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中醫骨傷治療原則

中醫骨傷治療原則

發布時間:2021-02-26 22:01:59

⑴ 全面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療原則

東漢末年,張仲景收集了許多民間葯方,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理論和治病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故選C.

⑵ 中醫上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指的是採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中醫學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未病先防的理論。《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強調了預防疾病的重要性。

治未病的內容包含兩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變。即在未得病的時候,加強調養,防止疾病的發生。發生疾病以後,就要注意遏止疾病向深層次發展。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關鍵在於注重養生。扶持人體正氣,增強人體抗病能力,同時有效地做好防範。《素問》中提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內經》強調預防疾病發生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強精神修養,注重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情緒;二是順應四時氣候變化,躲避病邪的侵襲;三是注意生活調適,飲食有節,力戒偏嗜,起居有常,勞逸適度,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從而提高抗病能力,使機體遠離疾病。另外,在傳染病流行的季節里,還可採用葯物進行消毒防病,如用雄黃、艾葉、蒼術等熏煙以防疫癘。

(二)既病防變

既病防變指對疾病要積極地進行早期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在疾病發展的過程中,都有其一定的發展傳變規律,如傷寒論的六經傳變、臟腑辨證中的臟腑傳變、衛氣營血辨證中的傳變等,我們在掌握了這些基本的傳變規律以後,在治療疾病的時候,就要積極預防,阻斷病邪的深入。如《金匱要略》所說:「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所謂「先安未受邪之地」。既病早治、注意防變對於控制疾病的發展,減輕疾病的惡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標本論治

「標」和「本」,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有多種含義,可用以說明病變傳變過程中各種矛盾的主次關系。標,即現象;本,即本質。標與本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標本的含義是多方面的。從正邪兩方面來說,正氣為本,邪氣為標;從疾病而說,病因為本,症狀為標;從病位內外而分,臟腑為本,肌表為標;從發病先後來分,原發病(先病)為本,繼發病(後病)為標。總之,「本」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義;「標」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義。標本的原則一般是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和標本同治三條。

(一)急則治其標

指「標」危急,先採用治標的原則,多採用驅邪的方法進行治療,若不及時治之,會危及病人生命,或影響本病的治療。如脹滿、大出血、劇痛等病,皆宜先除脹、止血、止痛。正如《素問標本病傳論》所說:「先熱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病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小大不利,治其標。」待病情相對穩定後,再考慮治療本病。

(二)緩則治其本

指「標」不甚急的情況下,採取治本的原則,即針對主要病因、病證進行治療,以解除病之根本。如陰虛發熱,只要滋陰養液治其本,發熱標乃不治自退。故《素問標本病傳論》說:

「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調之,乃治其他病。」

(三)標本同治

指標病本病同時俱急,在時間與條件上皆不宜單治標或單治本,只可採取同治之法。如腎不納氣的喘咳病,本為腎氣虛,標為肺失肅降,治療只宜益腎納氣,肅肺平喘,標本兼顧。

標本論治還必須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則。即謂治療尋找疾病的根本原因,並針對根本原因進行治療,這是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醫者必須透過現象找到疾病之本質所在,然後針對其本質進行治療,只有從根本上除去了發病原因,疾病的各種症狀才會得以徹底消除。

疾病的標本關系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因此,在臨證中要認真觀察,注意掌握標本轉化的規律,以便正確地不失時機地進行有效的治療。

三、扶正祛邪

疾病的發生與發展是正氣邪氣斗爭的過程。正氣充沛,則人體抗病能力強,較少罹患疾病,或者患病較輕;若正氣不足,疾病就會發生和發展,因此,治療的關鍵就是改變正邪雙方力量的對比,扶助正氣,祛除邪氣,使疾病好轉或痊癒。各種治療措施皆離不開「扶正」與「祛邪」這兩方面。

(一)扶正

扶正即使用扶助正氣的葯物或其他療法,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以達到戰勝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這種「扶正以祛邪」的原則,適用於正氣虛為主的疾病,是《內經》「虛則補之」(《素問三部九候論》)的運用,包括益氣、養血、滋陰、壯陽等不同方法。

(二)祛邪

祛邪即使用葯物或其他療法,以祛除邪氣,達到邪去正復的目的。這種「祛邪以扶正」的原則,適用於邪氣盛為主的疾病,是《內經》「實則瀉之」(《素問三部九候論》)的運用,包括攻下、清解、消導、催吐、發汗等不同方法。

總之,運用扶正祛邪這一原則,要認真細致地觀察邪正消長的盛衰情況,根據正邪雙方在疾病過程中所處的不同地位,分清主次、先後,靈活地運用。單純扶正僅適用於正虛為主者,單純祛邪僅適用於邪盛為主者,先祛邪後扶正則適用於邪盛而正不甚虛者,先扶正後祛邪則適用於正虛而邪不甚者,扶正與祛邪並用則適用於正虛邪實者,即所謂「攻補兼施」,要做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

四、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又稱「三因制宜」,指的是治療疾病必須根據季節、地區以及人體各方面的不同而制定相應適宜的治法。人體與自然界息息相關,疾病的發生、發展深受自然氣候和地域的影響。人體自身的因素也決定了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如年齡不同、體質不同、性情不同、飲食調攝不同,則疾病的發生、發展皆不同。

