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腹脹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中葯治療
1、砂仁10克,陳皮6克,山葯20克。水煎取汁,分次服。
2、黨參12克,白術10克,雞內金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3、黨參10克,山葯30克,砂仁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4、黨參、炒白術各12克,蔻仁3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飲食積滯腹部脹滿,不能按壓,按壓會加重不舒服症狀;呃氣惡心,打嗝後有腐臭味,吞酸。
1、焦山楂30克,炒枳殼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完,飯後服用。
2、神曲15克,陳皮、香附各10克,雞內金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3、炒枳實、厚朴各6克,山楂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4、厚朴、蒼術各6克,陳皮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5、山楂15克,萊菔子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情志郁結腹脹不適,痞塞滿悶,心煩易怒,兩脅作脹。
1、柴胡、炒枳實各6克,白芍10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2、炒枳殼10克,炒白術12克,焦山楂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3、砂仁、梔子各6克,陳皮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4、川芎5克,香附10克,神曲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
5、蘇葉10克,佛手5克,酒軍2克(酒制大黃,後下)。水煎取汁,分3次服。
如患者願吃中成葯,則可依中醫理論,按證候辨證選用。
脾虛氣滯所致腹脹,可用枳術丸,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也可服用健脾丸。
濕阻氣機所致腹脹,可用木香順氣丸,口服,一次6克~9克,一日2~3次。
肝氣郁滯所致腹脹,可用逍遙丸,口服,一次6克~9克,一日2次。中葯材查詢Breakline腹脹西醫治療方法
一般治療
腹脹多因胃腸道、肝臟、膽道或胰腺疾病所致,此外,心血管及其他系統的疾病或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常可引起腹脹,因此,應積極尋找產生腹脹的病因。在未能完全明確診斷之前,為了減輕患者的腹脹,可採用以下對症治療措施。
1.調整飲食,盡可能地少食易產氣的食物,如高糖食物、豆類或牛奶等。
2.可應用胃腸促動力劑,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或替加色羅等,由於後兩者為全消化道促動力葯,故效果更佳。此外,胃腸動力調節劑馬來酸曲美布丁(商品名:諾為、舒麗啟能)亦可應用。
3.可酌情使用緩導瀉劑,以利於腸道聚集的氣體隨糞便一起排出體外。
4.可採用肛管排氣法,以加速氣體的排出。
5.如系因重度腸麻痹所致的高度腹脹(例如急性重症胰腺炎所致的腹脹),可採用1000~2000g皮硝(中葯)放入袋中,敷置於患者腹部,用皮硝有刺激腸蠕動增快的作用,從而有利於腸內氣體的排出,使腹脹減輕。
6.如初步判斷腹脹系因肝臟或胰腺病變所致者,可選用護肝、利膽葯或胰脂肪酶或胰酶制劑(商品名:慷彼申、胰酶膠囊及得每通膠囊等)治療,有利於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以減少氣體的產生。
7.如考慮腹脹系因小腸細菌過多繁殖所致者,可選用替硝唑等口服抗生素治療。如證實患者胃脹不適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可採用質子泵抑制劑、克拉黴素及阿莫西林(羥氨苄青黴素)治療,以殺滅幽門螺桿菌。
