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方梅雨季節要注意預防什麼對於人們和慢性病人應該怎麼保養
多喝水
⑵ 什麼是梅雨季節
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台灣、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梅雨季里空氣濕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霉雨」。 連綿多雨的梅雨季過後,天氣開始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在梅雨季節應做到以下保健措施,做好梅雨季節養生:
1、避免外濕傷身
盡量少在潮濕的地方。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抽濕機或在牆角放置乾燥劑,保持室內濕度適中;陰雨天氣時注意關閉門窗,等到天晴後及時打開門窗,保持空氣流通,以祛除濕氣;外出時攜帶雨具以防淋雨;出遊時不要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
2、注意勞逸結合
過度疲勞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同時還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適度的運動能增強體質,助消化,促進血液流通。
3、合理飲食
多吃一些健脾化濕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記不宜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助濕傷脾。必要時可服用健脾化濕葯物,如藿香正氣水、保和丸等。
4、脾虛者要盡量少吃西瓜、香瓜、梨、黃瓜等瓜果,因為這些水果可以駐濕,會導致體內濕熱加重,導致胃脘不舒,造成消化吸收障礙。
5、兒童的自製力較差,過食冷飲或瓜果會造成脾胃陽氣受損和功能失調,從而引起大便不成形、厭食、睏乏等脾濕症狀。所以,在梅雨季節,家長要注意調整兒童飲食,控制其瓜果和冷飲的攝入。
梅雨季節天氣潮濕,濕氣較重,會影響人的食慾和身心健康,大家不妨參考下小編總結的梅雨季節養生小知識,看看梅雨季節吃什麼,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多運動,才能在陰濕多雨的梅雨季節有著好身體和好心情。
⑶ 梅雨季節吃什麼 11種食物最祛濕
飲食方面要多吃清淡的、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吃高熱量、高脂肪、煎炸的食物內。濕氣太重,身體容條件許可的人,也可適當吃些辣椒,通過吃辣,可幫助消化,增加食慾,增加體內發熱量,從而有助於防止在高濕的時候,人們常有的消化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弱現象。在陰雨潮濕的季節,若感覺自己有濕邪入侵的症狀,如精神不振,頭暈睏倦、舌苔薄白、上腹悶脹、不思飲食,口粘或甜,四肢沉重,大便稀爛,尿短少而黃赤、下腹隱痛等症狀,可自己用些藿香、茵陳、紫蘇、土茯苓、苡仁等煲些骨頭湯或單獨煲水飲,對去濕有良好的作用。
⑷ 悶熱潮濕的梅雨季,起居飲食上如何養生
梅雨季節空氣比較潮濕,如果不注重養生的話,很容易引起一些疾病,而且還會引起胸悶過敏體質的人過敏等。在梅雨季節主要是對生活習慣和飲食上進行養生,飲食要選擇清淡的食物,並且要減少寒性食物的攝入,可以吃一些祛濕的水果,比如西瓜,蘋果等。
飲食宜食清淡之物梅雨季節不願意出門就會引起新陳代謝減慢,這個時候適當的運動才能夠加快新陳代謝。可以進行散步,跳舞或者游泳,能夠促進機體的消耗,還能夠促進胃腸道消化。另外每天最好洗個澡,然後再進食,這樣才能夠增加食慾。梅雨季節最容易多發的就是關節疼痛,這個時候要注意增減衣物,不要受涼,尤其是關節部位,要做好保暖工作。
⑸ 夏季梅雨季節孕婦怎麼排濕毒
孕婦夏季怎樣除濕?
