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吉林火車站到永吉中醫院坐哪個公交車能到
公交線路:46路,全程約8.3公里
1、從吉林火車站步行約730米,到達新地號街站
2、乘坐46路,經過15站, 到達政務服務中心站
3、步行約310米,到達吉林市永吉中醫院
Ⅱ 世界上有哪些奇人怪食
吃土木的孿生子
泰國北標府三輪車廠的乃頌篷有一對孿生子義美和義瑪。有一天,乃頌蓬突然發現自己4歲的孿生子把家中隔牆用的三合板掏了個洞,將隔板中的許多木屑幾乎掏吃一空。盡管他們採取措施不讓兒子吃木屑,但終不能改變兒子嗜木的僻性。在飢餓難忍的情況下,這對孿生兄弟長期食用木屑、木片、泥土和粉筆等物體。
生吞毒蛇1890條
1975年6月,在吉林省永吉縣旺起鄉四方村,有位民兵王彪不幸得了「抽風」病,雖經多方醫治,但沒有明顯效果。1984年6月,他的父親聽一位老中醫講,常年吃毒蛇可使此病根除,就讓兒子上山捉回幾條試試。開始,王彪用火燒熟吃,但感到不帶勁,後來乾脆活吃,而且越吃越有癮。王彪吃活蛇,開始許多人聽了不太相信。後來,他就在公開場合做吃蛇表演。他3年共吃了活毒蛇1890多條,病全好了,一次也沒感冒過,力氣比以前大多了,體重由62公斤增加到了69公斤。新聞界不少人士到他家采訪,有關專家對他生吃活蛇也很感興趣。
一天飲半升鮮血的人
清朝曾有一個每天喝半升鮮血的老人,此人生於滑洲,患了一種虱瘡的怪病,每天必須飲鮮血半升,否則就難以生存,世間還沒有葯物能夠療治此種怪病。
每天吃尖椒一公斤的人
黑龍江省林甸縣王軍,是個非常能吃辣椒的怪人。
一天,他到市場上去買尖椒。「你的辣椒辣嗎?」王軍問。「辣不辣你嘗一嘗。」賣辣椒的人說完,王軍蹲下就嘗起來,一連吃了三十多個,賣者一看遇到奇人,連忙說:「朋友,不要嘗了,我服了。」有一次,他到飯店吃飯,桌上的辣椒幾口就被他吃完了,他又跟跑堂的要辣椒,跑堂端出小半碗辣椒粉,一會兒王軍又要,跑堂的感到很奇怪,心裡想半碗辣椒粉哪裡去了?返回屋內又端出半碗,沒好氣地往桌上一放:「吃吧!」王軍拿起筷子幾口又吃完了,跑堂的見狀都嚇呆了。
據說,王軍一天能吃一公斤尖椒,因此他一年要吃掉350多公斤尖椒。
以稻草為食的女童
湖北省公安縣孟溪鄉三崗村有一個5歲的女童,終年以稻草為食,尤其愛吃軟的稻草,她一根一根地吃,一天到晚不停嘴。
這個奇怪的女童出生時和正常的嬰兒一樣,沒有異常現象。但出生後不久,就得了8個月的病,病好以後就開始吃稻草了,至今已吃了3年多。現在,這個5歲的女孩身高80厘米,體重17.5公斤,相貌正常,能走動,不過不會說話,智力也極其低下,她的母親帶她去醫院檢查,但醫生診斷不出他的病因。
吃磚的人
在江西省玉山縣樟村鄉程汪村,有一位18歲的男青年名叫曹榮軍,他吃磚成癮,每天要吃半公斤左右的磚頭,至今已有8年的歷史。8年前(1981年),剛滿10歲的曹榮軍得了一場大病,難受起來就得將磚頭放在嘴裡嚼,病癒後竟上了癮。他吃磚3年後才被周圍人發現。於是,他乾脆公開將磚頭大口大口地咀嚼起來。人們問他什麼味道,他笑著說:「很好吃,就像吸煙上了癮一樣,隔一兩小時不吃,就有點難受。」
吃鐵的人
38歲的袁世榮是重慶江澤縣銅鑼鄉居民,10年前他開始吃碎鐵、玻璃,至今還沒停止。其床頭、地板上,都存放著「鐵干糧」,以便他隨時食用。
袁世榮在幼兒園時曾患中耳炎,久治不愈,成年後因聽力弱、反應不正常,外出做工被辭退回家。鄰居反映,他平時不與人交談,但常自言自語。大約10年前,家裡人發現他撿回玻璃砸成碎塊吃到肚裡,以後又發現他吞食碎鐵塊。袁世榮每天去「揀廢鐵」,拿回家就在石頭上砸成蠶豆大碎塊,或鋸成一、兩厘米長的短節,他吃鐵時不嚼,用水和稀飯助食,每次約2到3兩。塊粒較大時,有哽咽的現象。
日飲百斤水的人
據《神州述異》1985年栽,南京察誰河畔,有一位名叫胡任氏的70多歲的老太太。20多年前,她患了一次感冒,發高燒,但不久那痊癒了。不過,她從此又患上了另一種奇怪的病:飲水無度。每天喝多少水也不止渴,一般情況下,她一天喝100多斤水。現在年紀大了,每天還能喝70多斤水。有時在路上口渴,找不到凈水,就喝路邊的臟水,但也從不拉肚子,不生病。現在她已年邁古稀,但身子卻很結實,能挑百十斤擔子,一頓尚能吃20個麻餅。
農婦喝棉油成癖
據《羊城晚報》1987年7月14日報道,湖北省公安縣大學鄉鄧鋪村農婦湯必芳,50餘歲,自1971年患過一場病後,天天要喝棉油,否則便渾身無力不能起身。
一天吃一斤鹽的人
淅江省東陽縣八達村有位農民叫呂光壽,他平時用鹽解渴,吃鹽和正常人喝水一樣,一時也離不開。外出時口袋裡總要裝著鹽,他一年要吃鹽150多公斤,平均每天吃鹽接近一市斤。
呂光壽55歲,身體很好,據他說,他大量吃鹽已有42年的歷史了。13歲時,有一天他吃飯沒菜,就抓了一把鹽放到碗里,覺得味道很好。從那以後,他就常用鹽就飯,甚至不吃飯時也要吃鹽,對他來說鹽的味道已經不是鹹的了。他吃鹽,夏天吃得多,體力強的時候吃得更多,最多一次吃過半公斤以上,吃後身體感到舒服。
呂光壽吃鹽數量之大令人吃驚,也讓許多人難以相信。
只喝油的人
有一位農民家住湖北省浠水縣蘇家鄉,他每天要喝上半斤油才能下地勞動,否則就面黃肌瘦,頭昏眼花,全身無力,像患了一場大病似的。鄉親們經常把豆油、豬油、麻油等等都送給他。醫生們至今沒有找到他要喝那麼多油的原因。
專吃豆類的人
崔廣妹今年54歲,家住甘肅省天台縣祥塘鄉五加山村。她從4歲開始就不吃米飯和麵食,專以各種豆類為食,如:四季豆、綠豆、黃豆、青豆等等。每天早飯,她吃一塊豆腐,中午晚上是豆角青菜。雖說常年不吃飯和肉類,但她身體健康,像料理家務、飼養豬牛等這類活,她樣樣都能幹。
吃鈾的奇人
美國原子能工程師文爾,三年前開始每天堅持吃放射性元素——一氧化鈾,以此向全世界證明放射性元素對人體無害。現在他渾身能發出放射線。按照美國有關規定,他早就該被埋進幾千尺深的地底下了,但美國當局對文爾也沒做什麼處理。
吃車胎的人
37歲的吉萊斯皮是美國費城電氣技術員,但他在飲食方面與眾不同,以吃車胎為生。近5年來,他每天要吃掉一整隻車胎,而且吃的都是新胎。因此吉萊斯皮常常四處收購全新的車胎,否則將會被餓死。
醉不倒的人
