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秋分節氣如何養生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注意:平衡營養、少辛增酸。
一、平衡營養:
營養學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樣化才能提供給人體全面的營養。如谷類,主要供給熱能和維生素B1;豆及豆製品,主要供給植物蛋白質;蔬菜水果,主要供給維生素C,無機鹽和食物纖維等。
秋季更應注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性,營養的平衡,才能補充夏季因氣候炎熱、食慾下降而導致的營養不足,特別應多吃耐嚼、富於纖維的食物。
二、少辛增酸:
所謂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剩肺氣之侵入。
根據中醫營養學這一原則,在秋季這6節氣期間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
三、陰陽平衡:
秋分時節晝夜均等,所以我們養生也要遵循陰陽平衡的原則,使陰氣平和,陽氣固密。「陰陽平衡」是中醫的說法,其實這與現代醫學中的「營養均衡」,有異曲同工之妙。想要均衡營養,首先要做到不挑食,保證食物的多樣化和「七天營養素」的平衡攝入。
(1)秋分中醫養生擴展閱讀:
秋分時節適宜吃的食物:
1、白蘿卜
白蘿卜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排出體內廢物,因為具有益胃、順氣、消食的功效,非常適合消化不良、積食的人群食用。白蘿卜味道微辣,可與排骨、牛肉、羊肉、豬蹄等一起煲湯,既可減輕辣味,還可以解膩,有補氣順氣之功效。
2、南瓜
秋冬季節是吃南瓜的黃金時節,南瓜富含碳水化合物、果膠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等成分,可以起到保護腸道、促進消化、促進潰瘍癒合以及排毒的作用。南瓜中的甘露醇可以減少糞便中毒素對人體的危害,同時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
南瓜烹飪簡單,蒸食、煮粥或煲湯皆宜。比如,小米南瓜粥,取小米100克用水浸泡20分鍾,南瓜300克去皮切塊,小米煮30分鍾後加入南瓜,攪拌均勻後繼續煮15分鍾即可。
3、生菜
生菜受到很多減肥愛好者的喜愛,常被用作蔬菜沙拉中的原料。生菜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並且含有大量水分,秋季乾燥,多吃生菜有助於補水,防治秋燥。生菜中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較白菜多,女性常吃有助於保持苗條身材。
Ⅱ 秋分養生需要注意什麼 秋分養生注意事項
1、護體:防秋燥引起的感冒、咳嗽
在風多乾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燥」。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濕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2、運動:以輕松平緩項目為主
秋令時節,如果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還可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秋季養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可以學習傳統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拳打卧牛之地」的功夫,從身體內部改善體質。
如果實在沒時間,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鍾,也大有裨益。此外,可選擇一些寧心安神的娛樂活動,如書法、繪畫等,也可登高望遠,以開闊心胸,使內心豁達,從而安定神志。
3、秋季進補切不可亂補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但秋季進補也不可亂補,應注意五大禁忌。首先,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能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還會引起發胖。
此外,血液中膽固醇增多,還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其次,忌慕名進補。一些市民盲目認為價格越高的葯物,就越能補益身體,但事實上,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Ⅲ 秋天是養生的最佳季節,在秋分的時候到底怎麼養生才能夠健康
首先調整好自己的作息規律。記住,千萬不能熬夜,要改掉熬夜的壞習慣,我們常說春困秋乏,人們到了這個季節會容易想睡覺,這也是沒有精神氣的表現。秋分是一年四季中黑夜和白天相等的一天,做到了黑夜和白天的平衡,我們中醫上也認為秋分這一天要達到人體的一個平衡,而睡覺是調節這種平衡的一個重要方法。只有多睡覺才會有好的精神氣,早睡早起,才會有一個好的身體。
第四,多吃一些補肺的東西。秋天因為天氣乾燥,容易對肺造成傷害,進而影響人們的呼吸道,所以要多吃一點補肺的東西,比如燕窩,百合鴿子湯,這類滋補為主的湯品。
Ⅳ 秋分養生非常重要,中醫養生的方法有什麼
秋分時期中醫的養生方法有很多,總的來說就是要調節作息,注重身體的滋養和情緒上的穩定,保持平和的心態,來應對秋日的乾燥和晝夜溫差過大對身體的影響。
秋分養生同時也要保持心態的平和,保持樂觀,平靜的心態。中醫養生講究氣,秋分時節,氣候乾燥,秋風起,樹葉黃,情景難免蕭瑟。人看了這樣的場景容易導致氣結淤滯,特別是老年人容易觸景生情,更容易氣燥抑鬱。所以秋分養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平靜,不要過於興奮,也不要總是感到抑鬱,應該適當地運動,讓自己的燥氣排解出來。
Ⅳ 秋分節氣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1、防秋「燥」,護陰津
秋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並為來年陽氣的生發打好基礎。「燥」為秋季的主氣,故稱「秋燥」。燥氣傷人,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
2、調養起居
調養從清晨開始。秋季氣候乾燥,但清晨卻多是天高氣爽,空氣清新,一日當中為舒適的時候。早睡早起是好習慣,利於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據有關專家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此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而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秋季的適當早起,可縮短或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也是有一定意義的秋季晝熱夜涼溫差較大,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