1、調整飲食
中醫認為,濕邪是最為常見,也是最難治療。導致體內濕氣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內因,外因是空氣中的濕度大而致,內因則是脾胃不健,運化祛濕能力差而導致濕氣內滯。飲食不當,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也會導致濕症。在中醫方面,對付濕邪的重要方法就是健脾祛濕、溫補脾胃,做到增進食慾,排除身體內的多餘水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適度飲水,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蓮子、佩蘭等。
發現皮膚起疹,臉上出現黏膩不舒服的感覺,而且早上 刷牙 時可以看到舌苔白厚也說明是體內濕氣重。
另外,頭發很愛出油,而且面部也油光光的,睡覺愛 流口水 ,排便也比較粘稠,這些都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還有不少濕氣重的人會在刷牙的時候感覺 惡心 ,想 嘔吐 ,嗓子里總有不幹凈的感覺,這也是濕氣重的表現,准媽媽們快來判斷一下自己是否屬於濕氣重吧。
⑹ 梅雨季節濕氣大,我們應該怎麼辦
中醫理論認為「風、寒、暑、濕、燥、火」為外感六淫邪氣,邪氣侵襲人體則致病。氣候潮濕、久居濕地、涉水淋雨則濕邪易侵襲人體。濕屬陰邪,性質重濁而粘膩,妨礙脾的運化且最易耗傷人體陽氣。如果是外感濕邪,常見惡寒風熱、雖然出汗但不熱不退、四肢睏倦、關節肌肉疼痛等症狀。濕邪入里,則見胸悶不舒、小便不利、食慾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狀。所以雨水量較大時,要注意檢測自己體內是否濕氣過重。
五大食物除濕效果最好
1.茯苓
茯苓是常用的中葯,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效果十分顯著。能利竅去濕、導濁生津、補中健胃。平時可以加少量茯苓熬粥食用,或者與鴨肉、排骨等燉食。
2.薏米
薏米的營養價值極高,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歐洲,它又被稱為「生命健康之禾」。中國人更是對薏米情有獨鍾,認為它是健脾護胃的養生食材。因為不論用於滋補還是用於治病,作用都較為緩和,微寒而不傷胃,益脾而不滋膩。薏米入脾、胃、肺、大腸經。能清熱利濕,除風濕,利小便,益肺排膿,健脾胃。對於風濕身痛、濕熱腳氣、濕痹、水腫等有非常好的療效。平時可用來煮粥或與其他食材一起熬湯食用。
3.冬瓜
冬瓜性寒,瓜肉及瓤有利尿、清熱、化痰、解渴等功效。所以能夠治療水腫、痰喘、暑熱、痔瘡等症。帶皮煮湯喝,其消腫利尿,清熱解暑作用更佳。也可以做成冬瓜茶,即以冬瓜為原料,加入紅糖和冰糖,進行小火長時間熬制出的濃縮飲品,加入冰塊,尤其適合夏天飲用。
4.紅豆
性平,味甘、酸。主要功能是利水消種,解毒排膿。對水腫脹滿、腳氣浮腫、黃疸尿赤、風濕熱痹、癰腫瘡毒、腸癰腹痛都有效。如能配合烏魚、鯉魚或黃母雞同食,消腫效果更好。同時產後缺奶和產後水腫的婦女也宜食,用赤小豆煎湯喝或煮粥食用。
5.山葯
作為葯食兩用的典範,山葯在很早以前就被人類食用了,《本草綱目》認為山葯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其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對於脾虛泄瀉、食少浮腫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山葯做菜口味極佳,有多種烹飪方法,比如山葯燉排骨,藍莓山葯都是常見的美味佳餚。
⑺ 梅雨時節是疾病多發的季節,不注意養生容易生病,那麼梅雨季節該怎麼養生呢
梅雨季節是疾病多發的時節,不注意養生是容易生病的。那麼梅雨季節如何養生呢?
我覺得要從幾個方面來做:
1、注意多鍛煉
梅雨時節,氣壓往往比較低,體血液內的含氧量也相對較低,對於體質不好的人就會覺得有些憋悶。對於原來就有高血壓、心臟病或哮喘病的人來說,這種感覺更加明顯。因此,在梅雨季節里,要注意適當運動。
4、保持家居衣物乾燥
梅雨期濕度大,真菌很活躍,皮膚癬容易在身體各部位蔓延,運動或流汗後應立即沐浴、更衣,保持乾爽。少穿又厚又緊的牛仔褲或緊身褲,盡量穿棉質內衣。涉水、淋雨、出汗後應及時將身體擦乾並換下汗濕的衣服。
總之,梅雨時節由於天氣潮濕,不注意養生是極容易生病的,我們需要多加註意,祝大家都有一個好身體哦!