43歲的烈酒推銷員山姆·史葛吉是澳大利亞人,他從來沒喝醉過,不管喝多少酒,都毫無醉意,而且行為、反應比喝酒前還要敏捷。科學家們在他身上進行一連串試驗,想以便找出喝不醉的原因,從而發明一種有效的「解酒葯丸」。
吃焦泥的人
《科學十四小時》總第五十期介紹了一個吃焦泥的怪事,此人叫胡萬貴,1989年五13歲,長長的個子,粗壯的身材,待人禮貌,談吐文明,是浙江省武義縣有機化工廠花田的花匠。據他自己說,從有記憶起就開始吃焦泥,近五十年來一天也沒有想過。他說焦泥中有股誘人的香味,吃起來特別有味道。尤其是秋天農民煉法泥時,每當他聞到焦泥的煙昧,想吃的念頭就難以自控,這時如果不吃兩塊焦泥下去,肚子就不舒服,渾身都沒力氣,好比是吃鴉片上癮,難受極了。他一般每天吃二三次,年紀輕時,每天吃半公斤,年紀大了就吃得少一些,他吃起瓦片來如同吃炒豆一般。
吃鈔票的人
在美國有一位21歲的女子叫莎麗·蘇華達,她專門以5元面額的美鈔充飢,當他肚子餓時,就把5元面額的美鈔撕碎放在嘴裡,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嚼起來。更令人奇怪的是,莎麗不吃面額1元、10元、20元的美鈔,而只吃面額為5元的美鈔。據莎麗的母親估計,莎麗到現在至少已吃掉了4000美元的鈔票。目前,莎麗正在美國一家醫院住院治療。醫生們對他吃鈔票這一現象無法解釋。
吃粉筆的人
博拉是美國一家餐廳女招待,她有個壞毛病——就是很愛吃粉筆。她的這一愛好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偶然的一天,她在餐廳黑板上寫菜單時,無意中用舌頭舔了一下粉筆。這一舔不要緊,她發現粉筆味道好極了。於是她乾脆把粉筆放在嘴裡津津有味地咀嚼起來,從那天起,她身上總是備有粉筆,以備隨時享用。
只吃薄荷糖的女孩
有個英國女孩名叫珍瑪,從小就患上一種怪病,對任何食物都不能接受,吃什麼吐什麼,不然就胃疼難忍。她每天只能靠輸營養液生活,惟一能吃的只有薄荷糖。醫學專家斷定,珍瑪患的是嚴重偏食症,有關專家正在研究醫治這種病症的方法,爭取讓珍瑪盡快康復。
吃土石的人
古代人把黃土和鍾乳石列為可食之物。我國山西省聞喜縣有些婦女愛吃黃土,一天吃一把;臨汾縣有的婦女愛吃煤塊,而且還能區分出什麼煤好吃,什麼煤不好吃;陝西省乾縣有些農村青年婦女有吃紅粘土的嗜好,一天能吃幾兩。這些人都很健康,沒有病態反應。當問她們為什麼要吃土時?她們便說:「這和男人吸煙一樣上癮。」
在日本有人往飯里摻滑石和石膏;伊朗有一種潤白如玉、酥香濃郁的食用粘土,被視為佳餚;非洲、澳大利亞及一些島嶼上的居民愛吃白、藍、綠色的粘土,他們認為吃這種粘土可以提神健腦,並且還特意用這種粘土來款待客人。
吃糞的鬼人
提到鬼,不免令人毛骨悚然,可是有一種鬼是真正的人的化身,他們時而為鬼時而為人。
在泰國,為了繼承某種傳統,女人竟成了吃糞鬼。吃糞鬼,泰國話的發音叫做「皮迦士」。這不是令人可怕的鬼,而是活生生的人,而且一定是女人。
一個女人如果成了吃糞鬼,其命運也算是不幸到極點了。然而沒有辦法,由於這是種傳統式的繼承,因此很難擺脫這種命運,特別在她臨終的時候,如果沒有找到她們的繼承人,就會痛苦呻吟。可是這位繼承人是誰呢?一句話,除了她的親生女兒外,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承繼她的衣缽,如果她無兒無女,那麼,她這一門便算斷根了。
每當夜深人靜時,吃糞鬼照例必須外出活動,找尋她自己所需要的食糧——人們的糞便和孕婦們的血水。
Ⅲ 雲陽縣盤石小學中高段作文大賽2015獲獎名單
1985年8月,丹陽縣人民政府首批公布陀羅尼經幢等15處,為丹陽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7月,丹陽市人民政府第二批公布鳳凰山遺址等13處,為丹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12月,第三批公布巴斗山戰斗舊址等27處為丹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陀羅尼經幢 陀羅尼經幢亦稱尊勝石幢,為石質。始建於唐開元十四年(726年)。原立於城內雲陽橋(即賢橋)東北高陵寺放生池前,後移至老公園內,1972年移至新民中路文化館活動樓東南角。現存石幢高2.16米,圍長1.6米,呈八角形,每面寬0.2米,上書陀羅尼經文,並有浮雕佛像裝飾。 2、石曼卿神道碑 石曼卿神道碑位於丹陽市雲陽鎮喬家巷老中醫院天井東側。碑文:「先賢石曼卿神道」,下款:「明萬曆壬子歲蘇州曠鳴鸞立石(陰刻楷書)」。碑高198米,寬103米,由青石製成。 石曼卿為北宋著名詩人,官職為直學士。曾一度客居丹陽,後因病返京都。丹陽知縣曠鳴鸞立此碑以示紀念。 3、開泰橋 開泰橋位於丹陽市雲陽鎮南門外,橫跨護城河。橋頂面石欄上陰刻楷書「開泰橋」3字,橋洞下有「同治」兩字,具體年代不詳。橋為單孔拱圈形制,是橫縱聯鎖式砌置。長47.6米,頂寬6.7米,腳寬9.61米;橋石欄高0.73米,厚0.28米,均用花崗石製成。舊時抗旱因以草堰橋拱,使其水溢入香草、簡瀆兩河,有灌溉之利,故又稱草堰橋。清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年間均有修建。此橋今尚存。橋拱頂壁雕有圓形石刻圖案,上雲:「道光十五年乙未重建」字樣。橋的東西兩面各有陰刻楷書對聯1副。 4、通泰橋 通泰橋在丹陽市政府東,橫跨護城河。橋身全部用花崗石製成。橋頂石欄及其下面長條石上刻有楷書陰文「通泰橋」3字,上款刻制楷書陰文「大明萬曆己未創建」,下款是「民國八年己未重建」。橋頂寬4.80米,橋腳寬6.70米,橋身呈弧形,長30.40米,石欄高0.40米,厚0.26米。拱券形制,橫縱連鎖式砌置。橋的南北洞券頂端兩旁各嵌1對。傳說,是龍的第三子,天性好玩水,故多嵌在橋洞券上,取鎮水、平安之意。橋的南北各有對聯1副。 今在橋上建亭1座,設鋼椅數張,供市民休閑,一覽護城河風光。 5、楠木廳 楠木廳坐落在雲陽鎮三城巷,建於明代。