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醫對頭痛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認為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將六腑、五體、五官、九回竅、四肢百骸答等全身組織器官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來完成機體統一的功能活動。各臟腑、器官在生理上和病理上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因此可以通過五官、形體、色脈的外在變化,了解和判斷內臟的病變;而體表的病變也可以通過經絡內傳,影響五臟六腑的功能。 頭為元神所居,「諸陽之會」、「清陽之府」,又為髓海所在之處,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會於此。於是天氣所發,六淫之邪,人氣所變,五臟之逆,均可導致頭痛。頭痛是全身病理變化的局部反應。因此治療頭痛應當從整體出發,全面分析,辨證論治,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外感六淫之邪所致頭痛者,病性多屬實,治療以祛風散邪為主;內傷所致頭痛,則多屬虛,治療就應以補為主,多用益氣養血、滋陰溫陽之法,也有夾痰夾瘀者,則應當攻補兼施。
『貳』 我頭疼,幫忙給開個中葯方
頭痛是有顱內炎症、缺氧、出血、腫瘤、機械損傷、顱神經、副鼻竇病變等神經、精神因回素引起的一種病症,中答醫又稱「頭風」、「腦風」。
頭痛症范圍很廣,涉及內、外、神經、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分外感和內傷兩大類。
民間治療頭痛的絕招有:
1:處方:孩兒參30克,野菊花20克,赤芍、蔓荊子各15克,蚤體10克,川芎88克,蜈蚣3條。
用法:日1劑,水煎,服2次,葯渣用布包,熱敷患處,服葯期禁房事,避風寒,忌辛辣。
療效:用葯5-10劑,有效率達93.6%
2:治偏頭疼
處方:川芎30克,白芍、酸棗仁、葛根各15克,天麻、僵蠶各10克,白芥子、細辛各3克。
用法:水煎,日1劑,服2次。
療效:用葯5-10天,有效率為95%
『叄』 中醫如何辨證這樣的"頭痛"
中醫認為你這是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首先頭痛集中於頭頂屬厥陰肝經范圍。其次你喝酒,服用川芎、白芷等辛溫上火的葯這些葯是會擾動肝陽的所以會加重頭痛。所以你應該平時常服枸杞、菊花、天麻之類清肝的葯物。
『肆』 治療偏頭痛的中醫葯方
治療偏頭痛的中葯成方或者經典方一般是逍遙散,歸脾丸,川芎茶調散,或者羌活勝濕湯,這些都是一些歷代的經典名方,還有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等等,這些葯根據辯證,根據患者的病情辯證使用。
『伍』 偏頭痛可以中醫治療嗎
中醫治療偏頭痛一般從肝風、痰濁、血瘀幾方面入手,可以選擇針灸、按摩、推拿等方法進行局部的活血化瘀,氣血運行通暢也可以達到效果。
『陸』 頭痛吃什麼中葯
這個要辯證,看是陽明頭痛,少陽頭痛,厥陰頭痛等等。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肝腎虧虛,肝陽上亢,氣血瘀阻等等原因
『柒』 偏頭痛,中醫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嗎
1、生活調理:清淡飲食,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穩定的情緒;2、葯物治療:包括止痛葯、鈣離子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抗癲癇葯、麥角類制劑等;3、針灸:對偏頭痛有預防作用。服用腦清片以緩解疼痛,並可以結合中醫針灸、推拿等治療,建議平時注意休息,多做戶外活動,保持情緒舒暢,放鬆心情對你的頭痛症狀會有很大的幫助。 偏頭痛是以發作性中度到重度搏動性頭痛,伴惡心、嘔吐或畏光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你可以使用中醫治療效果比較理想,要預防偏頭痛的發作,首先消除或減少偏頭痛的誘因,如避免痛的各種因素,突破常規治療的不足。]功能活血化瘀,養血平肝。主治高原地區血管性頭痛。
[處方及用法]丹參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雞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細辛2克(後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後加入白糖熔化,濃縮至100毫升。每日1劑,12~15天為1療程。
『捌』 頭痛中醫可以調理嗎
頭痛中醫可以調理的,不過在急性期應該去醫院做個檢查,化驗一下血生化照個CT ,排除內器質性病變後,可以容中醫調理,或者知道什麼病了也可以中醫調理的。一般頭痛都不是什麼大病的,有時候是著涼了,或者有時候脾胃不好,女性經期等,氣血供應不上頭部,也會頭痛的。
『玖』 中醫治療頭痛的方法有哪些
1.風寒頭痛
【症狀】頭痛時作,痛連項背,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常喜裹頭,口不渴,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
【方葯】川芎茶調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川芎12g,荊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風6g,薄荷24g,細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調下。若惡風明顯者加麻黃、桂枝以宣散風寒。若頭痛較劇者可加蜈蚣、全蟲通絡止痛。
2.風熱頭痛
【症狀】頭脹痛,甚則如裂,發熱或惡風,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大便不暢或便秘,尿黃,舌質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祛風清熱。
【方葯】芎芷石膏湯(《醫宗金鑒》)加減。川芎10g,白芷10g,石膏20g,菊花12g,藁本6g,羌活6g,黃芩10g,梔子10g,生甘草6g。若熱甚傷津,症見舌紅少津,可加石斛、知母、天花粉等生津止渴。若大便秘結,口鼻生瘡,腑氣不通者,可合用黃連上清丸以通腑瀉熱。
3.風濕頭痛
【症狀】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胸悶納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膩,脈濡。
【治法】祛風除濕。
【方葯】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加減。羌活10g,獨活10g,川芎12g,蔓荊子10g,防風10g,藁本6g,茯苓12g,薏苡仁15g,炙甘草6g。若濕濁中阻,症見胸悶納呆,脘痞便溏,可加蒼術、厚朴、枳殼、陳皮等以燥濕和中。若兼惡心嘔吐者,可加姜半夏、生薑降逆止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