(一)因時制宜

因時制宜指不同季節治療用葯要有所不同。《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用溫遠溫,用熱遠熱,用涼遠涼,用寒遠寒」。夏暑之季,酷暑炎炎,腠理開泄,用葯應避免過用溫熱葯,以防開泄太過,損傷氣津;嚴冬之時,腠理緻密,陽氣內藏,用葯應避免過用寒涼葯,以防折傷陽氣,故皆曰「遠」之。

(二)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即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來考慮不同的治療用葯。如我國西北地高氣寒,病多寒證,寒涼劑必須慎用,而溫熱劑則為常用;東南地區地處氣熱,雨濕綿綿,病多濕熱,溫熱劑必須慎用,寒涼劑、化濕劑較為常用。

(三)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指治療用葯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等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成人葯量宜大,兒童宜小;形體魁梧者葯量宜大,形體弱小者宜小;素體陽虛者用葯宜偏溫,陽盛者用葯宜偏涼;婦人有經、帶、胎、產之特點,用葯與男子則差別更大。

以上三者是密切相關而不可分割的,它既反映了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整體關系,又反映了人群的不同特性。三者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有效地治療疾病。

⑶ 中醫骨科中對骨折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中醫治療骨折主要還是靠手法復位、夾板固定、皮牽引、骨牽引、石膏固定等。具體要看內是什麼部容位的骨折。當然中醫也有手術,如治療跟骨骨折就有撬拔術,不用開口子的那種。在就是養。骨折後期可以喝些骨頭湯以促進鈣質的吸收還可以口服葯物。中葯西葯皆可。

⑷ 中醫骨科中對骨折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一般都是先摸骨在正骨不用開刀的不過粉碎性骨折還是開刀的好,其他的就是打石專膏和喝一些要來慢慢休養屬了,傷筋動骨一白天好的很慢注意良好作息,對身體自然恢復有很大幫助的,在這里說一下中西醫的不同,中醫自神農傳下歷經數代中醫先賢發展壯大在戰亂或是太平盛世發展但是主要還是以葯石針灸輔助達到自身的調節和癒合有一定增強人體的功效,而西醫是一葯物開刀一些直觀有效的方法來治療疾病不過長期依賴抗生素類葯物對人身體免疫力有衰退危害,不過中醫經過清朝末年到十年文革之後精華遺失和現代人一心只想著速成和金錢至上還有草葯由於從野生轉為人工的葯力不足而略顯衰敗,所以具體那個好不容易下定論不過我個人建議樓主選擇中醫,一來不用開刀手術好的快點畢竟接骨開一刀取鋼板開一刀很浪費時間,二來有助於自身的開發,不過請樓主選擇大型中醫骨科醫院避免接骨時候接偏這類倒霉時間,猶豫我是個憤青西醫就不評價了。

⑸ 中醫骨折怎麼治療

中醫治療抄骨折是比較有特色的,如果早期骨折沒有移位,可以用夾板外固定,然後在外固定之前用中葯外敷,可以促進局部腫脹的消退,也能夠加快骨折的癒合。如果骨折移位了,也可以選擇骨折手法復位之後再做外固定。口服中葯方面,骨折早期的治療原則是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可以吃一點舒筋活絡,活血祛瘀的中葯或者中成葯,例如參三七片、傷科跌打膠囊,這些葯物都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在骨折的中後期,以補益肝腎,舒筋活絡,促進骨折生長為主要原則,可以吃點金天格膠囊、骨康膠囊等中成葯促進骨頭癒合。到了骨折癒合之後拆除夾板,然後開始活動功能鍛煉的時候,關節出現僵硬,可以用一些有伸筋草、寬筋藤等中葯煮水,泡洗受傷的關節,可以使關節的活動功能提前恢復。

⑹ 中醫的治療原則和治療大法內容是什麼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指導立法、處方、用葯的重要一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許專多方面基屬本體現了辯證法的精神,值得繼承和提高。在強調整體觀方面,提出了協調陰陽、間接補瀉、表裡互治、扶正祛邪以及攻補兼施的原則,在強調抓主要矛盾方面,提出了治病求本、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標本俱急則標本兼治的原則;在強調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方面,提出了正治與反治等原則;在要求注意疾病的個性方面,提出了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及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則。 常用的治療大法有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
採納哦

⑺ 中醫是怎麼治療骨折的

一般都是先摸骨在正骨不用開刀的不過粉碎性骨折還是開刀的好,其他的就是打石膏和喝一些內要來慢容慢休養了,傷筋動骨一白天好的很慢注意良好作息,對身體自然恢復有很大幫助的,在這里說一下中西醫的不同,中醫自神農傳下歷經數代中醫先賢發展壯大在戰亂或是太平盛世發展但是主要還是以葯石針灸輔助達到自身的調節和癒合有一定增強人體的功效,而西醫是一葯物開刀一些直觀有效的方法來治療疾病不過長期依賴抗生素類葯物對人身體免疫力有衰退危害,不過中醫經過清朝末年到十年文革之後精華遺失和現代人一心只想著速成和金錢至上還有草葯由於從野生轉為人工的葯力不足而略顯衰敗,所以具體那個好不容易下定論不過我個人建議樓主選擇中醫,一來不用開刀手術好的快點畢竟接骨開一刀取鋼板開一刀很浪費時間,二來有助於自身的開發,不過請樓主選擇大型中醫骨科醫院避免接骨時候接偏這類倒霉時間,猶豫我是個憤青西醫就不評價了。

