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些中葯是可以除體內寒濕的
在飲食上不要吃生冷食品、海鮮啤酒之類,辣椒胡椒生薑山葯屬於暖性食品。
⑵ 誰知道有好的中醫治療寒濕的
關於寒濕用艾灸最適合,可灸大椎,命門,中脘,神闕,關元,足三里。
⑶ 有治療濕寒的中葯方嗎
1、黨參
功用抄:補中益氣,生津養血的功效。
主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胃下垂,久瀉。
2、茯苓
功用: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主治:茯苓利水滲濕,而葯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為利水滲濕要葯。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癥候,不論偏於寒濕,或偏於濕熱,或屬於脾虛濕聚,均可應用。
3、黃耆
功用:補中益氣、增加抵抗力、預防感冒、利尿、降血壓、保護肝臟等多種療效;
主治:胃下垂,子宮下垂,氣虛血脫,崩漏,脫肛。
4、小茴
功用:散寒止痛,理氣和胃效。
主治:小茴香性燥熱,較適合虛寒體質食之,每次食用的量也不宜過多。《中國典》載有茴香制劑是常用的健胃,散寒,行氣,止痛葯。
5、香薷
功用:發汗解暑,行水散濕,溫胃調中。
主治:香薷既能發汗解表,又能化濕和中而解暑,還能開宣肺氣而利水消腫。
⑷ 怎樣用中醫治療寒濕侵襲
[主治襲]解表散寒,芳香化濕。
[常方]藿香正氣散
[處方]蕾香9克,紫蘇9克,白芷6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陳皮9克,半夏5克,厚朴6克,大腹皮6克,甘草3克,大棗5枚。
[方義]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濕,白術、茯苓、陳皮、半夏健脾除濕,厚朴、大腹皮理氣除滿,紫蘇、白芷解表散寒,桔梗宣肺以化濕。若表邪偏重,寒熱身痛,可加荊芥、防風,或用荊防敗毒散;若濕邪偏重,或寒濕在里,腹脹腸鳴,小便不利,苔白厚膩,可用胃苓湯健脾燥濕,化氣利濕;若寒重於濕,腹脹冷痛者,可用理中丸加味。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加減]表邪較重者,見發熱惡寒,可加劑芥9克、防風9克,以增疏風散寒能力;濕邪偏重者,症見胸悶,腹脹,尿少,肢體倦怠,可加蒼術6克、豬苓12克、澤瀉12克,以健脾除濕,淡滲分利。
⑸ 治療寒濕喝哪些中葯好
用紅豆黑豆薏米各一把加三片薑片熬湯
天天喝
⑹ 寒濕重用什麼中葯治療
散寒祛濕,辛溫散寒健脾祛濕。
⑺ 什麼中醫治法適合寒濕侵襲
[主治]解表散寒,芳香化濕。
[常方]藿香正氣散
[處方]蕾香9克,紫蘇9克,白芷回6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陳皮答9克,半夏5克,厚朴6克,大腹皮6克,甘草3克,大棗5枚。
[方義]藿香解表散寒,芳香化濕,白術、茯苓、陳皮、半夏健脾除濕,厚朴、大腹皮理氣除滿,紫蘇、白芷解表散寒,桔梗宣肺以化濕。若表邪偏重,寒熱身痛,可加荊芥、防風,或用荊防敗毒散;若濕邪偏重,或寒濕在里,腹脹腸鳴,小便不利,苔白厚膩,可用胃苓湯健脾燥濕,化氣利濕;若寒重於濕,腹脹冷痛者,可用理中丸加味。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加減]表邪較重者,見發熱惡寒,可加劑芥9克、防風9克,以增疏風散寒能力;濕邪偏重者,症見胸悶,腹脹,尿少,肢體倦怠,可加蒼術6克、豬苓12克、澤瀉12克,以健脾除濕,淡滲分利。
⑻ 什麼中葯祛除身上的寒濕
你的症狀多是由於氣血不足機體虛弱加上感受風寒所致。對於這種情況,通過中葯以及針灸來治療效果都是非常的不錯的。
⑼ 求老中醫治療濕寒 濕熱中葯葯方
羌活勝濕湯組成來:羌活、獨活源各6g,蒿本防風、炙乾草各3g,蔓荊子2g,川芎1.5g。日一劑,水煎服。功用:祛風、勝濕、止痛。治療肩背痛,頭痛身重,腰脊疼痛,難以轉側。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予以採納。
⑽ 中醫寒濕治療處方
常服四逆湯:熟附子15g,乾薑20g,炙甘草20g,炒白術30g。
小火熬開後保持沸騰1.5小時,倒出葯汁來分2次飲,堅持服用1月看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