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中醫治未病
看了以上兩位的回答,中醫治未病,看來已經被大多數人誤解,甚至一些所謂的中醫回。講中醫治未病,先要答講講醫聖張仲景所著《傷寒論》,此書中最重要的理論就是把人生病的過程歸納為六經傳導。也就是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的順序由表及裡。太陽病,病在表,若不治,病走少陽,少陽分兩路或走陽明或走太陰,陽明直接就通過人體排出了,走太陰的話就可能沿著太陰、少陰、厥陰的順序入里。簡單說,太陽病了,我們就先從少陽入手,病就停止在太陽。病走到太陰了我們就在少陰入手,病就停在太陰,然後一點一點從里往外把病推出來。這就是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意。其實這是一種重視預防的觀點,但是預防的目的是為了阻斷當下的疾病並且把疾病的發展勢頭一下控制住。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⑵ 中醫治未病是什麼意思
所謂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的內容。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版病未發生之前做好預防工權作,以防止疾病的發生。由於疾病的發生與機體的正氣和邪氣密切相關,應重視調養正氣,提高機體的抗邪能力,抵禦疾病的發生。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使氣機暢達。堅持進行卓有療效的保健運動,提高健康水平。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對飲食、起居、勞逸等適當的節制和安排,也是提高正氣的重要手段。還應注意防止邪氣的侵害,搞好衛生,防止污染以及避免六淫、七情、飲食與勞逸等致病邪氣的侵襲,也是未病先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既病防變是指已經發生的疾病要控制或延緩病情進展,避免或延緩其並發症的出現。採用中葯、針灸、推拿、音樂及運動等療法有機結合標本兼治,達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的目的。
⑶ 中醫是如何治未病的
中醫中的「治未病」即是治理還沒有發生的疾病,即做好預防。生活中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避免的,例如做好自身的衛生清潔工作,可以有效的防止一些炎症。做好預防工作是保證健康的首要措施。
⑷ 中醫治未病是什麼意思呢
「治未病」即採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意內思是:未病先防和容既病防變。「上醫治未病」源於《黃帝內經·素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上工,又稱上醫,即醫術高明的好醫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未病,指疾病臨發生或未發生前。
⑸ 什麼是中醫「治未病」
"上醫治未病"最早源自於《黃帝內徑》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治"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釆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其在中醫中的主要思想是:末病先防和既病防變。
⑹ 中醫治未病
有兩層意思。一是無病早防,不要到時候很被動。二是有病早治,不要小病拖成大病。
⑺ 中醫為什麼可以治未病,是通過什麼實現的
1.中醫「治未病」的內涵 《淮南子》中有句名言:「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聖人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治未病」是中醫學重要的防治思想。這里的「治」,並不單純指醫療,還含有管理、整理、治理、研究等內容。「治未病」,就是預先採取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它的含義非常廣泛,大致講,可以理解為三個層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防微杜漸」,三是「既病防變」。它要求人們在平時就要防病,有了小病就要注意阻止其釀成大患,在病變來臨之際要防止其進一步惡化,這樣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動權。 具體說來,中醫「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平素養生,防病於先。毫無疑問,「治未病」首先應該著眼於平素養護和調攝,未雨綢繆,積極採取措施,防止疾病發生。也就是《黃帝內經》中所強調的「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在平時注意保養身體,從培養正氣,提高機體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侵襲兩個方面預防疾病的發生。 防微杜漸,欲病救萌。《黃帝內經》中提出:「上工救其萌芽。」也就是說疾病雖然還沒有發生,但已經出現了某些徵兆,或者是疾病還處於萌芽狀態時,就應該採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漸,從而防止疾病的發生。 我們知道,健康與疾病之間並沒有一個截然的界限,中間可能存在一個「第三狀態」(即亞健康狀態)。在「第三狀態」,盡管事實上體內已開始發生某些異常變化,但病象尚未顯露,或雖有少數臨床表現,卻不足以據此確診病症。「第三狀態」的前途有兩種可能:或者向健康態轉化,或者向疾病態轉化。中醫「治未病」的任務就在於促進其向健康態轉化。《黃帝內經》中提到:「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顯然,這里的「治未病」,不是未病先防,而是在病雖未發生、但將要發生之時,採取措施治其先兆。臨床上像中風之類的病證,多數有先兆症狀,如頭眩、肢麻、手顫等,如能及時發現,採取果斷措施,就可以避免發病。還有一些發作性疾患,如哮喘病,當出現先兆症狀時,或在緩解期,預先採取措施,就可以阻止其發作。 2. 已病早治,防其傳變。 疾病發生的初期,就應該及時採取措施,積極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這也屬於「治未病」的內容。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講到:「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又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都是在強調疾病的早期治療。 在疾病初期,一般病位較淺,病情較輕,正氣受損不重,因此早期治療很容易解決問題。正像《醫學源流論》所說:「病之始生淺,則易治;久而深入,則難治」,「故凡人少有不適,必當即時調治,斷不可忽為小病,以致漸深;更不可勉強支持,使病更增,以貽無窮之害。」疾病在早期即被治癒,就不會進一步發展、惡化。否則,等到病邪強盛、病情深重時再去治療,就比較困難了。 從根本意義上講,人類醫學應該是關於「健康」的學問,而不是關於「疾病」的學問。治療「已病」只是在疾病發生後不得已的應對措施,是「消極醫學」;而「治未病」,防患於未然才是積極主動的。預防為主,防重於治,應該說是中、西醫的共識。但是現代預防醫學主要是針對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生、發展規律,探索和分析環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對人群健康的影響,並通過公共衛生措施達到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目的。而中醫的「治未病」思想則主張通過飲食、運動、精神調攝等個人養生保健方法和手段來維系人體的陰陽平衡,提高機體內在的防病抗病能力,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從而維護「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健康狀態。(摘自中國中醫葯出版社王琦主編《中醫中醫治未病解讀》)
⑻ 北京中醫院治未病中心
北京市所有的中醫院都屬於醫保范疇的,這是北京市大力發展中醫的表現。很多中葯業可以改善過敏體質,掛號沒有那麼難,現在還可以網上預訂,費用得看實際情況,如果只吃中葯什麼的也沒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