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活血化瘀中葯對
活血化瘀中葯學上劃分為四類 (1)活血止痛葯:川芎,延胡索,鬱金,姜黃,內乳香,容沒葯,五靈脂等 主要治療血瘀氣滯痛證 (2)活血調經葯:丹參,紅花,桃仁,益母草,牛膝,雞血藤等 主要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 (3)活血療傷葯:土鱉蟲,馬錢子,蘇木,骨補碎,血竭等 主要治療骨折損傷,瘀腫疼痛 (4)活血逐瘀葯:莪術,三棱,水蛭,穿山甲等 主要用於積聚證
㈡ 有什麼中草葯是活血化瘀
川芎
[性味]辛,溫。
[功用]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血瘀氣滯的痛證;頭痛,風濕痹痛。
[用法]煎服,3~10克。
延胡索
[性味]辛、苦,溫。
[功用]活血,行氣,止痛。用於氣血瘀滯諸痛證。
[用法]煎服,3~10克;研末服1.5~3克。多醋制後用。
鬱金
[性味]辛、苦,寒。
[功用]活血行氣止痛,解郁清心,利膽退黃,涼血。用於氣滯血瘀的胸、脅、腹痛;熱病神昏,癲癇痰閉之證;肝膽濕熱證;吐血、衄血及婦女倒經等氣火上逆之出血證。
[用法]煎服,5~12克;研末服,2~5克。
五靈脂
[性味]苦、咸、甘,溫。
[功用]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用於瘀血阻滯諸痛證,出血證屬瘀血內阻血不循經者。
[用法]煎服,3~10克,包煎,或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姜黃
[性味]辛、苦,溫。
[功用]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用於血瘀氣滯的心、腹、胸、脅痛,經閉,產後腹痛,及跌打損傷等;風濕臂痛。
[用法]煎服,3~10克;外用適量。
桃仁
[性味]苦、甘,平。
[功用]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用於多種瘀血證,腸燥便秘,肺癰、腸癰。
[用法]忌服,5~10克,宜搗碎入煎。
乳香
[性味]辛、苦,溫。
[功用]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用於外傷科跌打損傷,瘡瘍癰腫;瘀崐血阻滯諸痛證。
[用法]煎服,3~10克,宜炒去油用。外用適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牛膝
[性味]苦、甘、酸,平。
[功用]活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用於瘀血阻滯及跌打損傷;腎虛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等;淋證,水腫,小便不利;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
[用法]煎服,6~15克。
沒葯
[性味]苦、辛,平。
[功用]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用於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心腹諸痛。
[用法]煎服,3~10克,宜炒去油用。外用適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丹參
[性味]苦,微寒。
[功用]活血調經,涼血消癰,安神。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血瘀之心胸、脘腹疼痛及症瘕積聚,風濕痹痛;瘡瘍癰腫;熱病煩躁昏迷及雜病心悸失眠等。
[用法]煎服,5~15克。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紅花
[性味]辛,溫。
[功用]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用於血滯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等證;症瘕積聚,心腹瘀痛及跌打損傷,血脈閉塞紫腫疼痛等;斑疹色暗,熱鬱血瘀。
[用法]煎服,3~9克;外用適量。
益母草
[性味]苦、辛,微寒。
[功用]活血調經,利水消腫。用於血滯經閉、痛經、經行不暢、產後瘀滯腹痛、惡露不盡等;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煎服,10~30克,或熬膏,入丸劑。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外洗。
