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治療胃病的中葯有哪些

治療胃病的中葯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2-25 00:06:37

1. 治療胃腸病常用的中葯單方有哪些

消導劑

(1)神曲

[單方]神曲(建曲)6~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於萎縮性胃炎、消化道潰瘍、胃腸神經功能紊亂等由於飲食積滯引起的消化不良。

(2)炒麥芽

[單方]炒麥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用於澱粉類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兒乳積。

(3)炒谷芽

[單方]炒谷芽10~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於脾胃虛弱之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4)焦山楂

[單方]焦山楂10~30克,神曲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用於肉食積滯。

(5)炒雞內金

[單方]雞內金。

[用法]炒後研面吞服,每次1~3克,每日3次。

[功效]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用於小兒消化不良、食積,或脾虛胃弱之食慾不振。配神曲、山楂炭、枳實等治食積泄瀉。

理氣活血劑

(1)川楝元胡膠囊

[單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

[用法]三葯混合均勻,裝入膠囊為1次量,每日3次,飯前口服。

[功效]適用於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

(2)消氣粉末

[單方]雞內金10克,香櫞皮10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1~2克。

[功效]治食積胃脘疼痛。

(3)五靈脂末

[單方]五靈脂、炒蒲黃各90克。

[用法]共研末。飯前沖服9克,每日2~3次。

[功效]消化性潰瘍氣滯血瘀證。

(4)姜黃炒香附

[單方]姜黃18克,炒香附15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2~3克。

[功效]治慢性氣滯胃痛。

(5)兩香湯

[單方]丁香、厚朴各3~6克,木香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

(6)蘇梗炙杷葉湯

[單方]旋覆花(包)、蘇梗各10克,炙杷葉(去毛)12克。

[用法]水煎溫服。

[功效]可治慢性胃炎之噯氣不止。

(7)廣木香末

[單方]五靈脂50克,廣木香25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次5克,每日3次。

[功效]治慢性胃炎。

(8)桃仁五靈脂末

[單方]桃仁、五靈脂各15克。

[用法]微炒為末,米醋為丸如小豆粒大,每服15~20粒,開水送下,孕婦忌服。

[功效]治血瘀胃痛。

止血愈瘍劑

(1)大黃粉

[單方]大黃粉適量。

[用法]每次3克,每日3~4次,溫開水沖服。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2)三七白及大黃粉

[單方]三七粉3克,白及粉4.5克,大黃粉1.5克。

[用法]混合均勻,每日3克。

[功效]適用於胃脘痛瘀血證,嘔血黑便者。

(3)地榆湯

[單方]地榆2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4)田七粉

[單方]田七粉。

[用法]口服,1次1~3克,1日3次。

[功效]治療消化性潰瘍有出血者。

溫中止痛劑

(1)荔枝核末

[單方]荔枝核適量,木香適量。

[用法]將荔枝核燒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為細末,熱湯調下。

[功效]治療胃寒氣滯。

(2)乾薑胡椒末

[單方]乾薑10克,胡椒10粒。

[用法]共研為末。每日2次,水沖服。

[功效]治療寒性胃痛。

(3)高良薑桂皮香附湯

[單方]高良姜15克,桂皮6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療萎縮性胃炎。

(4)畢澄茄白豆蔻末

[單方]畢澄茄、白豆蔻各等份。

[用法]研末,每服1.5~3克。

[功效]治療虛寒胃痛。

(5)蔥頭生薑貼

[單方]蔥頭帶須30克,生薑15克。

[用法]搗爛炒熱,用布包好,趁熱敷在胃部。

[功效]治療寒性胃痛。

益氣養陰劑

(1)百合烏葯湯

[單方]百合30克,烏葯9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虛熱胃痛。

(2)烏梅白芍砂仁末

[單方]烏梅2枚,白芍5克,砂仁1.5克。

[用法]焙乾研末。沖服。

[功效]適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

(3)大棗紅糖白芍湯

[單方]大棗、紅糖、白芍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

(4)枸杞子

[單方]枸杞子。

[用法]每次20克,每日2次,於空腹時嚼服,2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

(5)黃芪白芍湯

[單方]黃芪30克,白芍15克,桂枝、炙甘草各9克,乾薑、木香各6克,紅棗3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適用於慢性胃炎脾胃虛弱證。

