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暑怎麼辦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
近幾日,酷熱的天氣炙烤著三晉大地,省城各大醫院因中暑而前來就診的人絡繹不絕。為此,本版特將如何防暑降溫的小知識奉獻給大家,但願它能為你提供一份清涼、一份舒適。
8種人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中暑問題,所以在炎熱的天氣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服用抗組織胺葯、抗膽鹼葯、安眠葯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
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惡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濕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並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盡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①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②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盡量不要超過8小時;③降低勞動強度,備好防暑降溫飲料,盡量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④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⑤盡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
夏季良飲是熱茶
盛夏酷暑,飲何種飲料為好?中醫認為,惟熱茶莫屬。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鹼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餘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鍾後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鍾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
豆漿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營養的補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營養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進補容易上火,因此夏天進補要以均衡營養、降溫去火為前提,不宜進食燥性補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漿不但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同時還有消暑功效。
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有生津潤燥之效,「瀉胃火,治內熱」、「利水下氣,制諸風熱」。眾所周知,綠豆有降暑功效。以黃豆和綠豆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飲」,更具清熱解暑、潤喉止渴之效。同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經常飲用能均衡人體營養,調整內分泌,對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幫助。
下面再介紹一種豆漿:百合蓮子漿。
用料:百合10克、蓮子肉10克、銀耳10克;綠豆4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
製法:將百合乾和蓮子肉用溫水浸泡至發軟;將銀耳用水發開,洗凈摘成小朵;將綠豆浸泡充分,與百合、蓮子、銀耳清洗干凈,一起放入豆漿機網罩內,杯體內注入適量清水,機器安裝到位。啟動機器,十幾分鍾後,紅棗蓮子豆漿就做好了。可根據個人喜好趁熱往杯體內調入白糖或蜂蜜攪勻即成。
特殊人群防暑套
路酷暑來臨,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嬰幼兒、孕婦、老弱者,在高溫環境里一不留神就會中暑,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特殊人群更應採取措施防中暑。
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盡量不用電扇或冷氣。外出戲水前應選擇不含香精、防曬系數低於15的防曬乳液外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室溫不低於25℃。冷氣房內最好放一盆水,以免乾燥。
孕婦:衣著應涼爽寬大,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經常用溫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為過於貪涼而導致感冒發生,此外要保證睡眠。
