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用中葯治療胃下垂可以治癒嗎
病情分析: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版,稱為胃下垂.輕度權胃下垂多無症狀,中度以上者常出現胃腸動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狀.
指導意見:
1,少食多餐2,細嚼慢咽3,食物細軟
4,營養均衡5,減少刺激
6,防止便秘7,動靜相宜8,切勿暴飲暴食,宜少吃多餐
2. 胃下垂中葯治療的亮點是什麼
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下緣達盆腔 ,胃小彎切角跡低於髂嵴連線。主症為腹脹 ,食後加重 ,平卧減輕 ,伴惡心、納差、上腹痛、便秘或腹瀉等。臨床上有很多醫生以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為法 ,常有滯脾壅胃之弊。筆者從肝論治 ,多獲佳效 ,歸為五法 ,簡述如下。
疏肝和胃
該法多用於木郁土壅 ,納腐不力 ,胃下垂伴食後為甚 ,胃脘脹滿連脅 ,噯氣頻作 ,得矢氣稍適 ,或惡心欲嘔 ,口苦泛酸 ,大便不暢 ,諸症每因情志因素而加重 ,舌質淡 ,苔薄白 ,脈弦細。治用柴胡疏肝散加減 :柴胡、白芍、川楝子、鬱金、木香、砂仁、枳殼、黨參、茯苓、白術、川芎、香附。
化痰解郁
該法多用於脾胃氣虛 ,水濕不運 ,聚而為痰 ;或濕邪久羈 ,更傷脾胃。症見胃下垂 ,伴脘悶脅脹 ,肢體倦怠 ,不思飲食 ,嘔惡噯氣 ,或喉中有物梗塞 ,大便稀溏或不爽 ,舌苔白膩 ,脈弦滑。治用半夏厚朴湯、溫膽湯加減 :半夏、厚朴、枳實、茯苓、蘇葉、陳皮、竹茹、白術、白芥子、香附、黨參、苡仁、鬱金、澤蘭。
清肝解郁
該法多用於氣郁化火、熱結胃腑 ,或久病耗陰 ,或過用辛燥 ,胃失潤降。症見胃下垂 ,伴脘脹脅痛 ,胃脘嘈雜 ,或胃部灼痛 ,痛無定日時 ,噯苦泛酸 ,咽干口燥 ,大便秘結 ,舌紅苔黃或少津 ,脈弦細或細數。治用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加減 :丹皮、梔子、柴胡、白芍、當歸、薄荷、香附、黃連、鬱金、黃芩、茯苓、沙參、石斛。
利膽消食
該法多用於因飲食不節或失宜 ,多納腐熟之功失常者。「膽木賴胃土之降」 ,胃失和降則膽失疏泄 ,氣機斡旋受阻 ,不能升清降濁 ,清濁相干。症見胃下垂伴脘悶脹痛 ,不思飲食 ,稍進食則飽脹不適 ,噯氣頻作 ,或噯腐吐酸 ,大便不爽 ,舌苔厚膩 ,脈滑或沉細。治用保和丸、半夏瀉心湯加減 :神曲、麥芽、茯苓、半夏、萊菔子、木香、香附、鬱金、黃連、枳實、山楂、大黃。
調肝化瘀
該法多用於慢性病伴胃下垂 ,或胃下垂病程長者。此時胃絡失養 ,氣血運行不暢 ,郁而產生氣滯 ,久病入血而為血瘀 ,致清濁相干 ,通降失和 ,清陽下陷 ,升舉無能 ,常伴見脘脹連脅 ,上腹痛有定處 ,拒按欲嘔 ,面色蒼黃 ,身體消瘦 ,體倦乏力 ,頭暈心悸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舌苔薄白或膩 ,脈細沉或澀。治用四逆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柴胡、白芍、枳實、桃仁、紅花、澤蘭、丹參、香附、鬱金、川楝子、生地、雲苓、甘草。
3. 治胃炎胃下垂的中葯方
中葯方一 【辨證】脾虛氣陷。 【治法】補脾益氣,理氣消導。 【方名】積實參補回湯。 【組成】白答術20克,人參6克(先煎),茯芩12克,積實10克,陳皮10克,半夏曲10克,川厚朴10克,萊菔子10克,擯榔10克,砂仁5克,黃連5克,乾薑5克,炒麥芽1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丨劑,日服2次。 中葯處方二 【辨證】中氣下陷。 【治法】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方名】補氣復胃湯。 【組成】黨參12克,白術10克,雲苓10克,砂仁6克,蔻仁6克,谷芽6克,神曲6克,山楂6克,木香3克,山葯15克,雞內金12克,甘草6克,大棗6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丨劑,日服2次。 胃炎中葯方 半夏、黨參各9克,黃芩、炙甘草、乾薑各6克,黃連3克,大棗4枚。水煎服(同上)
4. 胃下垂的治療葯方有哪些
