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治頭痛的中葯
川芎15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防風10克,羌活10克,獨活10克,白芷10克,雞血藤20克。水煎服,每日1劑。功效:活血,疏風,止痛。用治各種慢性頭痛。
『貳』 中醫治療頭痛的方法有哪些
1.風寒頭痛
【症狀】頭痛時作,痛連項背,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常喜裹頭,口不渴,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
【方葯】川芎茶調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川芎12g,荊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風6g,薄荷24g,細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調下。若惡風明顯者加麻黃、桂枝以宣散風寒。若頭痛較劇者可加蜈蚣、全蟲通絡止痛。
2.風熱頭痛
【症狀】頭脹痛,甚則如裂,發熱或惡風,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大便不暢或便秘,尿黃,舌質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祛風清熱。
【方葯】芎芷石膏湯(《醫宗金鑒》)加減。川芎10g,白芷10g,石膏20g,菊花12g,藁本6g,羌活6g,黃芩10g,梔子10g,生甘草6g。若熱甚傷津,症見舌紅少津,可加石斛、知母、天花粉等生津止渴。若大便秘結,口鼻生瘡,腑氣不通者,可合用黃連上清丸以通腑瀉熱。
3.風濕頭痛
【症狀】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胸悶納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膩,脈濡。
【治法】祛風除濕。
【方葯】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加減。羌活10g,獨活10g,川芎12g,蔓荊子10g,防風10g,藁本6g,茯苓12g,薏苡仁15g,炙甘草6g。若濕濁中阻,症見胸悶納呆,脘痞便溏,可加蒼術、厚朴、枳殼、陳皮等以燥濕和中。若兼惡心嘔吐者,可加姜半夏、生薑降逆止嘔。
『叄』 頭痛的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來療頭痛,其關鍵為如何運源用及辨證,中醫治療頭痛需尋找病因辨證施治,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材而異、因葯而異,即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症狀、不同體質,採取不同辨證施治的方法,從而取得較好效果。若為外感頭痛,治療可使用解表的葯物;若為內傷頭痛,需尋找原因對症治療。頭痛為一種症狀,也可為一種病症,由臟器失調、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等引起,故頭痛不可單純使用止痛葯物,需分析辨證後正確治療。
『肆』 中醫怎樣治頭痛
頭痛是現代人的一種常見病症,很多人靠止痛葯來緩解頭痛,但長期使用止痛葯會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為其他疾患埋下病根。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頭痛是因為經絡不通。在中醫看來,頭痛症狀相同,但發病的原因不同,所以治療時要找到根源,分清頭痛的發病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如果是頭的兩邊痛,表明膽經出了問題,治療時就拍膽經。拍膽經的時間最好在子時,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膽經在人體的側面,拍的時候從臀部開始一直往下就可以了,每天拍夠300下。
頭部裡面的中空痛,是肝經出現問題,頭痛患者可以按摩肝經。肝經在凌晨1點到3點的時候在體內值班,我們當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起來,因此可以在19點到21點的時候按摩心包經,因為心包經和肝經屬於同經,所以按摩心包也能起到刺激肝經的作用。
後腦勺痛就是膀胱經的問題。膀胱經大部分在背後,自己一般夠不到,所以這類頭痛患者可以找家人幫助按摩後背,或者找一個類似擀麵杖的東西放在背部,上下滾動以刺激相關腧穴,疏通經氣。還可在頭部循經進行按揉或者用手像梳頭似的進行刺激,對頭昏腦漲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前額痛就是胃經出了問題,治療時要從胃經入手。而左邊偏頭痛和右邊偏頭痛也是不同的,因為左主肝,右主肺。如果左邊偏頭痛,就很有可能是肝血的問題,而右邊頭痛可能是肺氣的問題。治療時要分清症狀,對症施治。
如果你分不清自己是哪裡頭痛,那麼有一個治頭痛的簡便方法:泡手法。手指上的經絡全部都通頭部,手受熱刺激後就會打通經絡,通則不痛。具體方法如下:頭痛發作時,把雙手伸到熱水裡(水溫以把手放進去能感覺到燙為宜),然後趕快抽回來,再放入水中,再抽回來,如此反復直到手指感到麻木,頭痛馬上就能緩解。
『伍』 頭痛有什麼中葯可以治療
川芎10克
白芷10克
防風10克
當歸10克
蔓荊子10克
藁本10克
羌活10克
天麻10克
全蟲5克
桂枝10克
石菖蒲10克
甘草7克
水煎服
一天一付