老弱者: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要補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發生,首先要搬離高溫環境。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拭全身,並在額頭、腋窩和腹股溝等血管淺表處放置冰袋。若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病情較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家中應備些中葯
藿香正氣液(水、丸、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葯預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蘇醒後即可停葯。孕婦忌用。
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中暑外治三法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鍾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失。
穴位按摩療法輕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鍾,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鍾。經上述治療後,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擦葯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後,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科學用「兩水」
入夏後,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幾乎都成了家庭中必備的防暑應急葯品,如果兩種葯冒然替用,必將引起不良後果。
藿香正氣水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頭痛昏重、脘腹脹痛、嘔吐腹瀉等症。中醫認為,夏季雖然氣候炎熱,但因天氣驟然變化而防禦不及時或因室內空調溫度過低等原因,均會受風寒之邪引發疾病。而內傷濕滯,則是指人體因受暑濕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脹痛、惡心嘔吐、腸鳴腹瀉等症狀。夏季陰雨天氣較多,是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當濕氣侵犯人體脾胃時,則影響脾胃的功能而引發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藿香正氣水可用於夏季感冒、腸胃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臨床表現有惡寒發熱、胸膈滿悶、惡心嘔吐、腸鳴腹瀉者可以服用。
十滴水有健胃、驅風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頭暈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中醫認為,當暑熱之邪侵入人體後,上蒸清竅故有頭暈或頭痛症狀。如果暑熱兼濕,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狀,可急服十滴水。十滴水用於治療中暑,屬於暫短的急性疾病,病程僅數十分鍾或數小時,故在發病時服用2-5毫升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總之,藿香正氣水主要擅長治療夏季風寒濕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腸炎等疾病,治療范圍較廣泛,既可治療夏秋的各種感冒及胃腸炎等,亦可用於中暑而引起的胃腸不適。而十滴水僅用於中暑症,即暑熱引起的頭暈昏迷、胃腸不適等。一葯主治風寒濕之邪所致疾病,一葯主治暑熱濕之邪所致疾病,兩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應對症選用。
㈡ 如何治療中暑
如何治療感冒,和怎麼治療中暑?回答者:於心建議口服抗病毒葯物和感冒沖劑試試.即使是病毒性感冒也容易繼發細菌感染,所以最好還是應該加上抗生素口服.多喝水.口服葯物不見效的,建議輸液抗炎治療為好.因為還是輸液血葯濃度更高見效更快更好啊.有痰的加上鮮竹瀝口服試試.發燒還需要適當加上額外的退燒葯物.一般需要7-10天才能治癒的.最好還是看醫生啊! 中暑吃什麼最好?如何治療好?回答者:田元慶你好,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葯。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卧,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1.在高溫天氣下,戶外人員要盡量穿淺色服裝,戴隔熱帽,中午最好能休息.隨身應攜帶一些防暑葯物,如人丹,清涼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平時要多喝水,尤其是補充鹽水,防止因出汗過多引起的脫水;不得不在戶外高溫工作時,可將涼毛巾搭在頭上;飲食上要多吃清淡的食物;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去游泳池運動,避暑降溫.】2.中暑後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葯。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卧,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如何預防和治療中暑啊?回答者:lijink中暑治療原則1.立即移至陰涼處或空調室中,並給予物理降溫;2.重量症者迅速降溫,頭部戴冰帽、頸兩側、腋下腹股溝大動脈附近放冰袋,靜脈注射復方氯丙秦;3.糾正水、電解質平衡;4.防治合並症控制感染。用葯原則:1.物理降溫、氯丙秦和其他輔助葯為主;2.有心力衰竭病例應快速洋地黃化;3.腦水腫病例除降溫外,靜滴20%甘露醇、速尿和糖皮質激素;4.腎臟損害病例應用速尿無效者,應及早進行腹透或血液透析;5.選用預防及控制感染的抗生素,並發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時給予相應診治。
