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老中醫養生術

老中醫養生術

發布時間:2021-02-23 20:23:12

① 養生術的概念

養生之道與養生之術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將養生之道等同於養生之術,其實不然。中醫將養生的理論稱為「養生之道」,而將養生的方法稱為「養生之術」。

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醫葯、飲食、宗教、民俗、武術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其內容不外以下四點:

順其自然:

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養生的過程中,既不可違背自然規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一協調性。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形神兼養:

在養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正所謂「形神兼養」、「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動靜結合:

現代醫學主張「生命在於運動」,中醫也主張「動則生陽」,但也主張「動中取靜」、「不妄作勞」。

審因施養:

養生不拘一法、一式,應形、神、動、靜、食、葯……多種途徑、多種方式進行養生活動。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時之不同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正所謂「審因施養」和「辨證施養」。

而「養生之術」則是要求在養生之道的指導下,方能實施。其內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養:

包括精神心理調養、情趣愛好調養和道德品質調養等方面。多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內容。

行為養: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

氣養:

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多涉及了中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形養:

主要包括形體鍛煉及體育健身活動。多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食養:

中醫養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其應用范圍較廣,適應人群也較多。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葯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葯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葯;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因此,中醫常有「葯膳」之說。

術養:

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葯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療法進行養生。主要涉及醫葯文化。

總之,養生的特點就是要強調在養生之道和養生之術基礎上的「因人施養」,在群體中並不強求統一性。例如,甲需要重點形體養護;乙需要著重調理飲食;而丙則需要著重調攝精神等,如果我們對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紅皂白,一律要求他們加強形體鍛煉或一律改變某種飲食結構,或一律靜坐練習氣功就不一定符合每個人的養生需要了。

② 中國古代有哪些養生術

養生學家,歷代皆有。既見於醫家,亦見於文、史、哲諸學者中,可謂名賢輩出,養生傳統幾千年,形成諸多學派,異彩紛呈。

精神養生

主張以安靜調養人體的精神思維活動為主要途徑來保養生命、益壽延年。靜思始倡於老子、莊子,提出「清靜無為」的學說。《黃帝內經》繼老、庄之後,第一次從醫學角度提出精神保養可以防病,並主張依據四時之氣的特點來調養精神。

主張精神養生的學派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神靜則抗衰延年。人的思、慮、智、志、急、魂等,均由神所主。主張神氣清靜內守,不宜躁動妄耗;強調清心寡慾,抑目靜耳,調攝神志,順應四時,常練靜功,以保持神氣清靜,促進健康。

動形養生

主張以運動形體來保養生命。《呂氏春秋》率先提倡動形養生,認為經常運動身體,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東漢名醫華佗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創編了「五禽戲」體操,作為人們練身強體手段。唐代名醫孫思邈及王煮等人也主張人要經常進行適度的運動。

調氣養生

主張調養真氣來延年益壽。《黃帝內經》提倡調攝真氣以治病延年。持此主張的學派認為,氣是生命的根本和動力,氣充滿全身,無處不到,具有治邪防病的功效。氣,貴在運行不息、升降有常。調節氣機升降,維持其正常功能,足以強身健體。調養元氣的方法包括慎起居、順四時、戒過勞、防過逸。調飲食和五味、調七情、省言語、習吐納、行導引等方面。通過調養其氣,以達健康長壽。

固精養生

主張通過固攝陰精,使之充盈內守,以達到養生。據截,最早提出固精思想的是管仲。《黃帝內經》也非常重視精對生命的作用,認為精是人始生的基礎,生命活動的根本,人體壽夭的關鍵,主張養生關鍵在於節欲保精。陰精貴在充盈固秘,則人體得養,精力旺盛,強健長壽。固精的前題是收心正心。因此,這一學派強調節情慾以防陰精妄耗,倡導晚婚、節欲、調七情等,以保養陰精,益壽延年。

食養養生

主張飲食調養,補益精氣,糾正服腑陰陽之偏,以達到調治疾病、延年益壽之目的。《黃帝內經》提出:「謹和五味」、「食飲有節」等飲食調養原則。唐代名醫孫思邀是這個黨派的一代宗師,其主導思想是節制飲食,以食療痛,養老益壽。飲食宜清、淡、軟、簡,忌膩、厚、生冷。