⑻ 如何理解動靜結合,筋骨並重,內外兼治,醫患合作的治療原則

中醫傷科疾病的治療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貫徹動靜結合,筋骨並重,內外兼治,醫患合作的治療原則。其中動靜結合為第一大原則,動即功能鍛煉,靜即制動、固定,它們既矛盾又統一,在臨床中如何把它們進行有機結合是一很重要的技術問題,它既需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需要很純熟的臨床技巧,而且在醫學學習階段就必須充分理解一原則。我們在中醫骨傷科學的教學過程中,就「動靜結合」的治療原則積累了一些認識,現總結如下。 1 對於「靜」的認識 1.1 固定是中醫骨傷科疾病重要的治療方法 不論骨折、脫位、還是傷筋等疾病的治療,固定都是必不可少的治療措施,骨折、脫位復位後需要固定,這已為大家所共認,但在傷筋治療過程中對固定重視不足,其實在傷筋疾病的治療中也普遍使用固定方法,肌腱、韌帶、血管、神經等組織損傷的治療都要進行外固定,以便這些組織有一個穩定的環境,以利於這些組織的修復。皮膚損傷行植皮術後也需要對植皮肢體進行固定,以利於植皮的成活。對於一般的軟組織的損傷,也需要進行適當的固定,以利於損傷組織的修復。因此,固定普遍存在於骨傷科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只是根據病情的不同,固定的程度不同而已。 1.2 骨傷科疾病的治療應選擇恰當的固定方法 固定的方法很多,有綳帶纏繞、紙板固定、小夾板固定、石膏固定、牽引固定、外固定支架、以及內固定等,這些固定方法應根據疾病的具體情況作出恰當的選擇,應根據損傷部位所要的固定力量和固定范圍,同時根據損傷部位的特殊性進行選擇,簡單固定即可者不要選擇復雜的固定,輕固定力量即可者不要選擇大力量的固定,小范圍固定即可者不要選擇大范圍的固定。總之,不能「大材小用」,反之,也不能「小材大用」。 1.3 固定范圍要適可 臨床上除了要根據損傷的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固定方法外,還應根據損傷的具體情況確定固定的范圍,固定范圍的確定應在確保固定效果的前提下盡量小范圍進行固定,把對肢體功能活動的限制控制在最小的范圍,把固定造成的肢體功能障礙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在確保固定效果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解放肢體,以有利於肢體進行功能鍛煉,這樣既能促進損傷組織的癒合,又能加快肢體功能的恢復。 1.4 固定時間要適當 每種損傷的固定時間都要適可而止,固定時間既不能短也不能長,雖然每個具體病症都有大概的癒合時間,但臨床上應根據每個病症的具體癒合情況確定具體的固定時間,損傷尚未癒合就解除固定,不利於損傷組織的修復,尤其是骨折,如骨折尚未癒合就拆除固定,不僅影響骨折的癒合,而且有可能發生再移位。如損傷已經癒合就應及時地解除外固定,讓肢體充分地進行功能鍛煉,使肢體功能能夠早日康復,如果未及時解除外固定,則影響肢體功能鍛煉,不利於肢體功能恢復,嚴重的情況下會加重損傷肢體組織的攣縮,增加肢體功能恢復的困難。 2 對於「動」的認識 2.1 功能鍛煉在骨傷科的治療中不可缺少 骨傷科疾病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恢復損傷肢體的功能,骨折在一定對位的基礎上癒合,脫位在復位的基礎上關節周圍軟組織得到修復,軟組織損傷後得到修復,這些只是骨傷科疾病治療的一部分,骨傷科疾病治療應以肢體功能的恢復作為最終目的。因此,治療骨傷科疾病時,骨折、脫位的復位、固定和葯物治療;傷筋的固定和葯物治療,雖然是必不可少,但這些只能使骨折、脫位得到復位,骨折癒合,損傷修復。如果不進行功能鍛煉,肢體的功能不可能恢復,只有進行功能鍛煉,肢體的功能才能恢復。功能鍛煉是創傷治療不可缺 少的一個重要治療措施。 2.2 功能鍛煉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可以防止由於功能鍛煉不當而產生新的損傷。如骨折患者,有骨折發生再移位的可能,在治療的過程中要防止骨折發生再移位,功能鍛煉就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便骨折正常癒合。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還能使患者的功能鍛煉達到最大效果,肢體功能得到早日恢復。 2.3 功能鍛煉應在損傷治療的早期開始進行 早期進行有的放矢地功能鍛煉有利於損傷局部腫脹的消退。從早期即進行功能鍛煉,還可以防止損傷局部軟組織的萎縮、攣縮,把由於損傷和固定造成的肢體功能障礙降低到最低程度。 2.4 功能鍛煉應在患者積極配合下進行 如果患者不配合,雖有醫生的指導,功能鍛煉也不可能很好的實施,一般情況下,患者由於擔心損傷復發或加重,或懼怕活動時產生的疼痛,普遍存在不願活動或活動量不足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要使患者相信,在醫生指導下的功能鍛煉是不會造成新的損傷,要鼓勵患者不要懼怕疼痛,積極地進行功能活動。 總之,只有掌握「動靜結合」的治療原則,在中醫骨傷科的學習中,充分理解每個疾病動與靜的要點,並能把動與靜進行有機結合,才能掌握中醫骨傷科學的精髓。