㈢ 治療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中暑問題,所以在炎熱的天氣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服用抗組織胺葯、抗膽鹼葯、安眠葯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
夏日發生中暑的多是一些打工者。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過長,生活環境惡劣,房間悶熱不通風,營養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惡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濕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並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盡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①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②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盡量不要超過8小時;③降低勞動強度,備好防暑降溫飲料,盡量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④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⑤盡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
夏季良飲是熱茶
盛夏酷暑,飲何種飲料為好?中醫認為,惟熱茶莫屬。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溶在熱茶中的咖啡鹼、可可鹼、茶鹼和芳香物質,可興奮大腦神經,有利於對體溫中樞進行調控,並能強心利尿,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腎臟血流量,加快代謝,使體內多餘熱量隨尿液排出體外。喝熱茶可促進血液流向體表,汗孔洞開,汗腺舒張,促進汗液排出,散發熱量。有人測定,喝熱茶9分鍾後可使皮膚溫度降低1℃-2℃,降溫可維持15分鍾以上。
老年人因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茶中含的茶多酚、糖類、氨基酸及多種芳香物質可刺激口腔黏膜,促進唾液分泌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患有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病的人,在炎夏易發生中暑,茶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酯多糖等成分,具有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並能保護造血功能,升高白細胞,增強抗病能力,因而飲茶對強身防中暑極有裨益。
但飲茶要講科學,飲茶不可過量,茶水以清淡適中為宜,慢慢品味。
豆漿解暑又降火
夏天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一方面要消暑,另一方面營養的補充也十分重要。但夏季營養流失太快,不容易吸收;而且進補容易上火,因此夏天進補要以均衡營養、降溫去火為前提,不宜進食燥性補品。你可知道,小小一杯豆漿不但能達到進補的目的,同時還有消暑功效。
中醫認為:豆漿性平味甘,有生津潤燥之效,「瀉胃火,治內熱」、「利水下氣,制諸風熱」。眾所周知,綠豆有降暑功效。以黃豆和綠豆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飲」,更具清熱解暑、潤喉止渴之效。同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養分,經常飲用能均衡人體營養,調整內分泌,對降低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高血壓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幫助。
下面再介紹一種豆漿:百合蓮子漿。
用料:百合10克、蓮子肉10克、銀耳10克;綠豆4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
製法:將百合乾和蓮子肉用溫水浸泡至發軟;將銀耳用水發開,洗凈摘成小朵;將綠豆浸泡充分,與百合、蓮子、銀耳清洗干凈,一起放入豆漿機網罩內,杯體內注入適量清水,機器安裝到位。啟動機器,十幾分鍾後,紅棗蓮子豆漿就做好了。可根據個人喜好趁熱往杯體內調入白糖或蜂蜜攪勻即成。
特殊人群防暑套
路酷暑來臨,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嬰幼兒、孕婦、老弱者,在高溫環境里一不留神就會中暑,搶救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悲劇的發生。因此,在高溫天氣下,這些特殊人群更應採取措施防中暑。
嬰幼兒:應穿薄的棉質單衣,如果流汗要馬上擦乾,盡量不用電扇或冷氣。外出戲水前應選擇不含香精、防曬系數低於15的防曬乳液外擦。室內外溫差不要太大,室溫不低於25℃。冷氣房內最好放一盆水,以免乾燥。
