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醫低熱的處方
低熱持續不斷,西醫往往束手,是中醫的優勢。發低熱不外乎幾種情況回,氣虛發熱,陰虛發答熱和血虛發熱,血虛發熱以產婦多見,你描述的又過於簡單,我以為你屬於氣血兩虛發熱的機會較大,但也不排除血虛的可能。我現在就開一方,兼顧幾方面,你可以參考一下。
聖地30克,青蒿30克,黨參20克,地骨皮10克,生山葯30克。每日一貼。
② 求治療低燒不退的中葯方
找經絡醫生暢通.再服上微量中葯就好啦.經絡神奇無病不治.壞死的除外
③ 中醫怎麼治感冒低燒
感冒是臨床常見疾病,臨床多表現為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咽痛炎專,頭痛,發熱的上呼吸道屬症狀,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西醫主要給予對症處理為主,可予日夜百服寧,泰諾,新康泰克等治療,合並細菌感染時可予抗菌素治療。
中醫認為感冒多由外來風邪侵犯人體引起,故又叫「傷風」,多採用辨證治療的方法,將感冒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二種。
針對不同的感冒類型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④ 怎樣治低熱
生活中,常有些發低燒的患者因種種原因,一拖再拖不去看醫生,以致延誤了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而後悔莫及。 正常人一天內體溫波動不超過1℃。低熱的發生可能是平衡失常、產熱多或散熱慢而引起。凡熱度在37℃至38℃之間,一般熱度持續在4周以上,稱為長期低熱。 據有關資料顯示,引起低熱的常見病因結核病占首位,膽道感染占第二位,慢性病灶感染占第3位,尿路感染、風濕熱、肝炎和惡性腫瘤占第4位。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低熱,臨床上不容忽視,病灶感染引起長期低熱者,主要應考慮慢性扁桃體炎、中耳炎、牙周炎、副鼻竇炎,淋巴結炎、前列腺炎、漫性闌尾炎及慢性盆腔炎等。 還應強調的是持續低熱也可能是某種嚴重疾病的信號,如細菌性心內膜炎、何傑金氏病等。因此對低熱這種徵兆,千萬不能置之不理。 功能性低熱 病因症狀 低熱是指病人發熱輕,用手捫患者的皮膚,僅有輕微發熱的感覺(體溫升高常在3 8℃以下),中醫學稱之為「微熱」。而中醫所論之微熱,還包括體溫並未高於正 常而患者主觀感覺有輕度發熱的現象。若患有自覺發熱,則稱為「惡熱」;若患者 發熱而兼心煩或煩躁,則謂之「煩熱」;若患者自覺發熱自骨髓透發而出,但捫之 肌膚不熱,則叫作「骨蒸」;若發熱如潮水一樣定時而至,每天到一定時間(一般 多在下午以後)體溫就逐漸升高,維持一段時間,便又逐漸下降至接近或恢復到正 常范圍,每日如此,反復不已的,稱為「潮熱」。惡熱、煩熱、潮熱等發熱類型除 常見於低熱患者之外,亦可見於發高熱之病人。 本症狀常因內傷臟腑,使氣血陰陽失調所致,亦有因外感六淫或癘氣之後,邪氣入 里傷正,正虛邪戀而致者。常見於雜病發熱,或見於傷寒、溫病、疫癘等外感發熱 病及婦、兒、外科雜病發熱的後期。西醫各類慢性炎症性疾病,某些植物神經性疾 病,常見低熱;各種傳染病、感染性疾病的後期或恢復期亦常出現低熱。 功能性低熱是指經檢查和長期觀察找不出原因的低熱,一般口腔溫度在37.3- 38℃之間。晨起或上午正常,午後或傍晚升高(不因體力活動而升高)。有些人 在情緒波動後出現低熱。有些人只在夏季出現低熱,而冬季低熱可自行消退。一般 說患者體質較差,伴見胃口差、乏力、心悸心速、腰酸失眠、口舌乾燥、手足心熱 等症。 中醫認為功能性低熱是脾氣虛弱和腎陰不足造成。自療採用補氣、養陰二法。 自療注意事項 (1)自療主要取中醫葯調理機體功能。 (2)參加體育鍛煉和氣功練習,持之以恆,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3)凡夏季氣溫升高即出現低熱者,應該在入夏前提早服葯調理。 (4)為保護脾胃功能,辛辣、煎炸、油膩、生冷(包括水果)食品不宜一次多量 食用。平時可多食些健脾補氣和養陰的食品。健脾補氣的食品有:雞、牛肉、塘鯉 魚、黃鱔、鯽魚、淮山、蜂蜜、扁豆、紅棗等。滋陰的食品有:甲魚、銀耳、榛子、 杞子、牡蠣、生梨、桑樹果等。 (5)忌煙酒。 (6)減少房事。 生活要有規律,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自治療法 1.成葯自療法 (1)藿香正氣片,每次4片,每日3次。用於頭沉肢乏、胃口不佳、舌苔厚而膩 者。 (2)大補陰丸,每次9克,每日2次。用於口乾不欲飲、手心燙者。 (3)清身飲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開水沖服。 2.驗方自療法 (1)太子參30克、地骨皮30克、紅棗15克,每日1劑,分2次煎服。 (2)黃芪12克、焦白術10克、陳皮6克、炙升麻5克、柴胡3克、黨參10 克、當歸10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用於體乏無力,稍勞即喘的氣虛型患 者。 (3)西洋參5克、生甘草6克、石斛12克、西瓜翠皮30克、川連3克、知母 10克、麥冬10克、荷梗10克、粳米15克、竹葉6克。每日1劑,分2次煎 服。用於夏季低熱者。 3.飲食自療法 (1)烏龜、鱉甲各1隻,洗凈小火燉服,每周1次。 (2)西洋參5克、銀耳10克,同煮至稠食用,每周2次。 (3)淮山葯30克、糯米50克、杞子10克,燒粥食用。 (4)蛤士蟆油加糖蒸食。 4.外治自療法 (1)按摩:取大椎穴、足三里穴按摩,每穴5分鍾,每日2次。 大椎穴;低頭,後頸最突出的脊柱骨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外一橫 指處。 (2)刮痧:取邊緣光滑的器具,蘸食油,刮背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反復刮動至 皮膚紅赤。 避免誤診 久患低熱,心情沉悶,誤作重病對待,反使神經調節難以恢復。 長期使用抗生素及退熱西葯,可導致菌群失調、腸胃功能紊亂、厭食等副反應。 長期低熱是消耗性慢性病症,如果忽視或諱疾忌醫,最後會釀出大病。
⑤ 低燒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神心法
⑥ 中醫中「低熱」和「微熱」有什麼區別
你好!
「低熱」是指發熱時體溫超出正常體溫的程度較低,發熱不嚴專重;「微熱」屬是指身體微微發熱,症狀不明顯。
「低熱」和「微熱」都是指發熱不太明顯,發熱的程度較低的症狀。兩者區別不大。似乎沒有相關文獻對其進行嚴格的區別。可能只是古人在不同醫籍里描述發熱症狀時用詞不同而已,意思應該是比較接近的。
希望以上回答能給你提供有用的參考!
⑦ 中醫請看,關於內火和低熱
內火分實火跟虛火,低熱也分好多種!你的問題不好回答,問的不清不楚
⑧ 治療發低燒的中葯方子
中葯方:黃連10克 黃芩10克 麻黃9克 桂枝10克 銀花12 連翹12
針灸:合谷,太陽用毫針瀉法,大椎點刺版出權血,高熱十宣點刺出血,可在30分鍾內退燒。
本人用針灸治療高熱患者多例,其效果比西醫掛水更快更有效。
⑨ 中醫請看,關於內火和低熱.
人參8克,柴胡10克,白術10克,甘草10克,當歸12克,陳皮10克,黃芪10克升麻8克,雲苓12克,丹皮10克,葛根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寸冬10克,水煎服,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