2. 中醫如何治腹脹
中醫治療時一般根據腹脹原因對證下葯。脾胃虛弱腹脹滿不適,不思飲食,喜熱喜揉按,氣短乏力,體倦懶言。◇砂仁10克,陳皮6克,山葯2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黨參12克,白術10克,雞內金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黨參10克,山葯30克,砂仁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黨參、炒白術各12克,蔻仁3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飲食積滯腹部脹滿,不能按壓,按壓會加重不舒服症狀;呃氣惡心,打嗝後有腐臭味,吞酸。◇焦山楂30克,炒枳殼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完,飯後服用。◇神曲15克,陳皮、香附各10克,雞內金6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炒枳實、厚朴各6克,山楂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厚朴、蒼術各6克,陳皮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山楂15克,萊菔子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情志郁結腹脹不適,痞塞滿悶,心煩易怒,兩脅作脹。◇柴胡、炒枳實各6克,白芍10克,甘草3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炒枳殼10克,炒白術12克,焦山楂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砂仁、梔子各6克,陳皮10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川芎5克,香附10克,神曲15克。水煎取汁,分3次服。◇蘇葉10克,佛手5克,酒軍2克(酒制大黃,後下)。水煎取汁,分3次服。如患者願吃中成葯,則可依中醫理論,按證候辨證選用。脾虛氣滯所致腹脹,可用枳術丸,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也可服用健脾丸。濕阻氣機所致腹脹,可用木香順氣丸,口服,一次6克~9克,一日2~3次。肝氣郁滯所致腹脹,可用逍遙丸,口服,一次6克~9克,一日2次。
3. 中醫教你如何自己治療腹脹
正常人胃腸道內存在100毫升~150毫升氣體,分布於胃與結腸部位。當胃腸道存在過量的氣體時,即稱為腹脹。 腸內氣多所致的腹脹,有可能是食物中纖維素太多,消化不良、吸收功能不好引起腸內的積氣太多。不過腹脹常為多種疾病的首發症狀,如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腸梗阻、胃神經官能症、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症、胰腺炎等腸胃消化系統的毛病可引起腹脹;心力衰竭、腸系膜動脈硬化症、腸系膜動脈梗死、心絞痛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脹。 中醫認為,腹脹之病因以食積停滯、濕阻脾胃、肝胃氣滯以及脾胃氣虛較為多見。選用中成葯治療腹脹有獨特的療效。治療腹脹的中成葯主要有消食導滯、燥濕健脾、行氣和胃以及補氣健脾四類。 消食導滯 1.保和丸:本品由山楂、神曲、麥芽、萊菔子、陳皮、制半夏、茯苓、連翹等組成。具有消食化積的功能。主治飲食積滯,腹部脹滿,噯氣吐酸,胃中嘈雜不舒,不思飲食等。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2.沉香化滯丸:本品由神曲、麥芽、沉香、木香、香附、砂仁、陳皮、藿香、莪術等組成。具有消食開胃、行氣消脹、和胃止嘔的功能。主治食積氣滯,脘腹脹滿,惡心嘔吐等。每次服6~9克,日服2次。 3.開胸順氣丸:本品由山楂、神曲、麥芽、萊菔子、木香、青皮、烏葯、枳實、厚朴、大黃、檳榔、甘草等組成。