⑼ 論述骨傷的治療方法

骨傷科
來源:神農網 |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一、骨傷的治療 蒙醫骨傷治療方法大體上與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的手段類似,也有復位、整復、固定、按摩、功能煅煉及全身用葯等療法。蒙醫骨傷很重視膳食治療、推拿按摩和護理。在固定材料方面亦有其獨到之處。 按摩是蒙醫傳統的治骨傷方法之一。在醫治骨傷的各個階段按摩法也各不相同。骨傷初期一周,由於軟組織、血脈、淋巴管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血、「協日」熱偏盛,惡血集聚,表現紅、腫、熱、痛。此期為了散積血、消腫,在夾板間隙和遠近端噴酒輕揉,痛處指嵌,在有關穴位點壓,可舒筋活血、促進代謝,有利於痊癒。 過了初期階段,一般都能夠進入復位穩定時期。但七元不同程度地受損失,所以在治療骨傷全過程中採取加強臟腑功能,補充七元,營養筋骨的治療原則。同時可在脾、肝、心、腎、肺穴噴酒按摩,沿脊椎上下推拿加強血流。 葯物治療初期根據病情對症選用七寶湯、七雄丸、二十五味樟腦散、珍珠丸、單味三七散。中期散瘀清熱、接骨,可選用九味秘方散、六味青銅散、八味硃砂散、六味石塊明散。後期強筋養骨、補元,鎮「赫依」、舒筋,選用健脾歸津散、二十五味大湯散、三十五味沉香散、十八味水銀丸。如果是開放性損傷,首先清創,塗葯,整復,同時選用清熱生肉葯物。如五味珍珠丸、六味麝香丸、八味紅花止血散,可接通血脈,修復創傷,生新肉,骨傷癒合。 護理:注意被褥衣著的清潔,防止褥瘡,注意夾板和捆綁布帶的松緊度。要注意飲食護理,《飲膳正要》中說五穀之果為主食,五類水果為助食,五類之肉為補食,五類蔬菜為養食,五味調食則補養元氣。骨傷初期飲食宜多食稀粥、水果蔬菜、新鮮奶食,忌油膩、酒和海味。中期宜食炒米、谷類、牛羊豬軟骨、肝、腎、豆類和菜類、骨湯等。後期應食五穀、蛋、蔬菜類。 功能鍛煉:活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供足營養,促進癒合。功能鍛煉應從少量小幅度到長時大幅度。如上肢骨傷應從手指運動、前臂肌肉等開始鍛煉。 正骨材料 1.白酒:白酒按摩對正骨頗為重要。具體操作有兩種,一是將白酒直接塗擦在骨折部;另一種為噴酒法,即醫生嘴裡含一口白酒,用兩手輕輕地撫摸患處,隨而把酒重重地、均勻地噴在骨折處,接著進行按摩。蒙醫認為白酒具有散熱、止痛、舒筋、活血等功能。特別是在患處噴酒後,既能使緊張攣縮的肌肉舒展,又能使鬆弛乏力的肌肉增加張力,以維持屈伸肌組之間的平衡,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2.青銅鏡:在臟腑穴位處按摩,可解毒,增強「赫依」血循環。 3.圓形銀鏝:在骨折處和瘀血部位進行按摩,有解毒、改善「赫依」氣血運行之功。 4.銅針:在疼痛部位的有關穴位處有規律地敲打按摩,可增強「赫依」血循環,恢復感覺。 5.蛇蛋花石:開放性骨折時在傷處按壓可止血、鎮痛。 6.夾板:必須有良好的彈性,以適應肢體肌肉舒縮變化的生理要求。一般用柳木、紅白松木、牛皮、牛骨等材料製成。 7.墊:應柔韌並能維持一定形狀,不易變形,又有一定支持能力;能散熱,對皮膚無刺激;能吸水分並且能保護酒力性。需消腫時可用兔毛、羔絨等制墊。骨肉脫離者用鞣皮、紙等做墊,開放性骨折用油鞣革墊。除此之外可用氈、紗布等制墊。根據骨折的具體情況可製成方形、長形、梯形等墊。如並列骨幹骨折應放長型墊以分開雙骨,肢體斜坡處放梯形墊。壓墊的大小、厚薄要適宜,形狀需與肢體相吻合,放置位置要正確。位置放錯,則起反作用,使骨折再移位。 8.縛帶:夾板兩端和中間進行捆綁。但應注意血循環不受到影響,血脈不受壓為原則。 9.綳帶:包裹夾板用。 10.砂袋:大小布袋,內裝細砂,鑲於患部兩側。具有固定骨折,吸去血、「協日」熱,脈熱,骨熱和鎮痛作用。 