早晚各服一次
『陸』 頭痛吃什麼中葯
這個要辯證,看是陽明頭痛,少陽頭痛,厥陰頭痛等等。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肝腎虧虛,肝陽上亢,氣血瘀阻等等原因
『柒』 中葯哪些葯可以治療頭疼
治療頭痛的中葯抄有很襲多,簡單列舉幾例;
太陽頭痛:羌活,川芎。祛風止痛,入太陽經,故可治療太陽頭痛。
陽明頭痛:葛根,白芷,入胃經,故可以治療陽明頭痛。
少陽頭痛:柴胡,黃芩,川芎,清熱止痛,入少陽經,故可治療少陽頭痛。
厥陰頭痛:吳茱萸,藁本,散寒止痛,入巔頂,故可治療厥陰頭痛。
『捌』 常用於治療頭痛的中葯是什麼
防風。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散風解表,祛濕止痛,祛風止痙。
羌活。辛,甘,溫,歸膀胱,肝,腎經。散寒解表,祛風濕止痛。
細辛。辛,溫,歸肺,肝,腎經。散寒解表,祛風止痛,溫肺化痰。
生薑。辛,微溫,歸肺,脾經。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
薄荷。辛,涼,歸肺,肝經。疏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止癢。
菊花。辛,甘,微苦,微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治疔瘡腫痛。
獨活。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祛風勝濕止痛,散寒解表。
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補中,寧心安神。
石膏。辛,甘,大寒,歸肺,肝,胃經。清熱瀉火,清胃熱,清肺熱,生肌斂瘡。
牡丹皮。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黃芩。苦,寒,歸肺,膽,胃,大腸經。清熱燥濕,清熱解毒,涼血安胎。
天花粉。苦,微甘,寒,歸肺,胃經。清熱生津,消腫排膿。
半夏。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多用生薑炮製後使用,為姜半夏。
竹茹。甘,微寒,歸肺,胃,膽經。清化熱痰,清熱止嘔。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歸脾,腎,心經。回陽救逆,溫脾腎,祛寒止痛。本品有毒,宜先煎30~60分鍾,以減其毒性。
肉桂。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補火助陽,祛寒止痛,溫經活血。
陳皮。辛,苦,溫,歸脾,肺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枳實。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破氣消積,下氣通便。
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桃仁。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破血逐瘀、潤燥滑腸。
紅花。辛,溫,歸心,肝經。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延胡索。辛,苦,溫,歸肝,脾,心經。活血行氣止痛。
益母草。辛,微苦,微寒,歸心包,肝,腎經。活血調經,祛瘀止痛,利水消腫。
牛膝。苦,酸,平,歸肝,腎經。活血祛瘀,強筋骨,利關節,引血下行,利尿通淋。
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或歸十二經。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葯。
熟地。甘,微溫,歸心,肝,腎經。補血滋陰,補精益髓。
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調經,活血止痛,潤腸通便。
白芍。苦,酸,微寒,歸肝經。柔肝止痛,補血調經,養肝明目,潤肺止咳。
枸杞子。甘,平,歸肝,腎,肺經。滋補肝腎,養肝明目,潤肺止咳。
鹿角。咸,溫,歸腎,肝經。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杜仲。甘,溫,歸肝,腎經。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山葯。甘,平,歸脾,肺,腎經。補脾止瀉,養肺益陰,益腎固精。
大棗。甘,微溫,歸肝,肺,腎經。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石斛。甘,淡,微寒,歸胃,腎經。養胃生津,滋陰除熱。
龜板。咸,甘,平,歸肝,腎,心經。補腎健骨,固經止痛。
全蠍。辛,平,有毒,歸肝經。熄風鎮靜,通絡止痛,解毒散結。
全蠍辛散有毒,用量不宜過大。血虛生風者慎用。
天麻。甘,平,歸肝經。熄風鎮痙,祛風止痛。
鉤藤。甘,微寒,歸肝,心包經。熄風解痙,清肺平肝。
蜈蚣。辛,溫,歸肝經。熄風止痙,解毒散結,通絡止痛。本品有毒,有鎮靜、抗驚厥的作用,並可用於治療癌腫。
地龍。咸,寒,歸肝,脾,肺經。清熱止痙,清肺平喘,祛風通絡。
白術。苦,甘,溫,歸脾,胃經。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玖』 什麼中葯是治頭痛
頭痛有很多種,白天痛夜裡不痛的,有夜裡痛白天不痛的,有兩側痛,有前版額痛,有權腦後痛,有腦中痛,
也有外感新的頭痛(帶有怕冷或怕熱的)有陳年的反復頭痛,等等,這些用中葯治就會用不一樣的中葯,
你個人具體情況詳細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