具有消食、行氣、瀉下的功能。主治飲食積滯,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大便不通等。每次服6克,日服1~2次。 燥濕健脾 1.香砂養胃丸:本品由蒼術、厚朴、陳皮、香附、砂仁、甘草等組成。具有燥濕健脾、行氣消脹的功能。適用於濕邪阻滯脾胃,腹脹,食少,便溏,身重,乏力以及舌苔厚膩等。每次服6克,日服2次。 2.香砂枳術丸:由香附、砂仁、枳實、白術等組成。具有燥濕健脾、行氣和胃的功能。適用於濕阻脾胃,脘腹脹悶,食少,嘔吐,便溏,身重,乏力等。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行氣和胃 1.木香順氣丸:本品由木香、香附、砂仁、青皮、蒼術、厚朴、陳皮、枳殼、檳榔、生薑、甘草等組成。具有行氣和胃、疏肝燥濕的功能。適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悶疼痛,嘔吐酸水等。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2.越鞠丸:本品由香附、蒼術、神曲、川芎、梔子等組成。具有疏肝行氣以及燥濕、消食、活血、清熱等功能。主要用於肝胃氣滯,兼有濕滯、食積,脘腹脹悶,兩肋及胃脘脹痛或刺痛,精神抑鬱,飲食無味,嘔吐酸水等。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補氣健脾 1.香砂六君丸:本品由木香、砂仁、黨參、白術、茯苓、半夏、陳皮、甘草、生薑、大棗等組成。具有補氣健脾、行氣消脹的功能。適用於脘腹脹悶,嘔惡便溏,氣短乏力等。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2.人參健脾丸:本品有人參、白術、陳皮、枳殼、神曲、麥芽、山楂等組成。具有補氣健脾、消食開胃的功能。適用於脾胃虛弱,倦怠無力,消化不良,脘腹飽脹,不思飲食,大便稀溏等。每次服9克,日服2次。
4. 如何治療腹脹
常人胃腸道內存在100毫升一150毫升氣體,分布於胃與結腸部位。當胃腸道存在過量的氣體時,即稱為腹脹。腹脹常為多種疾病的首發症狀,了解引起腹脹的病因,對於指導掛號就診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類及常見疾病 引起腹脹的病因大致可分為以下6種: 1.胃腸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見於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胃擴張及幽門梗阻等。 (2)腸道疾病:常見於腸結核、痢疾、腸梗阻及習慣性便秘等。 (3)其它:胃腸神經官能症。 2.肝、膽與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變,慢性膽囊炎,膽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見於急性腹膜炎、結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見於心力衰竭、腸系膜動脈硬化症、腸系膜動脈梗塞等。心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脹。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敗血症、重症肺炎及傷寒等。 6.其它 可見於手術後腸麻痹、肺氣腫、哮喘病、低鉀血症、吸收不良綜合征、脊髓病變、葯物反應、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結締組織疾病及甲減等。 如何掛號就診 上述多種疾病均可引起腹脹,那麼,就診時如何區分科別呢?一般根據病史及伴隨症狀即可一目瞭然。 1.消化內科 腹脹伴暖氣、反酸,進食後加重或有腹瀉的病人,應掛消化內科。 2.普通外科 急起的腹脹、腹痛,伴嘔吐或不排氣、不排便的病人,應掛普通外科。慢性腹脹伴右上腹痛、進食油膩食物後加重者,亦應掛普通外科。 3.婦科 經常腹脹伴腰酸、白帶多的病人,應掛婦科。 4.肝炎科 腹脹伴厭油、黃疽的病人,應到肝炎科就診。 5.結核科 經常腹脹伴低熱的病人,應掛結核科。 6.心臟內科 有心臟病史,經常腹脹者,應到心臟內科就診。 7.神經內科 有下肢癱瘓的病人,經常腹脹,應到神經內科就診。 