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醫的養生主要指什麼
你好!根據你所說的,中醫的養生主要是調養自身,以適應自然的一種方法,跟隨氣候而變化。<br><br>而且還要依個人的體質來選擇養生,並不能盲目的跟從,平時多運動,飲食上要均衡,保持好睡眠質量。
② 中醫養生的養生內經
課程目的
一、認識黃帝內經及其中精華
二、幫助人們從傳統的中醫角度解決養生回問題
參營收答益
一、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熟悉體血
二、熟知中醫常識並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駕馭自身健康的能力
四、掌握一種全新的養生文化——明予養生文化
課程大綱
中醫養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諸多經典理論散見於中國古典醫書中。如何借鑒、整理、傳承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醫與亞健康的關系:
常見亞健康的症狀在中醫中的解釋及調理方法
1、亞健康的常見症狀
2、引發亞健康的因素
3、中醫調理亞健康的方法
二、中醫與健康的關系:
皮膚問題(粗糙、長斑、暗瘡、敏感)在中醫上的解釋和治療
身體保健按摩、刮痧、走罐等物理療法的中醫原理和功效
1、中醫在健康領域的應用
2、刮痧、拔罐的中醫原理和功效
三、中醫與養生的關系: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如何養生;
不同體質的人群,如何四季養生;
★季節與五行的關系
★季節與臟腑的關系
★季節的養生法
★應季食物的選擇
1、何為五行?
2、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意義
3、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養生
4、四季養生(順時養生)
5、四季食療養生
四、經絡與身體保健
1、經絡的循行和功效
2、經絡保健法和經絡自檢
3、保健相關的穴位功效
③ 中醫24時養生知識是什麼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因此這套養生之法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氣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絡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亥時(晚9~11時),為三焦經當今,「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讓身體有一個好的起點,就要從此刻擁有好的睡眠開始。對老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難問題,但不管採取什麼方式,盡量在晚上11點半前進入睡眠狀態。
子時(子夜11~凌晨1時),膽經當今。這段時間正是中醫養生中特別強調的「子覺」時間《皇帝內經》里,「凡是十一藏取決於膽」講的就是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夠優質的睡眠以保膽經獲得充足的能量。
丑時(凌晨1~3時)為肝經當今。精心養氣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別指出的是,某些年輕一族如在此時喝酒,將會對肝造成極大損傷。
寅時(凌晨3~5時)肺經當今。按照中醫理論,寅時是人體陽氣的開始,也是人體氣血從靜變為動的開始,必須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擾。
卯時(早晨5 ~7時)大腸經當今。早起不貪睡,晨起首先活動四肢筋骨,打太極拳,叩齒摩面或雙手扣後腦,做「鳴天鼓」。
辰時(上午7~9時)胃經當今。活動後喝一杯開水,用木梳梳發百遍,然後洗漱,早餐應該清淡,要吃飽。飯後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強烈鍛煉。
已時(上午9~11時)脾經當今。開窗通風後,可從事腦力活動,但要注意勞逸結合,讓眼睛得到及時休息。
午時(上午11時~午後1時)心經當今。這是午餐時間,除要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外,建議可以喝點湯,菜要少鹽。酒可喝但不能醉。飯後宜睡半小時,不要過多。
未時(午後1~3時)小腸當今。午睡後可做少量緩和運動,喝一杯茶。
申時(下午3~5時)膀胱當今。這是最好的學習時間,記憶力和判斷力都很活躍。除用腦學習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時(下午5~7時)腎經當今。這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晚餐易少吃,清淡,可以喝點粥。
戍時(晚7~9時)心包經當今。准備睡眠,睡前要精心養氣,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熱水洗腳,睡易採取右側卧位。
總之,這種養生法的核心就是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重點睡好子午覺,以此達到養生的目的。
④ 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中醫認為,衰老的發生與勞役過度、房事不節、飲食所傷、七情太過等因素有關。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穀雜糧,所以很難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與五臟六腑有關,關系最直接的臟腑是腎、脾、胃、肝、肺、心。
中醫經絡養生之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的交匯之處,用途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還有安神的作用。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中醫經絡養生的穴位可以減緩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是心血來潮短期的按揉穴位並沒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緩衰老還需要長期的堅持。
⑤ 什麼是順時養生
簡單的講就是順應季節、順應月份、順應節氣、順應時辰。所謂飲食法地道,居處法天道
⑥ 教你春夏秋冬如何順時養生
養生除了要配合自己的體質,巧妙地利用食物五味之外,也要根據外界的環境來配合,才是古典醫學中「天人合一」的舒養生概念!來學習一下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的養生方法吧!
