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贊美艾灸的句子
贊美艾灸的句子
1、艾草灸醫,健康大益。
2、家裡有艾灸,健康不憂愁專。
3、艾灸,樂活昂屬然自得。
4、艾家人,艾健康。
5、幸福就「艾」特我。
6、「艾」身體, 「灸」健康。
7、天然草,養生寶。
8、簡單愛,大智慧。
9、艾灸,愛越久。
10、愛生活,艾健康。
11、一生相「艾」,健康同在。
12、用艾草,灸健康。
艾灸的經典語句
1.名醫孫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幹」。
2.《醫學入門》講「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3.《名醫別錄》載「艾葉苦、微溫,無毒,主灸百病。」
4.一炷著膚疼痛即止,一次施灸沉痾立除。
5.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雲:「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
艾灼第一。」
6.《孟子》「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
7.《皇帝內經》「針所不為,灸之所宜。」
8.古語雲:「家有三年艾,醫生不用來。」
9.《針灸資生經》說:「若要安,丹田(關元)三里莫要干。
10.《小品方》雲:「夫針須師乃行,其灸凡人便施。」(晉隋時代陳延之)
11.《千金要方》中提出:非灸不精,灸足三里,稱為「長壽穴」。(唐代孫思邈)
『貳』 關於養生的句子
1、食慾數而少,又欲頓而多。——曹庭棟
2、怒後不可便食,食後不可發怒。——梁章矩
3、鍛煉身體要經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常運動才不能生銹。——朱德
4、善養者終之,旁憂者半之,虛用者夭之。——曹植
5、百病必先治其本,後治其標。——李時珍
6、養生當論食補,治療當考葯攻。——張從正
7、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林逋
8、儉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龍遵敘
9、不欲極飢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葛洪
10、攝生之道,大忌嗔怒。——魏裔介
11、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餒,悲則氣消,恐則氣下。——佚名
12、風者,百病之始也。古人避風如避矢石焉。——曹庭棟
13、保持一生壯健的真正方法是延長青春和心。——柯林斯
14、養生如病,不得他求。——曹庭棟
15、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生之謂也。——呂不韋
16、強忍著自己的眼淚,就等於慢性自殺。——威廉·弗雷
17、心清則神靜,神靜則身寧,身寧則體健。——曾國藩
18、食服常溫,一體皆春;心氣常順,百病自退。——蔡清
19、服葯千副,不如一宵獨卧;服葯千朝,不如獨卧一宵。——楊慎
20、睡側而屈,覺正而伸,早晚以時。先睡心,後睡眼。——蔡季通
21、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憂。——徐甜齋
22、衣不嫌過,食不嫌不及。——梁章鉅
23、草食之獸不疾易蔞,水生之蟲不疾易水。——佚名
24、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司空圖
25、太飢傷脾,太飽傷氣。——曹庭棟
26、早起,尤千金妙方,長壽金丹也。——孫思邈
27、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佚名
28、醫能醫病,不能醫命。——魯迅
29、縱耳目之欲,恣體之安者,傷血脈之和。——枚乘
30、使身體充滿精力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快活的習慣。——葛德文
31、智者養生也,必須四時而調寒暑。——曹庭棟
32、高位實疾顛,厚味實臘毒。——佚名
33、治身不靜則身危,養生之道在於動。——曾國藩
3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佚名
35、壽命的縮短和思想的虛耗成正比。——達爾文
36、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佚名
37、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葛洪