澤蘭
[性味]苦、辛,微溫。
[功用]活血祛瘀,調經,利水消腫。用於婦科血瘀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等;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及癰腫等;產後水腫,浮腫,腹水等。
[用法]煎服,10~15克;外用適量。
雞血藤
[性味]苦、甘,溫。
[功用]行血補血,調經,舒筋活絡。用於月經不調、經行不暢、痛經、血虛經閉等證;風濕痹痛及手足麻木,肢體癱瘓,血虛萎黃等。
[用法]煎服,10~15克,大劑量可用30克,或浸酒服,或熬成膏服。
蘇木
[性味]甘、咸、辛,平。
[功用]活血療傷,祛瘀通經。用於跌打損傷,骨折傷筋,瘀滯腫痛;婦科血瘀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心腹瘀痛、癰腫瘡毒等。
[用法]煎服,3~10克;外用適量,研末撒。
骨碎補
[性味]苦,溫。
[功用]活血續傷,補腎強骨。用於跌撲閃挫或金創,損傷筋骨,瘀腫疼痛;腎虛腰痛腳弱、耳鳴耳聾、牙痛、久瀉等。
[用法]煎服,10~15克。外用適量。
莪術
[性味]辛、苦,溫。
[功用]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症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食積脘腹脹痛。
[用法]煎服,3~15克。外用適量。
三棱
[性味]苦、辛,平。
[功用]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症瘕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食積脘腹脹痛。
[用法]煎服,3~10克。
穿山甲
[性味]咸,微寒。
[功用]活血消症,通經,下乳,消腫排膿。用於症瘕,經閉,以及風濕痹痛等;產後乳汁不下;癰腫瘡毒,瘰癧。
[用法]煎服,3~10克;研末服,1~1.5克。
㈢ 吃什麼中葯活血化瘀
【辨證】濕壅經絡,瘀毒內阻,血脈不利。
【治法】通絡利濕,活血化瘀。
【方版名】茜草權通脈湯。
【組成】茜草12克,丹參12克,地鱉6克,王不留行12克,木瓜9克,薏米仁20克,清風藤9克,川牛膝9克,茯苓12克,黃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翁恭方。血栓性靜脈炎 其他 中醫方劑 血栓性靜脈炎
共計:107g
㈣ 怎麼用活血化瘀中葯
活血化瘀為中風病常用治法,肝風妄動,擾亂氣血,內則清竅氣血瘀滯;外則肢體筋脈失養。故見口舌歪斜,言語謇澀,肢體拘攣,不能屈伸;手腳麻木,腫脹沉困,舌質黯,邊現瘀斑等症,此時宜用活血化瘀之法,可化神明之府的瘀滯,開諸經絡的閉塞,展肢體的痿廢,舒指趾的拘攣,是謂中風主治的大法之一。 葯選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丹參、琥珀、川牛膝、乳香、沒葯、茺蔚子等葯。其中,當歸祛瘀血,養新血,又能補血,一葯而多能;川芎上行頭目,暢血之氣,《葯品化義》上說:川芎氣辛溫,能橫行利竅,使血流氣行,為血中之氣葯以其性溫行血海,能通周身血脈,宿血停滯。 當歸、川芎配伍,能上開腦絡之瘀閉,外舒肢體筋脈之拘攣,效果較好。紅花辛香走竄,活血通經脈,以通經絡之不利,達四肢祛瘀血;桃仁甘苦相兼,性平濡潤,去瘀血,潤腸道,以治遍身之疼;四肢麻木,大便燥結,桃仁、紅花相伍,辛潤結合, 功效益彰。川牛膝引血下行,以化腦脈之瘀滯,止腦之出血,並通利四肢關節。 丹參、乳香、沒葯均能活血而祛瘀。其中丹參尚能降而行血,清血中之火,安神志為其長;乳香長於散結、活血、止痛,以治筋骨指節之拘攣;沒葯、茺蔚子善於祛瘀散血,琥珀安心神而化瘀血。當歸、丹參、乳香、沒葯四葯合用,組成了張錫純的活絡效靈丹,用於活血祛瘀,通絡止痛,尤見其長。 以上就是中醫關於一些擁有活血化瘀效果的中葯的介紹,希望通過介紹可以幫助到大家。另外,大家在不了解葯物功效的時候,為了安全起見,一定要先咨詢醫生之後再進行服用。
㈤ 有哪些活血化瘀中葯
