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醫養生怎樣調理失眠
中醫調理是一個長期過程,大概需要兩個星期到個把月的時間。主要回辦法是按摩、疏通經絡答和練好習慣的培養。還有就是學習氣功。具體辦法http://www.66ys.online/?p=738 有,氣功這里也有,不過是初級的。慢慢來,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⑵ 中醫24時養生知識是什麼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因此這套養生之法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氣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絡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亥時(晚9~11時),為三焦經當今,「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讓身體有一個好的起點,就要從此刻擁有好的睡眠開始。對老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難問題,但不管採取什麼方式,盡量在晚上11點半前進入睡眠狀態。
子時(子夜11~凌晨1時),膽經當今。這段時間正是中醫養生中特別強調的「子覺」時間《皇帝內經》里,「凡是十一藏取決於膽」講的就是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夠優質的睡眠以保膽經獲得充足的能量。
丑時(凌晨1~3時)為肝經當今。精心養氣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別指出的是,某些年輕一族如在此時喝酒,將會對肝造成極大損傷。
寅時(凌晨3~5時)肺經當今。按照中醫理論,寅時是人體陽氣的開始,也是人體氣血從靜變為動的開始,必須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擾。
卯時(早晨5 ~7時)大腸經當今。早起不貪睡,晨起首先活動四肢筋骨,打太極拳,叩齒摩面或雙手扣後腦,做「鳴天鼓」。
辰時(上午7~9時)胃經當今。活動後喝一杯開水,用木梳梳發百遍,然後洗漱,早餐應該清淡,要吃飽。飯後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強烈鍛煉。
已時(上午9~11時)脾經當今。開窗通風後,可從事腦力活動,但要注意勞逸結合,讓眼睛得到及時休息。
午時(上午11時~午後1時)心經當今。這是午餐時間,除要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外,建議可以喝點湯,菜要少鹽。酒可喝但不能醉。飯後宜睡半小時,不要過多。
未時(午後1~3時)小腸當今。午睡後可做少量緩和運動,喝一杯茶。
申時(下午3~5時)膀胱當今。這是最好的學習時間,記憶力和判斷力都很活躍。除用腦學習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時(下午5~7時)腎經當今。這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晚餐易少吃,清淡,可以喝點粥。
戍時(晚7~9時)心包經當今。准備睡眠,睡前要精心養氣,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熱水洗腳,睡易採取右側卧位。
總之,這種養生法的核心就是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重點睡好子午覺,以此達到養生的目的。
⑶ 中醫養生之道的養生睡眠之十不宜
古人雲:「一夜不睡,三日不醒」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加夜班的時候,加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算你睡一天身體也會不舒服,這就是睡覺不合法的後果,保持良好的睡眠,對於養生健身、延年益壽非常重要。
下面陳金柱老師給大家講講睡覺有哪些忌諱?
第一、過飢過飽
吃的太多睡覺不利於我們的脾胃消化,化濕成痰,大傷陽氣。飢餓狀態入睡總是睡不著難以入眠因為腸道空慮。有的人都躺在床上了還吃點零食,這更是不利於健康的。
第二、大量飲水
睡覺不要喝太多的水,特別是涼水,水濕內停,夜尿增多,涼水太多還有可能傷腎。
第三、不宜掩面
蒙頭睡覺既容易導致呼吸不暢,又會吸入大量二氧化碳,對身體健康有害。所以睡覺時要保持呼吸暢通,唐代孫思邈的「冬夜勿覆頭,得長壽」,可見睡覺不能蒙頭。
第四、不宜當風
人進入睡眠後,對環境適應能力降低,最易受風邪侵襲。所以睡覺前最好是關上窗口即使是炎熱的季節,也不要貪圖涼意,卧處當風,要避風而睡。
第五、心平氣和
睡覺前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情志的變化都會引起氣血的紊亂,所以睡覺前的情緒過於波動會導致失眠,甚至疾病。
還有一些小的注意就是:睡時不要對著燈,睡覺前不要說太多的話,睡覺時不要張著嘴,不要爬著身子等等。