原為3進、15間,兩旁有走廊相連,建築面積約1000餘平方米。梁、柱、檁等主要構件均為楠木製作,故稱楠木廳。又以廳內可同時設宴百餘桌,亦稱百席廳。 此廳坐北朝南,為抬梁式結構,房樑上雕有各式花紋,房柱為合抱粗油漆圓柱。現存1進、5間、2弄,房寬28米,進深12.50米,面積350平方米。房屋構造為7檁,硬山式。月梁、斗拱、柱礎、石磉等均具明代建築特徵。前些年因年久失修,屬危房,市文化部門將此拆除,現楠木保存在萬善公園內,擬籌資重建。 6、海會寺 海會寺位於市區丹鳳南路尹公橋東北側。據《丹陽縣志》記載:「明萬曆八年,僧正善募建,名海會庵。四十二年敕賜今額,並頒大藏經卷。清朝康熙二十年,大殿災,僧寶相募建。庚申後毀,主持僧上升、寬鴻募建。」並改名萬善寺,俗稱海會寺。抗戰前夕,寺院保存完好,時為丹陽名寺之一。1970年前,寺院共為3進,有僧舍、方丈樓、藏經樓等計50餘楹。第一進5間,每間6檁,寬3.6米,脊高4米,前後檐高3米。兩側塑有四大金剛,高丈余。第二進5間,為大雄寶殿。為硬山式磚木結構,內塑有彌陀佛1尊,為佛龕座像。每間8檁,寬3.6米,脊高8米,前後檐高分別為3.6米、4.2米。在一、二進天井內,有鑄鐵爐亭兩只。第三進5間,為藏經樓,亦為硬山式磚木結構,樓2層,每間8檁,寬3.6米,脊高12米,前後檐高8米。底層有走廊,廊寬2.3米。現除藏經樓外,其餘寺舍均已不存。 藏經樓前兩株銀杏今仍挺拔參天,古枝蒼節,為明萬曆間遺物。舊時,在寺院東側,建有浮雕1座,與萬善塔相映,里人稱之小寶塔,現已不存。 7、關帝廟 關帝廟位於新橋鎮,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為邑內最大的關帝廟之一。廟院為前後兩進,中間是一個大院落,整個范圍佔地5畝,能容納萬人。原有廟殿堂、樓閣、戲台等,建築十分壯觀,雕梁畫棟,氣宇軒昂。廟門前為高大的照壁牆,拱型正門樓上鐫刻「關帝行宮」4個金色大字。大殿對面建有戲樓,兩旁為房廊,戲樓下面豎有花崗岩石柱。後殿塑有關公像1尊,高丈余。抗日戰爭期間,戲樓被焚毀,現僅存大殿1進3間,寬13.6米,進深11.5米,5檁、硬山式,其梁架斗拱等木構架保存基本完好。 8、夏霖烈士墓 夏霖(1895~1927年),字雨人,化名余仁、林雨人、宋時雨,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1月11日生於丹陽城廂(即雲陽鎮)。民國14年(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共丹陽獨立支部書記、中共上海區委巡視員、南匯縣縣長、中共丹陽縣委書記、中共江蘇省委委員等職。民國16年11月13日壯烈犧牲於無錫南校場。在綁赴刑場途中高呼「共產黨萬歲!」 夏霖烈士墓坐落在丹陽市河陽鎮寺基崗,水泥混凝土墳包,墓前立碑,碑由青石刻制,文曰:「烈士夏霖同志之墓。」碑高18米,寬08米。上款:公元一九五四年三月;下款:丹陽縣人民政府敬立。陵園四周種植常青樹木。烈士碑陰刻烈士傳。墓前有石刻對聯1副: 爭取革命勝利,堅強不屈; 獻身黨的事業,浩氣長存。 9、呂鳳子故居 呂鳳子故居在雲陽鎮新橋西56號。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04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呂鳳子住宅只有磚木結構平房兩小間,佔地40平方米。 呂鳳子(1886~1959年),原名呂浚,初字鳳痴,後書鳳子,早年畫名「江南鳳」,後書鳳先生,生於丹陽縣城廂梧桐山下呂麗泉家。是我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呂鳳子生前在故居內栽植許多珍貴花木,兩棵桂花至今仍生機盎然。 10、陳東墓 陳東墓坐落在埤城鎮大貢村北大墳山。墓西向,為土墩。 陳東,字少陽,為北宋末年力主抗金的愛國太學生,丹陽珥陵鎮越塘人。宋欽宗時率太學生冒伏闕上書,請誅投降派,以謝天下。高宗時,又扶棺上京諫,後被奸臣謀殺。由同鄉李猷運其屍至丹陽葬大墳山。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巡按葉忠命陳東後裔陳育在丹陽北門外建陳少陽祠。祠前露台上鑄有奸臣汪伯彥、黃潛善鐵質跪像,雙手皆反剪於後,受萬人唾罵。並題寫對聯1副:「丹陛披肝,千古綱常可托;荒庭屈膝,兩人富貴何為」 陳東墓原有石牌坊,上刻對聯為「留賢相,斥姦邪,憑耿耿忠心上扶宋室;賜祀田,飭修撰,看重重紫誥下報忠魂。」橫額為〖HK〗「精忠貫日」。於1967年遭破壞。破壞後墓墩存其半,墓前存石碑須彌座1隻。後於1994年修復,墓碑撰寫「宋修撰陳東之墓」。 11、玉乳泉 玉乳泉位於城北觀音山原廣福寺觀音殿前(今丹陽市建材總廠內)。晉太元時鑿,宋景定四年(1263年)寺僧為井建亭。唐張文新《煎水茶記》譽其為「天下第四泉」。井名「玉乳泉」3字為宋朝宰相陳堯佐手書。井圈為青石所制,出土高052米,外圈為八角形,直徑0.90米,內徑圓形,直徑0.32米,內徑有提水時吊桶索磨損凹槽痕17條。陸游謂此井水「色類牛乳,甘冷冰齒」。此井今保存完好。 12、萬善塔 萬善塔俗稱萬壽塔,坐落在丹陽城東1里酈家村南。明天啟末年開工建塔,至明崇禎十年(1637年)建成。塔身7層,高47.76米。塔身為木檐樓閣式,平地而起,直上蒼穹,故又稱「通天塔」。按層建成塔室,外觀為8面,各層均有外廊。各室架有木樑,上鋪樓板,有木扶梯按層折上。遊人可由各塔室穿壺門至外廊,憑欄遠眺。1969年,曾從塔基地宮石函內取出玉制佛像、佛珠和銀龍、筆硯等數十件文物。80年代後期集資修葺,使塔體煥然一新。90年代初在寶塔四周擴建萬善公園。 13、雲陽驛季子碑 雲陽驛季子碑為明正德四年(1509年)按延陵季子墓碑形體刻制。碑高2.4米,寬1米,厚0.22米。原置於雲陽驛,供過客觀賞,民國4年(1915年)移至丹陽公園內,現存原縣中醫院內。 14、孫方墓 孫方墓位於後巷鎮倪山東北麓。