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行頭痛的中醫治療方法是什麼
中醫治療抄:①血虛:養血益氣。襲以八珍湯加減:白芍、黨參各20克,川芎、甘草各10克,熟地、白術、茯苓、當歸各15克、酌加首烏、枸杞子各15克。煎服。
②肝火:養陰清熱,柔肝熄風。以杞菊地黃丸:熟地20克,山茱萸、山葯、澤瀉、茯苓、牡丹皮、枸杞子、菊花各15克,酌加夏枯草、白蒺藜各15克。煎服。
③血瘀:調肝活血,化瘀通絡。以通竅活血湯加減:赤芍、川芎、老蔥、生薑各15克,桃仁、紅花、麝香各10克,大棗10枚。煎服。
❷ 中醫治療頭痛的方法有哪些謝謝
你好 很多原因會引起偏頭痛,如氣候變化、精神壓力大、過度疲勞、異味刺激及版某些食物和葯物有可能誘發偏頭疼 權首先消除或減少偏頭疼的誘因,如避免情緒緊張,避免服用血管擴張劑等葯物,避免飲用紅酒和進食含乳酪的食物
❸ 我經常頭痛,尋高效的中醫治療方法。
不知道抄你的病情原因是什麼情況(頭痛指外感或內傷引起頭局部經脈的血滯所招致的慢性、不斷復發的頭痛。其頭風或偏頭痛是指此類頭痛)。
我建議你用以下方法:
配製「一字散」(雄黃0.3克
蠍梢7枚
豬牙皂角7錠
白礬3克
蘆薈3克
)研製成細末,每次用一指甲大小粉末,吹入鼻中,即時吐出頑涎,可有效應急各種頭痛。
配製「奇效芎術湯」(川芎15克
白術15克
附子(生,去皮、臍)15克
甘草桂心各7.5克
)用熱水燒開,待冷卻後服用,每次一小酒盅體積,用水一普通玻璃茶杯體積,加生薑7片、大棗1個,煎至140毫升,去滓,空腹喝,長期服用,可有效治療頑疾頭痛症狀。
希望我的方法對你有用,能幫你解決問題。如果有其他疑問可以再問我,包您滿意,就是為了幫您解決問題,選我為滿意答案。對此我先表示由衷的感謝。
❹ 中醫怎樣治頭痛
頭痛是現代人的一種常見病症,很多人靠止痛葯來緩解頭痛,但長期使用止痛葯會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為其他疾患埋下病根。中醫認為"不通則痛",頭痛是因為經絡不通。在中醫看來,頭痛症狀相同,但發病的原因不同,所以治療時要找到根源,分清頭痛的發病原因,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如果是頭的兩邊痛,表明膽經出了問題,治療時就拍膽經。拍膽經的時間最好在子時,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膽經在人體的側面,拍的時候從臀部開始一直往下就可以了,每天拍夠300下。
頭部裡面的中空痛,是肝經出現問題,頭痛患者可以按摩肝經。肝經在凌晨1點到3點的時候在體內值班,我們當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起來,因此可以在19點到21點的時候按摩心包經,因為心包經和肝經屬於同經,所以按摩心包也能起到刺激肝經的作用。
後腦勺痛就是膀胱經的問題。膀胱經大部分在背後,自己一般夠不到,所以這類頭痛患者可以找家人幫助按摩後背,或者找一個類似擀麵杖的東西放在背部,上下滾動以刺激相關腧穴,疏通經氣。還可在頭部循經進行按揉或者用手像梳頭似的進行刺激,對頭昏腦漲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前額痛就是胃經出了問題,治療時要從胃經入手。而左邊偏頭痛和右邊偏頭痛也是不同的,因為左主肝,右主肺。如果左邊偏頭痛,就很有可能是肝血的問題,而右邊頭痛可能是肺氣的問題。治療時要分清症狀,對症施治。
如果你分不清自己是哪裡頭痛,那麼有一個治頭痛的簡便方法:泡手法。手指上的經絡全部都通頭部,手受熱刺激後就會打通經絡,通則不痛。具體方法如下:頭痛發作時,把雙手伸到熱水裡(水溫以把手放進去能感覺到燙為宜),然後趕快抽回來,再放入水中,再抽回來,如此反復直到手指感到麻木,頭痛馬上就能緩解。
❺ 中醫治療頭痛的方法有哪些
1.風寒頭痛
【症狀】頭痛時作,痛連項背,惡風畏寒,遇風尤劇,常喜裹頭,口不渴,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治法】疏風散寒。
【方葯】川芎茶調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川芎12g,荊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風6g,薄荷24g,細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調下。若惡風明顯者加麻黃、桂枝以宣散風寒。若頭痛較劇者可加蜈蚣、全蟲通絡止痛。
2.風熱頭痛
【症狀】頭脹痛,甚則如裂,發熱或惡風,面紅目赤,口渴喜飲,大便不暢或便秘,尿黃,舌質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祛風清熱。