和中制酸劑

(1)訶子藿香白豆蔻末

[單方]訶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湯送下。

[功效]治慢性胃病惡心吐酸。

(2)番石榴末

[單方]番石榴30克。

[用法]焙乾研細末,過篩。每日3次,每服9克,飯前半小時服。

[功效]治慢性胃病之胃酸過多。

(3)兩賊末

[單方]烏賊骨9克,木賊草18克,川軍9克。

[用法]共為細末,每服6克,開水送服,早晚各服1次。

[功效]治胃病吐酸水。

(4)香附高良姜湯

[單方]香附6克,高良姜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適用於胃脘痛之泛酸明顯者。

清熱瀉下劑

(1)鉤藤番瀉葉飲

[單方]番瀉葉10克,鉤藤10克。

[用法]開水浸泡,代茶飲,以大便通為度。

[功效]適用於各型便秘。

(2)蘇子全瓜蔞湯

[單方]蘇子10克,全瓜蔞3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

[功效]用於習慣性便秘或體弱、產後便秘。

(3)望江南湯

[單方]望江南30克。

[用法]煎湯口服。

[功效]用於治療習慣性便秘。

(4)槐角決明子飲

[單方]槐角10克,決明子10克。

[用法]泡水代茶,飲不拘時,味淡更換葯物。

[功效]用於便秘且有高血壓病者。

(5)當歸肉蓯蓉飲

[單方]當歸20克,肉蓯蓉20克。

[用法]沏水代茶飲。

[功效]用於治療陰虛血虧,腸中乾燥而便秘者。

(6)白蜜湯

[單方]白蜜化湯,加入玄明粉10克。

[用法]空腹服。

[功效]適用於習慣性便秘。

(7)菊花大黃飲

[單方]菊花10克,生大黃10克。

[用法]開水浸泡,代茶飲,以大便通為度。

[功效]用於高血壓病人的便秘。

收斂止瀉劑

(1)烏賊骨末

[單方]烏賊骨500克。

[用法]焙乾研細末,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每次6克。

[功效]用於治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吐酸、黑便者。

(2)雙黃湯

[單方]葛根10克,黃連、黃芩各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治療熱瀉。

(3)五倍子末

[單方]五倍子不拘量,醋適量.

[用法]炒研細末。每次服3克,米湯送下,日服2次。

[功效]治療慢性腸炎久瀉不止。

(4)鹿銜草干葉湯

[單方]鹿銜草干葉200~250克,水1000~2000毫升。

[用法]文火煮沸30分鍾,濾出葯液,分6次服完,每日3次,10~15天為1個療程,連服1~2個療程。

[功效]可治感染性腹瀉、慢性菌痢(休息痢)。

(5)無花果葉末

[單方]無花果葉100克,紅糖50克。

[用法]將鮮葉切細,加入紅糖同炒研末。頓服。

[功效]治療久瀉不愈。

2. 胃痛有那些中葯根治

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藿香沖劑,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西沙比利試試,而且好轉後一內定要鞏容固一定的時間啊.一定要禁煙,酒,咖啡,茶,生冷,辛辣食物.少吃含澱粉內的食物如:土豆芋頭粉絲粉條紅薯等涼粉,不要吃蘇打餅乾等,少食多餐,定時進餐,不要吃過於堅硬和不消化的食物.

3. 治療胃病療效好的中成葯有那些

胃病有很多種,有胃潰瘍,急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肝胃不和,病不同用要不同,三分治七分養,對證下葯。

4. 治療胃病的中成葯有些什麼

陳相路百路、陳香胃片、三九胃泰

5. 治胃病有什麼好的中葯

胃病,實際上是許多病的統稱。它們有相似的症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疼痛、飯內後飽脹、噯氣、返酸,甚容至惡心、嘔吐等等。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復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還有胃粘膜脫垂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

6. 治療胃病的中草葯

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七分養應該在三分治的基礎上進行,每天兩杯9味欣謂cha,養胃的同時兼顧調理脾臟及相關臟腑,更主要的是能標本兼顧。首先要避免對胃有刺激的辣、硬的飲食及葯物,其實要重視治療口腔及咽喉部慢性感染,以防感染到胃部。少量多餐,忌機械性、化學性刺激的食物和生冷的食物。要根據具體病症來...安排飲食,例如胃酸過多者,應禁食濃雞湯等濃縮鮮湯、酸性食品、大量蛋白質等,避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而胃酸過少的需要多進食這些食品、