春季養生輕柔食補
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萬物復甦,人體陽氣也逐漸生發,應選擇平補、清補的飲食。首先,要遵守《黃帝內經》里提出的「春夏養陽」的原則。這就是說,宜適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具體而言,還應少吃點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此外,人們經過冬季之後,較普遍地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嚴重不足的情況,如春季常見人們發生口腔炎、口角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現象,這些都是因為新鮮蔬菜吃得少所造成營養失調有關,因此,春季到來,人們還要多吃點新鮮蔬菜。
營養學家認為,有以下症狀的人適宜於在春天進補:中年女性有早衰現象者;患有各種慢性病而形體消瘦者;腰酸、眩暈、臉色萎黃、精神萎靡者;春天氣候變化大,受涼後易患感冒者;過去在春天有哮喘發作史,而現在未發作者;夏天有夏季低熱者。凡屬上述情況者,均可利用春天這個季節,根據個人體質及病情,選擇適當的食補方法,以防病治病。因此,中年女性可採用平補飲食,多吃一些蕎麥、薏苡仁等谷類,豆漿等豆類製品,金橘、蘋果等水果以及芝麻、核桃等。如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者,也可選擇進行食用。中年女性如有陰虛內熱者,可選用清補的方法,多吃一些食性偏涼,食後有清熱消火的作用的食物,如梨、蓮藕、薺菜、百合、甲魚等,此類食物有助於改善不良體質。
夏季養生飲食秘籍
夏日炎炎,最常見的感覺就是睏倦沒有食慾,只想挑些冷食來吃,這種感覺是因為夏天氣溫高,飲水多,胃酸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致使食慾不振,再加上天熱貪吃生冷食物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夏季飲食以清淡、苦寒、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為佳,勿過飽過飢,重視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在炎熱的夏季,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苦味食物。因為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葯理作用。熱天適當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僅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且可增進食慾、健脾利胃。下面介紹一些適合在夏季消暑養生的食物。
茶可以算是最佳消暑的冷飲,綠茶或花茶最適合夏季飲用,能清心利尿、解熱除煩、止渴消暑。實踐證明,茶的消暑降溫功效明顯超過各種冷飲。最適合消暑的五穀當屬綠豆,因為綠豆甘寒,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熱解毒之效。綠豆湯是民間最常用的消暑與解毒良葯,夏季常吃綠豆粥消暑養胃最佳。最適合消暑的夏季水果則是西瓜,西瓜味甘性寒,有消暑除煩、止渴利尿之效,是夏令解暑佳品,有「天然白虎湯」之稱。凡暑熱煩渴、口渴心煩、小便不利、暑熱傷津及傷酒等征,均適合食用。最佳消暑蔬菜是苦瓜,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清心消暑、明目降壓之功,對中暑、痢疾、惡瘡等有防治作用。苦瓜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苦瓜如烹調得法,淡淡苦味中帶有清香,別有一番風味,是夏季大眾喜歡的蔬菜之一。夏季常常不願意吃肉,但是鴨肉不妨一試,因為鴨為水禽,其性寒涼。根據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炎熱的夏季,若體內有熱,容易上火,表現為低熱、虛弱、食少或水腫者,吃鴨肉不但能補充優質蛋白質,還有「清」與「補」的功效。此外還可以多食用一些姜、醋,也有消暑的功效。俗話說:「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葯方。」姜、醋不但能夠調味,還有殺菌功效。此外,姜還有溫胃散寒、降逆止嘔等作用。醋能幫助消化吸收,提高食慾。夏季吃冷盤時,適當加姜、醋、蒜,不但清淡可口,還能預防痢疾、腸炎等疾病的發生。最後是一種能夠消暑的葯物荷葉,荷葉味苦性平,其氣清香,新鮮者善清夏日暑邪,清熱解暑方中最多配用。夏日如以鮮荷葉包粳米蒸飯,或以鮮荷葉泡茶,均有清暑利濕之良效。
多事之秋養生食補
秋天氣候涼爽,人們因「疰夏」所致的身體消瘦逐漸恢復,味覺增強,人體往往會食慾大增,雖然可以「貼秋膘」,但魚、肉也不能吃得太多,尤其不能大吃肥肉,以免血脂升高,誘導冠心病和癌症。秋季飲食的原則應該是「甘平為主,少辛增酸,防秋燥」。在秋天,應該少吃油膩厚味,並盡可能少食用蔥、姜、蒜、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天還要適當吃點酸味食物,能有保肝護肝的作用,防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但也不可過量,特別是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可以多吃些蔬菜水果,以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物,起到清火解毒的功效。蔬菜應選擇新鮮的蘿卜、黃瓜、冬瓜、番茄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廣柑、椰子汁等。在秋季要多喝水,適度飲水是秋天潤燥、防燥不可少的保養措施。注意,飲水也有講究:少量多次慢飲,慢慢地滋潤口、鼻、咽、喉、食管等。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蜂蜜水,既補充人體水分,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俗話說:「秋瓜壞肚。」秋季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不宜多吃陰寒性瓜果,以免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