墓東南向,依山而築,墓道兩旁有神道石柱1對,柱高4米,柱礎方形,柱身八角形,柱上端立長1米圓形石柱,柱面刻飛鶴團雲;石坊1座,有3門;石羊1對,頭毀,形體豐滿,尾短而肥大;石虎1隻,作蹲狀,高1.6米,耳尖小向上豎,鼻樑長而直,閉口睜目;石馬1對,作站立狀,長頸,頸部長須兩側分披,尾垂於股間,馬背有鞍,韁繩由轡頭引出,末端結有活扣,置於鞍上;龜趺1座,已殘損傾倒。墓為圓土墩,高約3米,直徑5米。 孫方,字思行,生卒年代不詳。明正德辛未(1511年)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後擢監察御史。其墓是現丹陽境內名人墓中保存較好的一座。 15、滿漢文碑滿漢文碑位於省丹中(原為文廟)物理實驗樓北。全名為「御制平定準噶爾告成太學碑」,為乾隆帝平定準噶爾叛亂後,用以炫耀武功、紀念平叛勝利的刻石。碑為青色質地,陰刻楷書,高2.95米,寬1.76米,厚0.3米。碑文自右向左豎寫,漢文在右側為24行,每行88字,每字約3×2.5厘米,部分字跡已風化難辨;滿文在左側,為26行。內容記載了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準噶爾叛亂事跡。此碑同「平定青海告成太學碑」、「御制平定金川告成太學碑」和「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學碑」同豎於文廟戟門前,後因文廟毀圮,僅存此碑,移放現址。 16、鳳凰山遺址 鳳凰山遺址位於丹陽城南偏西3.5公里處,即今麥溪鎮西附村附近鳳凰山。遺址為一土丘,呈橢圓形。東南及西北兩端稍高。總面積18萬余平方米。遺址高出周圍地面4~5米,東南至西北長約350米,東北至西南寬約250米。 1988年8月初,鎮江博物館、丹陽縣文管會和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聯合對鳳凰山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800平方米。遺址除一層為耕土覆蓋外,其下文化層一般為2.2米,疊壓的文化層共分為8層。上層(第二、三層)為青銅文化湖熟文化期,下層(第八層)為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期。這次出土的300餘件可恢復器形的陶器和原始瓷器等文物中,有湖熟文化的代表遺物——距今6000多年的素麵鬲、腰沿釜、扁方足鼎、大喇叭形圈足豆、雞冠耳盆、扁方形石石奔等,同時出土的還有春秋時期鳳凰山先民使用的水井和一具較完整的湖熟文化時期的兒童骨架。 這座6000多年前的地下村莊,將馬家浜文化的區域從常州的圩墩遺址向西推進了百餘里,成為迄今所知湖熟文化分布區域的最東端和馬家浜文化分布區域的最西端。鳳凰山遺址,將丹陽的文化史提前到6000多年前。 17、戎家山遺址 戎家山遺址地處雲陽鎮田家村東300米。遺址東西長150米,南北寬110米,文化層厚約2米,頂平坦。遺物有夾砂陶、黑皮陶、幾何印文陶和石器等,器物紋飾有繩紋、弦紋、套菱紋、方格紋等。 18、嘉山寺 嘉山寺又名龍慶寺,位於丹陽後巷鎮嘉山腳下。始建於北宋紹聖中,僧如月建。明宣德、萬曆年間重修。寺廟宏大,一度有寺舍94間,原有復禮、顯慶、旌孝、真珠4禪院,前有龍池,池上建有亭,今已廢。寺內有一古井,呈上窄下闊,深數丈,底最深處有半畝大小,常年不涸,水體清冽。抗戰時期,龍慶寺毀於戰火,僅遺存明萬曆年間「重建嘉山寺及龍王廟祠碑」和「重建嘉山寺碑」兩方。近年來,僧覺善募資重建,已修復兩座大殿,建起了東西廂房,定製的大鍾4.5噸,雕塑菩薩羅漢37尊。並已於1997年農歷十月十六日舉行了開光儀式。 19、正儀坊 正儀坊位於丹陽城內西門大街,又稱黼黻文明坊,為明代所建。牌坊橫跨西門大街,為三門式,花崗岩質地,面闊8.9米,通高5.8米,清代整修時又加青灰色構件,上刻「黼黻文明」4字,意即經過此坊時,要衣冠整齊,注意禮儀。 20、三思橋 三思橋又名再思橋,位於丹陽城西谷口街。始建於元大德年間,橋上原有亭,教諭宦牧之曾為記,乾隆三年(1738年)知縣胡映葵重修。單孔石拱橋,高4.3米,長23米,寬3.8米。橋直對縣衙,因而橋名由來有二說:一說為舊時打官司要化大錢,即使打贏也要傾家盪產,故訴訟者上此橋要三思而後行;另一說為縣官審案辦事,應三思而斷,這才能當個好官。今此橋尚存。 21、季河橋 季河橋坐落在行宮鎮九里村南首,又名奈河橋。南北向,橫跨香草河上。元至正二年(1342年)建,明景泰二年(1451年)改建為石橋,單拱,為縱聯分節並列式。橋高5.18米,長223米,橋堍拱肩獅面雕塑為市境內僅見。橋拱兩側鐫有蟲八蟲夏1對。此橋曾為古延陵八景之一,曰「長橋橫漢」。 22、新河橋 新河橋位於丹陽老北門外,現丹陽市高級中學北側,俗名老北門橋。元至順年間建,為單孔石拱形。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重建。為花崗岩質地的單孔石拱橋,橋拱圈為縱聯分節並列式。橋高61米,長36米,橋面寬62米,引橋面闊12米。橋面兩邊有橋欄,望柱,中間為坡形車道,兩旁為台階踏步,以利行人過往。今橋保存完好。 23、練湖閘 練湖閘位於練湖農場內。練湖,又名練塘、開家湖、曲阿後湖。歷史上的練湖周回40里,與新豐塘相接。步入湖濱,但見波光粼粼,一碧萬傾,頓覺心曠神怡。古代的練湖主要是儲蓄和節制寧鎮山脈諸水。蘇南運河鎮丹段河道易淤,對漕運影響很大。由於練湖湖身高於運河河床,一遇運河淺阻,就可開放湖閘,以調節水位。該閘建於民國25年(1936年),系鋼筋混凝土結構,共有5孔,閘前有多排坡形緩水墩。在建閘的同時,修圍堤16公里,受益田畝達5萬頃。 24、貢氏宗祠 貢氏宗祠位於延陵鎮柳茹村北,坐北朝南。南宋時,其規模、布局均仿岳氏宗祠而建。清咸豐年間毀於兵燹,重建後仍與岳氏宗祠雷同。第一進大門上懸掛著宋孝宗皇帝賜給貢祖文的額「旌表忠義」,門前兩邊有石馬各1尊,前院東西分別有文門和武門;第二進中廳上掛「萃煥堂」匾額,兩邊有名人題書匾額多塊;第三進設祖宗神位。前院植有銀杏1株;後院東西花壇上東植金桂、西植銀桂。1976年因小學擴建,前後兩進被拆。