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要學習中醫養生學
為了保證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都能健康長壽
㈡ 想學習中醫養生知識怎麼辦
中醫養生是建立在中醫理論上的,如果你只是想做簡單了解,可以選擇市版面上的一些中醫養生權書籍,食療、生活作息等方面都有簡易版的,適合普通人群了解中醫。如果想深入研究的話得學好多課程···首先你得先學好中醫基礎理論知識,再學中醫診斷學和中葯學.,基礎打好後你就可以選擇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進行研讀,中醫養生精華都在里邊了。
㈢ 為什麼要學習中醫養生學談談你的養生之道
中醫養復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制承。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用中醫養生知識來保養身體,是很有益處的,因為中醫本身就是結合人的身體特徵、性狀來治病療疾或預防疾病的。
其實養生之道很簡單,只要有良好的心態,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營養的膳食,就好啦
㈣ 中醫養生 學習心得
古人養生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按摩,導引,推拿,氣功,食療,葯浴等。其道理都很相近,無外乎疏通經絡,調理氣機。
下面,主要以春季距離說明,中醫養生的一些方法。
在春季,為少陽相火所住,《易》稱之為巽,風,木,雷。容易產生急躁,易怒,頭暈,目眩,心悸,口苦等症狀。這些症狀也正是一些疾病的病因,病原。所以,在情志方面主要預防發怒。經絡要疏導開。是氣得生。《內經》雲: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在一些傳統的養生方面按摩是固不可少的。可以多按壓肝膽經的穴位來使氣得生。有效穴位:太沖,陽陵泉,列缺,照海。葯物上可以以葯代茶,用枸杞子,菊花,草決明,甘草這四味葯來調養。導引方面可以做「五禽戲」終得猿系,使陽氣生發。每一節氣分為三侯,上,中,下三侯可以打坐,使其生長。清代周版的易筋經是現在公認最好的版本。在飲食方面,吃一些當令的食物。東方人的食物主要以五穀,蔬菜為主。「五穀為養,五蔬為充,五果為助」。所以在春季應該多吃當令的山菜,野菜。
《素問》提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就是說要預防好傳染性疾病。如2002年的SARS就是少陽司天,所得之邪為火邪。今年的甲型流感就是太陰司天,為濕邪。知道大概天氣的屬性,在疾病的傳播上可以起到預防作用。預防葯,如2002年時,主要去火邪,所以預防主要用,板藍根,雙花,連翹,大青葉,白醋等葯物。今天應當以蒼術,藿香,佩蘭,黃芩,八角等葯物為主。
這樣就是中醫所倡導的,天地人三才制宜的養生方式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㈤ 學習中醫養生有什麼意義
中醫養生:
「生抄」,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
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
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中醫養生有食養、葯養、針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內容,為人體養生之根本。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
中醫的養生觀包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寶。
㈥ 中醫養生學的養生書籍
《傷寒論》為漢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與《黃帝內經》、 《難經》 、 《神農本草經》並稱中國古代中醫學四大經典,辨證施治是它的靈魂。全書共10卷,22篇,397法,除去重復之外共有葯方112首,重點論述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進行辯證施治的方法。
書中將病證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種,即所謂「六經」;並根據人體抗病力的強弱、病勢的進退緩急等因素,將外感病演變過程中表現出的各種證候歸納出症狀特點,病變部位、損及臟腑、寒熱趨向、邪正盛衰等作為辯證治療的依據。
該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實踐經驗,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並結合作者自身的臨床經驗,系統闡述了多種外感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葯俱全,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後世醫家奉為經典。
另外,《傷寒論》中還包含了許多寶貴的養生學思想,主要表現為: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是張仲景養生學的基本出發點和指導思想;防病、抗病重視保津液;重視通過飲食防病、治病;時刻注意保胃氣;重視增強機體免疫力。
《傷寒論》與《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並稱中國古代中醫學四大經典,是養生家、中醫學者的,必讀之書。書中運用的辨證論治原則和方法,確立了中醫診治疾病的規范;所記載的大量方劑,組方嚴謹,療效顯著,被後世稱為「萬方之祖」;還包含許多寶貴的養生學思想,為後世中醫養生學的發展奠定基礎。
為了更全面、更完美地呈現這部醫學經典,《圖解傷寒論》對原著進行了一系列的編輯創新:首先,以明代趙開美刻本為底本,並結合目前流傳的多種版本,准確譯出白話文;其次.製作200多個圖解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復雜的問題條理化;還根據正文葯方配以30多個《傷寒論》中的常用葯物」專題。力圖既保持《傷寒論》厚重的古典特色.又最大程度挖掘其實用養生價值,並賦予它優美的視覺效果;使其不僅成為醫學工作者必備的工具書,更是現代人生活養生的居家典籍。
㈦ 如何自學中醫養生
先看一些簡單的中醫入門書籍,然後推薦你看《鄭欽安醫書詮釋》,把這本書消化了,你就是中醫大師了。書多會讓你亂,只要你找對了方向,就能進步很快。不過這本事文言文的,應該能看得懂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