腹脹之人宜吃以下食物。 金橘 能理氣、解郁、化痰、除脹、醒酒。《本草綱目》稱它「下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亦雲:「金橘醒脾,辟穢,化痰,消食。」無論氣滯型腹脹或是食滯型腹脹,均宜用金橘煎湯喝或泡茶飲。民間習慣做成金橘餅,腹脹時嚼食一、二枚。 佛手柑 能理氣、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經逢原》中就說它「專破滯氣」。《本草便讀》亦載:「佛手,功專理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又稱它能「醒胃豁痰,辟惡,解酲,消食止痛。」所以,凡是腹脹之人,無論是氣滯或食滯引起,均宜用鮮佛手12~15克,或干品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檳榔 能下氣除脹,又能消食解酒。《用葯心法》中說:「檳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鶴林玉露》曾指出:「嶺南人以檳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飽能使之飢,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凡氣滯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然檳榔畢竟是破氣耗氣之物,適宜身體壯實之人短暫食用。 蘿卜 能健胃消食、順氣寬中。《四聲本草》中載:「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綱目》亦雲:蘿卜「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甚效。」可見,蘿卜對食滯腹脹者尤宜,或搗汁飲,或煎水服。除新鮮蘿卜外,蘿卜子、蘿卜葉、老蘿卜根(即地骷髏,蘿卜的老根)煎水服用,也適宜食滯腹脹之人。 胡荽 有消食下氣作用,中醫常用以治療食物積滯。崔禹錫《食經》稱:「調食下氣。」《食療本草》說它「至消谷能食,治腸風,熱餅裹食」。《日用本草》亦認為,胡荽「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所以,對食積腹脹者尤宜。 青菜 能通利腸胃,無論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皆宜。青菜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能刺激胃腸的蠕動,通利二便,幫助消化,消除腹部脹滿不適。 豇豆 含多量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對食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四川中葯志》中記載:「豇豆健脾胃,消食,治食積腹脹。」成都《常用草葯治療手冊》還介紹治食積腹脹,噯氣:「生豇豆適量,細嚼咽下,或搗茸泡冷開水服。」 山楂 能消食積,特別是能消化肉積。《滇南木草》中說:「消肉積滯,下氣。」《日用本草》亦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本草綱目》中曾記載了鄰居小兒一案,因食積黃腫,腹脹如鼓,取山楂食之,「至飽,歸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凡食積腹脹者,均宜多吃些山楂。 大麥芽 能和中、消積、下氣,對脘腹脹滿者,食之頗宜。《醫學啟源》曾說:「補脾胃虛,寬腸胃。」《本草匯言》亦說:「大麥芽,補而能利,利而又能補,如腹之脹滿,膈之郁結,以此發生之物而開關格之氣,則效非常比也。」 楊梅 能和胃消食,唐代食醫孟詵認為楊梅「和五臟,能滌腸胃。」現代《中國葯植圖鑒》亦載:「治心胃氣痛有效。」《泉州本草》載有一方:「治胃腸脹滿,楊梅腌食鹽備用,越久越佳,用時取數顆泡開水服。」 啤酒花 能健脾消食,適宜消化不良之人腹脹者服食。民間多用啤酒花10~15克,開水泡茶飲,對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有效。 紫蘇葉 是一種調味品,並能解魚蟹毒,有理氣除脹的作用。