現僅存中進5間,面闊約24米,進深11米,已作修繕。銀杏尚存,並受到保護。 25、黃競西故居 黃競西故居位於丹陽城內宗家巷5號。黃競西(1897~1927年),化名黃麗華、吳福民。原籍江都,幼時隨父到丹陽定居。民國13年(1924年)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民國14年4月參加中國共產黨,是中共丹陽組織創始人之一,為中共丹陽支部第二任書記。民國16年6月26日,中共江蘇省委在上海成立,黃任省委委員。後在省委開會時被捕,慘遭敵人秘密殺害,終年30歲。故居為黃競西生前所住房屋1間,屋後院內至今還存有烈士生前培植的黃楊樹1株。 26、夏霖故居 夏霖故居位於丹陽城內新民中路262號。夏霖是中共丹陽組織創始人之一。歷任中共丹陽獨立支部書記、中共上海區委巡視員、中共丹陽縣委書記、中共江浙區委江蘇省委委員與巡視員、中共奉(縣)川(沙)南(匯)浦(南)特委委員和南匯縣縣長等職。民國16年(1927年)11月不幸被捕,壯烈犧牲於無錫南校場。烈士父親在世時,有房屋7進,每進4間,當時夏霖住第1進,第4進東1間廂房是夏霖的書屋。日軍侵華後,前3進被日軍燒毀,只存第四、五、六進和夏霖的書房。2001年城市舊房改造全被拆除,第四進按原樣西移8米重建。 27、警鍾樓 警鍾樓位於丹陽城內谷口街與西門大街交會處。建於民國19年(1930年),原為5層。第一層用於停放救火水龍,第二層用於辦公更衣,第三、四、五層四面皆有窗,中間有梯子,供消防人員登臨瞭望,最頂層中間掛一警鍾,以備發現火災時發出警報。抗戰期間,此樓第三、四、五層被毀,僅存兩層,門額上尚存有「城西救火會」5個大字,牆腳處奠基碑上刻有「民國十九年建警鍾樓城西救火會」字樣。 28、華東財經委員會舊址 華東財經委員會舊址坐落在丹陽城內城河路。1949年4月上海解放前夕,中共華東財經委員會在此辦公,現存房屋6間。 29、蕭氏宗祠 蕭氏宗祠為齊梁皇帝後裔所建,位於訪仙鎮蕭家巷村東,名聲顯赫。宗祠正廳大柱上的楹聯雲: 漢則相,唐則元,試問三代下孰出乎右 齊之高,梁之武,且看六朝中世濟其昌。 今蕭氏宗祠尚存,惜已是斷垣殘壁。其內今遺存精美的石刻與磚刻,分別是南朝和宋、明時期的作品,如《梁武帝升天圖》等。 現存宗祠後院門楣上,刻有「永吉孝恩」4個大字,字體為楷書。其上和左右各鑲有人物故事的磚刻,內容有對奕、將士出征等。中院內則有兩幅大型磚刻壁畫,為10多塊磚拼接而成。 30、岳氏宗祠 南宋寶慶年間,岳珂任丹陽縣令。為紀念祖父岳飛精忠報國和貢祖文撫孤之恩,岳珂與長兄岳琛在紫陽渡建「報本祠」,其岳家後裔於每歲農歷二月十五日祭祀。後該祠毀於戰火。清康熙十年(1671年),在報本祠舊址附近新建宗祠,名「岳忠武祠」。該祠20世紀60年代前尚存,位於培棠村東北角,坐北朝南。共3進,每進5間,計15間。門兩旁分別有石馬,門上雕有門神將軍,門頂上懸掛著「岳氏宗祠」匾額,門內掛著「敕封岳武穆王」貼金匾牌;中進為大廳,正中懸掛岳飛畫像,兩邊掛有「精忠堂」、「盡忠報國」匾額,畫像上方掛御題「聖之忠」橫匾,院子兩邊為廡廊;後進置岳氏祖宗神位,並設祭台,上掛「青陽師范」、「耆儒碩王」兩匾,神位龕子上方雕有群龍,下方雕有二十四孝人物畫像,神位正中豎有「貢文憲之位」大牌位。 此祠於「文化大革命」中被毀,今遺存大門石馬1尊和庭院中「精忠柏」1株。1990年初,按原貌重建一進,共5間,並在四周圍牆,受到市人民政府的保護。 31、束氏宗祠 束氏宗祠位於荊林三城巷東,共5進、35間,另加邊宇廡屋共50餘間。明嘉靖年間始建,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並設分祠於陵口留墅村。該祠前進大門兩邊昂立石獅1對,門上懸掛著「束氏宗祠」匾額。前進、中進大門分別有兩座石門垛,門垛雕刻著樓台、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中進大廳上方懸掛著「補經堂」和「代有傳人」匾額,廳柱上書「補經世澤,知足家聲」對聯1副。大廳前照壁為磨磚所砌,鑲嵌著「補經弼教」4個大字。後廳內設祖宗牌位,並置祭台於牌位前。 32、前艾廟 前艾廟為道教大同觀和佛教雲蓮寺的總稱,位於雲陽鎮前艾集鎮。明成化元年(1465年)建,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其內大同觀規模大於雲蓮寺,是鄉村僅次於竇庄廟的廟宇之一。鼎盛時,共有宇舍97間,建有大帝殿、五神殿、羅漢殿、鎖芝堂、韋馱殿、藏經樓、觀音殿等。廟門臨街朝南,與廟山門聯接有戲樓1座,從戲樓至五神殿為一正方形廣場,廣場東西兩側為廂房和長廊,後進為道士居室。廟舍現尚存,已恢復大同觀。 33、眭氏節孝坊 眭氏節孝坊位於延陵鎮柳茹村,建於清乾隆九年(1744年)。為3門式,坊柱門呈品字形。寬6.15米,高5.5米。坊柱間青石上雕花紋圖案,下鐫官宦名人題名。其造型兩旁石柱稍低於中間,分別夾嵌著青石橫梁和石板。橫樑上雕有圖案,青石板上左右邊分別鐫刻「貞明執操」、「瑤池冰雪」。坊上額鐫有「聖旨」2字,下刻「節孝坊」3字,字大徑尺;下方橫額鐫刻有「旌表處士貢蔭三妻眭氏之坊」。今此坊尚存,唯此坊頂端石葫蘆已被拆毀。 34、束氏節孝坊 束氏節孝坊位於訪仙鎮訪南村大園自然村戎氏宗祠前,清乾隆年間建。此坊是為旌表戎正麒妻束氏而建。坊上方石額鐫刻「聖旨」2字,兩旁石柱上有對聯1副,雲:「樹之風聲,千載青篇垂女朝;表厥宅里,九重丹詔前龍光」。此坊今尚存。 35~36、環青橋、鎖翠橋 環青橋和鎖翠橋,統稱來秀橋,位於原縣文廟東西側,今江蘇省丹陽高級中學校園內。居東者謂青龍,居西者謂白虎,於明正統元年(1436年)建。兩橋相同,均為單孔石拱形,各長10米,寬4米。經此兩橋可通往筆架山。此兩橋今尚存。 37、沈家橋 沈家橋又名永安橋,位於城內夥巷與大巷弄間內河上。始建年代不詳,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重建,為單孔石拱形,橋長6米,寬4米。橋拱南側石壁鐫有「大明弘治十二年歲次六月」等字樣。今此橋尚存。 38、板橋 板橋又名孔家橋,位於城內南草巷南端。