3、調氣養生
秋冬季寒風蕭瑟,多少使人觸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緒低落。憂郁、煩躁的情緒變化會對身體的健康產生不少的影響。
擺脫氣候帶來的情緒變換,應該調整好自身的精神狀態,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補充精力預防乾燥哦。
4、靜情緒
秋天自然界的蕭瑟,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更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凄涼、垂暮之感,勾起憂郁的心緒,這種情緒對於我們人體的健康是有著很大的不利影響的,所以我們在秋分前後,一定要保持安寧平靜,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心理上的影響。
精神調節順應秋氣的特性,保持寧而不躁,斂而不泄,清而不濁,神氣內斂,做到清靜養神,排除雜念,達到心境寧靜之狀態。秋分過後適逢重陽時節,此時秋高氣爽,不宜閉戶家中,建議外出遊玩,登高遠眺,飽覽風景,可使人心曠神怡,愁悶全消。
Ⅵ 秋分養生,秋分是什麼時候,秋分吃什麼養生,秋分節氣
每年9月22日~24日。
秋分養生可適當多食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版是白蘿卜、權胡蘿卜。蘿卜要分生熟,中醫認為,生者味辛、甘,性涼;熟者味甘,性平,入肺、胃經。 蘿卜生鮮狀態下食用具有良好的食療養生效果,即使曬幹了也是萬能葯物。蘿卜干中依然含有大量維生素B1、鈣和鐵,可為人體補充食物纖維和礦物質。
生吃可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於益脾和胃,消食下氣。 建議:脾胃虛寒者不要吃生蘿卜,而可以煮熟吃,可以治脾胃失和、腹痛作脹、痢疾或腹瀉、飲食不消、反胃嘔吐。
Ⅶ 秋分養生要注意哪些問題
1.飲食宜忌
在飲食上特別要注意預防秋燥。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勝品。在秋分時節,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卜、胡蘿卜。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還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秋分時節進補也不可太過。首先,忌無病進補。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能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還會引起發胖。此外,血液中膽固醇增多,還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其次,忌慕名進補。盲目認為價格越高的葯物,就越能補益身體,但事實上,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可能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2.生活作息
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哪怕比以往早10分鍾,也是進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氣愈重,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給以後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 秋日清晨氣溫低,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運動更要注意早晚溫差,以免受涼。
3.秋分運動
秋分時節,養生保健也應有講究,首要原則應順應秋季養生的節氣。秋令時節,若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還可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氣候乾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還必須注意四防:一防受涼感冒。秋日清晨氣溫低,不可穿著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在鍛煉時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應等身體發熱後,方可脫下過多的衣服;鍛煉後還切忌穿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二防運動損傷。由於人的肌肉韌帶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中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明顯降低,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的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准備活動;三防運動過度。
Ⅷ 秋分養生,秋分是什麼時候,秋分吃什麼養生
秋分一般在每年陽歷9月23日-24日之間,秋分可以吃的養生食物有:梨,鮮棗,西蘭花,銀耳。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
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復,自2018年起,將每年秋分日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
Ⅸ 秋分養生吃什麼好
1.秋日起居,早睡早起
秋季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夜愈深,寒氣愈重,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為以後的腰腿疼痛埋下隱患,還會引發咳嗽等疾病困擾。
秋季人們很容易發困,總感覺睡不夠。適當午睡,能使人身體得到舒緩和放鬆,更能有精力工作。
3.適當秋凍, 提升抵抗力
秋季氣溫稍有下降,雖涼卻不是很寒冷,是「秋凍」的較佳時期。如果過早保暖,機體對寒冷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認識過程,使得人體對寒冷的調節能力下降,真正到了寒冬時節更加容易患病。如果適當「凍一凍」,則有助於增加人體自身皮膚黏膜對寒冷的耐受力,從而提高抗病能力。
初季氣溫下降,青壯年穿衣要有所控制,避免身熱汗出,傷陰耗氣。晚秋早晚溫差增大,特別是秋末冬初,常有強冷空氣侵襲,此時若再一味強求「秋凍」,就會適得其反。
適當「秋凍」卻不能凍腳,特別要注意讓腳保暖。光腳很容易著涼,引起腸胃不適,甚至引發感冒。晚上臨睡前熱水泡一會兒腳也是不錯的秋季養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