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秋季養生怎麼做中醫建議做好哪「四收」
秋天是一年當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季節,這個季節的天氣由熱轉涼,氣溫變化比較大,所以我們要格外的注意身體健康和養生。那麼對於秋天的養生中醫有一個說法是要做好四收,這四收是什麼東西呢?
第四收講的就是要收心神,因為這個季節自然景色會慢慢變得比較慘淡,這樣導致人們容易心情低落,有一點「悲秋」情緒產生,這是不對的,在這個季節建議大家情緒上要盡量的去克制,不要常常的感傷,更多的是應該去感受這個季節溫潤的景色以及氣候,如果有了不好的情緒,應該及時的宣洩一下。保持愉快的情緒和心態,對於秋天養生是非常重要的。
② 秋季怎樣養生
1、合理膳食,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准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秋燥之氣易傷肺。因此,秋季飲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蔬菜宜選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白木耳;肉類可食兔肉、鴨肉、青魚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廣柑、山楂等。適當多飲水,多吃些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蔥、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熱之品及油炸、肥膩之物。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3、保持樂觀情緒,靜養心神
秋季萬物成熟是收獲的美好時節;但秋天也是萬物逐漸凋謝、呈現衰敗景象的季節。在此時節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頹廢等傷感情緒,因此,要注意調養情智,學會調適自己,要保持樂觀情緒,保持內心的寧靜,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可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適當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這些都有益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4、衣裝適宜,謹防著涼
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在此季節,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在此季節只要不是過於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讓身體得以鍛煉,使其具有抗禦風寒的能力。但是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
5、秋燥傷肺少吃辛
秋季天高氣爽,空氣乾燥,濕度小,人易出現咽干、乾咳等症狀,這是由於燥邪傷肺所導致的現象。此時,應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
6、肺燥傷肝要吃酸
從中醫五行生剋來講,肺屬金,肝屬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損。因此應適當吃點酸味食物,因為「酸入肝」,可以強盛肝木,防止肺氣太過對肝造成損傷。酸味食物可以收斂肝氣,有保肝護肝的作用,但也不可過量。因為許多酸性食物,如醋、烏梅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
7、秋瓜壞肚少吃寒
許多人都有這種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壞肚子,這與秋天的氣候有關。秋季天涼了,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再吃多了陰寒性質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導致陽氣不振而腹瀉、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臟。
③ 秋季如何養生最佳方法
您好,秋季,指中國農歷7、8、9 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 個節氣。秋季,氣溫逐漸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濕度相對降低,氣候偏於乾燥,人們煩躁的情緒也隨之平靜,且秋風帶來秋季宜人的景色。許多因素往往在不經意間影響著您的健康,且夏季過多的耗損也應在此時及時補充,所以秋季亦應特別重視養生保健。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來養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健康飲食:養生品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還應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這對護肝益肺是大有好處的。2、調理脾胃: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3、預防秋乏: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4、預防秋燥: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皮膚乾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5、預防感冒: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希望可以幫到您,祝您健康。
④ 從中醫養生角度來看,秋天如何養生,防止秋乏秋燥
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秋天想要養生的話,首先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在飲食上面吃的清淡一點,除此以外一定要勞逸結合,想要防止秋乏而秋燥的話,一定要做到以上的幾點。其實很多人都想要在秋天進行養生,因為秋天的天氣比較特特殊,秋高氣爽的比較陰涼。如果稍微不注意的話,可能就會被濕氣入體,造成一系列的疾病,因此在秋天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以上的幾個點,那樣的話才能夠健健康康的度過整個秋季,接下來將會從不同的角度給大家好好講解一下。