7. 能根治胃病的中葯有哪些

有本圖書館里很老的書上有幾個中葯及偏方,希望對你有用。
(1)取黃芪內,白芍各10克,桂容枝,生薑,炙甘草各3克,大棗5枚,麥芽糖30克(沖),疼痛明顯時加延胡索10克,良附丸(高粱姜,香附)6克,水煎服。
(2)柴胡3克,白芍,香附各10克,水煎服。
(3)取牛黃,珍珠層粉,象牙屑,青黛,冰片個等量研末,計量為1.6克/2個膠囊,每晚睡前服,4周為一療程。
(4)取生胃酮,痢特靈,烏賊骨,白芨,洋金花,川芎,黃芪等製成飲片,每次5~8片,每日3~4次口服,4周為一療程。

飲食應以麵食為主,輔以低脂肪和適量的蛋白質,飲食要有節。

8. 用於治療慢性胃炎的葯材有哪些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縮性病變,可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與周圍環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體質有關,如長期飲濃茶、烈酒、咖啡,食過熱、過冷、過於粗糙的食物;長期大量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葯、吸煙;細菌尤其是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免疫因素;繼發於其他疾病等。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症狀,大多數病人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食慾減退、餐後飽脹、返酸等。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消瘦、舌炎、腹瀉、出血等。

該病屬中醫學「胃痛」、「胃痞」等范疇。其病位在胃,與肝、脾、腎等臟腑有關。本病病因繁多,飲食所傷、情志不遂、脾胃素虛、失治誤治等皆可引發。

【方一】加味香蘇飲(董建華經驗方)

【出處】《中國名老中醫經驗集萃》

【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殼10克,炒雞內金5克,香櫞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焦三仙各10克,木香6克。

【功用】調氣和胃,疏肝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胃脹多氣,時伴隱痛,反復發作,食後脘脹尤甚,不思飲食者。

【方解】本方以香附、橘皮為主葯。香附入肝,解郁理氣止痛;橘皮理氣和胃化濕,為脾胃宣通疏利之要葯,具有能散、能燥、能瀉、能補、能和之功,與香附相配,既能調氣和胃,又可舒肝止痛。配枳殼以破氣消積,利膈寬中,能消胃脘脹滿、通大、小腸;佐大腹皮下氣行水,調和脾胃;香椽皮、佛手寬胸除脹止痛。諸葯相伍,共奏行氣、和胃、通降、舒肝、止痛之功。

【葯理】陳皮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雞內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運動加強、排空加快。砂仁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積氣,故能行氣消脹。木香、佛手能調整胃腸運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如伴見脅肋脹痛、口苦泛惡、肝鬱不舒症狀者,可加柴胡、青皮、鬱金等味以舒肝解郁;若伴便秘、腹脹、腑行不暢者,可入酒軍或瓜蔞、萊菔子以導滯通腑;如傷食生冷,胃寒作痛者,可加良姜或畢澄茄等品以行氣散寒止痛;如頑固腹脹,反復不愈,則可配用雞金散(雞內金、沉香或木香、砂仁、香櫞皮等量研末,每服3克,日2次),健胃消脹化滯(亦可用於湯劑)。

【方二】平胃散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蒼術15克,厚朴9克,陳皮9克,甘草4克,生薑3片,大棗2枚。

【功用】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惡心嘔吐,噯氣吞酸或口苦無味,肢體倦怠,胸悶氣短,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膩而厚者。

【方解】蒼術除濕運脾;厚朴行氣化濕,消脹除滿;陳皮理氣和胃,芳香醒脾;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葯;煎加姜棗,其調和脾胃之功益佳。諸葯相合,使濕濁得化,氣機調暢,脾氣健運,胃得和降,則諸症自除。

【葯理】蒼術、厚朴可調整胃腸運動。陳皮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生薑可止吐,促進胃液分泌,鬆弛腸平滑肌。甘草對胃平滑肌有解痙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楂梅益胃湯

【出處】《江西中醫葯》

【組成】沙參30克,麥冬、玉竹、生地黃、木瓜各10克,山楂、山葯各15克,石斛、烏梅、白芍各12克,甘草6克。

【功用】養陰益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見胃脘嘈雜,似飢非飢,似痛非痛,口乾舌燥,少苔、

無苔或花剝苔。證屬脾陰不足、胃土燥熱型者。

【方解】方中用烏梅、山楂、木瓜、白芍之類以酸甘化陰,配沙參、麥冬、玉竹、生地黃、石斛等養陰益胃,伍山葯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葯。

【葯理】沙參、麥冬、生地黃具有增強免疫,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木瓜似有緩和胃腸肌痙攣的作用。山楂促進消化,對胃腸功能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烏梅煎劑能促進膽汁分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白芍與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鎮痛。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一貫煎加味(趙清理經驗方)