下面介紹一款秋季清潤湯水。
1.材料
(1)鴨梨20克:生吃梨能清六腑之熱,熟吃梨能滋五臟之陰,意為如果生吃,梨子清熱的效果會好一點,如果熟吃,梨子養陰的效果會更好一點。
(2)杏仁12克: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包括一些微量元素,如磷、鈣、鐵等,從中葯角度來講,杏仁有很好的潤肺、清熱、化痰、止咳作用。
(3)百合15克:有很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氨基酸等,中葯裡面也有很多記載,比如像在《本草綱目》裡面就記載著,百合可以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
(4)枇杷果20克:富含果膠、胡蘿卜素、蘋果酸、檸檬酸以及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B、C,性涼,味甘酸,有潤肺、止咳、止渴及和胃的功效。
(5)粳米50克:性味甘平,為滋養強壯品,有補脾養胃的功效,粳米煮粥最養人,老少成宜。
(6)蜂蜜少許:蜂蜜性味屬「甘,平」,具有補中,潤燥,止痛,清熱,解毒,美容等功效。對肺燥咳嗽,腸燥便秘,胃脘疼痛,口瘡,湯火燙傷等有良效。
2.做法
首先,在鍋里放入適量的開水,然後依次把洗凈的杏仁、百合和粳米倒進鍋里,用大火煮,一邊煮一邊攪拌。讓粥始終保持微滾的狀態,這樣可防止火大幹湯或湯汁外溢。一直煮到米粒開始膨脹,米水融合時再換小火。接著開始准備其他配料,把梨去皮切成丁,枇杷也切成小丁。然後放入枇杷丁,稍稍攪拌,再放入梨丁,再一邊攪拌一邊熬。等到粥熬好後,把它盛在碗中,放到溫度稍涼,再加點蜂蜜,這樣一道美味的粥就做好了。
冬令養生順應自然
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中醫認為,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系。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所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中年女性由於機體功能減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節,更宜進行食補。這對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病體康復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秈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卜、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
冬令進補還可以選擇食粥,在寒冷的氣溫下,喝上一碗熱熱乎乎、香美可口的粥,可是絕佳的食補選擇。煮粥通常用大米,大米性味甘平,而其他米如小米、糜子米、薏仁米都是性味甘、微寒,因此冬日食大米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氣、補脾虛、壯筋骨、和五臟之功效,除了煮白粥外,還可以煮山葯粥:山葯50克,大米50克,蜂蜜、食用油均適量。將山葯切成小塊,用油炒過加入蜂蜜,將大米熬成粥,加入炒過的山葯再煮開,即可食用。山葯為滋補。腎、脾之佳品。栗子粥:栗子50克,大米50克,鹽少許。
將生栗子用高壓鍋(少放水)煮熟,去皮,搗碎,放入洗好的大米中,加水煮成粥,再加食鹽調味。栗子可補腎,對因腎氣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軟或疼痛有食療作用。
芝麻粥:芝麻10克,大米50克,蜂蜜或食鹽適量。先將芝麻炒出香味,將大米洗凈煮成粥加入芝麻,調入蜂蜜或食鹽,即可食用。芝麻可分為白芝麻和黑芝麻,白芝麻有利腸補肺氣的作用;黑芝麻可入腎、強筋骨。
杏仁粥:杏仁2(1個左右,大米50克,白糖或食鹽少許。將大米洗凈煮粥,快熟時加入杏仁繼續煮至熟,加少許白糖或食鹽。杏仁可止咳定喘、祛痰潤燥。核桃枸杞粥:核桃仁30克,洗凈搗碎,枸杞15克,洗凈,大米50克,洗凈,加適量水同煮成粥。為神經衰弱、小便余瀝不凈的食療佳品。
⑦ 中醫養生有哪些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
中醫養生主要包括:經絡養生、體質養生、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房事養生、情志養生、睡眠養生、環境養生、起居養生、食療養生、順時養生、四季養生、樂娛養生、部位養生、葯物養生、沐浴養生、減毒養生、靜神養生、瑜伽養生等內容。
中醫養生中特色療法分為:
針灸: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
拔罐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於皮膚,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