對於這件事情你要是有什麼更好的想法,歡迎寫的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嘛。
⑤ 中醫秋季養生的特點是什麼
秋季轉涼,氣候乾燥,初秋是養生好時節,好好利用這個時期讓自己擁有一個好身體,秋季養生,重在潤肺! 【秋季】舊病易發,調和陰陽宜養津,重在潤肺 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諸節氣,其中的秋分為季節氣候的轉變環節。 秋季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天氣以濕氣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故被稱為「多事之秋」。 秋分之後,由於雨水漸少,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氣候。此季容易耗損津液,發生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因此,秋日宜吃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如泥鰍、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鮮山葯、梨、紅棗、蓮子等清補柔潤之品。 秋季養生應注重一個「和」字,包括對精神意志、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的調攝。 中醫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與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因此秋季養生應注重一個「和」字,包括對精神意志、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的調攝。此外,秋季要注意順應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 中醫醫書記載,「蓋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建議根據自身實際選擇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紅棗糯米粥滋陰養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薑粥禦寒止嘔,胡桃粥潤肺防燥,菊花粥明目養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葯粥健脾固腸,甘菊枸杞粥滋補肝腎。 秋季養生食譜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此時人體也應順應四時變化的規律,進入保護陰氣的時機,在飲食方面應以防燥養陰、滋陰潤肺為主。 入秋飲食宜甘潤。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葯、梨、葡萄、荸薺、糯米、甘蔗、豆漿、芝麻、蓮藕、菠菜、豬肺、鱉肉、橄欖等,這些食物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作用。應少食蔥、姜、辣椒等辛味之品。 秋季飲食宜滋補。秋季引補是中醫養生要旨之一,為冬令進補打好基礎,避免冬季虛不受補的發生,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中葯材,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蔥、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傷及肺氣;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檸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⑥ 秋季怎樣養生
天是收獲的季節,從超市內琳琅滿目的水果也能感受到。但是,眾多的水果中,選有潤肺功效回的水果答來「抵抗」秋燥,可謂事半功倍。中醫認為,秋季大量上市的許多新鮮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是秋季養生保健的最佳輔助食品。但同是養肺水果功能也會有差異,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有所偏重。黃秀賢王秀賢。
⑦ 進入秋冬季,怎樣用中草葯養生保健
1.龍骨
別名陸虎遺生、那伽骨、五花龍骨、青化龍骨、花龍骨、白龍骨,為古代哺乳動物象類、犀類、三趾馬、牛類、鹿類等的骨骼化石。由磷灰石、方解石以及少量黏土礦物組成。呈圓錐形或圓柱形,多煅後敲碎用。該品味澀性涼,能鎮驚安神、除煩清熱,治心悸、失眠等。
2.地龍
為環節動物門蚯蚓科動物參環毛蚓,俗稱環毛蚯蚓的乾燥體。主產於廣西、廣東、福建。性寒,味咸。可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麻痹、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等。
3.龍子衣
葯方常寫龍衣、蛇蛻,為游蛇科動物黑眉錦蛇、錦蛇或烏梢蛇等蛻下的乾燥表皮膜。春末夏初或冬初採集,除去泥沙,乾燥。氣微腥,味淡或微咸。具有祛風、定驚、解毒、退翳的功效。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角膜出翳,喉痹,疔腫,皮膚瘙癢等。
4.龍葵子
為茄科植物龍葵的種子,龍葵植物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取。種子所含脂肪酸主要是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並含少量甾醇。味甘,性溫,無毒。主治急性扁桃體炎,疔瘡。
5.五爪龍
學名烏蘞莓,是葡萄科植物烏蘞莓的全草,又名烏蘞草、五葉藤、母豬藤。生於曠野、山谷、林下、路旁。性平味甘、微苦。具有祛風除濕、祛瘀消腫、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尿的功能,可以治療咽喉腫痛、癤腫、癰疽、疔瘡、痢疾、尿血、白濁、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症。
6.龍膽
為龍膽科植物及中葯材龍膽的統稱。中國有龍膽屬240多種,多產於西南高山地區。龍膽也是重要的葯用植物,其根和根莖入葯具有清熱、瀉肝、定驚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性味苦,澀,大寒,無毒。主治骨間寒熱、驚病邪氣,繼絕傷,定五臟,殺蟲毒。」龍膽對治療頭發全脫也有很好的療效。