鑫柱商城專家告訴大家最好的睡眠姿勢是右側成弓形,最佳睡眠時間是晚上9點至早上5點
通過以上的總結希望對大家提高睡眠的質量有所幫助。
⑷ 中醫養生學關於睡眠的
《內經》的養生觀與臨床實踐
美好的願望
通過養生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是我們千百年來追求的一個普遍願望。養生保健學是與中國傳統醫學同步發展的中國獨特的保健醫學,通過長期的實踐已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提出了養生的原則、方法及其現實意義,而題首又以「上古天真論」為名,是說明在遠古時代人們早已掌握了養生之道,而掌握養生之道的根本,就在於保護真氣。通過養生以葆全天真,達到預防疾病,延年益壽,而這葆全天真的方法,實際上就是養生之道
積極的養生
經考證,養生中的養是「久長生」的意思,生是「蓬勃向上」的含義,所以我們所說的養生不是消極的保養生命,而是指使生命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狀態,並在此基礎上達到延緩衰老,壽達「天年」的目標,即高生活質量的健康長壽。
養生的理論形成
養生的理論最早形成於先秦至兩漢,《黃帝內經》奠定了養生學的理論基礎,先於《黃帝內經》的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上對養生也有非常詳盡的記載,幾千年來,經各代養生家的不斷充實豐富,養生學已在華夏健康保健學上佔了非常重要的一席
養生法則
順天避邪
養性節食
動而中和
葆精愛氣
培本防微
飲食有節,勞逸有度
「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因黃帝耽憂今不如昔,而懷疑這個原因是否是世道不行了,還是人類已走到盡頭,將要滅亡了?這時歧伯卻提出了自己精闢的見解:「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天真論》
這里非常明確地提出了,今時之人為什麼年半百而動作衰也的原因,並非是時世異或人將失之,而是飲食不節,耗散其真,特別指出以酒為漿,以妄為常是其根本原因,而這些無節制的生活習慣,必然導致真元耗散
脾胃為後天之本,真氣必須靠脾胃水谷之精氣的滋養,飢飽失常,飲食不節,以酒為漿,必將損傷脾胃,使真氣得不到後天的滋養,從而半百而衰。遠古的人還懂得遵循自然的規律,修煉養生,而現在的人則不然處處違背基本的養生准則,結合當今社會,由於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工作節奏加快,有些人整天忙碌於生意場上的應酬,起居無常,有些人貪圖安逸,整天飲酒作樂,比以酒為漿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些人不知持滿,以欲竭其精,頻頻奔走於風月場所,有些人打牌通宵達旦,白天工作則無精打采,生命之火,已被透支,真元耗盡,脾胃受損,先後天兩敗俱傷。
近年來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性病發病率大大上升與上述原因密切相關。「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必半百而衰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必先歲時,毋伐天和」是中醫學重要的學術觀點之一,在養生中具於現實的指導意義。「順天」是指要遵循自然界生殺收藏,陰陽消長的生活規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變化,都是陰陽二氣相互消長轉化運動的結果。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息息相通,陰陽運動,不僅影響自然界,同時還通過自然界的變化影響著人體
必先歲時,毋伐天和
順天是指要遵循自然界生殺收藏,陰陽消長的生活規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變化,都是陰陽二氣相互消長轉化運動的結果
天人合一
人與自然息息相通,陰陽運動,不僅影響自然界,同時還通過自然界的變化影響著人體。隨著一年四季的規律性變化,人體生理功能也發生規律性的變化,這就是人與自然相通,當氣候發生異常變化人體不能適應時,就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
積極主動的預防
從各方面進行養生來調節人體的功能,使之符合陰陽變化之道,增強人對外界變化的適應能力
注意避免四時不正之氣的侵襲,「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夏之季,自然界陽氣活躍,人身應葆養陽氣
秋冬之間,自然界以陰靜為主,人體宜葆養陰精
運動 :動為陽,靜屬陰,春夏宜以動功為主,秋冬宜以靜功為主
保健:氣為陽,血屬陰,春夏宜服益氣升清之品,秋冬宜用滋補精血之劑
起居:白晝為陽,黑夜為陰,春夏宜晚睡早起以迎陽氣,秋冬宜早睡早起漸至早睡晚起以守陰氣
衣著:上半身為陽,下半身為陰,春夏之季宜先減褲,後減衣,秋冬之時宜先加褲,後加衣
