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醫怎麼解釋抑鬱症
在中國古代就有對抑鬱症的治療與介紹,抑鬱症是一種跨世界,跨年代的精神疾病,不輪中西醫都有自己的治療方法與治療原理,只不過西醫從抑鬱症的抑字出發,多是從神經發面治療,因此很多西醫抑鬱症葯物都有活躍神經的功效,那麼呢?在古代,從古醫學書中,我們查閱相關資料看出,所謂抑鬱症,郁字有三義解釋:一指鬱塞狀態,二指患者體內精氣血氣不暢通,或者虧損的病理,三指七情六慾得不到抒發,造成情志失調,引發抑鬱類疾病,一般現代治療主要以以上三點作為治療原理進行,上面也是郁證學說時代發展的三個不同階段。郁證理論從多方面又包括了人的臟腑機能紊亂,七情失調、病邪入侵、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發的抑鬱症,其中的臟腑堵塞又認為肝鬱,肝為剛臟、是五臟氣血養之場所,在五行歸木,因此肝臟喜歡抒發與條達,惡抑鬱,若抑鬱症,則肝臟疼痛,心情堵塞。那五臟相輔相成,既會出現一損具損,一榮俱榮,從而給身體帶來諸多抑鬱症症狀,鬱症的主要表現為心情抑鬱,心神不寧,兩邊脅肋脹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異物梗阻,失眠等各種復雜症狀。抑鬱症不光是肝鬱心情不達,肝鬱之後造成即氣郁、痰郁、血郁、濕熱郁、食郁等幾種,其中以氣郁為先,氣堵則血塞,血塞然後造成後面幾種,長期以往多種相關疾病才應生形成。郁證長久發展造成痰濕,食積腹脹等實證。也可發展由實轉虛症,這里有心脾虛弱心神不寧,陰虛火旺等,因此抑鬱症情況的患者不可耽擱,要及時治療。
B. 中醫中葯治療抑鬱症、強迫症、神經衰弱等神經官能症
據我所知,這類病西葯都是只能控制,要想治好,得吃中葯。
因為我認識內個人,是神經容官能症,很長時間,用了很多葯,時好時壞,一直都沒治好。後來聽一些傳言,說有個中醫可以治好,就去找他吃了他開的中葯,才治好的。
所以這方面我還是比較相信傳統中醫。
C. 中醫上所說的鬱症是什麼
郁證(又稱郁病)是由於原本肝旺、或體質素弱,復加情志所傷引起氣機郁滯,肝失疏泄內,容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成,以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症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證。
西醫學中的部分神經衰弱、癔病、抑鬱症及焦慮症、更年期綜合征及反應性精神病等,出現郁病的臨床表現時,可參考郁證辨證論治。
D. 抑鬱症中醫治療到底怎麼樣,為什麼正規精神醫院都不採用中醫治療或只是附助治療,包括安定醫院也沒有
從西醫對抑鬱症的診斷標准和臨床觀察來看,抑鬱症臨床症狀表現十分復雜,與焦慮、失眠共回病情況多,答病情輕重不一,分類繁多。目前中醫文獻中尚沒有與之完全對應的病症名稱。其內容多散見於中醫的「郁證」、「百合病」、「臟躁」、「梅核氣」、「癲病」、「卑蝶」、「奔豚」、「失志」、「脫營失精」等
中醫本來就復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現在的好中醫極少,加上抑鬱症是一個機器復雜、分型很多的病,主要是沒有有經驗的好中醫
西醫治療對葯物的依賴性強,雖然完全用中醫治療對醫生的要求更高,但用中醫扶持陽氣補元氣則相對簡單,也有利於減少西葯的賴葯性,所有很多專科醫院這樣做。
如果再加上心理學矯正,可能康復的概率更高。
但如果能找到好中醫能少走很多彎路,如果有大型中醫院,有神經內科專科門診,有中醫專家有很好的口碑,他們的中西醫結合可能是以中葯為主的,可以嘗試一下。
E. 什麼是郁證來看看中醫對郁證的辯證分析及治療是什麼
郁證是由於原本肝旺,或體質素弱,復加情志所傷引起氣機郁滯,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成,以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證。
什麼是郁證?來看看中醫對郁證的辯證分析及治療
一、病因
1.情志所傷
七情過極,刺激過於持久,超過機體的調節能力,導致情志失調,尤以悲憂惱怒最易致病。如清•尤怡《金匱翼》所說:“凡憂思郁怒,久不能解者,多成此疾。”
2.體質因素
原本肝旺,肝氣易結,或體質素弱,機體的調節能力減弱,復加情志刺激致病。如清•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所說:“諸郁,臟氣病也。其原本於思慮過深,更兼臟氣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二、病機
基本病機: 是情志所傷,肝氣郁結,導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