【出處】《中華名醫名方薪傳胃腸病》

【組成】遼沙參15克,生地黃12克,麥冬12克,枸杞子15克,太子參12克,焦山楂30克,烏梅肉15克,雞內金12克,廣木香6克,甘草3克。

【功用】甘寒養陰,和中益胃。

【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症見胃脘灼痛,嘈雜干嘔,不思飲食,食後胃脘痞滿脹痛,口燥咽干,體倦乏力,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無力。證屬胃陰不足,胃失濡養。

【方解】本方取太子參、枸杞、山楂、烏梅、甘草之酸甘以化陰,助沙參、生地黃、麥冬滋陰生津之力;雞內金補胃體;廣木香理氣,防酸甘之滯,助生生之機。以上諸葯合用,益胃陰、養胃體。

【葯理】沙參、麥冬、生地黃、枸杞多糖具有增強免疫,調節免疫平衡的功能。烏梅煎劑能促進膽汁分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雞內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運動加強、排空加快。木香能調整胃腸運動,促進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再服,早晚各一次。

【方五】溫陽健胃湯(張繼澤經驗方)

【出處】《中華名醫名方薪傳胃腸病》

【組成】潞黨參15克,炒白術10克,白芍10克,炒枳殼10克,高良姜5克,陳皮6克,法半夏10克,桂枝3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

【功用】溫運脾陽,健胃和中。

【主治】萎縮性胃炎,伴灶性腸腺化生。症見胃脘隱痛,胃脹噯氣,大便或干或爛,脈細,舌苔薄白。辨證為中虛氣滯者。

【方解】方中黨參、白術益氣補中,桂枝溫經通陽,白芍緩急止痛,良姜溫中祛寒,木香行氣止痛,陳皮、半夏理氣化痰降逆,枳殼破氣寬中,甘草調和諸葯,共奏溫運脾陽,健胃和中之效。

【葯理】黨參具有保護胃黏膜功能。炒枳殼水煎液能明顯促進小鼠胃腸蠕動。高良姜低濃度水煎劑對離體腸管有興奮作用。陳皮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木香能調整胃腸運動,促進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方六】砂半理中湯(宋孝志方)

【出處】《名醫方證真傳》

【組成】清半夏9克,制香附9克,高良姜9克,炒枳殼9克(或炒枳實),砂仁9克(打碎)。

【功用】理氣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證屬寒凝氣滯者。症見胃脘疼痛,泛酸噯氣,或吐涎沫,脘腹脹滿,痛引脅背或胸中,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沉遲或弦緊。

【方解】方中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和中健脾,砂仁健胃理氣止痛、化食積;枳殼(或枳實)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滯塞之氣,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內連扯之積,故做為脾胃病之主葯。香附舒肝理氣,良姜溫中祛寒。

【葯理】半夏促進胃腸運動,抗實驗性胃潰瘍。香附可促膽汁分泌,抗炎鎮痛。高良姜低濃度水煎劑對離體腸管有興奮作用。砂仁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積氣,故能行氣消脹。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

【按語】若口苦吐酸,為膽火較盛,加生梔子6~9克;脅痛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若兼大便乾燥或不能,為大腸有熱,可加大黃2~3克;若腰酸小腹脹甚,可加沉香末2克(另沖);同時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2克(另沖);若中焦痞滿,上下不通,此乃兼有三焦症狀,可加黃連2~3克,肉桂末2克(另沖)。

【方七】補中消痞湯(李壽山方)

【出處】《名醫方證真傳》

【組成】黃芪15克,黨參15克,白術15克,枳實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丹參15克,炙甘草10克,生薑10克,大棗5枚。

【功用】益氣溫中,導滯消痞。

【主治】本方適用於脾胃虛弱、氣滯偏寒、升降失調之胃痞證(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

【方解】方中黃芪、黨參、白術、桂枝益氣健脾溫陽;枳實破氣除痞;丹參活血化瘀;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姜棗調和脾胃。

【葯理】黃芪提高機體免疫力。黨參抑制潰瘍形成,保護胃黏膜。丹參、桂枝改善血液循環。枳實對胃腸平滑肌有興奮作用。白芍與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鎮痛。生薑可止吐,促進胃液分泌,鬆弛腸平滑肌。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飯前或飯後2小時溫服。