38、呂祖謙想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最好不要太過考慮身體的健康。——霍姆斯
39、食過則成積聚,飲過則成痰癖。——梁章矩
40、得而不喜,失而弗擾。——佚名
41、樂之方至,樂而弗驕;患之將至,思而弗憂。——佚名
42、治已病,不若治未病。——曹庭棟
43、動搖則骨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吳普
44、吃飯先喝湯,不用請葯方。——李光庭
45、妨礙休息和一定的睡眠是直接自殺。——徐特立
46、有規律的生活是健康與長壽的秘訣。——巴爾扎克
47、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莊子
48、心情愉快是肉體和精神的最佳衛生法。——喬治·桑
49、食不語,寢不言。——佚名
50、勢順則強,氣順則舒。——劉基
『叄』 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曹操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 陶淵明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負冬日》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4、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5、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蘇沈良方》蘇軾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這首詩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6、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龔廷《攝養詩》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陸游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肆』 有沒有人給點關於中醫的朗朗上口的古文句子
四總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回陽九針歌
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里合谷並,此是回陽九針穴。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沖昆侖穴,環跳與陽陵,
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
井滎輸原經合歌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泉要知,歷兌內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里隨。
少沖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少澤前谷後溪腕,陽谷小海小腸經。
湧泉然谷與太溪,復溜陰谷腎所宜,至陰通谷束京骨,昆侖委中膀胱知。
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索。
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於肝,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十二經治症主客原絡
肺之主大腸客
太陰多氣而少血,心胸氣脹掌發熱,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腫喉干身汗越,
肩內前廉兩乳疼,痰結膈中氣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淵偏歷與君說。
大腸主肺客
陽明大腸俠鼻孔,面痛齒疼腮頰腫,生疾目黃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
喉痹肩前痛莫當,大指次指為一統,合谷列缺取為奇,二穴針之居病總。
脾主胃客
脾經為病舌本強,嘔吐胃翻疼腹臟,陰氣上沖噫難廖,體重不搖心事妄,
瘧生振粟兼體羸,秘結疸黃手執杖,股膝內腫厥而疼,太白豐隆取為尚。
胃主脾客
腹心悶意凄愴,惡人惡火惡燈光,耳聞響動心中惕,鼻衄唇喎瘧又傷,
