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醫說的氣淤 氣滯 氣虛是不是一個意思!怎麼治療或調養
氣瘀是淤滯復不通;氣滯是氣制行而不暢;氣瘀氣滯表現有些類似,氣虛則是氣不足;氣瘀氣滯治療主要是行氣,氣虛就是補氣了,真想搞明白不是簡單網路一下就行的
如果是生病的話還是去醫院看看,這樣求助了自己買葯吃不一定能看好,並且不安全!
㈡ 中醫說的血淤怎麼治療
你好,中醫說的血淤有幾種病因,有氣滯血行不暢導致瘀血(氣滯血淤),可以回用逍遙答丸加丹參片調節;氣虛運血無力導致瘀血(氣虛血淤),用補氣活血的葯物,用補中益氣丸加丹參片;血寒寒主凝滯導致血淤(寒凝血淤),用金貴腎氣丸加桂枝茯苓丸調節;血熱血受煎熬導致血淤(熱毒血淤),可以用丹青膠囊調節。建議你去醫院檢查確診,明確你血淤的病因,然後根據情況應該合適的葯物調節。
㈢ 氣滯血瘀的中醫治法是什麼
[主治]行氣疏肝,活血化瘀。
[常方]肥氣丸和鱉甲丸加減。
[處方]青皮12克,當歸須10克,蒼術專15克,莪術12克,三棱屬10克,鱉甲30克(先煎),積殼10克,大黃9克,木香10克(後下),桃仁12克。
[方義]肥氣丸是專治肥氣積於肝臟的系列成方,歷代雖各有差異,但多以疏肝理氣活血散結為主。肥氣丸以理氣活血為著眼點,以青皮、三棱、莪術、當歸等活血理氣,散結消積,蒼術能化痰濕,散積結。更配合鱉甲丸以軟堅化積,善治脅下癖塊為專長,鱉甲以軟堅消結,散脅下痰瘀為專長,桃仁、積殼、大黃、木香破血行氣,通腑泄濁為上。本方具行氣導滯,活血化瘀,散結降脂作用。
[加減]夾有痰濕內阻,肢體疲乏無力,舌苔膩者,去大黃,加澤瀉12克,荷葉10克以增強利濕、化濁、降脂作用。若氣滯血瘀化熱,伴有便秘、口乾者,去當歸須,加入虎杖15克以清熱攻下導滯。
[用法]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㈣ 治淤血 中葯
您好復,最為經典的應該制是血府逐瘀湯。
【組成】當歸 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 紅花9克 枳殼 赤芍各6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桔人民出版社的圖書血府逐瘀湯療法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中成葯方面,逐淤通脈和通脈養心的臨床效果很不錯,不妨一試。
㈤ 中醫有什麼方法治經絡淤阻
我選的方法是用甘霖凱瑞磁療通絡儀,效果還可以,有一位排尿困難的患者已經慢慢恢復了,不撒謊哦,淘寶有。
㈥ 瘀血阻滯的中醫治法
[主治]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常方]少腹逐瘀湯。
[處方]小茴1.5克,內乾薑3克,元胡3克,當容歸9克,川芎3克,肉桂3克,赤芍6克,蒲黃9克,靈脂6克。
[方義]方中當歸、川芎、赤芍等養血活血,蒲黃、五靈脂、沒葯、延胡索化瘀止痛,小茴、肉桂、乾薑溫經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加減]若瘀熱互結者,可去肉桂、乾薑,加丹參、赤芍、丹皮等化瘀清熱;若腹痛氣滯明顯者,加香附、柴胡以行氣解郁;若腹部術後作痛,可加澤蘭、紅花、三棱、莪術,並合用四逆散以增破氣化瘀之力;若跌仆損傷作痛,可加丹參、王不留行,或吞服三七粉、雲南白葯以活血化瘀;若少腹脹滿刺痛,大便色黑,屬下焦蓄血者,可用桃核承氣湯活血化瘀,通腑泄熱。
㈦ 氣滯血瘀能否中醫治療
建議:氣滯血來瘀.治療是疏肝行氣,健自脾,活血化瘀等來治療,中葯治療可以用丹梔逍遙散和血府逐瘀湯適當加減來治療,中成葯可以用丹梔逍遙丸和血府逐瘀丸一起治療,食療可以用佛手,枳殼,鬱金,茵陳,茯苓,白術等煲湯服用
㈧ 中醫所謂淤症怎麼調理
瘀症也要看患者的病情症狀,怎麼治療和調理,去正規中醫院找專業的中醫大夫吧,大夫會給出最適合的方案的。
㈨ 中醫祛淤法和止血法有怎樣的作用
血淤應祛淤,各種病症如痛症、內臟腫塊、經閉、瘡瘍等凡是由於血淤所致者,皆版當祛淤。淤血輕者權應活血祛淤,常與理氣法配合;淤血重者則當攻逐血淤,常與瀉下法配合。
止血、嘔血、咯血、便血、尿血、血崩等各種出血均可用止血法。但治療出血除緊急採取止血措施之外,還應針對其出血原因進行治療。如由熱而致出血,則當清熱涼血止血;如因氣虛不能攝血,則當益氣止血。出血初起,禁用大劑涼血止血,以防淤血內停。
㈩ 中葯治療活血化淤
黑眼圈不一定就是血液流通不好,黑眼圈多數是腎虛造成的,也有疲勞過度傷了氣血形成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用葯,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