③ 為什麼中醫特別適合養生

中醫是我國從古流傳下來的傳統醫學,時至今日依然是我國重要的醫學治療手段。普通百姓也時常會使用中醫的方法保健養生和治病,以達到長壽的目的。現在大家都懂得防病勝於治病的道理,因此希望通過中醫調理。但是,現今的養生信息良莠不齊,很容易對大眾存在誤導。對於現今存在的養生現象,一位老中醫給出了他的建議,一共有6句話。1、養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現在電視上有很多養生類節目,一些中老年人會按照節目中的養生專家所說的症狀對號入座,以此得出自己的「診斷」。且不說有很多冒充的「養生專家」,真正的養生專家所說的內容沒錯,但其提出的建議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況且,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通過一套嚴謹的診斷程序才能斷定患者的體質和病因,以此來對症用葯。所以,中老年人群體通過觀看養生節目就自行斷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感到自身情況與節目中的養生專家所說的差不多,也先要去正規醫院咨詢醫生之後,再選擇適合的養生或治療的葯方。
2、養生有時要順其自然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把人看成形、氣、神的統一,這表達了中醫講究適時而動,順應自然的理念。從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就能看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反應了養生要順其自然,人的生活習慣也要有一定的規律。生活規律即是養生的基礎。3、治病主要還是需要自我保重,醫生不是萬能的部分人認為,平時生活可以肆意而為不需要保重自身,睡不著就熬夜、想減肥就節食,抽煙喝酒樣樣精通,身體出現問題了就想到找醫生開葯治療。這種完全把健康交給醫生的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平時就需要養成養生保健的想法和習慣,這其實並不難,只要飲食有時,作息有常就可以了。
4、養生主要先從自我調節開始,亂吃補品不可取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開始購買許多的補品,希望以此達到延年益壽、身強體健的目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搞錯了這點,首先如果飲食不規律、經常不運動、作息混亂、有不良嗜好,無論再如何進補也是無用的。而且,進補也分要分證型,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進補方,還有的人虛不受補,盲目進補反而會給身體造成負擔。5、不要自尋煩惱,保持愉快心情很重要凡事看開,保持精神愉悅是非常重要的。《黃帝內經》中就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6、不貪食,懂節制現在很多肥胖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管不住嘴,而大多數的疾病都是因肥胖而起。都說「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不要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各種營養均衡攝入才可以預防疾病。

④ 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中醫養生
1、食物養生:
老中醫的順口溜,
可做參照與踐行。
生梨潤肺化痰好,
蘋果止瀉營養高。
黃瓜減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獼猴桃。
番茄補血助容顏,
蓮藕除煩解酒妙。
橘子理氣好化痰,
韭菜補腎暖膝腰。
蘿卜消食除脹氣,
芹菜能治血壓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腫有利尿,
綠豆解毒療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葯益腎浮腫消。
海帶含碘散淤結,
蘑菇抑制癌細胞。
胡椒驅寒兼除濕,
蔥辣姜湯治感冒。
魚蝦豬蹄補乳汁,
豬肝羊肝明目好。
益腎強腰吃核桃,
健腎補脾吃紅棗。
2、中醫養生源遠流長養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醫學從《黃帝內經》開始就把養生防病作為主導思想,講「上醫治未病」。「養生」最早見於《莊子•內篇》,所謂「生」,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養生」的內涵,一是如何延長生命的時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
3、中醫養生講究四時陰陽,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人應該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比如,春天的時候,要有一種生發之氣,被發緩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張揚、太發散,萬物處於秘藏。中醫養生主張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中醫養生包括形神共養、協調陰陽、順應自然、飲食調養、謹慎起居、和調臟腑、通暢經絡、節欲保精、益氣調息、動靜適宜等一系列養生原則,而協調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養生:男女居室,人之大倫。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人道不可廢者。成年之男女,若長期沒有性生活,對身體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個極端,這就是縱欲。《黃庭經》曰:「長生至慎房中急,何為死作令神泣?」這方面歷代養生家論述極多,毋用贅言。至於有的人淫樂成性,嗜欲無度,說什麼「寧可花下死,作鬼也風流」,那是咎由自取。漢代枚乘《七發》雲「明眸皓齒,命曰伐性之斧,如戲猛獸之爪牙」。呂純陽詩雲:「二八佳人體如酥,腰間代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髓骨枯。」這些決非聳人聽聞之語,而應永為警戒的。
5、氣功養生:學會吐納法: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里提出:「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吐氣的時候,不能把嘴張得太大,要無聲,長氣,吐完為止。吐氣的時候,根據每個字發音的不同,口型有輕微的變化,吐氣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氣出到最長。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達到胎吸。胎兒在母親身體里,雖然沒有呼吸,但也有生命,這就是胎吸。練氣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來,去除一切雜念,進入狀態。按照方法做完氣之後,會發現滿口生津,古書稱「上池之水」,然後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種重要的生命物質,不能隨便吐掉,應做到「津常咽」。

