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醫食療養生的好處是什麼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中說:「毒葯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B. 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中的葯膳養生法的內容簡介
在《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中的葯膳養生法》中,我們從中醫的角度對葯膳原理和實踐都做了詳專細的介屬紹。在製作葯膳方面,《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中的葯膳養生法》以最完整的烹調步驟、豐富的圖片、正確的觀念、取材簡單便利等優點,可以使讀者不用擔心陷入買不到材料、或者做不出來的窘境中,就算是新手也會很快作出即好吃又養生的葯膳佳品來。
C. 中醫葯膳養生調理身體效果好嗎
中醫葯來膳食療和中醫其源他臨床學科相同,堅持以中醫理論為運用基礎,側重整體觀念辨證施膳,以烹調工藝為製造方法,達到可口、服食便當、滋養強身、促進健康的意圖;重視葯食同源葯物和食物的運用,避免配伍忌諱及不良反應的發生。它以中醫理論為運用基礎,辨證施膳,由於中醫葯膳食療要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思維,所以運用食療葯膳有必要傑出中醫理論,中醫考究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中醫食療葯膳的分配要遵從中葯葯性的歸經理論、食物性味理論,注重五味與五臟聯系,以臟補臟;建議辨證用膳,因人、因時、因症施膳。同病異膳:同為感冒,風寒感冒,宜食辛溫解表、宣肺散寒、清淡易消化葯膳,如芫荽生薑湯、薑糖飲、生薑粥、防風粥、蔥白粥等;蔥白粥。風熱感冒,宜食清熱宣肺解表、清淡易消化葯膳,如薄荷粥、銀花飲、桑菊薄荷飲、蘆根大米粥等。
D. 中醫葯膳養生調理身體效果怎麼樣
葯膳是以葯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飪加工製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專用的膳食。它是中國傳統屬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它「寓醫於食」,既將葯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葯用,葯借食力,食助葯威;既具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所以在調理身體在方面,效果還是不錯的!
E. 中醫葯膳養生治病的理論依據簡答題
中醫葯原則是葯物、食物,歸內經。肺臟-辛味葯物食物(下同),心容臟-苦味,肝臟-酸味,脾臟-甜味,腎臟-鹹味。中醫葯膳歸十二正經,然而,奇經八脈葯膳不起作用,而是依靠元氣,氣血濡養。
也就是葯膳食物具有靶向性,辛、苦、酸、甜、咸五味,非別歸肺、心、肝、脾、腎。進一步說,人吃葯膳之後,小腸吸收營養物質,然後,營養物質進入經絡高速公路,傳遍全身,不同味的營養物質,停留在不同臟腑。
比如說夏天心火上炎,服用黃連去火,治病。服用黃連羊肝丸,不僅去心火,還去肝火,清心明目。
F. 養生葯膳是如何分類的
有四種分類:
1、按形態分
一為流體類,如將作為葯膳原料的葯物或食物經粉碎加工製成粗末,以沸水沖泡可溫浸即可的茶包;
二為半流體類,如將葯材和食物加水一同煎煮,去渣,濃縮後加糖或煉蜜製成的半流體狀的稠膏;
三為固體類,如以稻米、糯米、小麥麵粉等為基本材料,加入具有補益且性味平和的葯物製成的米飯和麵食類食品。
2、按製作方法分
有燉、燜、煨、蒸、煮、熬、炒、熘、鹵、燒和炸。
3、按功用分
一為養生保健延壽類,如補益氣血葯膳:適用於平素體質素虛或病後氣血虧虛之人,如十全大補湯、八珍糕等;
二為美容美發類,如增白祛斑葯膳:適用於皮膚上有黑點、黑斑、色素沉著之人,如白芷茯苓粥等,以美容增白;
三為祛邪治病類,如解表葯膳:具有發汗、解肌透邪的功效,適用於感冒以及外感病的初期。
4、按滋補形式分
平補:指用甘平和緩的補益方葯治療體虛久病、病勢發展較慢者,是一種緩補法;
清補:清補是專指夏天的補養,它指選用具有一定驅暑生津功效的飲食,以補充人體的消耗;
溫補:用溫性補益葯治療虛寒證的方法;
峻補:用強力補益葯治療氣血大虛或陰陽暴脫的方法。因極度虛弱和危重證候時非大劑峻猛補葯不足以挽救垂危,故此命名。
(6)中醫葯膳養生擴展閱讀:
養生葯膳的應用原則
1、因證用膳
中醫講辨證施治,葯膳的應用也應在辨證的基礎上選料配伍,如血虛的病人多選用補血的食物大棗、花生,陰虛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麥冬等。只有因證用料,才能發揮葯膳的保健作用。
2、因時而異
中醫認為,人與日月相應,人的臟腑氣血的運行,和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用寒遠寒,用熱遠熱」,意思是說在採用性質寒涼的葯物時,應避開寒冷的冬天,而採用性質溫熱的葯物時,應避開炎熱的夏天。這一觀點同樣適用於葯膳。
3、因人用膳
人的體質年齡不同,用葯膳時也應有所差異,小兒體質嬌嫩,選擇原料不宜大寒大熱,老人多肝腎不足,用葯不宜溫燥,孕婦恐動胎氣,不宜用活血化瘀之品。這都是在葯膳中應注意的。