《日華子本草》稱:「治心腹脹滿」。《本草綱目》載:「紫蘇葉行氣寬中。」《本草匯言》中還說它「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安胎氣,下結氣,化痰氣,乃治氣之神葯也。」所以,凡氣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可用紫蘇葉10克煎水服,或開水沖泡代茶飲。 砂仁 為民間常用芳香性調味品,能行氣、和胃、除脹,適宜脘腹痞脹、不思飲食之人食用。明·李時珍就曾說它「理元氣,通滯氣,散寒飲脹痞」。凡氣滯腹脹,尤其是受涼後寒氣腹脹者,尤為適宜。每天可用砂仁3~5克,搗碎,煎水服,或開水沖泡當茶飲用。 白豆蔻 是一種芳香健胃調味品,能行氣、暖胃、消食、寬中、除脹,功與砂仁同。凡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用白豆蔻3~5克,煎水代茶。 此外,腹脹之人還宜吃胡蘿卜、橘子皮、刀豆、大白菜、芹菜、蕹菜、冬瓜、瓠子、番茄、苦瓜、茴香、薤白、橙子及茶葉等。
5. 怎樣治療腹脹
1.少食高纖維食物。如土豆、麵食、豆類以及捲心菜、花菜、洋蔥等蔬菜 ,它們都很容易在腸胃內部製造氣體 ,從而導致腹脹的出現。
2.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子、硬煎餅等硬性食物都不容易消化 ,因此在腸胃裡滯留的時間會比較長 ,產生較多氣體而引發腹脹。
3.改變狼吞虎咽的習慣。進食太快或邊走邊吃等不良習慣 ,會很容易吞進不少空氣 ;此外 ,常用吸管喝飲料也會使大量空氣潛入胃部 ,引起腹脹。
4.克服不良情緒。焦躁、憂慮、悲傷、沮喪、抑鬱等不良情緒也可能會使消化功能減弱 ,或刺激胃部造成過多的胃酸 ,其結果也會使胃內氣體過多 ,造成腹脹加劇。
5.注意鍛煉身體。每天應該堅持 1小時左右的適量運動 ,不僅有助於克服不良情緒 ,而且可以幫助消化系統維持正常的功能。
6.適度補充纖維食物。高纖維食物並非只會導致腹脹 ,有時恰恰相反 ,在攝入高脂肪食物後 ,有時反而會有減輕腹脹的功效。原因在於 ,高脂肪食物難以被消化、吸收 ,因而在腸胃裡逗留時間往往比較長 ,而一旦有纖維加入 ,受阻塞的消化系統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7.注意某些疾患。對某些疾病來說 ,腹脹或許就是先兆或是症狀之一。它們包括過敏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和膀胱瘤等。
腹脹是指腹部脹滿的症狀 ,多因胃腸道疾病、低血鉀、肝膽與胰腺疾病、腹膜疾病和手術後胃腸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中醫認為腹脹多由酒傷、食傷、情志郁結、黃疸積聚等所致。有虛實之分。
虛證 :腹脹、大便溏瀉、不思飲食、腹痛喜溫喜按 ,按之腹較軟。
1.砂仁、陳皮各 10克 ,廣木香 6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2.用冰片 0. 2克研末敷於臍上 ,蓋上紗布 ,再用艾條灸 10~ 15分鍾。
3.茯苓 15克 ,炒白術 10克 ,焦山楂 10克。水煎取汁 ,分 3次服。
4.黨參 10克 ,扁豆 10克 ,茯苓 15克。水煎取汁 ,分 3次服。
實證 :便秘、腹脹、腹痛拒按、口渴心煩。
1.大黃、厚朴各 6克 ,芒硝 3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2.枳實、厚朴各 6克 ,川黃連 3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3.芒硝 3克 ,大黃 5克 ,甘草 3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食積證 :胸腹滿悶、噯腐吞酸、腹滿拒按、惡心嘔吐、大便不通。
1.香櫞片 6克 ,砂仁 3克。水煎取汁 ,放入適量白糖 ,分 2次服。
2.生白蘿卜 500克。將白蘿卜洗凈、切片打爛取汁 ,飲之。
3.焦山楂 15克 ,炒菜菔子 10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4.枳實 10克 ,炒白術 6克。水煎取汁 ,分2次服。
5.隔山撬 15克 ,雞內金 6克 (焙焦研成細末 )。將隔山撬煎水 ,吞服雞內金 3克。日 2次。