⑤ 中醫養生的特色有哪些

1.理論體系獨特
中醫養生理論,以「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觀念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體生命活動及其與自然、社會的關系。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協調,講究體內氣機升降,以及心理與生理的協調一致。並用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理論來闡述人體生老病死的規律。尤其把精、氣、神作為人體之三寶,作為養生保健的核心,進而確定了指導養生實踐的種種原則,提出養生之道必須「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廣起居有常」,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的移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

2.以和諧適度為宗旨
養生保健必須整體協調,寓養生於日常生活之中,貫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間,事事處處都有講究。其中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和諧適度。使體內陰陽平衡,守其中正,保其沖和,則可健康長壽。例如,情緒保健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適度,又如,節制飲食、節欲保精、睡眠適度、形勞而不倦等,都體現了這種思想。晉代養生家葛洪提出「養生以不傷為本」的觀點,不傷的關鍵即在於遵循自然及生命過程的變化規律,掌握適度,注意調節。

3.全面調養與辨證施養相結合
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健康是指人的軀體、精神與社會關系等各個方面都處在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態,因此養生實踐活動應該伴隨著我們生命過程的各個環節,採取多種調養方法,持之以恆地進行審因施養,才能達到目的。中醫養生一方面強調從自然環境到衣食住行,從生活愛好到精神衛生,從葯館強身到運動保健等,進行較為全面的、綜合的防病保健。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視按照不同情況區別對待,反對千篇一律、一個模式,而是針對各自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體現中醫養生的動態整體平衡和審因施養的思想。歷代養生家都主張養生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全面配合。例如,因年齡而異,注意分階段養生;順乎自然變化,四時養生;重視環境與健康長壽的關系,注意環境養生等。

4.適應范圍廣泛
養生保健是一生相伴,長期實踐的活動。人生自妊娠於母體之始,直至耄耋老年,每個年齡階段都存在著養生的內容。人在未病之時,患病之際,病癒之後,都有養生的必要。不僅如此,對不同體質、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人也都有相應的養生措施。因此,養生學的適應范圍是非常廣泛的。它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進行全面普及,提髙養生保健的自覺性,把養生保健活動看做是人生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⑥ 中醫養生都是養的什麼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
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1. 未病先防、未老先養。
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4. 動靜有常、和諧適度。
養生法則
養生就是「治未病」,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深度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所以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
其二,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的目標就是求得身心陰陽的平衡。什麼是陰呢?陰就是構成身體的物質基礎。什麼是陽呢?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於陽;凡是向下的、往裡的、發冷的、都屬於陰。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於無形了。所以,中醫養生高度強調陰陽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延長生命
《黃帝內經》在開篇《上古天真論》首起問題就是關系功能衰退和壽命的問題:「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神農本草經》則不斷提出「不老」的概念。聶文濤在《求索神農智慧》一書中指出:中醫學和中葯學的發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經驗積累,而是大量先哲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進行的探索。
《道德經》上曾經講到,那些善於養生的人們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傷害。他們知道如何通過正確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從而獲得健康,也會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長久。當人們能夠遠離病痛,自然就能延緩衰老,延長壽命。
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上古天真論中的養德,主要是體現在合同與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於壽蔽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而長生不老和福壽無疆的理想境界,必須是從生活方式病和社會方式病入手轉變,必須從人類的身心素質和道德素質的根本點改造好,將身心素質和道德素質負增長的下士,力挽狂瀾地改造好和奮起直追,將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質和道德素質比較優越的上士們一起,向賢人、聖人、至人、真人、神聖人的福壽無疆境界利己利他,這就是合同與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學革命成果。
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⑦ 什麼是武當內丹養生術

武當派功夫結合中醫經路學,以內功為核心。講究吐納導引、形神兼備。以此版改善體內新陳代謝、權調和陰陽、疏通路徑,達到養生、益智、長壽之目的。內丹養生既體現了「以道演舞」又反映了「以道顯武」的獨特技法。武當功夫以無為源,以樁為本,動如蛇行,靜如山嶽。內丹養生術在玄門弟子中是必修課。由於歷史的發展和不同的師承關系。形成南北五祖的不同體系。雖然在修煉上各有側重,但其宗旨是一致的。「長生久視」是每個修煉者的共同目的。 武術界「有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說法,可見內功養生的重要性。

⑧ 中醫養生的專業術語有哪些

冥想

閱讀全文

與老中醫養生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