孕婦:衣著應涼爽寬大,多吃新鮮蔬菜、新鮮豆製品;經常用溫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為過於貪涼而導致感冒發生,此外要保證睡眠。
老弱者:保證每天不低於7小時的睡眠,調整飲食保護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於天熱汗多,因此補水顯得很重要,每天要補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一旦有中暑發生,首先要搬離高溫環境。用40%濃度的酒精或溫水擦拭全身,並在額頭、腋窩和腹股溝等血管淺表處放置冰袋。若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病情較重者,應及時送醫院搶救。
家中應備些中葯
藿香正氣液(水、丸、膠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濕和中之效。臨床凡有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表現為感冒、嘔吐、腹瀉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於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在長途旅行、高溫環境下工作時,可用此葯預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於因高溫引起的中暑頭痛、急性胃腸炎(嘔吐、腹痛、腹瀉)、夏季感冒與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開竅、調和胃腸之功效,多用於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蘇醒後即可停葯。孕婦忌用。
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抗病毒顆粒以及用菊花、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
中暑外治三法
刺血療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數滴血,片刻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鍾患者神志即可清醒,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失。
穴位按摩療法輕症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鍾,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重症中暑,除上述穴位按摩外,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陽陵泉、少沖五穴,以點掐、按壓為主,每穴點掐、按壓3-5分鍾。經上述治療後,若條件許可,給予清涼含鹽飲料,或以銀針針刺以上穴位,有增強療效的作用。
擦葯療法取食鹽一把,揉擦兩手腕、雙足心、兩脅、前後心等8處,擦出許多紅點後,患者即覺輕松而愈,適用於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
科學用「兩水」
入夏後,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幾乎都成了家庭中必備的防暑應急葯品,如果兩種葯冒然替用,必將引起不良後果。
藿香正氣水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頭痛昏重、脘腹脹痛、嘔吐腹瀉等症。中醫認為,夏季雖然氣候炎熱,但因天氣驟然變化而防禦不及時或因室內空調溫度過低等原因,均會受風寒之邪引發疾病。而內傷濕滯,則是指人體因受暑濕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脹痛、惡心嘔吐、腸鳴腹瀉等症狀。夏季陰雨天氣較多,是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當濕氣侵犯人體脾胃時,則影響脾胃的功能而引發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藿香正氣水可用於夏季感冒、腸胃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臨床表現有惡寒發熱、胸膈滿悶、惡心嘔吐、腸鳴腹瀉者可以服用。
十滴水有健胃、驅風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頭暈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中醫認為,當暑熱之邪侵入人體後,上蒸清竅故有頭暈或頭痛症狀。如果暑熱兼濕,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惡心、胃腸不適、腹痛等症狀,可急服十滴水。十滴水用於治療中暑,屬於暫短的急性疾病,病程僅數十分鍾或數小時,故在發病時服用2-5毫升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因十滴水所含的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總之,藿香正氣水主要擅長治療夏季風寒濕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腸炎等疾病,治療范圍較廣泛,既可治療夏秋的各種感冒及胃腸炎等,亦可用於中暑而引起的胃腸不適。而十滴水僅用於中暑症,即暑熱引起的頭暈昏迷、胃腸不適等。一葯主治風寒濕之邪所致疾病,一葯主治暑熱濕之邪所致疾病,兩者的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應對症選用。