6.連翹 10克 ,萊菔子 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7.炒麥芽、炒谷芽、焦山楂各 10克。水煎取汁 ,分 3次服。
氣郁證 :情志不舒 ,食慾減退 ,脘腹脹滿 ,噯氣泛酸。
1.當歸 5克 ,炒白術 10克 ,炒香附 5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2.柴胡 5克 ,白芍 10克 ,枳實 5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3.丹參 10克 ,陳皮 5克 ,鬱金 5克。水煎取汁 ,分 3次服。
麩質過敏症 (又稱乳糜瀉 )是一種消化道疾病 ,主要起因於腸道對麩質的不良反應 ,導致腸道自體免疫反應。麩質過敏症不但造成腸胃不適 ,影響養分吸收 ,更可能引發下痢、便秘 ,甚至是貧血等症狀。
麵粉搓揉之後會產生具有拉力的面團 ,這是因為其中的「小麥蛋白」形成「麵筋」的緣故。麵粉作成的食物特別好吃 ,就是因為麵筋的獨特口感 ,有嚼勁。
可惜的是 ,不是每個人都能盡情享用麵粉作成的食物。身體免疫系統不好的人 ,腸胃道會特別敏感 ,一旦對麵粉的「小麥蛋白」產生敏感反應 ,就會腹瀉或便秘 ,肚子老是鬧問題。若是因為飲食習慣而必須經常食用麵粉食物 ,肚子就會一天到晚不舒服 ,影響消化吸收 ;對小朋友來說 ,還會因為營養攝取不足的緣故 ,導致貧血或其它發育障礙等後遺症。
這種對「小麥蛋白」特別敏感的問題 ,在醫學上稱為「麩質過敏症」 ,又稱乳糜瀉。醫學界認為 ,這只是少數人的自體免疫疾病。權威醫學中心「梅耶醫學中心」的最新研究報告卻指出 ,麩質過敏症患者的人數其實相當多 ,特別是40— 60歲的女性 ,很容易因為麩質過敏症的問題而影響生活品質。
研究人員指出 ,麩質過敏症的病人容易出現嚴重腹瀉、腹痛、脹氣、糞便酸臭的症狀。但是這些症狀與其它的腸胃疾病相似、往往會阻礙正確的診斷。因此研究人員建議 ,腹瀉腹脹問題一直無法治癒的患者 ,最好能夠利用血液測試的方式 ,找出過敏原 ;同時也要進行小腸切片 ,以了解腸道狀況。
如果檢查後能夠確認「小麥蛋白」是導致病人過敏的主要病因 ,就能夠利用飲食控制的發現 ,不要吃小麥或麵粉製作的食物。飲食控制後若可以看到明顯的症狀改善 ,就可確定病人的病因 ,而不需要因為腹脹腹瀉問題而奔波求醫了。
隨著大家飲食習慣越來越西化 ,接觸麵包、蛋糕、餅乾等麵粉食物的機會很高 ;再加上中國人吃面的比例也很高 ,因此一般人並不會聯想到自己的腸胃問題與麵粉有關系。在此建議您 ,如果你經常為腹脹腹瀉所苦 ,不妨提醒醫師 ,自己是不是對麵粉食物過敏 ,也許就可幫助醫師找出病因。
6. 如何用中醫技術治療腹脹便秘
有便秘症狀的話,考慮首選刮痧療法。因為不了解你的情況,無法選擇具體用到哪條經絡。你可以去正規的醫院找中醫師咨詢,效果一般都很好的。希望能幫到你。
7. 腹脹吃什麼中成葯
建議用逍遙散加保和丸 一來舒肝理氣 二來消食導滯。
腹脹之人宜吃以下食物。 金橘 能理氣、解郁、化痰、除脹、醒酒。《本草綱目》稱它「下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亦雲:「金橘醒脾,辟穢,化痰,消食。」無論氣滯型腹脹或是食滯型腹脹,均宜用金橘煎湯喝或泡茶飲。民間習慣做成金橘餅,腹脹時嚼食一、二枚。 佛手柑 能理氣、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經逢原》中就說它「專破滯氣」。《本草便讀》亦載:「佛手,功專理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又稱它能「醒胃豁痰,辟惡,解酲,消食止痛。」所以,凡是腹脹之人,無論是氣滯或食滯引起,均宜用鮮佛手12~15克,或干品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檳榔 能下氣除脹,又能消食解酒。《用葯心法》中說:「檳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鶴林玉露》曾指出:「嶺南人以檳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酲頓解;飽能使之飢,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凡氣滯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然檳榔畢竟是破氣耗氣之物,適宜身體壯實之人短暫食用。 