胃下垂是指人體直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的最低點降到髂嵴連線以下。是由多種因素導致胃組織及韌帶鬆弛和胃壁的遲緩而形成。輕者臨床表現不明顯。重者可見胃脘隱痛、腹脹,食後加重;消化不良,厭食、惡心,消瘦乏力,噯氣,便秘或溏;腹部有重墜感,平卧或以手托腹部則感舒適;脹痛以立位較重,卧位時即減輕或消失,勞累後加重。久病後可見心煩失眠、焦躁、心悸、眩暈、血壓低等症狀。亦可有其它內臟下垂表現。
中醫學無胃下垂病名,根據其臨床特點,屬於「胃痞」、「胃脘痛」、「胃緩」的范疇。近代醫家將本病的病機概括為脾胃失和,中氣下陷。病因有飲食不節、內傷七情、勞累過度或脾胃虛損等。治療以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為基本方法,兼以消食導滯、養陰和胃、疏肝解郁、溫陽助運、活血化瘀等法。
【方一】補中益氣湯
【出處】李杲《脾胃論》
【組成】黃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參6克,當歸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術9克。
【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胃下垂。
【方解】方中重用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配人參、炙甘草、白術補氣健脾,與黃芪合用,增強其補中益氣之功;當歸養血和營;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葯補而不滯;少量升麻、柴胡升陽舉陷。諸葯合用,使氣虛者補之,氣陷者升之。
【葯理】黃芪具有增強小腸運動和平滑肌緊張度的效應。白術煎劑有明顯促進小鼠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當歸及其成分當歸多糖、阿魏酸均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作用。柴胡能調節胃腸運動機能,如柴胡粗皂苷能明顯增強乙醯膽鹼對豚鼠離體小腸和家兔離體腸肌的收縮作用。升麻提取物能輕度增強氯化乙醯膽鹼及血管收縮素引起的胃腸平滑肌收縮。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枳術湯
【出處】張仲景《金匱要略》
【組成】枳實30克,白術30克。
【功用】益氣健脾,行氣消痞。
【主治】胃下垂。症見脘腹脹滿隱痛,噯氣、納少。舌淡,苔薄膩,脈細。
【方解】方中枳實行氣導滯,消痞除脹;白術益氣健脾,燥濕和中。共奏消補兼施,升降並用之功效。
【葯理】葯理研究證明,枳實對動物胃腸有興奮作用,能使胃腸蠕動增強而有節律。白術可促使胃腸分泌旺盛,蠕動增速。
【用法】水煎服。
【方三】柴平湯
【出處】《湖南中醫雜志》
【組成】柴胡、枳實、黃芩、法半夏、厚朴、陳皮、蒼術各10克,大黃6克,白芍、蒲公英、蘆根各15克,甘草5克。
【功用】清熱燥濕,行氣止痛。
【主治】胃下垂。症見形體消瘦,臍下隆起,胃脘部痞滿,灼熱痛牽引兩脅肋,小腹墜脹,舌質紅、苔黃膩,脈弦細滑。
【方解】柴平湯是以大柴胡湯清肝膽郁熱;平胃散燥濕運脾健胃,行氣寬中;白芍、甘草緩急止痛;蒲公英清熱利濕;蘆根清熱生津和胃。諸葯合用,使郁熱得清,濕化熱退。
【葯理】柴胡粗皂苷能明顯增強乙醯膽鹼對豚鼠離體小腸和家兔離體腸肌的收縮作用。蒼術醇提液對正常大鼠胃平滑肌有輕度興奮作用。厚朴煎劑對家兔離體腸肌有明顯興奮作用。大黃小劑量對離體胃有促進胃運動的作用,還可興奮結腸平滑肌。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服。15天為1個療程,間隔3天,行下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方四】調中益氣湯
【出處】《新中醫》
【組成】黃芪45克,人參(另煎)、升麻各9克,蒼術、木香各30克,橘皮12克,甘草6克。
【功用】調中益氣,行氣降逆。
【主治】胃下垂。
【方解】方中黃芪、人參、柴胡、升麻、甘草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功;木香、橘皮具有行氣、調中降逆之功;蒼術燥濕健脾。
【葯理】黃芪具有增強小腸運動和平滑肌緊張度的效應。人參對免疫功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木香能使血中胃動素升高而促進胃排空,其提取液可使離體兔腸腸蠕動幅度和肌張力明顯增強。
【用法】水煎服,日1劑。15天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後,停葯3天,再進行第2個療程。治療期間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此外,葯渣趁熱用布包外敷於胃脘部,同時自行按順、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5分鍾,力量要適中,每天2次。