棄衣驟步身中熱,痰多足痛與瘡瘍,氣蠱胸腿疼難止,沖陽公孫一刺康。
真心主小腸客
少陰心痛並干嗌,渴欲飲兮為臂厥,生病目黃口亦干,脅臂疼兮掌發熱,
若人慾治勿差求,專在醫人心審察,驚悸嘔血及怔忡,神門支正何堪缺。
小腸主真心客
小腸之病豈為良,頰腫肩疼兩臂旁,項頸強疼難轉側,嗌頷腫痛甚非常,
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聾及目黃,臑肘臂外後廉痛,腕骨通里取為詳。
腎之主膀胱客
臉黑嗜卧不欲糧,目不明兮發熱狂,腰痛足疼步艱履,若人捕獲難躲藏,
心膽戰兢氣不足,更兼胸結與身黃,若欲除之無更法,太溪飛揚取最良。
膀胱主腎之客
膀胱頸病目中疼,項腰足腿痛男行,痢瘧狂顛心膽熱,背弓反手額眉棱,
鼻衄目黃筋骨縮,脫肛痔漏腹心膨,若要除之無別法,京骨大鍾任顯能。
三焦主包絡客
三焦為病耳中聾,喉痹咽干目腫紅,耳後肘疼並出汗,脊間心後痛相從,
肩背風生連膊肘,大便堅閉及遺癃,前病治之何穴愈,陽池內關法理同。
包絡主三焦客
包絡為病手攣急,臂不能伸痛如屈,胸膺脅滿腋腫平,心中淡淡面色赤,
目黃善笑不肯休,心煩心痛掌熱極,良醫達士細推詳,大陵外關病消釋。
肝主膽客
氣少血多肝之經,丈夫疝苦腰疼,婦人腹膨小腹腫,甚則嗌乾麵脫塵,
所生病者胸滿嘔,腹中泄瀉痛無停,癃閉遺溺疝瘕痛,太、光二穴即安寧。
膽主肝客
膽經之穴何病主?胸脅肋疼足不舉,面體不澤頭目疼,缺盆腋腫汗如雨,
頸項癭瘤堅似鐵,瘧生寒熱連骨髓,以上病症欲除之,須向丘墟蠡溝取。
十五絡穴歌
人身絡穴一十五,我今逐一從頭舉,手太陰絡為列缺,手少陰絡即通里,
手厥陰絡為內關,手太陽絡支正是,手陽明絡偏歷當,手少陽絡外關位,
足太陽絡號飛揚,足陽明絡豐隆記,足少陽絡為光明,足太陰絡公孫寄,
足少陰絡名大鍾,足厥陰絡蠡溝配,陽督之絡號長強,陰任之絡號尾翳,
脾之大絡為大包,十五絡脈君須知。
八脈交會八穴歌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
後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八脈八穴治症歌
公孫
九種心疼延悶,結胸番胃難停,酒食積聚胃腸鳴,水食氣疾膈病。
臍痛腹痛脅脹,腸風瘧疾心疼,胎衣不下血迷心,泄瀉公孫立應。
內關
中滿心胸痞脹,腸鳴泄瀉脫肛,食難下膈酒來傷,積塊堅橫脅搶。
婦女脅疼心痛,結胸里急難當,傷寒不解結胸膛,瘧疾內關獨當。
後溪
手足拘攣戰掉,中風不語癇癲,頭疼眼腫淚漣漣,腿膝背腰痛遍。
項強傷寒不解,牙齒腮腫喉咽,手麻足麻破傷牽,盜汗後溪先砭。
申脈
腰背屈強腿腫,惡風自汗頭疼,雷頭赤目痛眉棱,手足麻攣臂冷。
吹乳耳聾鼻衄,癇癲肢節煩憎,遍身腫滿汗頭淋,申脈先針有應。
臨泣
手足中風不舉,痛麻發熱拘攣,頭風痛腫項腮連,眼腫赤疼頭旋。
齒痛耳聾咽腫,浮風瘙癢筋牽,腿疼脅脹肋肢偏,臨泣針時有驗。
外關
肢節腫疼膝冷,四肢不遂頭風,背胯內外骨筋攻,頭項眉棱皆痛。
手足熱麻盜汗,破傷眼腫睛紅,傷寒自汗表烘烘,獨會外關為重。
列缺
痔瘧變腫泄痢,唾紅溺血咳痰,牙疼喉腫小便難,心胸腹疼噎咽。
產後發強不語,腰痛血疾臍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癰多散。
照海
喉塞小便淋澀,膀胱氣痛腸鳴,食黃酒積腹臍並,嘔瀉胃番便緊。
難產昏迷積塊,腸風下血常頻,膈中快氣氣核侵,照海有功必定。
十二原穴歌
肺淵包陵心神門,大腸合谷焦陽池,小腸之原腕骨穴,
足之三陰三原太,胃原沖陽膽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五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腎俞卻與命門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腸十六小十八,膀胱俞與十九平。
十二募穴歌
天樞大腸肺中府,關元小腸巨闕心,中極膀胱京門腎,膽日月肝期門尋,
脾募章門為中脘,氣化三焦石門針,心包募穴何處取?胸前膻中覓淺深。
八會穴歌
腑會中脘臟章門,髓會絕骨筋陽陵,血會膈俞骨大杼,脈太淵氣膻中存。
下合穴歌
胃經下合三里鄉,上下巨虛大小腸,膀胱當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屬委陽,
膽經之合陽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六郄穴歌
郄義即孔隙,本屬氣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別;
胃經是梁丘,脾屬地機穴;心則取陰郄,小腸養老列;
膀胱金門守,腎向水泉施;心包郄門刺,三焦會宗持;
膽郄在外丘,肝經中都是;陽蹺跗陽走,陰蹺交信期;
陽維陽交穴,陰維築賓知。
『伍』 棒女郎清宮排毒的句子
忌亂吃葯來!忌亂用葯源!