蘿卜 能健胃消食、順氣寬中。《四聲本草》中載:「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綱目》亦雲:蘿卜「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甚效。」可見,蘿卜對食滯腹脹者尤宜,或搗汁飲,或煎水服。除新鮮蘿卜外,蘿卜子、蘿卜葉、老蘿卜根(即地骷髏,蘿卜的老根)煎水服用,也適宜食滯腹脹之人。 胡荽 有消食下氣作用,中醫常用以治療食物積滯。崔禹錫《食經》稱:「調食下氣。」《食療本草》說它「至消谷能食,治腸風,熱餅裹食」。《日用本草》亦認為,胡荽「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所以,對食積腹脹者尤宜。 青菜 能通利腸胃,無論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皆宜。青菜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能刺激胃腸的蠕動,通利二便,幫助消化,消除腹部脹滿不適。
8. 中醫治療胃脹氣的方法有哪些
胃脹緩解方法:
1. 葯物療法
1.胃動力葯——可加快胃腸排空,促使胃腸蠕動,增強胃內功能,對幫助胃腸功能的恢復有明容顯療效。
2.腸道菌群調節劑——適用於消化不良、異常發酵引起的腹脹。
3.助消化葯——可用多酶片,中葯制劑尚有通便、助消化功能。
4、調節胃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葯-如安神護胃劑,適用於久治不愈的胃病患者。
5.腸胃保健葯——如腸胃寶茶,可用於胃腸消化系統的日常保健,對因精神緊張,飲食不調引發的胃腸不適症狀有良好的調養保健功效。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症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尤其適用於防治胃病復發,緩解因胃炎引起的腹部疼痛 。
2. 食物療法
①鮮姜、白糖治胃寒痛:鮮姜500克(細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飯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湯匙);堅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見效;如沒徹底好,再繼續吃,直至好為止。
②吃蘋果可緩解胃酸:有的人在冬末春初,遇陰冷天或飲食不當,常泛胃酸,很難受。如果此時吃一個或半個大蘋果,胃很快舒服了。
9. 怎樣才能快速治療腹脹
1.少食高纖維食物。如土豆、麵食、豆類以及捲心菜、花菜、洋蔥等蔬菜 ,它們都很容易在腸胃內部製造氣體 ,從而導致腹脹的出現。 2.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子、硬煎餅等硬性食物都不容易消化 ,因此在腸胃裡滯留的時間會比較長 ,產生較多氣體而引發腹脹。 3.改變狼吞虎咽的習慣。進食太快或邊走邊吃等不良習慣 ,會很容易吞進不少空氣 ;此外 ,常用吸管喝飲料也會使大量空氣潛入胃部 ,引起腹脹。 4.克服不良情緒。焦躁、憂慮、悲傷、沮喪、抑鬱等不良情緒也可能會使消化功能減弱 ,或刺激胃部造成過多的胃酸 ,其結果也會使胃內氣體過多 ,造成腹脹加劇。 5.注意鍛煉身體。每天應該堅持 1小時左右的適量運動 ,不僅有助於克服不良情緒 ,而且可以幫助消化系統維持正常的功能。 6.適度補充纖維食物。高纖維食物並非只會導致腹脹 ,有時恰恰相反 ,在攝入高脂肪食物後 ,有時反而會有減輕腹脹的功效。原因在於 ,高脂肪食物難以被消化、吸收 ,因而在腸胃裡逗留時間往往比較長 ,而一旦有纖維加入 ,受阻塞的消化系統很可能迅速得以疏通。 7.注意某些疾患。對某些疾病來說 ,腹脹或許就是先兆或是症狀之一。它們包括過敏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和膀胱瘤等。 腹脹是指腹部脹滿的症狀 ,多因胃腸道疾病、低血鉀、肝膽與胰腺疾病、腹膜疾病和手術後胃腸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中醫認為腹脹多由酒傷、食傷、情志郁結、黃疸積聚等所致。