如果你對我的答案滿意 請選為最佳答案 謝謝
㈣ 中醫如何防中暑治中暑
防中暑:泡中葯涼茶當飲料服用,有一定防中暑的作用。可參考以下配方:金銀回花8克、答白菊花8克、淡竹葉5克、白參10克、藿香4克、豆卷10 克、用1200-1500毫升開水浸泡約1小時,冷後適當飲用,但陽虛之體(畏寒怕冷、四肢不溫、拉稀等)的人應少用或不用。出汗多時,應注意補充水分和 鹽分,一般1000毫升冷開水中加0.9克食鹽飲用。 治中暑:輕、中度中暑,中醫稱為暑濕傷表感冒 ,以身熱、汗出、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心煩口渴、胸悶脘痞等為主要症狀 。可用清暑祛濕解表 法,葯用香薷5克、扁豆15克、厚朴5克、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鮮荷葉20克、鮮蘆根15克加減煎水服。暑熱偏盛者可加黃連、山梔,濕熱盛者可加豆卷、藿香。此外,服用人丹、藿香正氣水也有一定作用。重度中暑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天氣炎熱,中暑是很普遍的,但是中暑之後人會特別難受,所以還是提前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比較好。小編提醒您:一定要注意防曬、飲食要多加註意,勤洗澡、勤換洗衣服。
㈤ 中醫里怎樣利於食療治療內科系統疾病中暑的
當外界溫度過高(超過35℃)時,機體通過輻射和對流散熱發生障礙,身體只能靠出汗來散熱。如果外界濕度過高或濕熱高溫達到一定程度,則汗的蒸發亦受影響,此時散熱發生了困難,熱便在體內貯積,尤其在勞動時體內產熱量增加,熱的貯積更多,當超過人體的耐受限度時,便發生中暑。中暑是人體對高熱環境適應不全所引起的疾病。
中暑多發生在悶熱的夏季,當氣溫超過34℃時,即有發生中暑的可能性。高溫作業的工人,直接受到太陽輻射的農民及居住在通風不良的小屋中的老人、產婦等,均易發生中暑。
這時,在飲食上有些特殊要求,以配合臨床治療,取得效果。
[飲食原則]1.喝淡鹽茶或淡鹽水,以補充出汗所失去之鹽分。
2.多飲清涼飲料如西瓜汁、鮮藕汁、金銀花露、荷葉露、果子水、綠豆湯、冰鎮牛奶、酸牛奶。如熱度很高可酌情飲冰汽水、冰淇淋、雪糕等。
3.食物中,適當用些含有鹽分的食品,如鹹蛋、咸魚、鹹菜等。
4.體溫升高後,體內蛋白質的分解也增加,故每日補充蛋白質量要增加,一般在130克左右,約占總熱量的15%。但忌油膩煎烤之品。
5.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維生素類。
6.中暑嚴重,出現昏迷時,可改為鼻飼。
[食療驗方]1.冬瓜500克,煮湯,1日飲完。
2.石膏粥:用生石膏150~200克,搗碎,入砂鍋內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留汁,再入粳米100克,加水600毫升,同煮為稀稠粥。每日早晨、下午頓服。
3.荷葉粥:方法有三:一以粳米50克,加水如常法煮稀粥,粥熟後,以鮮荷葉1張,蓋粥鍋上,約10餘分鍾,即可移去荷葉。這時粥色嫩綠,清香撲鼻,可以飲服。二是以鮮荷葉1大張,切細片,加水煎取葯汁約200毫升,去荷葉渣後再加入粳米50克,冰糖適量,再加水如常法煮粥,粥熟即可食用。三是用粳米50克,冰糖適量,再加水先煮粥,煮至米開湯未稠時,調入干荷葉細末20克,改以文火再煮數沸,即可服用。一般每日服2次,夏令時尤宜。
4.菊苗粥。甘菊新鮮嫩芽或幼苗15~30克,洗凈切細,粳米100克,冰糖適量煮粥。
5.薄荷粥:薄荷鮮品30克,干品10克,加水稍煎取汁,去渣後約留汁150毫升。粳米30克,加井水3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加入薄荷汁75毫升,再稍煮熱。加入冰糖少許,調化,即可食用。每日早晚服食2次,溫熱食佳。
6.蔗漿粥:粳米50克,清水300毫升,放入鍋內,煮成稀粥,然後用准備好的新鮮甘蔗榨出的100~150毫升蔗漿摻和,不再加溫煎煮即可。稍溫服食,每日兩次。
㈥ 如何緩解中暑頭疼 中醫
頭痛原因很多,如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枕大神經痛,高血壓,腦血管病回,頸椎病,中耳炎答,飲酒和吸煙,感冒都可能誘發.所以要找到原因指導下的治療.平常注意防止精神緊張保證休息時間和質量,戒煙酒.防止受涼感冒等誘因.
㈦ 治中暑的中葯
藿香正氣水或膠囊,是中成葯.
㈧ 老是中暑,有什麼中醫的辦法調理嗎
脾虛,中醫說明你是身體不好的,憑什麼說自己身體好!天天鍛煉跑步,不射精一個月,你再說話。
㈨ 怎麼治中暑
中暑,為夏日常見來的急源性熱病,輕度中暑可採用一些方法自行緩解,若症狀不見好轉,反出現昏迷、痙攣、或皮膚乾燥無汗、持續高熱者,為重度中暑,下面介紹一些中暑外治的妙方給大家。
刺血療法
取穴部位:十宣、曲澤、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或加大椎拔罐。對輕症中暑,刺血後擠出血數滴,片該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擠出紫黑血液0.5~1毫升,並給予清涼飲料,針後約10分鍾患者神志即可轉清,繼而熱退汗出,諸症消解。
按摩療法
輕度中暑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內關五穴,以單手拇指或雙手指順該穴經絡走向,由輕至重在該穴位上掐壓,緩慢疏推和點按穴位,反復進行3~5分鍾,以局部產生酸、麻、痛、脹感為度。
柴胡注射液敷臍
將紗布1塊,用本品浸透,而後取出復蓋於肚臍孔處,敷料包紮,膠布固定,每日1換。適用於中暑發熱。或將柴胡注射液置於滴鼻瓶中滴鼻,每次1~2滴,二側交替進行,每小時1次。
中葯葯浴
胡蘆茶30克,鮮薄荷10克,共搗如泥,加白酒或45%酒精適量調勻,用葯棉蘸葯液塗搽頭、背、四肢、腋下、腹股溝等處,一般塗搽後5~10分鍾即可見效,每日1~2次。適用於中暑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