【方葯】芎芷石膏湯(《醫宗金鑒》)加減。川芎10g,白芷10g,石膏20g,菊花12g,藁本6g,羌活6g,黃芩10g,梔子10g,生甘草6g。若熱甚傷津,症見舌紅少津,可加石斛、知母、天花粉等生津止渴。若大便秘結,口鼻生瘡,腑氣不通者,可合用黃連上清丸以通腑瀉熱。
3.風濕頭痛
【症狀】頭痛如裹,肢體困重,胸悶納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膩,脈濡。
【治法】祛風除濕。
【方葯】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加減。羌活10g,獨活10g,川芎12g,蔓荊子10g,防風10g,藁本6g,茯苓12g,薏苡仁15g,炙甘草6g。若濕濁中阻,症見胸悶納呆,脘痞便溏,可加蒼術、厚朴、枳殼、陳皮等以燥濕和中。若兼惡心嘔吐者,可加姜半夏、生薑降逆止嘔。
❻ 經行頭痛的中醫調治方法是什麼
經行頭痛就是指行經前後出現的頭痛症狀。引發的主要原因是氣血失調,常見的有血虛、肝火、血瘀等。本症的特點是經行期或經行前後,出現明顯的頭痛,甚至劇痛難忍,月經過後疼痛逐漸消失。
經行頭痛有虛痛、實痛之分,痛在經前或經期多屬實症,脹痛者多屬實症;痛在經後,疼痛隱隱者多屬虛症,刺痛者多屬血瘀。
血虛:症見經期或經後,頭暈頭痛,伴有心悸少眠,神疲乏力,多夢,舌質淡,苔薄。
肝火:症見經行頭痛,甚者巔頂痛,伴頭暈目眩,煩躁多怒,口苦咽干,舌質紅,苔薄黃。
血瘀:症見每逢經前或經期出現劇烈頭痛,伴隨經行小腹疼痛拒按,月經色紫黑有塊,舌質暗或尖邊有瘀點。本病應與經行外感頭痛相鑒別,後者臨床有表症出現,如鼻塞流涕、咳嗽、發熱等,與月經周期無關。
中醫治療。血虛:養血益氣。
肝火:養陰清熱,柔肝熄風。
血瘀:調肝活血,化瘀通絡。
輔助療法。血虛:先按摩腹部10分鍾,以中脘、氣海、關元穴為重點,然後按揉兩側俞、隔俞、血海、足三里、三陰交穴,以微酸脹為度。再以全掌橫擦心俞至三焦俞,逐漸透熱為度。
肝火:用掃散法在頭部膽經循行部,自前上方向後下方操作,兩側交替進行各10次,配合按角孫、頭維、率谷穴等,每穴約半分鍾。兩側交替推橋弓兩分鍾,按兩側太沖、行間穴,擦熱兩側湧泉穴。
血瘀:用一指禪推法或揉法,按摩氣海、關元等約10分鍾,宜在經前或經期操作。
❼ 風寒頭痛的中醫治法有哪些
[治法]辛溫解表,祛風散寒
[常方]川芎茶調散加減。
[方義]方中川芎、羌活、白專芷、細辛發散風寒,通屬絡止痛,其中川芎可行血中之氣,祛血中之風,上行頭目,為外感頭痛要葯;薄荷、荊芥、防風上行升散,助芎、羌、芷、辛疏風止痛;茶水調服,取其苦寒之性,協調諸風葯溫燥之性,共成疏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
[處方]川芎9克,荊芥9克,防風9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細辛6克,薄荷6克,甘草6克,隨症加減。
[用法]水煎300毫升,每日以清茶分2次送服。
[加減]寒邪侵犯厥陰經,引起巔頂頭痛、干嘔者,加吳茱萸9克、半夏9克,
以溫散降逆;若鼻塞流清涕,加蒼耳、辛夷散寒通竅;項背強痛,加葛根疏風解肌;嘔惡苔膩,加藿香、半夏和胃降逆;巔頂痛加藁本祛風止痛;若巔頂痛甚,干嘔,吐涎,甚則四肢厥冷,苔白,脈弦,為寒犯厥陰,治當溫散厥陰寒邪,方用吳茱萸湯加半夏、藁本、川芎之類,以吳茱萸暖肝溫胃,人參、姜、棗助陽補土,使陰寒不得上千,全方協同以收溫散降逆之功。
❽ 中醫治療頭痛有什麼方法
中醫治療頭痛一般從肝風、痰濁、血淤等方面辯證論治。如肝陽上亢,風火為患的「頭風版」,多表權現為突然頭痛,呈跳痛或脹痛,疼痛劇烈,伴有惡心嘔吐,口乾口苦等,可選用羚羊角湯為基本方進行治療,葯物選用羚羊角粉、鉤藤等。對於頭痛時手足發涼,遇冷加重,惡心嘔吐,舌質淡者,一般為虛寒證,可用吳茱萸湯治療。不同證候要選用不同的方葯治療,一般是寒證用熱葯,熱證用寒葯。
❾ 頭痛的中醫,治療方法是什麼樣的
問題分析:
可以做牽引,理療,針灸進行調理;也可以服用抗炎葯西樂進行治理;嚴重的話,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意見建議:
建議在平時用中葯菊花,金銀花,陳皮泡水飲用來進行調理。
❿ 頭痛的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來療頭痛,其關鍵為如何運源用及辨證,中醫治療頭痛需尋找病因辨證施治,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材而異、因葯而異,即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症狀、不同體質,採取不同辨證施治的方法,從而取得較好效果。若為外感頭痛,治療可使用解表的葯物;若為內傷頭痛,需尋找原因對症治療。頭痛為一種症狀,也可為一種病症,由臟器失調、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等引起,故頭痛不可單純使用止痛葯物,需分析辨證後正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