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下肢水腫用什麼中醫方劑最好
水腫是腎水過剩、根據五行來講是:腎屬水、金生水、水來土掩!一定是你的脾太弱肺太剩!
B. 利水消腫中葯配方有哪些
一般利水消腫的中葯都是歸脾經的,中醫講:脾能運化水濕。
能利水消腫的方子很多,比如五苓散、豬苓湯類,
常用中葯有:
薏苡仁:本品淡滲甘補,既利水消腫,又健脾補中。虛濕盛之水腫腹脹,小便不利,可用薏苡仁、茯苓、白術、黃芪等葯。
茯苓:水腫。本品味甘而淡,甘則能補,淡則能滲,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傷正氣,實為利水消腫之要葯。可用治寒熱虛實各種水腫。治療水濕內停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常與澤瀉、豬苓、白術、桂枝等同用,如五苓散(《傷寒論》);治脾腎陽虛水腫,可與附子、生薑同用,如真武湯(《傷寒論》);用於水熱互結,陰虛小便不利水腫,與滑石、阿膠、澤瀉合用,如豬苓湯(《傷寒論》)。
薏苡仁與茯苓:功能相近,均利水消腫,滲濕,健脾。然薏苡仁性涼而清熱,排膿消癰,又擅除痹。而茯苓性平,且補益心脾,寧心安神。
豬苓:水腫,小便不利,泄瀉。本品甘淡滲泄,利水作用較強,用於水濕停滯的各種水腫,單味應用即可取效。如(《子母秘錄》)治妊娠從腳至腹腫,小便不利,及(《楊氏產乳方》)治通身腫滿,小便不利,皆單用一味豬苓為未,熱水調服以治;治療水濕內停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常與澤瀉、茯苓、白術等同用,如四苓散(《明醫指掌》);治腸胃寒濕,濡瀉無度,常與肉豆蔻、黃柏同用,如豬苓丸(《聖濟總錄》)。 豬苓葯性沉降,入腎、膀胱經,善通利水道, 配生地、滑石、木通等,治熱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如十味導赤湯(《醫宗金鑒》)。
能利水消腫的中葯還很多,比如車前子,冬瓜皮、澤瀉、澤膝、滑石、通草、茵陳、金錢草...象車前草、金錢草等之類的也可以泡水喝。
中醫講究辨證適治,中葯也必須是」對症」的才有效啊,所以你應該找個好點的中醫大夫看看,然後決定用什麼葯,用什麼方,選葯亂用,可能會沒效果。
趕緊去看看吧,有病了別拖著!祝你健康快樂!
C. 治療腎性水腫的中葯療法
中醫學認為與水液代謝關系最為密切的臟腑是肺、脾、腎,這三個臟器的功能失調是引起水腫發生的關鍵所在,因此治療水腫,中醫學一般以宣肺、健脾、溫腎為基本原則。
(1)宣肺利水。主要臨床表現為風邪外襲所致發熱,惡寒,惡風,頭痛,肢體關節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脈浮。浮腫先見於面部,後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醫學稱此種水腫為風水,多見於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急性發作。常用方劑有越婢加術湯和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常用葯物有麻黃、生石膏、生薑、白術、防風、桑白皮、雙花、連翹、薄荷、前胡、赤小豆、車前子、澤瀉、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濕、利水消腫。臨床表現為全身凹陷性水腫,腰以下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納呆,胸悶,苔膩、脈濡。常用方劑為五苓散合五皮飲加減,常用葯物有茯苓、豬苓、澤瀉、白術、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薑皮、陳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腫甚而喘者加麻黃、杏仁、葶藶子;下半身腫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濕熱壅盛,煩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苔黃膩,加大黃、木通、小薊等。
(3)溫中健脾、行氣利水。本法適用於脾陽虛弱者。主要臨床表現為下肢浮腫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胸悶腹脹,納少便溏,面色萎黃,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脈滑沉緩。常用方劑為實脾飲加減,葯物有:茯苓、白術、附子、乾薑、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豬苓、澤瀉、黨參、黃芪等。
(4)溫腎利水。適用於腎陽衰微者。主要表現為全身高度水腫,腰以下為甚,腰膝酸軟,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慘白,尿少,舌淡胖有齒痕,脈沉細無力。常用方劑有真武湯、金匱腎氣丸等。
葯物有茯苓、白術、白芍、附子、生薑、熟地、丹皮、澤瀉、山葯、山萸肉、肉桂等。
D. 求鑒定這個治療水腫的中葯方
看看五苓散的功效或防己黃芪湯,中醫千年古方。治療水腫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