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建,明成化六年(1470年)重修。為單孔石拱形,寬3米,今此橋尚存。 39、茶館墩 茶館墩位於河陽鎮前、後馬陵村之間,鎮丹公路西側。墩底部周長約150米,高約20米。此墩民間傳為明太祖朱元璋妻馬秀英墓,故馬陵由此得名。墩前為前馬陵,墩後為後馬陵。而考古學家推測是商周時貴族土葬墓。茶館墩因歷史久遠,多年來受風化、雨雪侵蝕,墩頂的黃土堆東南部位裂縫下陷,其他部位完好如舊。墩周有小塘4口,估計為當時築墓所形成。凡遇大旱年間,墩底北部有溪水滲出。東南部位裂縫下陷之因,可能墩內有建築物遺存。今此墩原貌尚存。 民國時,在此墩東南處建有茶館廟,房舍2進、10間。廟院內有古井1口。廟中塑有如來佛、十八羅漢、送子觀音等大小菩薩數百尊。抗日戰爭中此廟被毀。 40、巴斗山戰斗舊址 巴斗山戰斗舊址,位於丹陽市界牌鎮巴斗山。戰斗發生在民國31年(1942年)。 41、解放日報社舊址 解放日報社舊址位於丹陽市雲陽鎮荊林集鎮東,原為一王姓祠堂,2進1院,10餘間磚木結構平房。1949年4月渡江戰役勝利後,范長江等100多名新聞工作者就住在王家祠堂里,為接管上海復刊《解放日報》作準備。 42、許杏虎烈士故居 許杏虎烈士故居位於丹陽市河陽鎮後北洛村。 43、胡家住宅 胡家住宅位於丹陽城內西門城腳巷2號,始建於清初,為3進3院6廂的2層樓,磚木結構。第三進正面及廂房為木結構,外形莊重,門窗雕刻精美。院子地面鋪設長條石,具有明末清初建築特色,是現今丹陽城區最古老的民居。 44、陶家大院 陶家大院位於丹陽城內城河路244號,為民國23年(1934年)建。原為江西木行老闆陶守先的私宅。為3進2廂2院,硬山式磚木結構。1進和2進為平房,第三進正房和廂房為樓房,門窗和欄桿雕刻精細。前後3進逐進增高,是典型的民國時期建築。 45、林家大院 林家大院位於丹陽城內西門四巷弄65-2號,建築年代為民國18年(1929年)建。為3進2廂2院,硬山式磚木結構。門窗雕刻精美,堂門框上方的水磨磚拼圖,屋檐四周為仿木結構,院中鋪設長條石,是典型的民國時期建築。 46、王公祠 王公祠位於丹陽市延陵鎮柳茹村,是為頌揚明朝丹陽知縣王志道,當時老百姓集資建造的。 明天啟年間,丹陽南鄉遭受蝗災,時任丹陽知縣的王志道,親臨柳茹坐鎮,組織百姓滅蝗,獲得了秋熟豐收。後王得知為他建祠的消息,為答謝百姓厚愛,題寫了「里社干城」的匾額,柳茹百姓將此匾懸於祠門上。王志道為官清廉,後調京任左都御史。民眾懷念他,又增添兩塊匾額懸掛於祠內。一塊是「惠我無疆」,另一塊是「不顯亦臨」。1997年,群眾自願集資將王公祠修葺一新。 47、朱公祠 朱公祠位於丹陽市後巷鎮九靈山村,始建於明萬曆九年(1581年),朱棟隆等合族建。該祠共有3進,每進3楹。第三進為正室,有匾曰:「南渡功臣」(現已毀)、「敘倫堂」。第一進門額曰:「明亞中大夫進階三品江西兵備使朱公之祠」。 48、皇業寺 皇業寺又名戒珠院,位於丹陽市胡橋鎮張巷村。南朝梁天監中,剌史王僧辨建。唐改名皇基,宋改今名,明宣德年間重建。現存寺院2進1院,共6間磚木結構平房,門楣有「敕建皇業寺」石額。民間傳說梁武帝後葬在該寺下。 49、萬壽庵 萬壽庵位於丹陽市陵口鎮新廟村,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原有3進2院,1960年倒塌,1997年新廟村民集資重建前一進。院中遺有銀杏樹1株,長勢良好。 50、彭隍庵 彭隍庵位於丹陽市雲陽鎮步家村南,宋咸淳年間僧可觀建。毀於1966年,1997年村民集資重建。現存1進,南側有銀杏樹1株,現長勢良好。 51、訪仙橋 訪仙橋原名博望橋。位於丹陽市訪仙集鎮,始建於宋景定年間。橫跨老九曲河,為單孔石拱橋,縱聯並列式,橋長15米,寬4.5米,橋面鋪設條石踏步,其中軸線上鋪有縱向條石路,藉以通行獨輪車。橋心石欄外側刻有「訪仙橋」3字。1971年兩側石欄提高1米,提高部分為磚混結構。 52、華甸橋 華甸橋位於丹陽城東5公里,跨老九曲河。宋景定年間,里人華福成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里人徐義等重建。 53、荊村橋 荊村橋位於丹陽城東7.50公里荊村。元至正年間里人束崇文建,後圮。明永樂中,僧一慧重建。 54、三女墩 三女墩,位於丹陽城北2.5公里處,為西周遺址。 55、九女墩 九女墩位於丹陽城西南15公里之延陵鎮彪塘村南,為東周遺址。
參考資料: http://www.hopesun.net/dygj/five/20036285219.htm
Ⅳ 社會調查報告:我眼中的的鄉村(私人、社區)診所 2000字以上
XXXX年月X日至X月X日
XX市XXX鎮XX村社會實踐
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XX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戶面積200畝,230戶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X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裡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裡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X村長,村裡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像中的農村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裡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XX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裡的領導介紹,村裡