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鼠年的迎新納福 老鼠娶親
鼠年將至,我們中國人對老鼠的感情可不一般。說不定,在我們歡度除夕的時候,老鼠也忙著辦喜事哪!在傳說中老鼠為什麼總要嫁給貓?這可不好說。也許這是貓的報復———誰讓老鼠位列「十二生肖之首」,而貓卻榜上無名?
按照現代人對鼠的感情,會奇怪為 按照現代人對鼠的感情,會奇怪為什麼鼠能入十二生肖,還是排第一,而貓上不了榜?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十二生肖反映的是遠古先人的生活,並不反映現代人的生活。先人看見老鼠身手敏捷,眼睛骨碌碌地轉,非常崇拜。我們那兒的鄉俗仍認為肖鼠之人聰明,就是這一古老仿生學的遺跡。
——壁畫中的鼠以子神面目出現,扮演著辟邪、納吉、引魂的角色
老鼠的靈性還不止於聰明,它能「咬天開」,引導人升入極樂世界,本事真是了得!這是有考古學根據的———1979年至1981年,在發掘山西太原北齊武平元年(570年)東安郡王婁睿墓時,發現在墓堂頂部與上中欄處繪有星圖、十二生肖、雷公、電母等壁畫。其中十二生肖圖為首見。它位於墓室上欄一周,按正北為鼠,正東為兔順序排列,高1米,長4.3米,僅殘留鼠、牛、虎、兔。墓中的壁畫以祥瑞與天象為內容,用於厭勝、驅邪,並引導墓主人靈魂升天。壁畫中的鼠是以子神的面目出現的,同樣扮演著辟邪、納吉、引魂的角色。
這種老鼠老大的哲學,實在讓現代人感到陌生,卻是古人心靈史的一部分。
——《詩經·碩鼠》是先人表達對老鼠崇拜的逆反
當然,古人對老鼠的感情不單一。《詩經·碩鼠》雲:「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吃我們的穀子啦,多少年養活你們,卻沒見你看顧我們。離開你們,我們自己去找樂土,那才是我們安身之處。
這其實是先人表達的對老鼠崇拜的逆反。這種感情漸漸成為主流,為現代人所熟悉,以至台灣一首兒歌這樣來指呼老鼠:「一鼠賊子名,二牛駛犁兄。三虎山崎嶇,四兔游東京。五龍皇帝命,六蛇受人驚。七馬跑兵營,八羊吃草嶺。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十一狗吠客兄,十二豬菜刀命」,明顯地表示出了對老鼠的鄙視。
至於老鼠的那股聰明勁,也在下面這首蘇州叫賣桃花塢鼠婚年畫的歌謠中得到了徹底顛覆:
年三十夜裡鬧糟糕,老鼠做事真熱鬧。格(這)只老鼠真靈巧,馬桶夜壺挑子一大套。綉花被頭兩三條,紅漆條箱金線描。格(這)邊還有瓷花瓶,雞毛撣帚插仔牢。格(這)只老鼠真正嬌,坐勒轎子里廂眯眯笑。頭上蓋起紅頭巾,身上穿起花棉襖。吹吹打打去成親,親戚朋友跟著匆匆走。旁邊還有花黃貓,一塔刮子吃精光。
幾乎所有關於「老鼠娶親」題材的民間剪紙與年畫中,都有一隻「花黃貓」,用於嘲笑老鼠的「大膽」與「失智」,所謂「佳期百日慶回門,膽大老鼠來迎婚。三遇狸貓山後立,一口吞去命歸陰」是也。
——老鼠娶親,一個新春的童話
當然也有抱「童話意境」的眼光來看待「老鼠娶親」的。
《虞城志》記載,他們那兒正月十七夜民間禁燈,以便鼠嫁。杭俗謂除夕鼠嫁女,竊履為轎。古代無名氏描述那種場面曰:「好合定知在子時,以履為車鼠子迓。鼠婦新來拜鼠姑,鼠姑卻立拱而謝。」周作人對此題材曾賦詩曰:「老鼠今朝也做親,燈籠火把鬧盈門。新娘照例紅衣褲,翹起胡須十許根。」這哪是老鼠?分明是人嘛!
魯迅先生更是高看老鼠一眼,他在《朝花夕拾》的《狗·貓·鼠》中寫道:我床前就貼著兩張花紙,一是「八戒招贅」,滿紙長嘴大耳,我以為不甚雅觀。別的一張「老鼠成親」卻可愛。自新郎、新婦以至儐相、賓客、執事,沒有一個不是尖腮細腿,像煞讀書人的,但穿的都是紅衫綠褲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見人類的迎娶儀仗,也不過當作性交的廣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時的想看「老鼠成親」的儀式,卻是極其神往。
老舍先生在《多鼠齋雜談·貓的早餐》中「翻說」了魯迅這段話中的幽默,說他的多鼠齋多鼠,便買來一隻貓抓鼠,偏偏那貓瘦小,老舍用繩子把它系住,不是怕它跑掉,而是怕老鼠碰著吃了它。後來,在老舍先生的精心照料下,那隻貓的食譜漸漸擴大,乃至有一天早上,老舍發現它抓住了一隻半活的老鼠,旁邊還有兩只死蛙。連蛙都吃!不愧是食肉動物。老舍卻在一旁感嘆自己正在戒煙、戒酒、戒茶、戒葷,好像他和那隻貓的命運對調了一下。
說到貓,該說一說本文開頭的那個疑問了:為什麼十二生肖里沒有貓?因為在創造十二生肖的年代裡,人們的生活里還沒有貓。答案就這么簡單。
——屬鼠人士的出生年:
1936、1948、1960、1972、1984 、1996、2008、2020
公元年號除以12餘數是4的年份,都是鼠年。
列成公式為:公元年號÷12=某個商,同時余數是4。
例如: 2008÷12=商167,同時余數是4。那麼,2008年就是鼠年。
注意以上只是大概的對應關系,因為世界通用的公歷和中國的干支歷是兩種不同的歷法。
鼠年起算自二十四節氣之立春,因為生肖年依附於干支紀年,而干支紀年又是干支歷的紀年方法。歷代官方歷書(即黃歷)皆如此。農歷只是借用干支來紀年,其一年的范圍在正月初一至除夕內,此點並無爭議。而農歷和干支歷是兩種不同的歷法,兩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則、每年天數等皆不同。由於民國後使用了公歷,不少民眾包括極個別所謂專家在歷法知識上的欠缺,所以兩者常被混淆。
干支歷是以60組各不相同的天乾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一種歷法,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歷。它以立春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干支歷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自古以來,干支歷一直為官方和民間所普通認識,應用於天文、風水、命理、選擇術和中醫等學科上,並為歷朝官方歷書(即黃歷)所記載。以清朝官修史書《清實錄》為例,書中的干支紀年均以立春為分割點:如中華書局影印《清實錄》之第十七冊,乾隆實錄之第九冊,第573頁,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實錄》的記載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見清代《紅樓夢》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這里更是明確地指出干支歷在紀年紀月時的轉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