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中醫文化與養生

中醫文化與養生

發布時間:2021-02-26 23:40:45

A. 中醫養生算不算國學

首先需要明白國學的內容。國學主要是我國古聖先賢的著述中體現出來的哲理和思想,是指以儒、釋、道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這些文化與學術中包含有養生的內容。
儒學的養生內容包括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養生是一切事業的基礎。大學中有這樣的描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其中「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就是一個養生的一般規律,通過入定、入靜、產生智慧,與佛教的戒定慧有異曲同工之妙。

釋就是佛教,幫助我們明心見性,打開自己的佛性,擺脫六道輪回的痛苦。其養生內容體現為禪、凈、密三種方式,通過修習戒定慧,消滅我們的貪嗔痴習氣,實現精神的徹底解脫。

道就是道家,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其養生內容主張通過修習外丹和內丹,實現凡人肉體的質變,最後修成仙人。仙人又分為天仙地仙和人仙,天仙的層次最高,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光。

現代這些養生內容形成有效的健身手段——氣功。但是由於氣功師各執己見,已經不能系統的闡述養生思想了。最好還是要把養生與閱讀經典結合起來,才能不至於走偏。

B. 請問誰有央視三套《健康之路》欄目的《中醫文化與養生》的下載地址

cctv.com

C. 什麼是中醫葯養生

採用中醫的辯證思維方式,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而進行的調節身體陰陽平內衡的方法,是中醫養生。容由於中醫用針灸或葯物調理人的陰陽平衡,所以又稱中醫葯養生。而養生,養是調節陰陽平衡,生是減少毒素的攝入和加大毒素的排除延長壽命。因此想學怎麼養生就要學兩類,調節陰陽的方法,和控制飲食減少毒素攝入及採用葯經排除毒素的方法。

D. 東南大學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怎麼樣

中醫養生本沒有錯,但是,不論是治病還是養生,均應人而異。現當今一個方子針對所有人……。中醫去了德,還有什麼醫?

E. 中醫文化與養生

養生文化有作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無限極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淵源。內養生是「治未病」,調養容身體、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老。簡單說:養生是1、未病先防、我老先養的預防觀。 2、強調人和自然的環境、社會環境、心理與生理的調養一致的整體觀。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人體養生離不開協調平衡和陰陽平衡的宗旨。 4、生命在於運動,才能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和諧的辯證觀。

F. 中醫葯與養生保健的案例,要有參考文獻那種

隨著我復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制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飲食方

面的要求也
愈來愈高,因此,我國傳統的中醫葯膳近年來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並有了很大的發
展。但是我認為,在葯膳的真正含義及如何更好地達到對人身的養生保健作用等方面,
尚需提高人們對葯膳的理性認識。

葯膳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根據人體健康狀況和葯食同源之理,將適當的有葯用功
效的食品和適當的中葯相配伍,運用各種烹調技術製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
功效的食品。
同時葯膳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是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不斷探索、
積累而逐漸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一門臨床實用學科,
是中華民族祖先遺留下來寶貴的文化
遺產。幾千年來,中國傳統醫學就十分重視飲食調養與健康長壽的辨證關系,它包括食
療,即用飲食調理達到養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葯膳,即用食物與葯物配伍製成膳食達
到養生防治疾病的作用。葯膳對於人體的健康和和諧確實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我們要
使用葯膳來保養自己的身體,同時發揚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葯膳文化。

G. 求:樊正倫 教授在北京衛視《中華文明大講堂》上講的《中醫文化與養生》的第八、九、十講的下載鏈接

上面這位朋友,你下載的一至七講能否告知在哪下載的。我今天才看見這個視頻。非常感興趣。謝謝!

H. 中醫文化與養生:人為什麼會生病

  1. 濁氣 濁氣是虛濁,比如你跟別人吵架生氣,或者有事總悶在心裡的氣,這氣就是濁氣。這種氣上到頭就會頭痛,沖到四肢便成風濕,進入胃腸則成潰。這種氣停而不走,阻礙氣血正常運行,使血液循環減緩,很容易在體內郁結成塊,甚至形成腫瘤,因為氣滯必血瘀。血瘀的地方多了,必然會表現出各種症狀,如肝膽病、腎臟病、高血壓、心臟病、月經病及腫瘤等,中醫言百病從氣生,正是此意。

  2. 濁水 濁水就是濕濁。老愛吐痰的人,就是因為體內濁水太多;濁水對人體的危害很大,它若竄到腿上,就是水腫;若跑到皮膚表面,就成了濕疹;若上到頭部就導致暈眩症。這種濕濁如果不及時早排出,循經上頭則頭痛眩暈,滯塞毛孔則發皮炎濕疹,遇肝火則化痰,逢脾虛則腹瀉,遺患無窮,必須及早清除。

  3. 濁物是實濁,就是我們常說的宿便。宿便堆積體內會導致身體抵抗能力迅速衰退,病痛也會越來越多,皮膚和五臟六腑都會受到侵害;可以說宿便是女人衰老的重要殺手。所以一定要注意按時排便,保持體內排毒系統的暢通。

I.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面

養生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發展與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養: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葯、宗教、民俗、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主要包括形體鍛煉、體育健身活動。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應用范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葯養: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葯膳、法膳之稱。其應用范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葯、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是強調個體行為,所採用的方法應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謂審因施養,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例如,甲需要重點鍛煉形體,而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煉或改變某種飲食結構,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養生需要了。

J. 對郭立中教授講述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的評價

可以作為參考,多了解一些。但是,不能全部照抄。畢竟,百人百態。中醫養生最核心的講究就是因人而異。

閱讀全文

與中醫文化與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