病理性質分類:
氣郁: 由於本病多為情志所傷,始於肝失條達,氣失疏泄,故以氣郁為先;
火郁: 由氣及血,則為血郁;氣郁日久化火,則為火郁;
痰郁: 氣滯濕阻,聚而成痰,則為痰郁;
濕郁: 氣滯水濕不行,濕氣停留,則為濕郁;
濕郁、痰郁、熱郁: 食滯不消而蘊濕、生痰、化熱等,則又可成為濕郁、痰郁、熱郁等證。此六郁互為因果又互相兼雜。
病變部位: 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腎。
病程特點: 初起以六郁邪實為主,日久轉虛或虛實夾雜。如清•林佩琴《類證治裁•郁證》雲:“七情內起之郁,始而傷氣,繼必及血,終乃成勞。”
生理性質: 肝喜條達而主疏泄,長期肝鬱不解,情志不暢,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臟氣血失調
三、辨證要點
1.辨六郁及主次
病因: 郁證的發生每有精神刺激、七情所傷,導致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心失所養,故郁證以氣郁為主要病變,常兼有血瘀、化火、痰結、濕阻、食積。
六郁:
氣郁: 胸脅脹滿,痛無定處者,為氣郁;
血郁: 胸脅脹痛,痛有定處,舌有瘀點,則為血郁;
火郁: 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舌紅苔黃者,為火郁;
痰郁: 胸脅滿悶,咽中如有異物梗塞者,為痰郁;
濕郁: 身重,脘腹脹滿,口膩,便溏者,為濕郁;
食郁: 胃脘脹滿,噯氣酸腐,不思飲食者,為食郁。
2.辨臟腑
肝: 一般說來,氣郁、血郁、火郁主要關系於肝。
脾: 食郁、濕郁、痰郁主要關系於脾;
心: 虛證則與心的關系最為密切,如心神失養、心血不足、心陰虧虛等均為心繫的病變。其次是肝、脾、腎的虧虛。
3.辨虛實
實: 本病初起一般以氣、瘀、痰、火等郁為主,屬實;
虛: 日久易傷正氣,氣血陰精不足,則屬虛
四、辯證治療
1.肝氣郁結證
症狀: 精神抑鬱,情緒不寧,善太息,胸部滿悶,脅肋脹痛,痛無定處,脘悶噯氣,不思飲食,大便失常,或女子月經不調,舌苔薄膩,脈弦。
證機概要: 肝鬱氣滯,脾胃失和。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氣暢中。
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加減
本方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功效,適用於肝鬱諸證。
常用葯: 柴胡、香附、枳殼、陳皮疏肝解郁,理氣暢中;鬱金、青皮、蘇梗、合歡皮調氣解郁;川芎理氣活血;芍葯、甘草柔肝緩急。
隨證加減:
肝氣犯胃,胃失和降,而見噯氣頻作、脘悶不舒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蘇梗、半夏和胃降逆;
兼食滯腹脹者,加神曲、麥芽、山楂、雞內金消食化滯;
肝氣乘脾而見腹脹、腹痛、腹瀉者,加蒼術、白豆蔻、厚朴、茯苓健脾化濕,理氣止痛;
婦女經血瘀滯,經前乳脹腹痛者,加當歸、丹參、益母草、紅花活血調經。
2.氣郁化火證
症狀: 性情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而干,或頭痛、目赤、耳鳴,或嘈雜吞酸,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證機概要: 肝鬱化火,橫逆犯胃。
治法: 疏肝解郁,清肝瀉火。
代表方: 丹梔逍遙散加減
本方由逍遙散加丹皮、梔子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肝瀉火的功效,用於肝鬱化火之證。
常用葯: 柴胡、薄荷、鬱金、香附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白術、茯苓、甘草健脾和中;丹皮、梔子清肝瀉火。
隨證加減:
本方滋陰降火,養心安神,適用於陰虧血少,心腎陰虛之證。
常用葯: 地黃、山葯、山茱萸滋補心腎;人參、茯苓、五味子、當歸益氣養血;柏子仁、酸棗仁、遠志、丹參養心安神;天冬、麥冬、玄參、丹皮滋陰降火。
隨證加減:
心腎不交而見心煩失眠、多夢遺精者,可合交泰丸(黃連、肉桂)交通心腎;
遺精較頻者,加芡實、蓮須、金櫻子補腎固澀。
F. 中醫怎樣治療抑鬱症