排毒不需吃葯,不用花錢。養生應盡量以食療為主最好。
要認清排毒概念:
疏通腸道、尿道、血管、氣管、汗腺等,使各路排毒管道通暢,以便於進行「體內大掃除」。就是排毒。
1、「宿便是百病之源」應多吃高纖維食物:粗糧,蔬菜和水果,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加糞便體積和軟化糞便。常吃全麥片、玉米片、或紅薯、香蕉等、蜜糖、芋頭、馬鈴薯南瓜等。具有良好的通便功效。可把腸道垃圾、毒素清除。
2、定期1個月禁食1個中午餐,只喝開水,晚餐吃蔬菜和水果,全麥片、玉米片、或紅薯促使體內毒素排出。
3、多飲水促進腎臟排毒
飲水可排毒,蔬菜水果可排毒,南瓜,紅薯可排毒。等中醫說"毒"就是體內多餘的東西。
『陸』 老中醫的養生理念分享給朋友看病的妙招應該怎麼樣感謝他們用什麼句子怎樣表答謝謝他們
懸壺濟世,妙手回春,大愛無彊這些成語都可以有效表達對醫者的感謝之情。
『柒』 贊美中醫的句子
1. 中醫文化歷史悠久,獨具特色。一碗葯湯,一根銀針,常常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而,中醫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醫學之一。」中醫葯能生生不息數千年,至今還能夠存在並不斷發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臨床有效。中醫葯能受到廣大患者歡迎,也是因為其臨床有效。
2. 外國人對中國的「食文化」贊嘆不已,驚嘆中國人精湛的廚房十八般武藝,卻不可浪費時間學習。對於中醫學,老外瞪大眼睛,翹起大拇指:中醫三指在手腕上一搭,病情枝枝蔓蔓一清二楚;細細銀針輕輕一紮,腰酸背痛無影無蹤;司空見慣的莖葉花果,妙手熬出一碗本釅釅葯汁,悠悠苦香中痼疾即去。
3. 中醫學的經驗,除了拜師以外,認真研究《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典著作,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些古典,本是在師徒相授時的教材,最適合於在臨床上講和學。因為,很多講的是「所當然」,講的是「是什麼」,所以,在臨床上抓實例,識證認方,尤為適宜。經驗性強,也使中醫學變得內容十分豐富。各家的學說,各家的經驗,有的用葯峻重,有的處方平正,有的擅用寒涼,有的則擅用溫熱。這無疑給中醫學平添了幾分魅力。
4. 在追溯中葯學的歷史可知,「世間百草皆入葯」,是人類逐步認識自然和總結實踐經驗的產物。這在《史記》中可以找到證明:「神農氏嘗百草,始有醫葯。」神農氏生活的時代大約是中國原始社會的農耕時代,雖然神農氏究竟是為了尋食還是尋葯而嘗百草這一點仍有疑問,但它都生動地說明中國傳統醫學是建立在對自然的認識基礎上的。因此炎帝神農氏與黃帝、伏羲被後世共尊為中華醫葯始祖。
5. 近幾十年來,中醫在海外尤其是在西方發展迅猛。從某種角度看,這顯示了傳統醫學與佔主流的西方醫學的一次互補,也是中醫的魅力所在。實際上,中醫與西醫在海外的相遇已有幾百年了;奇妙的是,我們這一歷史中,始終可以感覺到隱含在中醫里的那種柔和似水的力量。
6. 傳統文化裡面還有一家,那就是醫家。醫家不僅是一種醫療技術,也是一種文化哲學。中醫是崇尚陰還是崇尚陽呢?其實中醫是講陰陽平和、陰陽不偏的。可以說中醫是陰陽哲學的最佳體現。中醫說一個人有病了,那是陰陽不和。怎麼治病?就是調和陰陽。病治好了就是陰陽調和了!有人攻擊中醫就說一個陰陽太簡單了!其實越簡單的東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質。中醫是一種陰陽中和的文化!應該在我們中華文化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7.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其沉靜、智慧的目光,純凈入定,全神貫注,病人宛如接受長者的愛撫,葯理與哲理潛移而至,心靈欣然感應。葯物可以驅邪祛病,哲理可以神爽療心。中醫將哲理葯理融匯貫通,既醫形體更療精神,可謂標本同治。
8. 據最新的一次調研表明,中醫葯在德國發展很快,54%的德國人在某種程度上曾用過草葯,95%的德國人聽說過草葯,50%年齡在20—30歲的人曾受其醫生推薦而使用過草葯。10年前英國各地的中醫診所還在800家左右,今天這一數字至少達到2000家。美國的哈佛大學、英國的劍橋大學都設立了一個專門從事中醫研究的機構。從以上不難看出西方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認識到中醫的療效,在西醫占據主流的發達國家,神奇的中醫必將帶來醫學新的一場革命。
9. 據美國《僑報》報道,中國傳統醫術針灸正逐步受到美國軍方的重視。美國陸軍醫療司令部高薪招聘中醫針灸師為官兵解除病痛,同時針灸也被納入了陸軍跨學科疼痛研究的范疇。此次招聘的針灸師共有4名,被錄用的針灸師將在美軍基地為官兵提供針灸治療服務,同時參與軍方有關跨學科疼痛治療的研究工作。軍方公開招聘中醫師進入聯邦公務員體系尚屬首次。這則招聘啟事刊出後,一時間引起了華人世界的極大關注。
10. 中醫博大淳厚的情義常常令人感動。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篇,開宗明義提倡為醫者必須要有醫德,要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論述大醫修養的兩個方面:精與誠。精,指專業熟練;誠,指品德高尚。提出為醫者必須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每次誦讀都是一次靈魂的洗禮。