【按語】脾腎陽虛者,加熟附子、乾薑;胃陰虛者,加沙參、石斛;瘀血者,加蒲黃、五靈脂。
【方五】枳實理中湯
【出處】《吉林中醫葯》
【組成】枳實、白術各30克,茯苓、黨參各15克,柴胡、法半夏各10克,乾薑、甘草各6克。
【功用】溫補脾胃,消積逐飲。
【主治】胃下垂,證屬脾胃虛寒,飲濁內停者。症見脘脅痞滿,時有墜痛,空腹為輕,進食後加劇,時而泛吐清涎及飲食物,形體消瘦,舌質淡、苔薄膩,脈遲緩。
【方解】枳實理中湯以理中湯溫補脾胃,枳實、茯苓逐水化積、理氣消痞,再加法半夏合方中的茯苓化痰濕而和胃氣,加柴胡升提中氣,使清升濁降。諸葯合用,補中有消,降中有升,脾胃升降有序,胃復其位。
【葯理】枳實對動物胃腸有興奮作用,能使胃腸蠕動增強而有節律。白術煎劑有明顯促進小鼠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黨參可調整胃腸運動,黨參液使離體豚鼠回腸張力升高、收縮幅度增大。半夏能顯著增強家兔腸道輸送能力。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語】食積者,加萊菔子、炒山楂、神曲、麥芽;泛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子;脅肋脹痛者,加制香附、延胡索;便秘者,加大黃;血瘀者,加丹參;夾熱者,加黃連。
【方六】消補湯
【出處】《浙江中醫學院學報》
【組成】神曲、谷麥芽、山楂各30克,黃芪、柴胡各15克,黨參、白術各10克,枳殼、陳皮、升麻各5克。
【功用】消食除痞,益氣升陽。
【主治】胃下垂,脾胃虛弱,飲食不化,宿食停積者。
【方解】方中的山楂消肉食油膩,神曲消酒食陳腐,谷麥芽消穀食,陳皮理氣,枳殼下氣,增強氣機運動,共成消食除痞為主;再以黃芪、黨參、白術健脾益氣,升麻、柴胡升舉清陽為輔,使脾氣健旺,下垂之胃上升。
【葯理】神曲、谷麥芽促進消化。山楂對大鼠弛張狀態下的胃平滑肌具有促收縮作用。黨參可調整胃腸運動,黨參液使離體豚鼠回腸張力升高、收縮幅度增大。白術可促使胃腸分泌旺盛,蠕動增速。升麻提取物能輕度增強氯化乙醯膽鹼及血管收縮素引起的胃腸平滑肌收縮。
【用法】水煎服,日1劑,20天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
【方七】化肝煎(蔡柳洲)
【出處】《中華名醫名方薪傳胃腸病》
【組成】牡丹皮、梔子、川楝子、麥冬、黃芩各10克,白芍15克,代赭石30克。
【功用】疏肝清熱,降濁升清。
【主治】胃下垂,證屬肝胃郁熱,氣逆於上者。症見胃脘灼痛,氣上沖胸,口苦便秘,舌紅苔薄黃,脈弦。
【方解】方中牡丹皮清熱涼血;川楝子行氣止痛;黃芩、梔子清熱瀉火;麥冬、白芍養陰柔肝;代赭石降氣鎮逆。
【葯理】梔子乙醇提取液可使兔、大鼠離體腸管的緊張度增加,蠕動減少。川楝子能興奮腸管平滑肌,使其張力和收縮力增加。麥冬能明顯促進胃腸道推進功能。代赭石對腸管有興奮作用,使腸蠕動亢進。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八】旋覆代赭湯(蔡柳洲)
【出處】《中華名醫名方薪傳胃腸病》
【組成】旋覆花12克,代赭石、黨參、法半夏、陳皮各10克,炙甘草6克,茯苓15克。
【功用】燥濕化痰,和胃降逆。
【主治】胃下垂,證屬脾失健運,痰阻氣逆者。症見胃脘痞滿疼痛,胸悶惡心,嘔吐痰涎,頭暈乏力,舌淡,苔白膩,脈滑。
【方解】方中代赭石、旋覆花降氣鎮逆;法半夏、陳皮、茯苓和胃化痰;黨參、炙甘草補益胃氣。
【葯理】代赭石對腸管有興奮作用,使腸蠕動亢進。黨參可調整胃腸運動,黨參液使離體豚鼠回腸張力升高、收縮幅度增大。半夏能顯著增強家兔腸道輸送能力。
【用法】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方九】胃下垂方(劉惠民)
【出處】《中華名醫名方薪傳·胃腸病》
【組成】人參50克,生白術90克,雞胚粉150克,雞內金120克,紅豆蔻45克,馬錢子粉。
【功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主治】胃下垂,證屬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症見上腹疼痛,悶脹,噯氣,食後尤甚,食慾不振,消瘦無力,面色黃,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
