.中醫日常飲食養生的整體觀研究10.全營養辨證施膳研究過程中食物的分類方法11.心系統常用食物研究12.肝系統常用食物研究13.脾系統常用食物研究14.肺系統常用食物研究15.腎系統常用食物研究16.中醫飲食養生法分析路線第三章中醫日常飲食養生法1.營養湯的定義2.製作營養湯的常用原料3.性質平和的營養湯4.性質偏溫的營養湯5.性質偏涼的營養湯6.營養湯的製作方法7?功能性主食的定義8.平和五穀9.溫體五穀10.清涼五穀11.瀉火五穀12.采購功能性主食原料的注意事項13.全營養辨證施膳(QBS)營養湯14.中醫日常飲食養生的飲食方法15.老年人(66歲以上)的日常飲食養生方法16.更年期人群的日常飲食養生方法17.中年人的日常飲食養生方法18.青年人的日常飲食養生方法19.中小學生的日常飲食養生方法20.兒童(2~7歲)的日常飲食養生方法21.常齡(35歲以下)孕婦妊娠初期的日常飲食養生方法22.大齡(36歲以上)孕婦妊娠初期的日常飲食養生方法23.常齡孕婦妊娠中後期的日常飲食養生方法24.大齡孕婦妊娠中後期的日常飲食養生方法25.人體每日能量消耗的計算方法26.人體每日需要的蛋白質27.人體每日需要的脂類28.人體每日需要的碳水化合物29.中醫養生常用的能量表達方法30.中醫日常養生的食物分類方法31.要喝有益健康的水32.優質飲用水的6條標准33.關鍵的飲水時間、量、品種及方法34.春季的適宜食物35.夏季的適宜食物36.秋季的適宜食物37.冬季的適宜食物38.為什麼要遵循生命周期的規律進行養生
❷ 中醫養生問題,
推腹療法,在晚上以及早起躺在床上,正向或反向的揉揉肚子,多用點力換著位置揉。平時多按按足三里,多敲敲胃經、大腸經等。平時多喝點助消化的茶,紅茶、山楂等。平時多運動,快走或者慢跑。
❸ 中醫的養生方法
中醫抄學的養生防老方法都襲是以預防疾病、保健益壽為目的。如起居調攝方面,《內經》強調「風雨寒暑」等「虛邪賊風」要「避之有時」;飲食衛生方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有專篇強調預防食物中毒;孫思邈在其著作中記載了用動物肝臟來預防夜盲症、用羊的甲狀腺和海帶預防地方性甲狀腺腫;《內經》還提倡用針灸來預防疾病、養生益壽。因此,中醫養生學的指導思想應該是未老先養。
中醫學自我鍛煉的方法,包括氣功、導引、按摩等,近代所謂氣功,源於古代的導引、吐納等鍛煉方法,關鍵是調身、調心、調息。它們可使人體排除內外干擾,形神合一地處於最佳狀態,從而對整個生命過程實行自身調控,激發和調動人體內在潛力,祛病防老。
❹ 什麼是中醫養生 該如何養生
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
(《易·系辭上》)《老子》雲「道法自然。」就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中醫養生有食養、葯養、針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
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內容,為人體養生之根本。
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早在兩三千年前,《周易》、《黃帝內經》、《老子》裡面已經有一套很完整的養生原理,就像一個永遠也挖不完的寶庫,值得我們再三探索。中醫的養生觀包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寶。
❺ 想學習中醫養生能給個建議嗎
平時間自己多學習一下中醫,或者課外養生方面的書籍,黃帝內經,傷寒論,各方面道家書籍?
❻ 中醫如何養生的
中醫養生就是根據生命規律,採用各種中醫方法進行養生,保持或增進健康,減少疾病,以延年益壽。 歷代中醫養生家由於各自的實踐和體驗的角度不同,他們的養生活動在調節飲食起居、服用葯物、採用醫術(針灸、按摩、推拿等)、練習武術氣功、修養精神、節制慾望、修養品德等方面各有側重,也各有所長,各有所用。 中華民族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1、形神兼養: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調攝,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2、綜合和審因施養: 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等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所謂審因施養、辨證施養。 3、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體現了「天人合一」思想,強調在養生過程中要符合自然規律,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正如《黃帝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4、動靜結合: 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主張運動健身,但中醫養生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正如《周易外傳》所說「動靜互涵,以為萬變之宗」,《類經·醫易》所說「天下之萬理,出於一動一靜。」 養生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形養: 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2、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3、神養: 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和民俗文化內容。4、行為養: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民俗、藝術文化等內容。 5、食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鍛煉形體,而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等。
❼ 中醫在不同季節的養生建議有什麼
春季的到來,正是萬物復甦之時,春季養生也是四季養生之開始,所以春季體質版的養生保健之道非常重要。
夏季權陽氣流溢,氣血通達於表,毛孔開,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覺。
秋季陽氣始衰,陰氣始生,氣血漸趨於里,但充而不實,所以仍有「乏」的感覺。
此為「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春養肝、
夏養心、
長夏養脾、
秋養肺、
冬養腎的五臟調養法以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經驗,對於四季養生有著重要意義。
❽ 為中醫營養養生事業的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善治者治未治之病,這是醫療的最高境界。醫葯衛生體制改革之所以艱難,內背後是預防體系的缺容失,不搞好全民預防工作,任何以治為本的改革方案都不會走太遠。
中醫的辯證施治和整體觀念,是中國人為全人類提供的巨大貢獻,中醫營養養生事業作為祖國醫學的瑰寶,站在預防體系的最前沿,若能很好地予以普及,不僅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且節省的人財物更是無法比擬。
因此,國家因該將中醫營養養生事業作為推動工農業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提升國民身體素質的重要舉措予以全力扶持。
❾ 中醫食療在百姓養生保健中如何發展其優勢或建議
這個問題要從四氣五味,經絡,食療,養生等方面逐一闡述。切忌與外國的營養混為一談。切忌去談一些熱量,蛋白質等話題。要從事物的歸經,性味。不是有五色,五味,五臟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