復位法 1.調整位置,鬆弛肌肉 調整好所傷肢體,對復位做最初的准備。將骨折肢體擺至最佳位置,可使肌肉處於鬆弛狀態,對復位創造有利條件。如,髕骨骨折復位時採取下肢完全伸直位,鎖骨骨折復位採取挺胸位等。 2.拔伸吻合 為矯正重疊移位的基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沿著肢體縱軸,由遠近骨折端作牽引和反牽引。做到用力輕重適宜,持續穩准,使移位的骨折端慢慢地拔伸過來。 3.旋轉屈伸 主要矯正骨折斷端間的旋轉和成角畸形,特別是關節部位骨折時常用此法復位。在拔牽下,由遠端旋轉壓合復位。 4.推擠提壓 矯正側方位移位時常用此法。可以用手指壓骨折端的凸起處,使其復位。 5.扣擠分骨 凡是兩骨並列部發生骨折時,骨折斷端因骨間肌或骨間膜的收縮而互相靠攏。整復時應以兩手拇指及其它四指,由骨折部掌側、背側擠骨間隙,使靠攏的骨折斷端分開,遠近端互相穩定,使並列的雙骨折能像單骨折一樣。 6.成角折頂 橫斷骨折而移位時,單伸牽引,常不能解除骨斷端交鎖,以致骨斷端不能良好整復,術者用兩手拇指頂住骨突出的一面,其餘手指環抱凹陷的一面,先將骨折片向成角的一面,加大成角,解除骨片交鎖,然後逐步向成角的相反方向折頂,使之整復。 7.勾提頂壓 矯正不明顯部位骨折或脫位或者斷端鑲入時常用此法。如尾骨骨折或脫位時採用食指勾提頂的同時用拇指壓,使其復位。 整復後按摩推拿 為了使骨折面緊密接觸,理順軟組織,改善血循環,輕柔地循肌肉、肌腱的活動方向,順骨摸筋,達到安肌散瘀、舒筋活血、消腫、促進癒合的作用。蒙醫傳統按摩法有十四種。即順骨捋法、摶法、按法、蹭法、揉法、搖法、捻法、抖法、擠法、攥法、捏法、抻法、搓法、嵌法。 1.捋法 適用於胸骨、脊椎骨、四肢骨折及脫位的治療。主要用於病程中期或末期。用手接觸患者傷處及周圍,適度的用力,循序漸進地進行捋摸。能達到舒筋活血,散瘀止痛之目的。 2.摶法 適應於顱骨、尺骨、股骨、指趾骨折。主要用於橫斷骨折,粉碎骨折整後。兩手掌夾擠傷處,進行反復輕柔來回摶滾。具有調理肌筋,斷面密合等作用。 3.按法 適應於骨折變形錯位凸出部位。用手掌根輕柔地作用於患處,具有舒筋止痛的作用。 4.蹭法 適應於顱、頸骨、胸肋骨、脊椎骨及四肢骨等骨折以及關節脫位。復位固定後,在夾板兩端及痛處用手指和手掌由慢至快,由快至慢多次上下蹭摸。具有散瘀活血,解痙祛麻等作用。 5.揉法 適應於腰、肱、股、脛腓骨骨折。主要用於治療後期和大關節脫位。用手掌力上下反復搓揉。可起到消腫散瘀,止痛作用。 6.搖法 適應於四肢關節脫位、關節近處骨折、脊椎骨折及整復後使骨折面進一步對合以及矯正骨折與周圍組織、關節囊粘連等。整復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稍稍左右或上下搖擺骨折遠端,幫助骨折進一步對合。 7.捻法 適用於肱骨、尺骨、股骨、脛骨骨折,特別是旋轉性、斜性骨折用此法整復。整復者用兩手掌緊擠於斷處按骨折移位方向逆向迴旋。 8.抖法 適用於四肢骨骨折陳舊,肌肉收縮,關節僵直,血循環不良等。術者兩手握骨折遠端上下波浪式抖動。 9.擠法 適用於肩胛、脊椎骨及四肢骨骨折。用手掌、拇指等用力於傷處,由下而上推壓。可散瘀,消腫,舒筋。 10.攥法 適用於肩腫、髖、膝等部位骨折腫脹。患處雙手緊握逐漸用力。可起散瘀,消腫,止痛作用。 11.捏法 適用於鼻骨、頸骨骨折及陳舊性脊椎骨折等。用拇指與食指指腹捏拿之力彈拔斷處、痛處的肌肉、肌腱、筋膜。可活血、生肉、散凝等。 12.抻法 用於顱骨、下頜骨、肋骨骨折、肌筋痙攣等。用雙手拇指或手掌在表面從里往外抻摩。 13.搓法 用於顱骨、頸骨、胸肋骨、脊椎骨、四肢骨骨折,特別是粉碎性骨折。用拇指或手掌、掌根部在傷處或腫痛、硬化位上下搓。可鬆弛肌肉、肌腱之收縮,散腫結,矯正碎折。 14.嵌法 用於頭部傷痛、頸強直、傷骨暈厥、傷後肌肉僵硬等。用拇指甲在痛處或人中穴重力嵌按。有止肌肉痛,消除暈厥,刺激中樞作用。 骨折的治療 l.顱骨骨折 顱骨骨折可分線性骨折和凹陷骨折。