適應晝夜的陰陽消長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說:「以一日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因此練習吐納功,以上午為生時,宜於練功。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反此四時,形乃困薄」。所以早晨為生氣生發之機,宜於運動鍛煉。黃昏陽氣已衰陰氣漸盛,應以靜養為主。
吸收日月精華
日月是宇宙中對人體生命活動具有巨大影響的兩大物體,也是陰陽的典型代表。農歷初一、初二的太陽和十五、十六的月亮被認為是日月精華集中之時,養生家重視於此時面向日月進行吐納鍛煉,以吸收日月之精華,補充體內的真陰真陽
避邪
要迴避各種來自自然界的致病因素,如「六淫」之邪,目的在於保護正氣,預防疾病
《千金要方》:「善養生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指出了避邪的目的所在
注意迴避反常氣候
冬令反常之曖
夏日非常之涼
大風、大雨、大霧、大雪、雷電交加之時
避免外出為宜
養性
養性主要是指精神上的保養,是中醫學中對養生保健具有重要意義的一環,要求能有高尚的道德,並做到清靜、恬淡、樂觀豁達、凝神自娛
高尚的道德修養
《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古代有人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就職業道德而言,歷代名醫大都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象唐代名醫孫思邈,更為我們作出了典範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病安從來?
《素問•上古天真論》接下來說:「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樂其服,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仆。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以其德全不危也」。
《養性延命樂》
常人不得無欲,又復不得無事,但當和心,少念、靜慮、先去亂神犯性之事,此則嗇人之術也
說明清靜恬淡並非老莊無欲無為的消極思想,而應當是在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指導下,面對現實,不使七情太過,不去追求不應得到或不可能得到的東西,而能隨遇而安,知足常樂,使自己保持安靜愉快的精神狀態
嵇康《養生論》
清虛靜泰,少私寡慾。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要強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氣以醇泊獨著。曠然無憂慮,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之以性,和理日濟,同乎大順。然後蒸以靈芝,潤以醴泉,唏以朝陽,綏以五弦,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後樂足,遺生而後身存。若此以往,庶可以與羨門比壽,王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
樂觀豁達
《素問上古天真論》:「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認為保持愉快豁達,自得其樂的狀態,就能使精神不被耗傷,而達天年
社會環境
人生活在社會環境中,社會環境的不同,會造成人體生理與心理的某些差異,社會環境的劇烈變動,對人體心身功能影響很大,甚或導致疾病。
素問疏五過論
「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擘為攣」。所以我們要以樂觀豁達的態度應付各種劇烈的社會變化。雖遭挫折,都要隨遇而安,泰然自珍。
凝神自娛
凝神:重視自我控制的鍛煉,使思維能集中到某一點上,讓大腦能得到積極充分的休息,並對全身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起有益的作用,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自娛:應培養某種健康的娛樂愛好,歷代文獻對琴棋書畫、栽花養魚、調息靜坐更為推崇。自古以來書畫家頗多壽星,唐代柳公權87歲,宋代歐陽修85歲,當代蘇局仙活了110歲。我縣的著名老中醫陳鼻峰先生則活了103歲。
勞逸結合
不妄作勞
中醫認為,運動包括體力和腦力運動,是重要的養生保健方法,長期以來被歷代養生家所高度重視
運動要做到形勞而不倦,過度勞作,有損健康,過度安逸也違背養生之道
《素問宣明五氣》有「久坐傷肉,入卧傷氣」之說。
《呂氏春秋》認為「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形氣使然」。
《三國華佗傳》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
《千金要方》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