活血化瘀為中風病常用治法,肝風妄動,擾亂氣血,內則清竅氣血瘀滯;外則肢體筋脈失養。故見口舌歪斜,言語謇澀,肢體拘攣,不能屈伸;手腳麻木,腫脹沉困,舌質黯,邊現瘀斑等症,此時宜用活血化瘀之法,可化神明之府的瘀滯,開諸經絡的閉塞,展肢體的痿廢,舒指趾的拘攣,是謂中風主治的大法之一。 葯選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丹參、琥珀、川牛膝、乳香、沒葯、茺蔚子等葯。其中,當歸祛瘀血,養新血,又能補血,一葯而多能;川芎上行頭目,暢血之氣,《葯品化義》上說:川芎氣辛溫,能橫行利竅,使血流氣行,為血中之氣葯以其性溫行血海,能通周身血脈,宿血停滯。 當歸、川芎配伍,能上開腦絡之瘀閉,外舒肢體筋脈之拘攣,效果較好。紅花辛香走竄,活血通經脈,以通經絡之不利,達四肢祛瘀血;桃仁甘苦相兼,性平濡潤,去瘀血,潤腸道,以治遍身之疼;四肢麻木,大便燥結,桃仁、紅花相伍,辛潤結合, 功效益彰。川牛膝引血下行,以化腦脈之瘀滯,止腦之出血,並通利四肢關節。 丹參、乳香、沒葯均能活血而祛瘀。其中丹參尚能降而行血,清血中之火,安神志為其長;乳香長於散結、活血、止痛,以治筋骨指節之拘攣;沒葯、茺蔚子善於祛瘀散血,琥珀安心神而化瘀血。當歸、丹參、乳香、沒葯四葯合用,組成了張錫純的活絡效靈丹,用於活血祛瘀,通絡止痛,尤見其長。
㈥ 活血化淤的中葯有哪些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溫熱的葯物配合活血化淤葯物,以溫經通絡散寒化淤,.驅散陰寒凝滯之邪,使經脈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熱之」,「血得溫則行」之義。寒為陰邪,最能收引經脈,凝滯氣血而導致氣血淤滯。這里的寒凝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寒客絡,陽氣受困;一是脾腎陽虛,陰寒內生。在臨床應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則時,應當分清溫經通陽活血通脈和補陽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葯物:溫經通陽如桂枝、附子、肉桂、吳茱萸、細辛、炮姜等;補陽壯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蘆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選性溫的川芎、當歸、紅花、乳香、五靈脂、骨碎補、天仙藤、急性子、川續斷等。 方劑舉例:當歸四逆湯,陽和湯,右歸飲合桃紅四物湯等。 適應證:溫經通陽活血化淤運用於外寒客於脈絡之血淤症,主要表現除有血淤表現外,另見局部蒼白、發涼、疼痛得熱則緩,舌淡或紫,苔白潤,脈沉細或沉緊。常見於動脈的閉塞、狹窄、或痙攣性疾病,此類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狀為主。補陽益火活血化淤法運用於除有上述表現外尚有腹脹便溏,腰膝發冷,小便頻數或不利,陽痿遺精,脈沉細等,常見於動脈的狹窄或閉塞性疾病的後期,由於內外之寒常相互影響互為因果,臨床表現錯雜,應分清主次,辨證論治,酌情配伍用葯。 二、祛濕活血化淤 即用燥濕或滲濕的葯物配合活血化淤葯物,以祛除濕邪,促使血活淤化。濕為陰邪,其性黏滯,易阻氣機而致脈絡阻滯而血淤。濕邪有外侵或內生之分,病理過程中又有寒化和熱化之別;且與脾之運化,腎之溫煦有密切的關系。從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來看,外濕多從熱化,所以具體應用祛濕活血化淤時,又要區分清熱利濕,健脾溫腎利濕活血化淤。 常用葯物:清熱利濕,如赤茯苓、車前子、淡竹葉、漢防己、澤瀉等;健脾利濕,如茯苓、薏苡仁、蒼術、白術、赤小豆等;溫腎化濕,如益智仁、肉桂、桂枝、烏葯、威靈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滲利水濕者,如性寒涼之益母草、馬鞭草、虎杖、半枝蓮、穿山龍、木通、落得打等,性偏於溫之澤蘭、天仙藤等,性平之劉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劑舉例:五神湯,三妙丸加減,五苓散加減,苓桂術甘湯加減,萆?分清飲加減。 適應證:清熱利濕活血化淤法適用於濕熱淤證,主要表現為除有血淤證象外,見患部膚紅灼熱、水腫或瘡面濕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常見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淺靜脈炎等疾病。健脾利濕活血化淤適用於脾虛濕淤證,主要表現為下肢水腫,全身倦怠,脘腹脹滿,大便溏稀,舌苔白膩,脈濡緩等,見於下肢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血栓形成恢復期。溫腎利濕活血化淤適用於腎虛濕淤證。主要表現為患肢水腫,膚冷,全身畏寒,舌淡,苔白潤或白膩,脈沉弱等。常見疾病有:糖尿病血管病中、晚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後期以及下肢靜脈性疾病後期。