全身表現有耳鳴耳聾,頸項強直,呼吸深慢,口吐白沫等。如有鼻出血、嘔吐、嗜睡時可能有腦組織損傷。 治療:線性骨折不需特殊處理,清潔口腔、鼻腔,內服八味紅花止血散、人參湯等。凹陷骨折可手術復位,服六味石決明散和五味珍珠散等。 2.鎖骨骨折 鎖骨位於表淺,最易遭受外力損傷而發生骨折,臨床常見。常由於跌撲時肩部或以手掌觸地,外力傳至鎖骨而折斷或者直接棒打彈傷。 臨床表現:病人多用健側的手托患肘,頭偏向患側,下頜轉向健側。骨折處壓痛,可聽到骨擦音,並可摸到重疊畸形。 整復:患者挺胸,助手在患者背後板住兩肩,術者用拇、食、中指按上提下使骨折端復位。整復後骨折端用分骨墊置於兩側固定,腋下放棉卷,以放滿腋窩為度,卷心穿一綳帶,將綳帶兩端在背後作結。患側肘內收90度,貼軀體,吊胸前6周。 3.肩胛骨骨折 由直接暴力引起骨折,局部常有皮膚挫傷痕跡與腫脹,肩胛岡區壓痛,肩部活動受限。 整復:根據其骨折的情況用抻、揉、攥等法復位。局部敷葯包紮,三角巾固定3-4周,內服葯可加熊膽或牛膽與紅花。 4.肱骨骨折 肱骨骨折可分肱骨頸骨折、肱骨幹骨折及肱骨髁上骨折三種。 (1)肱骨頸骨折:有內收型骨折和外展型骨折。表現有肩部劇痛、腫脹、壓痛、短於健側,肩關節外形呈圓型。 整復:助手反方向牽引(外展者內收,內收者外展),術者兩手拇指抵於斷骨上段外側,餘八指在下段內側進行提捺正,使其復位。復位後夾縛固定,肘內收90度,吊胸前。 (2)肱骨幹骨折:上臂痛,功能喪失,局部明顯腫脹,壓痛,遠端叩擊痛,有移位者可呈現彎曲及成角畸形,短於健側,局部粗於健側。 整復:一助手兩手環握腋肩部向上拉,一助手握肘部向下拉,作對抗牽引調整力線。醫者雙手掌握骨折移位方向以正之。醫者應酌情令其助手牽引中千萬不要拔拉過度。 夾縛固定:復位後裹棉墊,小夾板四塊排勻,扎帶三道扎縛,肘屈90度,前臂中立位,托板懸吊於胸前,固定5-7周。 (3)肱骨髁上骨折:肱骨下端的髁上骨折是常見的,可分為伸展型、屈曲型兩種。 症狀:傷後肘部腫痛,嚴重壓痛,肘關節呈半屈曲位,功能消失。伸展型者肘後呈凸出;屈曲型,肘後較凹陷。 整復:患者坐位,上助手雙手握其上臂,下助手一手握肘,另一手握其腕部,肘在半屈位徐徐用力順勢拔伸牽引。術者先以兩手對擠糾正骨折之側方移位,然後糾正前後移位。 夾縛固定:復位後,將棉墊兩端中間剪成缺口,形成四頭,上兩頭裹肱骨下端,另兩頭裹前臂上端,用四塊夾板固定扎帶,前臂加托,用於頸部。 前臂骨骨折 前臂骨由尺橈二骨組成。在受傷時尺橈骨可同時折斷,也可單根折斷。傷後,傷處腫脹,疼痛,功能喪失,異常活動,骨擦音等。 復位:在助手的幫助下雙手拇指與食、中、無名指相對分別卡於折端,尺橈之骨間,先擠分骨,然後整兩骨之四個折端之移位,以糾正復位。 夾縛固定:整復完畢,在前臂內、外側,尺橈骨之間折端部位放分骨卷,然後托以棉墊,四塊小夾板扎帶三道,肘屈90度,吊胸前。 脊椎骨骨折 脊椎由頸、胸、腰、骶骨組成。骨折後腰背疼痛,不能坐,脊突有後突畸形、壓痛,脊椎兩旁肌肉緊張板硬,肢體麻木,不能活動,大小便失禁,失語,截癱等。 整復與固定:患者仰卧硬板床上,兩助手各牽拉腋部,兩下助手分別握兩踝部,做上下對拉牽引,並將下肢上提,使患者脊柱胸腰段呈高度伸位,術者按壓後突之棘突畸形,即可糾正。整復後,將患者保持脊椎過伸位翻轉。傷處墊以適宜之軟枕頭,取仰卧硬板床。 肋骨骨折 表現局部疼痛,深呼吸,咳嗽和噴嚏時劇痛,體難輾轉。病人畏痛而懼咳嗽和深呼吸等。局部凹陷或突起畸形,移位折端可很易觸知,可有骨摩擦聲。 整復:在助手的幫助下,局部噴酒,令傷者深呼吸,在咳嗽的同時術者下壓突出的折端借氣將陷內的折端鼓出,即可復位。 固定:外蓋棉墊,然後用多頭帶或寬綳帶包紮固定。 骨盆骨折 骨盆由髂骨、恥骨、坐骨、骶骨、尾骨組成。骨折後在骨折處疼痛,平卧時翻身不便,局部壓痛,皮下有血斑,以兩手擠壓兩側髂骨或分離兩髂前上棘時則骨折處疼痛。 整復:骨折移位時,患者仰卧,助手牽引患側下肢,醫者復位,上移則下推,分離則合其位。復位後以多頭帶固定,砂袋固定5-7周。 