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醫如何治療癲癇病
,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擁有悠久的歷史。中醫治療癲癇病早在很久以前就有文獻記載,那麼中醫到底是如何治療癲癇病的呢?下面就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中醫學認為癲癇一病,多屬本虛標實、上盛下虛的證候。該病在發作期雖有本虛的見症,但多以風陽、痰熱、氣逆、絡阻的"標實"症狀較為突出。風痰濁邪蒙蔽腦竅,壅塞清陽,元神失控致癲癇的症狀比較明顯。下面就讓我們的專家為您簡單介紹一下中醫治療癲癇的原則吧!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按中醫治療癲癇的原則,應先以祛邪為主,可用開竅醒神、平熄肝風、清化痰熱、活血通絡、通腑泄熱轉氣等治法。此時邪氣亢盛、證候偏實而病程短暫,所以治無緩法,應迅速地祛除病邪為好,可針葯並用,中西醫並舉。至休止期以後,證候多由實轉虛,是本虛標實而側重在"本虛",上盛下虛而側重於"下虛",其虛多見氣虛與陰虛,但以脾腎兩臟證候為主。按緩則治其本的原則,應以扶正培本為主。因有血瘀、痰濁阻絡的標實證在,故治療方面最宜標本謙顧,而健脾化痰、益氣活血、育陰通絡、滋陰潛陽、填精補髓等都是常用的治法。事實上,癲癇發作期多為時短暫,規律性的治療難以按病期考慮,治療的時間以休止期為主,所以對休止期的辯證治療十分重要。總之,中醫癲癇治療原則是消除病因、平降逆氣、穩定腦神以控制發作,調整臟腑、經絡、氣血功能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消除病因要有針對性,有熱清熱,有痰逐痰,有瘀化瘀,有風熄風,有驚鎮驚,有積消積,有蟲驅蟲;平降逆氣要抓主運脾、平肝、通腑、因逆氣之驟生多因肝氣上逆,脾胃轉輸紊亂;調整臟腑、經絡、氣血功能要重在調補脾胃。中醫治療癲癇源遠流長,中葯從調理方面入手,扶正氣、驅邪氣,從根本上改變身體狀況,從癲癇治病灶根源將癲癇徹底根除,副作用小,效果好。是治療癲癇的上佳選擇。癲癇患者在中醫治療癲癇時要選擇正規的、中醫治療癲癇病的醫院,現在很多中醫治療,魚龍混雜,千萬不要輕信游醫、偏方,延誤了癲癇的最佳治療時間。你想了解哪家醫院中醫治療癲癇效果好,可以點擊咨詢我們的在線專家。
❷ 哪裡有好的中醫治療癲癇病
中醫治療癲癇症方法有兩種,有葯物治療和耳穴治療。1、葯物治療:中版醫治療以祛風、化痰、權補血為主。常用天麻、當歸、炙甘草等葯物;2、耳穴治療:通過刺激耳周穴位可以控制癲癇病,一定療效。治療癲癇症一般都是中西醫結合,效果會更好。
❸ 中醫是怎麼治療癲癇病的
武漢通信指復揮學院醫院制專家告訴您中醫是如何治療癲癇病的,在西醫的檢查基礎上,准確的診斷出疾病的類型,發作症狀,然後進行辯證的治療。根據病症的輕重和療法的深淺,正氣的盛衰有密切關系。初期發病,正氣未衰,痰濁不重,故發作持續時間短,間歇時間長,如果反復發作,正氣漸衰,痰濁不化,愈發愈頻,是正氣更衰,互為因果,其病也漸重,在治療癲癇上,宜分標本虛實、頻繁發作時,以標為主,著重豁痰順氣、熄風開竅定癇。平時以治本為重,宜健脾化痰、補益肝腎,養心安神為輔助治療。在數千年的臨床發展中,中醫葯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治療體系。建立了中醫治療癲癇的辯證原則,消除病因、平降逆氣、醒腦開竅、熄風定痙,穩定腦神以控制發作。調整臟腑、脈絡、氣血功能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更顯示出醫葯在治療癲癇重突出的優勢。
❹ 中醫怎麼治療癲癇
中醫怎樣治療這個病,你在網上也沒法跟你說,你只能找到大夫去慢慢的治療中醫去的嗎?好了嗎?可是這是病啊。不要放棄,慢慢的來,抓緊時間治。一定會好的。
❺ 中醫治療癲癇方法有哪些