11. 中醫葯學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汲取當時的哲學、文學、數學、歷史、地理、天文、軍事學等多種學科知識的營養,同時又溶進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成為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中醫葯學是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中萌生、成長的,中醫葯學在這種文化氛圍中能夠自然地得以普及。
12. 讓我來歌頌你,我的中醫。你用低調的華彩彰顯著永恆不變的魅力,你用盛放的瑰麗譜寫著一個又一個神奇。你的仁愛惠及神州各地,你的威名響徹四海諸地。我們因你聚在了一起,不管天南海北,民俗差異。為了共同的信仰,為了不朽的神奇。我們把青春獻給了你,我們把熱情獻給了你。厚德博學,繼承創新。杏林載譽瀋水之陽,葯院飄香遼東之濱。一校三區四院,南葯北醫創神奇。今日苦讀為中醫,明日必將懸壺濟世,譽滿杏林。
13. 中國古代自然哲學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組成,它們統一有序由相互聯系。世間百草皆有屬性:寒熱溫涼,辛酸甘苦咸。四氣五味,各有所司。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臟六腑、七情六慾。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醫自然之身。古樸的哲學思想滋潤了神奇的中國醫學。於是,五千年來,一根針,一把草,護佑了千千萬萬炎黃子孫。
14. 讀《詩經》、《離騷》常常折服於古人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讀《老子》、《莊子》又被其思想之美震懾。及至接觸中醫學,讀《黃帝內經》等中醫經典,其文言精闢,哲理深奧,處處閃爍著醫學與自然的渾然一體,仁慈博愛,持重至誠;在語言之美、思想之美之上方知宇宙之美、智慧之美。
15. 神秘的東方國度,古老的東方傳說,千年歲月的砥礪,萬病回春的神奇,共同造就了國醫。讓我來歌頌你,我的中醫。你用仁心仁術撫去了疾患的病痛,你用儒道醫德帶來了康復的福音。你的精髓,廣為傳誦。你的經典,終生銘記。草長鶯飛,奇葩綻放百草園。鳶飛魚躍,龍騰虎嘯杏林院。
16. 中醫強調辯證施治,重視病人個體差異。雖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長短不同,通過辯證進行不同的治療,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驗去治『大三陽』。氣滯血瘀者,當以祛邪為主;氣虛血滯者,當以扶正為先。」這些理論體現了中醫辯證施治的原則,看中醫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根據病人的體質、體征,結合天時、地理、病史等諸多社會因素確定症結和治療方案,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論「因人、因時、因地用葯」。
17. 《本草綱目》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醫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盡的中華醫葯學知識寶庫,素享「醫學之淵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譽。其涉及內容極為廣泛,如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以及歷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說是一部有著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自問世以來,一直以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雄姿獨佔中國古代葯學之鰲頭,成為中國古代葯學史上部頭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巨著,曾被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譽為「中國的網路全書「,成為歷代醫者和讀書人孜孜以求的必修書。
18. 認識中醫學是從認識中醫師開始。說起中醫師許多人會聯想到神閑氣定、鶴發童顏、道風仙骨,中醫師大都長壽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是因為中醫符合自然之道、養生之道。中醫的許多思想現在看來依然是前沿的,許多治療手段和方法現代科學依然不能破解。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以養生保健為先,兩千年前就形成的養生觀與興起於二十世紀末的預防為主的健康理念不謀而合。
19. 中醫學最初始於原始社會的神農氏嘗百草,到戰國時代已很先進。扁鵲創造瞭望、聞、問、切的中醫四步診脈法。東漢末年的華佗擅長外科手術,有膽量用外科手術治療曹操的偏頭痛,至於為關雲長刮骨療劍毒,那是眾所周知的佳話。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一批先賢將中醫學從一個高峰推向另一個高峰,給中國燦爛的文明又添上光彩四溢的一筆。