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0000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裡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裡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學已有著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說,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小學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著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回盪著。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床頭貼著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戶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戶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脫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裡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嚮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裡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說:村子裡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XX村的生活水平來說,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XX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XX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00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裡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裡出勞力,出土地,收獲後,韓國人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裡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裡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裡有這么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裡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裡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XX村采訪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Ⅳ 關於奇人怪食的案例有哪些
吃土木的孿生子
泰國北標府三輪車廠的乃頌篷有一對孿生子義美和義瑪。有一天,乃頌蓬突然發現自己4歲的孿生子把家中隔牆用的三合板掏了個洞,將隔板中的許多木屑幾乎掏吃一空。盡管他們採取措施不讓兒子吃木屑,但終不能改變兒子嗜木的僻性。在飢餓難忍的情況下,這對孿生兄弟長期食用木屑、木片、泥土和粉筆等物體。
生吞毒蛇1890條
1975年6月,在吉林省永吉縣旺起鄉四方村,有位民兵王彪不幸得了「抽風」病,雖經多方醫治,但沒有明顯效果。1984年6月,他的父親聽一位老中醫講,常年吃毒蛇可使此病根除,就讓兒子上山捉回幾條試試。開始,王彪用火燒熟吃,但感到不帶勁,後來乾脆活吃,而且越吃越有癮。王彪吃活蛇,開始許多人聽了不太相信。後來,他就在公開場合做吃蛇表演。他3年共吃了活毒蛇1890多條,病全好了,一次也沒感冒過,力氣比以前大多了,體重由62公斤增加到了69公斤。新聞界不少人士到他家采訪,有關專家對他生吃活蛇也很感興趣。
一天飲半升鮮血的人
清朝曾有一個每天喝半升鮮血的老人,此人生於滑洲,患了一種虱瘡的怪病,每天必須飲鮮血半升,否則就難以生存,世間還沒有葯物能夠療治此種怪病。
每天吃尖椒一公斤的人
黑龍江省林甸縣王軍,是個非常能吃辣椒的怪人。
一天,他到市場上去買尖椒。「你的辣椒辣嗎?」王軍問。「辣不辣你嘗一嘗。」賣辣椒的人說完,王軍蹲下就嘗起來,一連吃了三十多個,賣者一看遇到奇人,連忙說:「朋友,不要嘗了,我服了。」有一次,他到飯店吃飯,桌上的辣椒幾口就被他吃完了,他又跟跑堂的要辣椒,跑堂端出小半碗辣椒粉,一會兒王軍又要,跑堂的感到很奇怪,心裡想半碗辣椒粉哪裡去了?返回屋內又端出半碗,沒好氣地往桌上一放:「吃吧!」王軍拿起筷子幾口又吃完了,跑堂的見狀都嚇呆了。
據說,王軍一天能吃一公斤尖椒,因此他一年要吃掉350多公斤尖椒。
以稻草為食的女童
湖北省公安縣孟溪鄉三崗村有一個5歲的女童,終年以稻草為食,尤其愛吃軟的稻草,她一根一根地吃,一天到晚不停嘴。
這個奇怪的女童出生時和正常的嬰兒一樣,沒有異常現象。但出生後不久,就得了8個月的病,病好以後就開始吃稻草了,至今已吃了3年多。現在,這個5歲的女孩身高80厘米,體重17.5公斤,相貌正常,能走動,不過不會說話,智力也極其低下,她的母親帶她去醫院檢查,但醫生診斷不出他的病因。
吃磚的人