【方解】人參、白術益氣健脾,助其升清之力;雞胚、雞內金為血肉有情之品,補氣生血,且助脾運;豆蔻溫中健脾;合而用之,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葯理】人參對免疫功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白術煎劑有明顯促進小鼠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馬錢子含番木鱉鹼,既能增強胃肌張力,又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為治療胃下垂的要葯。
【用法】上葯共研細粉,每30克葯粉加精製馬錢子粉1.5克,研勻,每次4.5克,每日2次,飯後服。
5. 胃下垂,用中葯治療如何
胃下垂可以用中葯治療,一般輕度方選補中益氣湯或中成葯補中益氣丸均可。<proinsight-br>胃下垂可分為:脾虛氣陷型表現為: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語言低微,氣短乏力,食少納呆,脘腹重墜,脹滿,噯氣不舒,食後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脈象緩弱。治以補氣升陷,方用補中益氣湯合枳術丸。少食納呆可加雞內金6g,炒稻芽、麥芽各12g,惡心嘔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湯。<proinsight-br>虛實夾飲型:脘腹墜脹不適,食後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動,水走腸間漉漉有聲,惡心,嘔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脈象沉細小滑。治以溫陽化飲、和胃降逆,方用苓桂術甘湯合附子理中湯加半夏10g,代赭石15g,或加黃連3g、吳萸6g。<proinsight-br>肝胃不和型:兩脅脹而不適,脘腹脹滿,呃逆,噯氣,嘈雜噫酸,善太息,苔薄膩,脈弦小。治以疏肝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或四逆散與逍遙散加減化裁。<proinsight-br>胃陰不足型:面色略紅,唇紅而干,脘腹脹滿,灼熱不適,口乾苦,口渴思飲,噯氣,惡心嘔吐,大便干,舌紅少津,脈象細數。治以濡養胃陰,方用益胃湯合一貫煎加雞內金6g,炒麥芽15g,萊服子12g。如嘔吐較著,可養胃降逆,方用麥門冬湯合竹茹湯。<proinsight-br>胃絡瘀滯型:胸膈痞滿,脘腹脹墜,臍上刺痛,按之濡軟,惡心,形體消瘦,面色晦暗,舌暗淡或有瘀斑,苔薄,脈象沉細或澀。治以疏肝養血化瘀,方用血府遂瘀湯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化裁或用柴胡疏肝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化裁。<proinsight-br>因此,建議您找中醫辨證後對症治療療效更佳!<proinsight-br>需要注意的是平時應做到:<proinsight-br>加強鍛煉,增強腹肌張力,增加營養,並少吃多餐,糾正不良的習慣性及體位。<proinsight-br>希望以上對您有所幫助!<proinsight-br>
6. 治療胃下垂的中成葯 都有什麼
是大人還來是小孩,大人的話才源可用中葯的。一般人都管用的也算是靠譜了吧。關於胃下垂的中成葯我知道一個就,叫【升麻提胃
方】,反正有人在用,你可以了解下。其他食方:核桃燉蠶腎。
取核桃仁100—150克,蠶腎50克。將蠶腎略炒過,然後將炒過的蠶繭和核桃仁共置碗內,放入屜中,隔水燉熟後服用。中葯
食方
都用用,再注意飲食日常保健,多鍛煉身體做些保健活動。
7. 治療胃下垂有何中葯良方屬於中氣下陷氣噓不足
多由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清陽不升所致;治宜健脾益氣,升清舉陷。
如果不是特別嚴重可吃點中成葯補中益氣丸調理調理。
8. 治療胃下垂都有哪些有效的中葯方子
1.補中益氣丸口服,效果顯著.
2.蹬著吃飯.
3.每天堅持仰卧起坐,20至200次,45日恢復,希望有幫助
9. 治療胃下垂中葯
如果是還有
陽虛
,可以加前面三個,不理解為什麼加
知母
一般中
氣虛
達到
胃下垂
的程度,是伴有陽虛的
可以加養胃陰的
10. 治療胃下垂的中葯有哪些
胃下垂在中醫認為是氣虛,尤其是脾氣虛弱,所以補脾氣的中葯可以治療胃下垂,比如版:黃芪、白權術、白扁豆、大棗等,另外還需要配伍點養胃陰的山葯、石斛等葯、升脾陽的葛根等,不過最好到好點的中醫院看看,中醫講究望聞問切,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