抑鬱症是當今社會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指以情緒低落為主要表現,輕者情緒低沉,唉聲嘆氣,憂心忡沖,愁眉苦臉,嚴重者悲觀絕望,甚至有自殺行為。中醫治療抑鬱症是怎麼治療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在中醫上,抑鬱症屬於中醫學郁證等范疇,本病多與肝、脾、心相關,由於郁怒不暢,思慮不解,勞累過度,所欲不遂等導致肝失條達,脾失健運,心失所養及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氣血郁滯不暢,神明失其清展而情緒低落,因此中醫從調肝、健脾、養心、調整陰陽氣血等幾個方面進行治療。 按摩: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取百會、內關(雙)、太陽(雙)、印堂、外關(雙)、神門(雙)、十宣以疏肝解郁,活血通絡,同時針對患者的心理方面的病因,因勢循循誘導調節其心理活動,以排除其心理障礙,緩緩疏通釋放其過重的心理壓力負荷,並輔以必要的良性暗示,以導引其意念和呼吸。 中葯治療:對於症狀表現較明顯者,我們輔助葯物治療。選用中葯逍遙散加味治療。葯物組成:當歸10g,茯苓15g,白術10g,柴胡12g,白芍葯20g,香附10g,石菖蒲12g,遠志12g,陳皮10g,厚朴10g,夜交藤15g,炒酸棗仁20g,炙甘草6g等。方中炒酸棗仁、夜交藤柔肝養心安神;石菖蒲、遠志化痰開竅寧神,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柴胡、香附疏肝理氣解郁;當歸、白芍葯活血養心解郁安神;白術、茯苓健脾化濕助運,輔以陳皮、厚朴理氣化痰,炙甘草調和諸葯。諸葯配合,使肝鬱得解,脾健痰化,氣機調暢,心神得安,氣血調和,標本同治,使邪祛而正復。 現代研究認為,抑鬱、焦慮症的發生發展與神經遞質、受體、神經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循環系統和基因表達調節等多方面均有關系,而中醫葯治療抑鬱、焦慮症正是從整體上調節各種系統,從而達到治癒效果。 以上就是關於中醫治療抑鬱症的全部介紹了,希望這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G. 郁證(肝鬱氣滯)難治么
不難治,找對了大夫一般情況下也就是兩三個月就調理好了,有問題再聯系!
H. 中醫的郁證是什麼西醫的那些病是郁證
證名。郁滯不得發越之證的總稱。簡稱郁。見《赤水玄珠·郁證門》。《素內問·六元正紀大論容》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屬五氣之郁,後世合稱五郁。《丹溪心法》分為氣郁、血郁、濕郁、熱郁、痰郁、食郁、總稱六郁。《張氏醫通》卷三:「郁證多緣於志慮不伸,而氣先受病。」七情郁證多因情志不暢所致,有怒郁、思郁、憂郁、悲鬱、驚郁、恐郁、稱內郁。六氣郁證有風郁、寒郁、濕郁、熱郁等,稱外郁。辨證有虛實之分。實證有肝氣郁結、氣郁化火、痰氣郁結等數種。肝氣郁結者,證見精神抑鬱,或胸悶脅痛,腹脹噯氣,不思飲食,脈弦細。治宜疏肝理氣,用四逆散。氣郁化火上逆者,證見頭痛頭暈,胸悶脅脹,口苦口乾,苔黃舌紅,脈弦數,治宜清肝瀉火,用加味逍遙散。痰氣郁結者,證見咽中似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治宜利氣化痰,選用半夏厚朴湯、歸脾湯等方。虛證分為久郁傷神和陰虛火旺兩類。久郁傷神者,證見精神恍惚,悲憂善哭,疲乏無力,治宜養心安神,用甘麥大棗湯。陰虛火旺者,證見眩暈心悸,心煩易怒,失眠,治宜滋陰清火,養血柔肝,用滋水清肝飲等方。
I. 抑鬱症怎樣用中葯調理
作者:陳泠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6405065/answer/327115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現代中醫上是歸為郁證,多是肝氣郁結。
現代中醫認為的人體最基本的物質基礎是氣血津液精,人的神志活動都是在這基礎上的,血津液精都是同源互生的,道教和醫家養生都有精化氣,氣化神這個說法。
一切精神活動都離不開氣機的運轉,因此中醫上把大多數精神疾病的病機都解釋為氣機不利,或為痰阻,或為血瘀有礙氣機運轉。氣機不利有很多像氣逆,氣陷,氣郁等有多種。抑鬱症多是認為肝氣郁證。
至於為什麼算肝氣郁結,而不是心氣郁結或脾氣郁結呢?
這個就是中醫的藏象理論了,中醫說肝主疏泄,這個疏泄包含很多,其中就有調節氣機,調節情志活動。因此很多情志病也都歸屬肝臟。
還有其他的病因氣血兩虛(也叫心脾兩虛)這是虛以致病,人最基本的氣血不足,會影響到人的神志活動。陰虛火旺也是虛以致病。還有一種就是久郁傷神。
氣滯痰郁就要說痰的產生原因了,就不細說,大概就是津液不受氣的約束,停留或出現在不該停留出現的位置上了,就會阻滯氣的運行,也是影響氣機運轉的一種體現。
至於治療,中醫要先辯證,然後論治,現代中醫上分為
肝氣郁結型,方葯逍遙散,逍遙丸。
氣滯痰郁型,方葯半夏厚朴湯。
憂郁傷神型,方葯甘麥大棗湯。
心脾兩虛型,方葯歸脾湯。
陰虛火旺型,方葯滋水清肝湯,知柏地黃丸。
J. 中醫的郁證是什麼
郁,就是郁結,聚在一起散不開或散開不緩慢的意思。就象繩子打結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