有虛實之分。 虛證:腹脹、大便溏瀉、不思飲食、腹痛喜溫喜按 ,按之腹較軟。 1.砂仁、陳皮各 10克 ,廣木香 6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2.用冰片 0. 2克研末敷於臍上 ,蓋上紗布 ,再用艾條灸 10~ 15分鍾。 3.茯苓 15克 ,炒白術 10克 ,焦山楂 10克。水煎取汁 ,分 3次服。 4.黨參 10克 ,扁豆 10克 ,茯苓 15克。水煎取汁 ,分 3次服。 實證:便秘、腹脹、腹痛拒按、口渴心煩。 1.大黃、厚朴各 6克 ,芒硝 3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2.枳實、厚朴各 6克 ,川黃連 3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3.芒硝 3克 ,大黃 5克 ,甘草 3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食積證 :胸腹滿悶、噯腐吞酸、腹滿拒按、惡心嘔吐、大便不通。 1.香櫞片 6克 ,砂仁 3克。水煎取汁 ,放入適量白糖 ,分 2次服。 2.生白蘿卜 500克。將白蘿卜洗凈、切片打爛取汁 ,飲之。 3.焦山楂 15克 ,炒菜菔子 10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4.枳實 10克 ,炒白術 6克。水煎取汁 ,分2次服。 5.隔山撬 15克 ,雞內金 6克 (焙焦研成細末 )。將隔山撬煎水 ,吞服雞內金 3克。日 2次。 6.連翹 10克 ,萊菔子 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7.炒麥芽、炒谷芽、焦山楂各 10克。水煎取汁 ,分 3次服。 氣郁證 :情志不舒 ,食慾減退 ,脘腹脹滿 ,噯氣泛酸。 1.當歸 5克 ,炒白術 10克 ,炒香附 5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2.柴胡 5克 ,白芍 10克 ,枳實 5克。水煎取汁 ,分 2次服。 3.丹參 10克 ,陳皮 5克 ,鬱金 5克。水煎取汁 ,分 3次服。 麩質過敏症 (又稱乳糜瀉 )是一種消化道疾病 ,主要起因於腸道對麩質的不良反應 ,導致腸道自體免疫反應。麩質過敏症不但造成腸胃不適 ,影響養分吸收 ,更可能引發下痢、便秘 ,甚至是貧血等症狀。 麵粉搓揉之後會產生具有拉力的面團 ,這是因為其中的「小麥蛋白」形成「麵筋」的緣故。麵粉作成的食物特別好吃 ,就是因為麵筋的獨特口感 ,有嚼勁。 可惜的是 ,不是每個人都能盡情享用麵粉作成的食物。身體免疫系統不好的人 ,腸胃道會特別敏感 ,一旦對麵粉的「小麥蛋白」產生敏感反應 ,就會腹瀉或便秘 ,肚子老是鬧問題。若是因為飲食習慣而必須經常食用麵粉食物 ,肚子就會一天到晚不舒服 ,影響消化吸收 ;對小朋友來說 ,還會因為營養攝取不足的緣故 ,導致貧血或其它發育障礙等後遺症。 這種對「小麥蛋白」特別敏感的問題 ,在醫學上稱為「麩質過敏症」 ,又稱乳糜瀉。醫學界認為 ,這只是少數人的自體免疫疾病。權威醫學中心「梅耶醫學中心」的最新研究報告卻指出 ,麩質過敏症患者的人數其實相當多 ,特別是40— 60歲的女性 ,很容易因為麩質過敏症的問題而影響生活品質。 研究人員指出 ,麩質過敏症的病人容易出現嚴重腹瀉、腹痛、脹氣、糞便酸臭的症狀。但是這些症狀與其它的腸胃疾病相似、往往會阻礙正確的診斷。因此研究人員建議 ,腹瀉腹脹問題一直無法治癒的患者 ,最好能夠利用血液測試的方式 ,找出過敏原 ;同時也要進行小腸切片 ,以了解腸道狀況。 如果檢查後能夠確認「小麥蛋白」是導致病人過敏的主要病因 ,就能夠利用飲食控制的發現 ,不要吃小麥或麵粉製作的食物。飲食控制後若可以看到明顯的症狀改善 ,就可確定病人的病因 ,而不需要因為腹脹腹瀉問題而奔波求醫了。 隨著大家飲食習慣越來越西化 ,接觸麵包、蛋糕、餅乾等麵粉食物的機會很高 ;再加上中國人吃面的比例也很高 ,因此一般人並不會聯想到自己的腸胃問題與麵粉有關系。在此建議您 ,如果你經常為腹脹腹瀉所苦 ,不妨提醒醫師 ,自己是不是對麵粉食物過敏 ,也許就可幫助醫師找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