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
刮痧: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氣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葯膳食療: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葯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葯膳配方,將中葯與某些具有葯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⑧ 順時養生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順時養生是根據氣候時間變化防寒避暑,順從四季、時辰、氣候等特點調養身體,從而達到養生保健之目的。在古代,人們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這也是中醫說的五臟六腑以及經絡與十二時辰密切相關。
子時——睡覺保護陽氣
子時是23點到1點的時候,是膽經值班。此時為晝夜更替之時,陽氣虛弱,因此最好用睡覺來養護臟腑。
丑時——肝經造血時間
丑時是1點到3點的時候,是肝經值班。肝臟要解毒造血,就是在這個時候進行,所以不應熬夜。
寅時——號脈的最好時機
寅時是3點到5點的時候,是肺經值班。此時,天剛剛亮,這時候中醫號脈是最準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是肺病患者最愛咳嗽的時間。
卯時——空腹喝水,排出毒素
卯時是5到7點鍾的時候,是大腸經值班。卯時起床後要喝一杯水,以利排便。
辰時——早餐營養要均衡
辰時是7點到9點的時候,是胃值班了。這個時候吃早飯最宜接納食物。
巳時——工作學習的第一個黃金時間
巳時是9到11點,是脾經值班。脾經是主消化的,要吸收營養。這個時候也大腦是最具活力的時候,是一天當中的第一黃金時間,是老人鍛煉身體的最好時候,是上班人最出效率的時候,也是學生效率最高的時候。
午時——睡好午覺養陽氣
午時是11點到13點的時候,是心經值班。心經值班的時候我們要吃午飯、睡午覺。體質陰虛的人午時只需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就能起到養陽護心的作用。
未時——保護血管多喝水
未時是13點到15點的時候,是小腸經值班。小腸經吸收食物里的營養送到了血液,這個時候必須要喝一杯水,用來稀釋血液。
申時——工作學習的第二個黃金時間
申時是15點到17點的時候,是膀胱經值班。膀胱經是一條通過腦部的經脈,在申時,氣血容易上輸於腦部,所以學習效率很高。
酉時——預防腎病的最佳時期
酉時是17點到19點,是腎經值班。此時再喝一杯水,可以清洗的腎和膀胱,以遠離腎結石、膀胱癌、腎炎等疾病。
戌時——工作學習的第三個黃金時間
戌時是19點到21點,是心包經值班。是一天當中的第三個黃金段,可以學習、可以散步鍛煉身體。
亥時——准備休息
亥時是21點到23點,是三焦經值班。三焦指連輟五臟六腑的那個網膜狀的區域。一般來說,人體心肺屬上焦,中間脾胃屬中焦,肝腎屬下焦。這時候都應該休息,所以23點前就一定要上床
順時養生是中醫養生中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則。人體只有適應四季變化的規律,才能與環境保持協調平衡,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那麼大家在平日里應該要如何順時養生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中醫養生順時養生應該遵循的四大原則吧!
一、要做到「天人相應、道法自然」。
《秦問·上古天真論》中有記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忘作為。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百年,度百歲乃去。」因此,首先要做到生活有規律,不吸煙、少喝酒,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若是「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時間長了,健康肯定會受到影響。
二、「精神樂觀,積德行善」。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概念。因此,提倡民眾用樂觀的心態、積極的態度去看待和解決問題。因為樂觀是一種開放的心態。孫樹椿說,人高興時身體會分泌內啡肽,它能使人心情愉快,性格變得樂觀、開朗,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三、生命在運動。
無論哪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應該增加散步的時間,若散步後身體能微微出汗,效果最好。正確的散步方式是,保持從容又清閑的心態,「左顧右盼,勝似閑庭散步」。另外,冬季氣候寒冷,應適當減少戶外運動的數量和時間。
四、「飲食有節、各取所需」。
《素問·六節臟象論》中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人的盲目主觀規定不符合客觀規律是不行的,當你想吃什麼東西的時候,就是你的身體缺乏這種東西,就應該攝入這些食物。「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的養生觀點並不能適用於所有人,應該按照不同人群的生活習慣、工作情況而決定飲食的次數和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