由於內外濕互為,濕性重著,纏綿難祛,一所以臨床要辨清主次,慎重配伍。濕聚火煎可以成痰,痰濕同類而有異,治療上還應選用祛痰之劑,如溫化寒痰的白芥子、半夏、白附子等;清化熱痰的貝母、瓜蔞、瓦楞子、貓爪草、海藻、昆布以及行氣消痰的萊菔子、薤白、橘紅、陳皮等,配合應用,以增加療效。 三、理氣活血化淤 即用理氣的葯物,調暢氣機,氣行則血行,使血活淤化。氣之為患,不外乎氣滯、氣虛、氣逆三個方面。而四肢血管病症又以氣滯、氣虛多見。氣為血帥,是血液運行的動力,所以氣機不暢,郁滯不行則血行為之澀,而致血淤,氣虛不能推動血液運行,血行緩慢而成淤。反之,血為氣母,氣賴血載,血淤既成又致氣滯,在病理上互為因果,相互影響,氣血密切相關,決定了理氣法在血管病症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又由於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又主藏血,所以舒肝行氣在四肢血管病症的治療中更有重要的意義。綜上所述,臨床上具體應用時還須分辨行氣和益氣活血化淤二法的應用。 常用葯物:疏肝行氣性偏涼如柴胡、川楝子、鬱金等,性偏溫之佛手、青皮、枳殼等;以及性平之香附、香櫞等。益氣如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山葯、炙甘草等。 方劑舉例:血府逐淤湯加減,補陽還五湯加減。 適應證:疏肝行氣活血化淤適用於肝鬱氣滯血淤證,凡四肢血管病症均可酌情使用,尤宜於病情隨情志刺激而變化,或患者憂郁不安者,益氣活血化淤適用於氣虛血淤證,主要現象為除有血淤證象外,可見病久體倦、納差、氣短、心悸舌淡、苔白、脈虛無力等症,常見於動脈狹窄、閉塞性病症和深靜脈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深靜脈炎的後期,同時必須注意,行氣太過易耗氣,溫燥之品能傷陰,臨床應用宜慎重。 四、清熱活血化淤 即用寒涼的葯物配合活血化淤葯物,清解熱邪,以使絡寧血活淤化。是「熱者寒之」之義。「夫脈者,血之府也」,所以熱邪侵入脈絡多及血分;又有熱之甚即為毒,熱邪灼津傷陰,虛熱內生。「血受熱則煎熬成塊」,阻滯脈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見,具體應用清熱活血化淤法時,首先應分清虛實,和在氣在血。從而推演出清熱涼血,清熱解毒和養陰清熱活血化淤三法。 常用葯物:清熱涼血如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參、大青葉等;清熱解毒如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土茯苓等;養陰清熱如生地、玄參、天花粉、白芍、麥冬、沙參、地骨皮、知母、黃柏等。活血化淤如兼清熱涼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參、赤芍、鬱金、凌霄花、鬼箭羽等,兼清熱解毒之紅藤、虎杖、敗醬草、金蕎麥、落得打等。 方劑舉例:五味消毒飲合清營湯加減;四妙勇安湯加減。 適應證:清熱涼血活血化淤運用於血熱血淤症,主要表現除有血淤證象外,可見皮膚發紅,灼熱,淤斑色紅或紫,舌紅絳,脈數等,常見於急性血栓性靜脈炎,淺靜脈炎,復發性丹毒,紅斑性肢痛症等。清熱解毒活血化淤運用於熱毒淤滯症,主要表現如上述(除舌脈外),還可伴潰瘍,苔黃厚,脈弦滑而數等,常見於動脈狹窄,閉塞性疾病壞疽早期或合並感染時。養陰清熱活血化淤法適用於陰虛血淤症,主要表現除有血淤證象外,且病程較長,局部發熱惡涼惡熱,或伴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常見於動脈狹窄,閉塞性疾病後期,從周圍血管疾病的臨床來看,清熱活血之法常因病情中實熱與虛熱難分,熱邪與熱毒沒有明顯的界線而三法常相合而用,但又必須辨清主次輕重,相應而用。 五、補血滋陰活血化淤法 即用補血滋陰葯物配合活血化淤葯物,以增加血液使其充盈脈道,血活淤化。血液在脈道中流行,血量充沛則脈道充盈;血液虛少,陰津不足則脈道萎閉,繼而成淤。所以應補血滋陰,增液盈脈,活血化淤。 常用葯物:補血滋陰葯如生熟地、阿膠、首烏、枸杞子、龍眼肉等,活血兼補血者如雞血藤、當歸等。 方劑舉例:四物湯加減。 適應證:血虛血淤症,主要表現為除有血淤證象外,多為久病體弱、頭暈、面色萎黃或蒼白、唇爪色淡、心悸、舌淡、脈細等。常見於動脈狹窄,閉塞性疾病的早期或後期。 六、平肝潛陽活血化淤 即用平肝潛陽葯物配合活血化淤葯物,以使陽潛血和,絡通血活,而得到淤化之目的。肝陽升發太過血隨氣逆,並走於上,脈絡壅塞,可致血淤。故應平肝潛陽,解除壅阻,以化血淤。 常用葯物:鉤藤、代赭石、生龍骨、生牡蠣、鱉甲、刺蒺藜、天麻、石決明等。活血化淤如性偏涼潤之丹參、牡丹皮、玄參、赤芍、牛膝、鬱金、凌霄花等。 方劑舉例:鎮肝熄風湯加減。 適應證:陽亢血淤症,主要表現除有血淤證象外,為頭脹痛、眩暈、眼花、耳鳴、情緒易激動,並見腰痿足軟,脈弦緊等。常見於多發性大動脈炎(胸腹主動脈型)及閉塞性動脈硬化症伴腦動脈硬化者。