4、因地而異
不同的地區,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有一定差異,人體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亦有不同,有的地處潮濕,飲食多溫燥辛辣,有的地處寒冷,飲食多熱而滋膩,而南方的廣東飲食則多清涼甘淡,在應用葯膳選料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葯膳
人民網-想用葯膳來養生?注意事項需了解
G. 養生、葯膳、食療、保健的概念和區別
概念
養生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即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葯養、節欲、辟穀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葯膳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葯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葯膳配方,將中葯與某些具有葯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簡言之,葯膳即葯材與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食療又稱食治,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
保健,意思:保護健康。亦指為保護和增進人體健康、防治疾病,醫療機構所採取的綜合性措施。
區別
養生產生於上古先民為抗禦嚴酷的自然環境,調整體力,抗禦疾病,防治疾病的需要。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養生是先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葯膳它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它「寓醫於食」,既將葯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葯用,葯借食力,食助葯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
食療通常認為,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可食性物質。也就是說,食物最主要的是營養作用。其實不然,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營養,而且還能療疾祛病。如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
養生,指合理選用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保健方法,通過長期的鍛煉和修習,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目的的技術和方法。簡而言之,所有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活動都是養身活動。
H. 節氣養生葯膳食譜
葯膳是中醫養生中最為常見的方法之一,通過將一些葯材和食材搭配起來製作成美味食物進食,既能享受美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病養生的作用,而且副作用還小,因此深受大家的喜愛。根據不同的配方搭配,葯膳各有不同的養生功效,下面這些配方,是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搭配且效果不錯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加嘗試。
1. 韭菜炒核桃仁
食材:韭菜、核桃仁。
做法:將韭菜摘洗干凈後切成小段,核桃仁用開水浸泡去皮,國內燒熱油放入核桃仁翻炒至焦黃,撈出瀝干,將韭菜段放入油鍋中翻炒,根據自己的口味加調味料,加適量開水將韭菜煮至八成熟後,倒入炒過的核桃仁翻炒至完全熟透即可。
功效:補腎健腦。
2. 黃芪鱔魚湯
食材:黃芪、鱔魚、紅棗、蔥姜蒜等調味料。
做法:鱔魚宰殺干凈切塊備用,紅棗、黃芪洗凈、准備蒜末和姜絲,起鍋燒熱油,將魚塊和姜絲下鍋翻炒至魚半熟,放入黃芪、紅棗,加適量清水煮開後轉小火煲一個小時後即可調味食用。
功效:安神補血。
3. 木耳紅棗湯
食材:木耳、紅棗、冰糖。
做法:紅棗浸泡兩個小時後去核,木耳泡發洗凈,將兩種食材放入鍋中加清水和冰糖,放入蒸籠內蒸一個小時後即可食用。
功效:養血補虛。
4. 天麻豬腦湯
食材:天麻、豬腦。
做法:天麻提前浸泡至發軟,豬腦洗凈,兩者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隔水燉一個小時,加鹽調味食用。
功效:補腦祛風。
5. 薑糖蘇葉飲
食材:生薑、紅糖、紫蘇葉。
做法:姜切絲,魚紫蘇葉、紅糖一起放入杯中,加開水沖泡,蓋上蓋子燜十分鍾左右飲用。
功效:溫經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