乒乓球,太極拳,爬山,散步,甚至旅遊都是非常不錯的鍛煉方法,一方面可陶冶我們的情操,另一方面也鍛煉了我們的身體,但也應人制宜,要按照個人的年齡、體質、愛好選擇合適的方式,並注意勞逸結合。
葆精養元,以維先天
腎精是人體的精華,是人體各種功能的動力,是人體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保障,決定人體生、長、壯、老、已的整個過程,因此在養生中要特別注意調節情慾,保養腎精,否則房事過度,耗散腎精,伐傷腎氣,就從根本上削弱了人體的正氣
素問上古天真論
「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故半百而衰也」。但中醫也認為,房室性事是人類自然的生理要求,「男女之欲,乃陰陽自然之道」
房事的忌頻
《千金要方》認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閉精勿泄,若體力猶壯者,一月一泄」。指出房事不宜過頻,這一觀點得到了歷代養生家的公認,可供大家參考。
培本防微
培本防微
培本防微主要是指增強正氣,早期和及時地治療疾病以防微杜漸是養生的重要環節
中醫學認為,增強正氣是去害的中心環節,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中醫理論的一大優勢和特點
葯物進補已成為當今的主要措施。
有病早治
病要及時治療,以免病邪損傷正氣,黃帝內經曾指出:「病而留者,其壽可立傾也」。《抱朴子》也認為「養生以不傷為本,此要言也」。說明了及時祛邪安正的積極意義
病理性衰老
現代研究已經證實,健康人生理性衰老速度十分緩慢,而病理性衰老對人體的威脅要大得多
及時地防治老年性疾病,以延緩病理性衰老的進程更具有現實意義。
進補培元
中醫學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兩虛相得,乃客其形」。疾病的發生首先有正氣虛衰的基礎,以致病邪乘虛而入,從而產生病變。通過中葯培補以達到扶助正氣,抵禦外邪,達到養生之目的,為歷代醫家所重視。歷代文獻和現代流行病學研究都已證實,隨著增齡,以臟腑言,存在著五臟日漸虧損,以生命物質言,可見氣、血、精、神日益虛衰,以邪實言,痰瘀氣滯,脈絡痹阻不斷產生。所以,固本培元,佐以祛邪通絡已成為養生保健的主要用葯原則。
進補時間
一年四季均可進補,但冬令進補更佳,這是由於冬主封藏,冬至一陽生,既是封蟄主令,又是生發之氣始萌之季,而且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進補方法:少量,多次,經常的原則。並根據性別的差異,自身的體質狀況,臟腑的虛損程度,選擇合適自己的葯物
常用的進補單方
人參 功能大補元氣,強心益智,輕身延年。有野山參,別直參,紅參,白參等
黃精 滋陰補腎,輕身延年。九蒸九曝
首烏 養血益肝,烏發潤腸,消脂
絞股蘭 健脾益氣,消脂。
淮山葯 健脾化濕,固腎滋精。
西洋參 補肺降火,生津除煩。
蛤蚧 補肺滋腎,益精助陽。
桂圓肉 益血安神,長智斂汗,開胃生津。
枸杞子 養肝明目,補血。
阿膠 補血滋陰,止血。
⑸ 每天睡多久合適 中醫
睡眠對於我們身體有多麼的重要,肯定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我們身體在我們休息的時候會進行很多的自我修復,所以我們才會依然健康的,中醫說人們認為睡眠時間長就健康其實是不對的,睡多長時間最健康呢,其實這是我們四季養生中需要了解的重要知識。
其實最近有科學家研究表明成年人每晚睡眠少於6小時或多於8小時的成年人,發生多種心臟病問題的危險幾率更大。
如果我們睡眠時間太短的話就會引起血壓的波動,進而明顯增加中風、心臟病發作和心衰的危險。相反的如果我們睡眠時間過長的話,就會造成我們心絞痛和冠狀動脈變窄,導致心臟供血供氧不足等問題。
睡眠中一些人有打鼾的情況的,一些人認為這樣是睡的香的表現,但是這是一種疾病,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的。那麼患高血壓的風險會更高。有研究顯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病人中,有50%以上並發有高血壓;高血壓病人中,則有30%的人合並有阻塞性睡眠暫停綜合征。半數以上患者血壓波動幅度大,睡眠時血壓不下降,甚至有的夜間血壓反而超過白天,大部分患者都有晨起血壓高的表現。
想要有更加健康的身體,保持好的睡眠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們所有人都要盡量的做到定時起居,定時飲食,最好可以不熬夜。如果我們晚上沒有休息好或是休息的時間不夠的話,就要養成午休的習慣了,做到與人體生物節奏相吻合。晚上10點到早上5點是我們睡眠的最佳時間,這段時間休息好了其實你的睡眠也算是很不錯了。
我們作為成年人不用再刻意的追求太長的休息時間了,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睡多長時間最健康,睡眠質量是很重要的
⑹ 中醫養生有哪些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
中醫養生主要包括:經絡養生、體質養生、氣功養生、運動養生、房事養生、情志養生、睡眠養生、環境養生、起居養生、食療養生、順時養生、四季養生、樂娛養生、部位養生、葯物養生、沐浴養生、減毒養生、靜神養生、瑜伽養生等內容。