(一)定癇熄風、豁痰開竅法 此法針對本病發病的緣由主要是「風」、「痰」為患,風主動搖故抽搐,痰蒙清竅而神昏,故本法乃治療癇證之常法。 (二)瀉火通實法 癲癇屬神志疾患,火熱熾盛常是其主要誘發因素。火邪一方面煉熬津液,釀成痰熱;另二方面觸動內伏痰濁,使痰隨火升,擾亂神明,造成本病發作。臨床表現除癇症外,常見性急易怒,躁擾不寧,面紅目赤,口渴便秘,舌紅,脈弦緊等症,亟宜瀉火通實,使腑通火平,志定神寧,發作得以控制。 (三)活血化瘀法 由於癲癇的病因有一部分是由於腦外傷造成,或腦部因炎症的粘連,大腦皮層運動區產生刺激性病灶,也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腦缺血缺氧,而致發本病。現代醫學研究已知活血化瘀中制劑具有改善全身微循環、使腦局部供血得到改善、並可改變血液流變性質、減輕粘連、使皮層運動區凝滯性病理性興奮灶逐漸消除等作用,因而有利於癲癇的控制。 (四)育陰潛陽法 癲癇為肝所致,肝為剛臟,最忌剛制劑,主張「因勢利導,以柔制剛」,尤其對頑固性癲癇,宜以育陰潛陽法治療,使窒滯之機得暢,橫恣之勢得柔,以取定癲平癇之功。 (五)扶正祛邪法 本法亦無非從健脾、養心、滋肝、益腎、補氣血等方法著手,補氣健脾,則杜絕生痰之源,補益肝腎,滋水則所以涵木,以防肝氣橫逆,歷代醫家一般主張發作期著重治標為先,間隙期以治本為主,重在扶正。 沈陽93303部隊醫院
希望採納
❻ 採用中醫治療癲癇病有什麼好處
治療上都是一樣的,癲癇主要是大腦皮層異常放電,就目前來看,治療癲癇的常版用葯物主要有七大類,需要權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用葯,葯物副作用都很大,副作用都很大,治療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一些所謂的純中葯都是加入了這起類葯物的一種或幾種。還有種治療方法:國安醫院手術施分離型腦起搏器治療,它是純物理治療,是應用物理學原理以磁治電的先進治療方案,根治率很高,可以考慮!
❼ 中醫治療癲癇方法有哪些
中醫治癲癇的幾種方法:
(1)針灸
①體針
取穴:主穴:背三針、鳩尾、筋縮、腰奇、間使、額三針、豐隆。配穴:中脈、照海、神門、關元、三陰交、足三里、太淵、三沖、膻中、血海。
治法:以主穴為主,每次酌情選用4~6穴。背上針取0.6~1.5寸芒針循督脈透刺,如神道透陽關,神道透大椎,腰奇透陰關。進針後中等頻率(120次/分)捻轉1分鍾。額三針為雙側眉沖穴沿膀胱經透刺二針,取此連線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另一頂點沿督脈透針。余穴邪實用瀉法,體虛用補法,留針15分鍾,每日1次或隔日1次。
療效:經上方治療124例,配合三元辨證療法,顯效85例,有效28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91.06%。
②頭針
取穴:癲癇穴,頂中線,額中線,頂旁線,枕上正中線,顳後斜線。 癲癇穴位置:風池內1寸上1寸,斜方肌盡頭處。
治法:進針後用G-6805治療儀通低頻脈沖電30分鍾,發作嚴重者可適當延長通電時間。通電以麻感達到前額為好,亦可在腦電圖病灶部位進行針刺通電。隔日1次。
③穴住埋線
取穴:主穴:脊中、筋縮。配穴:大椎、長強、膻中、中脘、氣海、內關。
治法:每次選1個主穴,辨證選用1~2個配穴。主穴常規消毒後,切開皮膚,用3號羊腸線3厘米埋人,不縫合。配穴用18號穿刺針埋線。每次埋線為一療程,每療程3個月。 療效:用此法治療816例,顯效678例,有效138例,總有效率為10O%。大多數患者埋線1~4次。
(二)口服中葯
口服中葯較多,效果也不盡相同。中葯講究「對症施治」,同一種葯不可能適合所有的癲癇病患者,長期的臨床實踐證明。
(三)常用中葯 石菖蒲:
辛、苦,溫。歸心、胃經。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於脘痞不飢,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是最常用的抗癲中葯。
馬蹄香:
味微辛、苦、甘、淡,氣香,性平,無毒。入肝、腎、小腸、膀胱經。內服利尿通淋、清熱鎮驚、解暑、消風散氣、去積、活血。
鉤藤:
味甘、微苦,微寒,歸肝、心包經。功效平肝熄風、清熱鎮驚,適用於肝陽上亢、熱盛風動所致的抽搐。鉤藤主要成分為鉤藤鹼和異鉤藤鹼,此葯有明顯鎮驚作用,可以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有預防和控制癲癇發作的作用。 牽牛子:
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 纈草:
味辛微甘,性溫,入心、肝二經,安神鎮靜,驅風解痙,生肌止血,止痛,治癔病
❽ 中醫治療癲癇病醫院哪家好
癲癇抄病是一種慢性神經襲系統疾病,治療起來比較麻煩,建議您去正規專科醫院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1.溫膽湯。溫膽湯配方及用法是:半夏、茯苓、陳皮、遠志、石菖蒲、枳實、竹茹、甘草。用水煎成200毫升,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早晚分服。也可簡化改用二陳丸,每次4.5克,每日2次,和白金丸(每次4.5克)共服。如體質虛弱,可採用白金丸與河車大造丸同服,每次各4.5克,每日2次。溫膽湯對癲癇精力症狀有必定效果。
2.定癇丸。定癇丸配法及用法:鉤藤、天麻、貝母、膽星、半夏、陳皮、茯苓、丹參、麥冬、菖蒲、遠志、全蠍、天蟲、琥珀、甘草,共研細末,用竹瀝薑汁和水泛丸,硃砂為衣,每次9克,每日2~3次。定癇丸對癲癇及癲癇性發呆有必定效果。
3.癇症鎮心丸。癇症鎮心丸其配方包含:犀角、犀黃、川連、麥冬、茯苓、珠粉、棗仁、炙甘草、膽星、硃砂。將前幾種葯共研細末,膽星氧化,加蜂蜜為丸,硃砂為衣,每粒濕重1.2克。每次1丸,姜湯送服,每日2~3次。癇症鎮心丸對精力性發作有用,用於大發作伴有精力症狀者。
❾ 癲癇病的中醫治療方法
癲癇病的中葯治療方法的有哪些
1、脾虛痰阻型癇證久發,神疲乏力,面色專無華,眩暈時作,食慾不振屬,惡心嘔吐,大便溏泄,舌質淡,脈濡細。治宜健脾益氣,化痰降逆。方用六君子湯加味:茯苓、龍骨、牡蠣、鉤藤各30克,黨參、僵蠶各15克,白術、石菖蒲、膽星各12克,法夏、陳皮、遠志、竹茹各10克,甘草6克。
2、肝風挾痰型
發作前頭昏、胸悶、乏力、情緒不穩,繼而突然昏倒、口吐白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意識恢復後雙眼發呆,持物落地,舌淡苔膩,脈弦滑。治宜熄風化痰,開竅定驚。方用定癇丸加減:生石決明、紫石英、茯神各30克,丹參、全瓜蔞各15克,法夏、僵蠶、麥冬、遠志、石菖蒲各12克,陳皮、川貝、天麻各10克,全蠍6克,硃砂1克,竹瀝10毫升(沖兌),琥珀粉2克(吞)。
3、肝火挾痰型
平日情緒急躁,心煩失眠,口苦咽干,大便秘結,發作時同上,舌紅苔黃,脈弦數。治以清肝瀉火,化痰開竅。方用龍膽瀉肝湯合滌痰湯加減:生石決明、鉤藤、茯苓各30克,生地15克,黃芩、梔子、法夏、膽星、枳實、澤瀉、石菖蒲各12克,柴胡、車前子、陳皮、竹茹各1O克,生大黃5克。
❿ 中醫治療癲癇
抗癲癇葯物僅僅控制病情,停葯反彈病情加重。據統計,大多數病人版都嘗試過抗癲癇葯物治療,權並且稍見病情有所好轉便相信葯物治療有效,等吃到一定程度病情見輕,便停葯,停葯之後,神經元放電立馬反彈,病情會逐漸加重,再吃葯,效果便不明顯,於是加大葯量,一段時間後,大腦損傷明顯,嚴重至即使不發病時,精神也不再正常。諸如目前很多家醫院都採用的抗癲癇葯物治療,這個只能從表面控制和抑制病情,遇到情緒上有任何波動都有可能導致病情復發。
還是去正規的醫院找專業的醫生治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