⑻ 濕邪加重風濕病,患者如何安度梅雨季
現在正值江南梅雨季,陰雨連綿讓很多人都感到十分不爽,而對於風濕病患者來說,梅雨季節更是他們最難熬的季節之一。
風濕病患者要想健康、安然地度過梅雨季節,需要從外部防護和內部調節兩方面入手調理。
風濕病患者還要注意適當運動。建議選擇不下雨,天氣較晴朗的時間進行適當的戶外運動。運動時要注意適度,一般以輕微出汗為宜。
⑼ 梅雨季節吃什麼可以除濕
1、薏仁。
如果覺得自己身體有濕氣,如積液、水腫,濕疹、膿瘍等等與體內濁水有關的問題,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幫手。「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據《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它還有美容功效。
2、紅豆。
體內有濕,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造成水腫虛胖。紅豆含有的石鹼成分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消除浮腫。紅豆水對因口味重、壓力或排便不順引起的水腫更有效。
3、茼蒿。
中醫認為茼蒿性味辛、甘,食之能溫脾開胃、養心安神、降壓補腦,適用於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小便不利、脘腹脹痛等病症。所以,雨水節氣調養脾胃不妨多吃一些茼蒿,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4、淮山。
山葯味甘而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等多種功效。在歷史上與牛膝、地黃、菊花並稱為「四大懷葯」遠銷海外,並有「四大懷葯淮山居首,淮山家族鐵棍為王」之說。
5、菌類。
菌類也是祛濕好食材。菌類包括各種耳類和菇類:如木耳、銀耳、蘑菇以及竹蓀等。菌類擁有高蛋白、多膳食纖維氨基酸、維生素,多礦物質,同時又無膽固醇、低脂肪低糖的神奇食用效果。
⑽ 老年人雨水季節如何養生
如何飲食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一、粗、細糧合理搭配
有些粗糧的蛋白質的生理價值比細糧高,並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粗、細糧合理搭配,既可提高食物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又可增添多種風味。如玉米面和麵粉混合做的二面蜂糕、小豆雜合面窩頭(玉米面、豆面、小米麵、麵粉)、綠豆乾飯、小豆大米粥、大玉米渣粥等,都是我國民間喜食易做的食物。
二、干、稀合理搭配
利用主食的干、稀搭配,是選配谷類蛋白質的簡單易行的方法。例如饅頭、花捲配玉米粥或小豆粥,窩頭、絲糕配面湯或大米粥等,均能使蛋白質得到互補。
三、蔬菜的多品種搭配
蔬菜在平衡膳食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由於各種蔬菜含營養素的多少和種類不一,在選擇蔬菜時,應特別注意選食含鈣、鐵和維生素b2、c及胡蘿卜素多的食物。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天有一斤蔬菜即可。但是,食用蔬菜的品種應愈多愈好,最好每天能有2~4個品種,而且其中最好能有一半以上是綠葉蔬菜,此外,黃色、橙色和紅色的蔬菜也應盡量食用。在缺菜地區和缺菜季節,多吃些豆芽,特別是綠豆菜,也可以補充維生素。
四、副食的葷素搭配
副食是攝取多種營養素的主要來源,也只有採取多品種搭配的方法,才能保證全面充分地供給人體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
葷素搭配,是副食調配上的一個重要原則。例如麵筋、豆製品與動物蛋白質搭配,能提高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它們再與蔬菜搭配,又使我們獲得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在平衡膳食中,豆類和動物性蛋白質的數量最好能佔全部蛋白質供給量的三分之一。
秋季養生的注意事項
1、注意養陰
秋季天氣乾燥,秋季養生要注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於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煉要適度。
2、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注意防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皮膚乾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