【按語】對噫氣、矢氣不暢加佛手;脘中隱痛明顯者加元胡、香櫞皮;胸腹拘急、氣逆咽哽者加香附、蘇梗;脅背脹痛加廣木香、鬱金;食少難消加雞內金、炒谷麥芽;大便溏瀉加茯苓;大便秘結加肉蓯蓉;貧血、頭眩加當歸、枸杞子。

【方八】舒胃和中湯(張志堅方)

【出處】《名醫名方錄》

【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殼10克,炙甘草5克,川連3克,淡吳萸1.5克,蒲公英30克,佛手片10克,生麥芽30克,炒神曲10克,炙雞內金5克。

【功用】舒胃和中,疏肝清化。

【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症見上腹痞脹、疼痛,脅肋脹痛,噯氣吞酸,納差泛惡或大便溏瀉,舌質紅、苔薄膩或黃膩,脈弦滑或細弦。

【方解】本方系化裁經方四逆散,為肝鬱犯胃,食滯化熱證而設。取枳殼之降氣消痞,合柴胡之輕舉疏達,引「脾胃之氣行陽道」;用白芍、甘草之酸甘化陰,緩急止痛;蒲公英之苦寒清熱,入肝胃二經,並散滯氣;配川連、吳茱萸之苦寒泄降,清肝火而泄胃熱,辛熱開郁,暖脾而散寒邪;佛手片疏肝胃之滯氣,滯氣破則上下氣機暢通,胃舒肝達;合生麥芽、神曲、內金之消食和胃。諸葯配伍,合力舒胃和中,疏肝清化,升清降濁,旨在「以平為期」。

【葯理】四逆散能夠抑制胃酸分泌,改善黏膜的血液循環;其中柴胡枳實合煎有明顯增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和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麥芽煎劑對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輕度促進作用。蒲公英有健胃作用。雞內金使胃運動加強、排空加快。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於飯後1.5小時溫服。症狀緩解,病情穩定後,可按上方劑量比例研末,每取5克,分2次於飯後1.5小時開水調服,以資鞏固,以20~50天為宜。

【按語】本方為張志堅主任醫師多年治療慢性胃炎的有效方劑。該方緊扣肝氣犯胃、食滯郁熱之病機,在四逆散基礎上去破氣之枳實,增入行氣消痞、苦辛清化、舒胃消滯之品,熔升降有序、辛開苦降、清熱消滯於一爐,俾胃氣舒而中焦和。慢性胃炎如能按法施治,常可應手取效。

【方九】舒胃飲

【出處】《新中醫》

【組成】白芍9~15克,姜半夏、黃芩、川厚朴各9克,乾薑4~6克,黃連3克,蒲公英15~30克,炙甘草9克。

【功用】和胃降逆,理氣止痛。

【主治】慢性萎縮性胃炎。症見胃脘不舒,滿悶飽脹,時作疼痛,嘈雜噯氣,嘔泛吐酸,心下痞滿,腸鳴泄瀉,舌苔薄黃而膩。

【方解】本方乃半夏瀉心湯合芍葯甘草湯兩方加減化裁而成。半夏瀉心湯可和胃降逆,開結除痞;芍葯甘草湯緩急止痛;加厚朴苦辛溫,以其燥濕散滿,行氣導滯;蒲公英苦甘而寒,取其清熱解毒,消積散結。共奏辛開苦降,理氣消痞,緩急止痛之功。

【葯理】姜半夏促進胃腸運動,抗實驗性胃潰瘍,可抑制嘔吐中樞而止嘔。乾薑具有解痙鎮痛、抗炎止瀉作用。黃連、黃芩可拮抗回腸痙攣。芍葯甘草湯可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鎮痛。

【用法】水煎服。

9. 有什麼好的中葯治胃病

烏賊骨90克,貝母30克,甘草30克。將三味葯共研成粉即可。每日口服3次,每次4克。本方適用內於胃痛、吐酸水、吐血等。容
蒲公英120克(炒焦),紅糖27克。將兩味共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9克。本方適用於胃熱痛。
肉豆蔻6克,砂仁6克,廣木香3克,公丁香3克。將上述的葯共研細末即成。每日服兩次(早晚飯前服),每次服2克(加入紅糖6克)。本方適用於遇寒必犯的胃痛。
陳皮9克,元胡20克。將二葯用醋炒,研成粉末即成。每日3次,每次服2克。本方主治胃痛及胃酸過多症。
甘草12克,陳皮20克。將二味研末。每日服兩次,每次服2克。本方主治胃痛。

閱讀全文

與治療胃病的中葯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