股骨骨折 股骨骨折臨床上較多見。可根據部位分為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 1.股骨頸骨折:老年人跌撲,傷後胯部疼痛,不敢站立。內收時患肢縮短並外旋,膝關節輕度屈曲等。 整復:外展無需整復,用長夾板,附在傷肢外側,用綳帶包紮固定。內收型,傷者仰卧,助手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握髖關節上,向遠端牽引後使腿內旋位,術者按其大粗隆部猛力一推,使其折端嵌入。 固定:方法同骨盆骨折固定法或砂袋固定,即腿應置於外展30度並內旋位,兩側用砂袋鑲住,防止變位,固定6-8周。 2.股骨幹骨折:疼痛劇烈,喪失活動能力,患肢縮短外旋和成角畸形明顯。 整復:傷者仰卧,一助手固定骨盆。 (1)中上段骨折:一助手一手握膝下,一手握踝部,將患肢抬高和外展,並略加外旋,進行拔伸,縮短重疊矯正後,術者向內側推上端,向外側拉下端,使斷骨兩端對位。 (2)中段骨折:助手應將患肢稍外展拔伸,術者同時在大腿外側推按即可對正。 (3)中下骨折:助手屈曲膝關節,使肌肉得以鬆弛,再拔伸牽引,術者乘機將下端向上提,即可對正復位。 夾縛固定:用8-12塊夾板固定,扎帶三道,砂袋固定。 脛腓骨幹骨折 脛腓骨幹骨折甚多見,分為脛排骨單根骨折或脛腓骨幹雙骨折,其中以脛骨骨折最為多見,脛腓骨幹雙骨折次之。 表現:傷後小腿部疼痛,迅速腫脹,不敢承重。可有成角畸形或觸之有骨擦音及假關節活動。 整復:患者仰卧,一助手握膝上,一助手握其足背及足跟,相對牽引,使骨端充分拉開後,術者可用一手握住上端,另一手握其下端,矯正內、外、前、後的移位。復位後,用五塊夾板置於小腿的前內、前外、後外、內後、外側,勿壓迫跟腱。三條帶扎縛,用砂袋固定4-6周。 二、軟組織損傷的治療 凡跌打閃挫等引起筋膜、肌肉等損傷為軟組織損傷。臨床表現傷處腫脹,疼痛,皮下瘀斑,關節活動受限,重者骨傷。 治療:噴灑手法按摩治療。根據部位之大小選用指揉法和肘揉法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並用理筋手法以松解攣急,舒筋。如傷部嚴重腫脹或筋膜斷裂,嚴禁手法理筋及推拿。 三、關節脫位的治療 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有傷後關節之骨端脫離正常位置,可出現特有的畸形,局部腫脹、疼痛,皮下瘀血斑,關節活動功能全部喪失或部分喪失。全身表現有心悸、失眠、惡心、納差、頭暈頭痛、氣急、傷處刺痛。 治療原則:應盡快予以整復,切忌暴力。應一次成功,恰當固定,配合推拿按摩。 葯物治療:活血散瘀的葯有三果湯、三紅湯、十三味大紅湯、九味秘方散。止血消腫、舒筋葯有十三味麝香丸、珍珠丸、杜仲湯,五味石方散、九味硃砂散。壯骨健身葯有十八味水銀丸、二十五味文冠木散。清臟腑熱葯有八味清心沉香散、九味牛黃散、十味清腎訶子散等。可根據傷情對症選用或聯合用葯。 外治:主要是外敷葯物治療。 手法治療法有以下2種。 1.復位 常用復位法有以下幾種。 (1)推拿按摩:整復前後在適當穴位進行推拿按摩,有活血、消腫、止痛作用。 (2)捏法:用拇指和其它四指在患處進行反復捏提。 (3)拔牽法:在患處的上下對抗拔牽復位。 (4)按法:用拇指或手掌在突起處按壓復位。用於胸鎖脫位等。 (5)搖法:握患關節遠端,來回搖動,以松解痙攣,恢復功能。 (6)突然拍打法:乘患者不注意,突然拍打復位。 (7)刺激法:乘患者不注意,突然給予刺激,利用患者的突然反應復位法。用於頸部關節脫位。 (8)挺法:在患者兩肩胛骨之間用膝頂住,往後扳雙肩,使胸前挺。用於胸鎖骨關節脫位。 (9)推法:用拇指或手掌推入復位法。多用於膝關節脫位。 (10)攥法:用雙手環攥患處復位法。多用於髖關節脫位。 (11)蹬拔法:用肢蹬,手拔復位法。用於肩關節前內脫位。 (12)旋轉推法:術者位於患者身後,旋轉患部,推入脫位法。主要用於頸部關節錯位等。 (13)擠法:關節兩端向中間擠吻合法。