20. 兩千年前的《八十一難經》明白寫著,用針刺「俞」位,即可止痛。古人還有四總穴歌:「面口合谷收、頭頂尋列缺、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意思是只要扎對合谷、列缺、委中、三里等穴位,相應部為的病痛即可針到病除。而早在2400多年以前,神醫扁鵲用針灸治好國太子的「屍厥」,讓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則幾乎家喻戶曉。幾千年的醫療實踐證明,針灸可以治療300多種疾病,對100多種疾病療效較好。
21. 中醫幾千年的發展史,為人類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代表和傳統文化的結晶,中醫創造了世界科學史上的兩個奇跡,一個是歷史的奇跡,中醫為中國人民繁衍生息的醫療保駕護航;另一個是現實的奇跡,為那些患有疑難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也許有人要問,中醫是什麼?我們說中醫是樸素的辯證法,是勞動人民經過兩千多年以來積累的與各種疾病做斗爭經驗的總結,中醫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同時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論體系的科學,它的理論對其它學科和人類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2. 中醫學是以關注病人的生存質量為出發點,從望、聞、問、切等四診信息的收集到臨床療效的評價無不基於病人的主管感受,因此更能體現出祖國醫學是把病人當作「人」而不是「病」來進行臨床診治的。
『捌』 關於「身體保養」的句子有哪些
1、人有一定的生理周期,大家都活在這個周期里,而這也是人生里的一個過程,都要好好保養。
2、談到老,每個人老化速度不一,有些人雖然歲數已大,卻看不出老態龍鍾,反而比實際年齡年輕,那是因為他們善於保養身體,
3、我們都無法戰勝時間,但卻可以讓老化的速度變慢,老當益壯並不是夢想,身體的保養勢在必行。
4、現代醫學發達,人們擁有戰勝老化的能力,例如骨頭老化可以換關節,但以中醫的立場希望不需如此,反而是希望父母所給予的自然身體可以多用幾十年,這是中醫最主要的目標。
5、人活在歲月中,有沒有保健常識對於日後的健康狀態是絕對有影響的。
6、人總要為所享受的事情付出,例如夫妻間享受魚水之歡後,產生的腰酸背痛也是一種付出。所以保養身體很重要。
7、跳舞跳到天亮、朋友來訪時,喝酒談天熬夜到天亮,這些事情對於日後的身體也是要付出代價的,身體的保養很重要。
8、其實男性是最簡單照顧的,但是男性通常都不願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不知道保養的重要性。
9、男性可以為愛付出、為了賺錢,什麼樣的工作也都可以拚命去做,為女性犧牲付出也甘願,但是就不知道為自己的身體好好保養。
『玖』 有哪些關於健康的詩句
1、齒,骨之窮也,朝朝琢齒,齒不齲。《養生要集》
解讀:「牙齒堅完」是健康長壽的象徵,叩齒術是在我國流傳的一種古老的養生方術。腎主骨,齒為腎之餘,也屬於骨頭的一部分。齲齒,是牙齒的大患,人們每天早晨口中上下牙齒相互敲啄,指上下相對應的每顆牙齒互啄,就可以減輕齲齒的危害,保持牙齒的健康。
2、飽食即卧,乃生百病。《備急千金要方》
解讀:飽食即卧,食物停聚未及消化,積而淤滯,氣滯不行,脾胃受傷,氣血痰食積聚而致百病叢生。
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呂氏春秋》
解讀:流動的水不會腐惡發臭,轉動的門軸不會生蟲朽爛,這是由於不斷運動的緣故。人的形體、精氣也是這樣。形體不活動,體內的精氣就不運行,精氣不運行,氣就滯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生命在於運動。
4、食畢,飲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臍。《昨非庵日纂》
解讀:古人自古講究飯後養生,這里提到用餐後要做三件事情,即飲茶、散步、揉腹,如能長期堅持做下去,必有益身體健康。
5、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解讀:四時陰陽之氣是萬物生存的根本,古人都會根據此而在春夏養陽,秋冬補陰,以便服從於其四時陰陽這個根本,才能與萬物一起生活並且生長。如果一旦違反了這個根本,就會損傷其本源,破壞其真氣,以上這些就是四時調攝的宗旨。
『拾』 中醫養生3000字論文