7.龍齒
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牙齒的化石。龍齒性涼,味甘澀,功能鎮驚安神,清熱除煩。主治驚癇,癲狂,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身熱心煩。
8.龍血竭
為百合科劍葉龍血樹的樹脂,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及東南亞國家。主要成分為龍血素B,微有清香,味淡微澀。功能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斂瘡生肌。用於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婦女氣血凝滯,外傷出血,膿瘡久不收口。
9.枸杞:抗疲勞、降血壓
《神農本草經》稱枸杞能補肝腎、益精明目、養血,增強免疫力,有很好的抗疲勞功效。同時還能降低血液膽固醇,對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具有療效。
10.蜂王漿:抗衰老
蜂王漿含有豐富營養成分,可促進蛋白質合成,促進細胞生長,增進新陳代謝及組織再生能力。
⑧ 秋季該如何養生
秋季:陽消陰長,天乾物燥要養收
「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
——《管子》
養生要點:秋屬肺金,主收。秋天由於陽光漸收,而陰氣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收,是指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夏長」到「秋收」,而相應改變,因此,秋季養生皆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尤其春夏傷陰耗津的人、陰虛津虧者,更要抓緊秋冬時機養陰生津,以調整、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
起居、飲食、精神、運動防疾等方面的調攝,應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方能安全度過「多事之秋」。秋季起居應該早睡早起,做到清靜安寧,神氣漸收,不讓意志外馳,保持肺氣清靜,以適應秋季寒涼的氣候。
秋冬季節堅持適度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金秋十月是最適宜登山的季節,在做登山前的熱身運動時,特別要注意下肢肌肉和關節的活動。可以先在原地慢跑幾分鍾,然後做有針對性的伸展練習。經過休息和適當調整,讓心肺功能從發揮部分功能,轉變為發揮全部功能,再做同樣強度的運動,就能夠適應了。
登山是一項大眾體育運動,因為沒有過高的技術要求,多數人都能參與。但也有一部分人因為身體緣故並不適合登山。比如:腿部有疾病的人;冠心病患者;癲癇病患者,有眩暈症者等。其他如內臟下垂、高血壓、肺氣腫病,以及處於生理周期的女性,一般不宜登山。
秋季鍛煉有很多好處,因為入秋之後氣溫適度,氣候宜人,在這樣的季節養成鍛煉的習慣,讓身體受到良性的刺激,會更加容易適應進入冬季後氣候的變化。
有的人覺得運動量大身體才能練好,抵抗力強,其實不然。運動跟吃飯睡覺一樣,都是適度才好。從中醫理論講,秋天人體的精氣處於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由於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開始下降的環境中容易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每次運動中也要注意運動的方法。除了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外,運動的幅度強度都要重視,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已經很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了。晚上睡得晚,早上工作又多,不少人沒有時間早上鍛煉,所以有人就把鍛煉的時間定在了晚飯後。能夠堅持鍛煉是件好事,不過飯後立即進行運動,哪怕是散步也是不利於健康的。這是因為飯後消化系統的血液循環大大增加,而身體其他的部位血液循環就會相對減少,如果馬上開始運動,消化的過程受阻,胃腸容易生病。所以飯後30分鍾後再進行運動為好。
由於秋季人體的生理活動也隨自然環境的變化,處於「收」的階段,陰精陽氣都處在收斂內養的狀態,故運動養生也要順應這一原則,即不要做運動量太大的項目。以防汗液流失,陽氣傷耗。祖國醫學主張秋季多做「靜功」鍛煉,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里的肺臟與秋季相應,秋季宜注意保養肺臟,而常練六字訣里的「嘶」字功,有助於養肺氣。具體功法是:
預備功。頭頂如懸,雙目凝神,舌舐上齶,沉肩垂肘,含胸撥背,松腰坐胯,雙膝微屈,雙腳分開,周身放鬆,大腦入靜,順其自然,切忌用力。
在呼吸調順後,縮身屈背,兩肘後縮下沉,上身盡量俯下,同時吸氣,再呼氣呼濁,呼氣時發「嘶」字音。此時,兩唇微向後收,上下齒相對,舌尖微出,由齒縫向外發音。意念由足大指之尖端領氣上升,兩臂循肺經之道路由中焦提出,向左右展開,如鳥之張翼,自己感覺到大氣行於脈絡中,如小蟲之爬行。由腹而胸,出肺系入上臂內廉,過肘漸入手寸口魚際穴中,直達拇指尖端之少商穴內,呼氣盡而氣到指實。當呼氣盡時,即用口用鼻吸氣,橫膈膜受到外氣之逼迫下降,則小腹因之而隆起。休息片刻,自然呼吸一次,再念「嘶」字,口型及兩臂之動作如上,這樣連續6次,即行調息。方法是:改用通常呼吸,但還要堅持鼻納口吐,兩目微閉,兩唇輕合,上下齒相互輕輕叩擊36次,若口中津生,猛力咽下,以意念送至腹部丹田。嘶氣後之所以還要調息,目的是補養肺因嘶後耗損,補益體內正氣,養生家高濂稱這一方法是修養肺臟法。
秋季若常練此功,可治痰多氣壅,口乾咽痛。早晨練功一定要到空氣新鮮、樹木茂盛的公園中練,在練功時應防止七情干擾,不恣意房事等。
吸收功:晚餐後兩小時,選擇室外空氣清新之地,先慢步走10分鍾,然後站定,面對明月,兩腳分開與肩平,兩手掌相搭,掌心向上,放於臍下3公分處,雙目平視,全身放鬆,吸氣於兩乳之間,收腹,再緩緩呼氣放鬆,持續半小時即可。
拍肺功:每晚臨睡前,坐在椅子上,身體直立,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鬆,意守丹田,吸氣於胸中,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胸部由上至下輕拍,呼氣時從下向上輕拍,持續約10分鍾,最後用手背隨呼吸,輕叩背部肺俞穴數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