用於恥骨聯合分離的復位。 2.固定法 關節脫位整復後的固定方法有以下幾種。 (1)夾板固定:主要用於四肢關節脫位合並骨折。 (2)「∞」形綳帶固定:主要用於胸鎖關節脫位。 (3)環形綳帶固定:主要用於臏骨脫位。 (4)多頭帶固定:主要用於下頜骨脫位。 胸鎖關節脫位 胸鎖關節脫位時表現局部腫痛,影響上肢活動。前脫位時骨端突出,後脫位時影響呼吸或吞咽。 治療:前脫位時,傷員坐位,助手用膝頂住傷員兩肩胛骨間,雙手向後扳傷者肩,術者同時用拇指按下鎖骨內端,即可復位。後脫位時,術者牽引出移引的鎖骨內瑞。 固定:「∞」形固定。 下頜關節脫位 下頜關節脫臼時表現張口不能閉合,語言不清,表情障礙,兩關節窩凹陷。若單脫則下頜向健側傾斜,下頜關節部外形不對稱。 治療:患者低坐位,仰面,頭倚牆壁。術者兩拇指纏以紗布,並列伸入口內,指腹分別按扣住下頜體,先將拇指用力下按,余指上提下頜角,兩拇指感復位聲音,口即能合。單側脫臼,一手正之,另一手維護。 固定:四頭帶固定一周,固定期間宜吃軟食。 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時表現肩峰突出,峰下凹陷,出現「方形肩」的畸形,在腋下或喙突可摸到圓滑的肱骨頭,若勉強將肘貼及胸壁,則手摸不到健側肩。可見局部腫脹,疼痛。 治療:病員仰卧,術者立於傷側,用兩手握住傷肢手腕部作拔伸牽引,將一足(石肩關節脫位用右足,左肩關節脫位用左足)脫去鞋頂在病員傷側腋窩緊靠胸壁,逐漸用力拔伸牽引,先作輕度外展外旋,以後內收內旋,當肱骨頭滑入肩盂時,可感到一個響聲,復位完成。 固定:無須特別固定,將上臂內收、內旋、屈肘,貼於胸壁,用綳帶懸吊於胸前。 肘關節脫位 肘關節脫位時表現肘部腫脹、疼痛,不能伸屈而彈性固定於半屈位,鷹嘴尖明顯後突,肘前窩飽滿,可摸到滑出的肱骨下端,肘三點紊亂。若有側方脫位時,可明確察知鷹嘴尖偏向一側。 治療:患者坐位或仰卧位,一助手握上臂下段,術者立於傷側,一助手握腕上,與助手作對抗牽引,調線若有側方位,先予以糾正,另一手拇指按住向前移位的肱骨下端,余指扣住尺骨鷹嘴,在牽引的基礎上施用向前扳鷹嘴突向後推肱骨下端,並同時使肘屈即可復位。 固定:肘屈、前臂用三角巾懸吊於胸前3至7周即可。 橈骨頭半脫臼時表現患臂下垂,肘部微屈,前臂內旋,不敢抬舉。將前臂外旋時痛甚,橈骨頭部壓痛,被動屈肘亦產生疼痛,無明顯腫脹。 治療:術者與患者相對,手握肘,拇指在外側按住橈骨頭,另一手握患側腕部,使臂外旋、屈肘,同時拇指下壓橈骨頭,即有復位音或有復位感。復位成功,其症狀消失,活動如常。 固定:屈肘90度,前臂懸吊於胸前3-4天。 髖關節脫位 髖關節脫臼時表現髖部腫痛,活動受限,足趾發麻。後脫臼時大腿內收內旋,髖膝半屈位,臀後高起,患肢縮短。前脫臼時,大腿外展外旋,髖膝半屈,足跟觸及健側小腿下段,髖外平坦,腹股溝或會陰處高突,可觸及滑出之股骨頭。中心脫臼時,股骨粗隆部凹陷變軟,量診短於健側。 治療:整復後脫臼時患者仰卧位,助手站在健側雙手分別按住髂骨翼以固定。術者站在患側,其傷肢內收,內旋位,屈髖膝90度,小腿夾於術者兩大腿之間,兩手向上提拉腘窩並稍微晃動,可有復位聲音即已復位。 整復前脫臼時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大腿根內側可繞一布帶,向外牽拉時,即可有復位音,即已復位。 整復中心脫臼時患者仰卧,一助手握患肢踝部,調線使定中立位,另一助手把住腋窩,兩助手反向牽拉,術者立於患側,一手推髂骨部,另一手抓住繞過患腿根部之布帶,向外拔拉,即可將內側之股骨頭拉出,觸摸大粗隆與健側比較,兩側對稱,即已正位。 固定:復位後卧床一周。

⑽ 中醫治病的原則是什麼

中醫認為,人有自我恢復能力。非常強大。中醫治病只不過是把影響陰陽平衡的因素戒掉。或者從正面輔助陰陽平衡。讓肌體得以自我修復。

閱讀全文

與中醫骨傷治療原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