㈦ 求活血化瘀的中葯配方
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身痛逐瘀湯 都很經典啊。或者桃紅四內物湯,四物湯容加減也可以。
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方。組成:當歸、生地各三錢,桃仁四錢,紅花三錢,枳殼、赤芍葯各二錢,柴胡一錢,甘草二錢,桔梗一錢半,川芎一錢半,牛膝三錢。
身痛逐瘀湯:《醫林改錯》卷下。 【組成】秦艽3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 紅花9克 甘草6克 羌活3克 沒葯6克 當歸9克 靈脂6克(炒) 香附3克 牛膝9克地龍6克(去土)
少腹逐瘀湯:小茴香(炒)7粒 乾薑(炒)0.6克 延胡索3克 沒葯(研)6克 當歸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 蒲黃9克 五靈脂(炒)6克
膈下逐瘀湯:靈脂6克(炒) 當歸9克 川芎6克 桃仁9克(研泥) 丹皮6克 赤芍6克 烏葯6克 玄胡索3克 甘草9克 香附4.5克 紅花9克 枳殼4.5克
四物湯:熟地,當歸,白芍,川芎。桃紅四物湯就是四物湯加桃仁,紅花。
㈧ 常用的活血化瘀的中葯有哪些
大黃:解毒,活血化瘀,清熱實熱。
用於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可治療小兒腸梗阻。排蟲後均無持續腹瀉現象;急性病毒性肝炎及新生兒溶血症所致黃疸;血小板減少症及止血用大黃注射液效果良好,未見不良反應及副作用。孕婦及月經期、哺乳期均應慎用或忌用。
三七: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有一定療效。治內外出血及血瘀腫痛、跌打損傷、癰腫瘡癤、婦科各症的出血癥候。血虛所致的吐血、衄血不宜用。
毛冬青:活血化瘀。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急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心性視網膜炎;眼科用於中心性視網膜炎:能通過改善血循環,促進水腫消退而提高視力;用於燒燙傷及治療癰腫癤瘡;治療慢性支氣管炎。
丹參:活血化瘀,清熱除煩。治療冠心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血吸血晚期肝脾腫大症。
有個別病例用丹參後會引起出血時間和凝血酶元時間延長,故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宜慎用。本品習慣上忌與藜蘆配伍。
赤芍:涼血、活血、消腫止痛。用於治療婦女閉經、腹痛、慢性前列腺炎;治療跌打瘀腫,癰癤瘡瘍;治療腦震盪後遺症之瘀血頭痛,配川芎、白芷、當歸、羌活等;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忌與藜蘆同用。
益母草:活血調經、祛瘀生新、利尿消腫產後出血或惡露不絕、腹部疼痛;治療月經不調、痛經;治療腎炎水腫、腫毒瘡瘍、皮膚癢疹等;治療慢性附件炎、盆腔炎,婦女因氣血虛弱,生殖功能低下而致的不受孕。孕婦慎用。
莪術:活血化瘀,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於宮頸癌、外陰癌、皮膚癌、心腹痛、脅下脹痛、消化不良、氣脹、腸鳴、胃部脹滿痛。孕婦忌用。
麝香:開竅通閉,消腫散結。適於高熱、神志昏迷、驚厥抽搐、冠心病心絞痛,能迅速緩解疼痛,具有高效速效的優點。治跌打損傷。用於胎死腹中或胞衣不下等症,對小兒麻痹症,亦有一定的療效。孕婦忌用,高血壓或血壓增高傾向者宜慎用。
㈨ 活血化淤的中草葯有哪些
中葯材中具有活血化瘀的中葯作用是比較多的,比如說像常見的有丹參、紅花、川芎、川牛版膝等這些葯權物,對於治療活血化瘀的效果也比較好。
對於一些瘀血重症來說,一些葯物的活血化瘀作用尤其的強,比如說像是三棱、莪術、桃仁、穿山甲、水蛭、王不留行活血化瘀的效果來說非常的好。
對於一些葯物來說在活血化瘀的同時還能夠止痛,像是乳香、沒葯、元胡、鬱金、蘇木、五靈脂等, 具體的使用和配伍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