中醫養生中特色療法分為:
針灸: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
拔罐法:古稱「角法」。這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吸著於皮膚,造成鬱血現象的一種療法。古代醫家在治療瘡瘍膿腫時用它來吸血排膿,後來又擴大應用於肺癆、風濕等內科疾病。
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
刮痧: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氣功:是一種以呼吸的調整、身體活動的調整和意識的調整(調息,調形,調心)為手段,以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
葯膳食療: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葯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葯膳配方,將中葯與某些具有葯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製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⑺ 老北京足貼祛濕艾草養生睡眠去濕氣老中醫失眠驅寒便秘腳管用嗎
除濕一般足貼都有用。
1、足貼是通過刺激足底穴位作用,促進身體版排泄,從而利用身體自身排泄功能除權濕的。
2、濕氣是中醫說法,把引起身體病痛的一切邪氣統稱為濕氣,如果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強,一般都會通過自身排泄濕氣,不用其它輔助,如果使用足貼或按摩足底,可以加速身體排泄功能,結果會更好一些。
3、足貼成份大部分都一樣,只有老北京保持獨有的秘方,效果與一般足貼不同,但只要是真的足貼,基本都還不錯。
4、最後注意,不是所有的足貼都是老北京,此類足貼特指獨特配方,成本高效果好,關鍵是核心配方,而市場上大部分足貼都是公開配方,一個廠家生產幾十個品牌的足貼,雖然價格和包裝各不相同,但效果基本無差別,這些稱不上老北京。
⑻ 中醫如何養生
在中國,養生分很多流派,比如道家、儒家、佛家、醫家等。由於對宇宙自然生命的認識有回所差異,各養答生流派的理論觀點有所不同,方法也各有側重,但也許是因為我們的先賢聖人都從不同角度認識到了精神情志(神)對於軀體臟腑的重要作用,所以各派養生理論有一個共識:重視心神呵護、德行修養。
養生雖然應該形神俱養兼調,但養神、安神始終是養生第一要務。飲食清淡、進補、服食保健品、運動鍛煉等是養「形」,生命藉由軀體形態存在。「神」就像生命航船上的舵手,有了舵手,船才能前進。不合格舵手駕駛的船一定是搖搖晃晃的,坐著會不舒服,而只是修理船上的機械零件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懷揣一顆躁動、功利、急切、迷茫的「聰明心」所進行的一切養形活動,不是真正的養生,基本是瞎掰。
⑼ 為什麼說睡眠是養生第一大道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十分重視睡眠養生。我國古代醫學家稱「睡眠是養生之要務」。現代醫學家把睡眠稱為「自然康復劑」。戰國時名醫文摯對齊威王說:「我的養生之道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生長,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睡眠,是高等脊椎動物周期性出現的一種自發的和可逆的靜息狀態,表現為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和意識的暫時中斷。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
因此,採用正確的睡眠養生方法,達到養神、促進氣化、生精的目的,對於提高生存質量、抗病防衰、延年益壽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歷代養生家非常重視的內容。
還有就是良好的睡眠環境。安靜的環境是幫助入睡的基本條件,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新鮮的空氣是良好睡眠的保障。卧室宜在睡前醒後開窗通風,氧氣充足有利於大腦細胞迅速減輕疲勞。當然睡覺時幽暗的光和舒適的卧具也會對睡眠有所幫助。
科學研究證明,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勞,使腦神經、內分泌、體內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體各部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補,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補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