通過幾周的學習,在老師的精彩講評下,對中醫的基礎理論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前總是覺得中醫玄之又玄,很神秘。現在覺得中醫也是有他的一整套的完整的理論體系的。如果能學通這套理論,就能在某種程度上理解中醫。中醫不僅僅是簡單的經驗的積累,他也有自己內在的規律和道理。而學中醫的過程也正是學習中國古典文化和漢民族哲學思想的一個很好的途徑。現在的醫學界,有些問題,中醫能解決,西醫就解決不了。說明了中醫是有他的神奇之處的,盡管他內在蘊含的有些東西我們還不能很透徹地理解,但是他的神奇的療效已經說明了一切,比一切解釋更有力。說說我對中醫的理解吧。 哲學是世界最一般運動規律的科學,任何一門學科都不能脫離哲學。中醫吸取了漢代以前的哲學成果。中醫學屬於中國古代自然科學范疇,以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即氣一元論、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為哲學基礎,來建構理論體系,並使之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一元論:氣,是中國古代哲學標示物質存在的基本范疇,是運動著的、至精至微的物質實體,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一切物質都是由氣組成的。氣的運動是氣內部的相互作用,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氣和形以及兩者的相互轉化是物質世界存在和運動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是人體氣化運動的基本形式。人體內氣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養生網
健康飲食 養生問題 母嬰保健 養生小常識
的運動稱之為「氣機」。而氣化運動的升降出入是通過臟腑的功能活動來實現的,故又有臟腑氣機升降之說。人體通過臟腑氣機的升降出入運動,把攝人體內的空氣和水谷轉化為氣、血、津、液、精等。氣在於人,和則為正氣,不和則為邪氣。也就是說氣和才會維持人體各器官各系統間的平衡。 陰陽學說是在氣一元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中國古代關於對立統一規律的認識,氣是陰陽對立的統一體,物質世界在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下,不斷地運動變化。氣分為陰的氣和陽的氣。陰和陽的對立是絕對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寒與熱,上與下,降與生,日於月等。就人體部位來說,人體的上半身為陽,下半身屬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體表的背部屬陽,腹部屬陰;四肢外側為陽,內側為陰。在經絡之中,也分為陰陽。經屬陰,絡屬陽,而經之中有陰經與陽經,絡之中又有陰絡與陽絡。人只有陰陽平衡才能維持身體個系統個器官的平衡。 五行學說是指古人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五種元素構成的。這五種基本元素包括金,木,水,火,土。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而這五個方面之間又有某種必然的聯系,產生相生或相剋的關系。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其實就是構成事物的五行之間發生聯系,相生或相剋使事物發生變化。五行學說,將人體的內臟分別歸屬於五行,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臟的部分生理功能。每一個內臟具有它屬的那種元素的屬性。而且還運用五行生剋制化的理論,來說明臟腑生理功能的內
在聯系。五臟之間既有相互滋生的關系,又有相互制約的關系。如木生火,即肝木濟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脈,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這是五行相生。如心屬火,腎屬水,水克火,即腎水能制約心火,如腎水上濟於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這是五行相剋。 臟象是人體系統現象與本質的統一體,是人體臟腑的生理活動及病理變化反映於外的徵象。臟象學說是研究臟腑形體官竅的形態結構、生理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系的學說。它認為人體是以心、肝、脾、肺、腎五臟為中心,以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等六腑相配合,以氣血精津液為物質基礎,通過經絡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形體官竅所構成五個功能活動系統。因此,它可以理解為是一個解剖學的概念,每個部份分別是 五臟:心、肝、脾、肺、腎合稱五臟。 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合稱六腑。 奇恆之府: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六者合稱奇恆之府。 形體,其廣義者,泛指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組織,包括頭、軀乾和臟腑在內;其狹義者,指皮、肉、筋、骨、脈五種組織結構,又稱五體。 官竅,官指機體有特定功能的器官,如耳、目、口、唇、鼻、舌,又稱五官,它們分屬於五臟。竅有七竅,七竅指頭面部七個孔竅(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五臟的精氣分別通達於七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