在江西省玉山縣樟村鄉程汪村,有一位18歲的男青年名叫曹榮軍,他吃磚成癮,每天要吃半公斤左右的磚頭,至今已有8年的歷史。8年前(1981年),剛滿10歲的曹榮軍得了一場大病,難受起來就得將磚頭放在嘴裡嚼,病癒後竟上了癮。他吃磚3年後才被周圍人發現。於是,他乾脆公開將磚頭大口大口地咀嚼起來。人們問他什麼味道,他笑著說:「很好吃,就像吸煙上了癮一樣,隔一兩小時不吃,就有點難受。」
吃鐵的人
38歲的袁世榮是重慶江澤縣銅鑼鄉居民,10年前他開始吃碎鐵、玻璃,至今還沒停止。其床頭、地板上,都存放著「鐵干糧」,以便他隨時食用。
袁世榮在幼兒園時曾患中耳炎,久治不愈,成年後因聽力弱、反應不正常,外出做工被辭退回家。鄰居反映,他平時不與人交談,但常自言自語。大約10年前,家裡人發現他撿回玻璃砸成碎塊吃到肚裡,以後又發現他吞食碎鐵塊。袁世榮每天去「揀廢鐵」,拿回家就在石頭上砸成蠶豆大碎塊,或鋸成一、兩厘米長的短節,他吃鐵時不嚼,用水和稀飯助食,每次約2到3兩。塊粒較大時,有哽咽的現象。
日飲百斤水的人
據《神州述異》1985年栽,南京察誰河畔,有一位名叫胡任氏的70多歲的老太太。20多年前,她患了一次感冒,發高燒,但不久那痊癒了。不過,她從此又患上了另一種奇怪的病:飲水無度。每天喝多少水也不止渴,一般情況下,她一天喝100多斤水。現在年紀大了,每天還能喝70多斤水。有時在路上口渴,找不到凈水,就喝路邊的臟水,但也從不拉肚子,不生病。現在她已年邁古稀,但身子卻很結實,能挑百十斤擔子,一頓尚能吃20個麻餅。
農婦喝棉油成癖
據《羊城晚報》1987年7月14日報道,湖北省公安縣大學鄉鄧鋪村農婦湯必芳,50餘歲,自1971年患過一場病後,天天要喝棉油,否則便渾身無力不能起身。
一天吃一斤鹽的人
淅江省東陽縣八達村有位農民叫呂光壽,他平時用鹽解渴,吃鹽和正常人喝水一樣,一時也離不開。外出時口袋裡總要裝著鹽,他一年要吃鹽150多公斤,平均每天吃鹽接近一市斤。
呂光壽55歲,身體很好,據他說,他大量吃鹽已有42年的歷史了。13歲時,有一天他吃飯沒菜,就抓了一把鹽放到碗里,覺得味道很好。從那以後,他就常用鹽就飯,甚至不吃飯時也要吃鹽,對他來說鹽的味道已經不是鹹的了。他吃鹽,夏天吃得多,體力強的時候吃得更多,最多一次吃過半公斤以上,吃後身體感到舒服。
呂光壽吃鹽數量之大令人吃驚,也讓許多人難以相信。
只喝油的人
有一位農民家住湖北省浠水縣蘇家鄉,他每天要喝上半斤油才能下地勞動,否則就面黃肌瘦,頭昏眼花,全身無力,像患了一場大病似的。鄉親們經常把豆油、豬油、麻油等等都送給他。醫生們至今沒有找到他要喝那麼多油的原因。
專吃豆類的人
崔廣妹今年54歲,家住甘肅省天台縣祥塘鄉五加山村。她從4歲開始就不吃米飯和麵食,專以各種豆類為食,如:四季豆、綠豆、黃豆、青豆等等。每天早飯,她吃一塊豆腐,中午晚上是豆角青菜。雖說常年不吃飯和肉類,但她身體健康,像料理家務、飼養豬牛等這類活,她樣樣都能幹。
吃鈾的奇人
美國原子能工程師文爾,三年前開始每天堅持吃放射性元素——一氧化鈾,以此向全世界證明放射性元素對人體無害。現在他渾身能發出放射線。按照美國有關規定,他早就該被埋進幾千尺深的地底下了,但美國當局對文爾也沒做什麼處理。
吃車胎的人
37歲的吉萊斯皮是美國費城電氣技術員,但他在飲食方面與眾不同,以吃車胎為生。近5年來,他每天要吃掉一整隻車胎,而且吃的都是新胎。因此吉萊斯皮常常四處收購全新的車胎,否則將會被餓死。
醉不倒的人
43歲的烈酒推銷員山姆·史葛吉是澳大利亞人,他從來沒喝醉過,不管喝多少酒,都毫無醉意,而且行為、反應比喝酒前還要敏捷。科學家們在他身上進行一連串試驗,想以便找出喝不醉的原因,從而發明一種有效的「解酒葯丸」。
吃焦泥的人
《科學十四小時》總第五十期介紹了一個吃焦泥的怪事,此人叫胡萬貴,1989年五13歲,長長的個子,粗壯的身材,待人禮貌,談吐文明,是浙江省武義縣有機化工廠花田的花匠。據他自己說,從有記憶起就開始吃焦泥,近五十年來一天也沒有想過。他說焦泥中有股誘人的香味,吃起來特別有味道。尤其是秋天農民煉法泥時,每當他聞到焦泥的煙昧,想吃的念頭就難以自控,這時如果不吃兩塊焦泥下去,肚子就不舒服,渾身都沒力氣,好比是吃鴉片上癮,難受極了。他一般每天吃二三次,年紀輕時,每天吃半公斤,年紀大了就吃得少一些,他吃起瓦片來如同吃炒豆一般。
吃鈔票的人
在美國有一位21歲的女子叫莎麗·蘇華達,她專門以5元面額的美鈔充飢,當他肚子餓時,就把5元面額的美鈔撕碎放在嘴裡,津津有味地大吃大嚼起來。更令人奇怪的是,莎麗不吃面額1元、10元、20元的美鈔,而只吃面額為5元的美鈔。據莎麗的母親估計,莎麗到現在至少已吃掉了4000美元的鈔票。目前,莎麗正在美國一家醫院住院治療。醫生們對他吃鈔票這一現象無法解釋。
吃粉筆的人
博拉是美國一家餐廳女招待,她有個壞毛病——就是很愛吃粉筆。她的這一愛好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偶然的一天,她在餐廳黑板上寫菜單時,無意中用舌頭舔了一下粉筆。這一舔不要緊,她發現粉筆味道好極了。於是她乾脆把粉筆放在嘴裡津津有味地咀嚼起來,從那天起,她身上總是備有粉筆,以備隨時享用。
只吃薄荷糖的女孩
有個英國女孩名叫珍瑪,從小就患上一種怪病,對任何食物都不能接受,吃什麼吐什麼,不然就胃疼難忍。她每天只能靠輸營養液生活,惟一能吃的只有薄荷糖。醫學專家斷定,珍瑪患的是嚴重偏食症,有關專家正在研究醫治這種病症的方法,爭取讓珍瑪盡快康復。
吃土石的人
古代人把黃土和鍾乳石列為可食之物。我國山西省聞喜縣有些婦女愛吃黃土,一天吃一把;臨汾縣有的婦女愛吃煤塊,而且還能區分出什麼煤好吃,什麼煤不好吃;陝西省乾縣有些農村青年婦女有吃紅粘土的嗜好,一天能吃幾兩。這些人都很健康,沒有病態反應。當問她們為什麼要吃土時?她們便說:「這和男人吸煙一樣上癮。」
在日本有人往飯里摻滑石和石膏;伊朗有一種潤白如玉、酥香濃郁的食用粘土,被視為佳餚;非洲、澳大利亞及一些島嶼上的居民愛吃白、藍、綠色的粘土,他們認為吃這種粘土可以提神健腦,並且還特意用這種粘土來款待客人。
吃糞的鬼人
提到鬼,不免令人毛骨悚然,可是有一種鬼是真正的人的化身,他們時而為鬼時而為人。
在泰國,為了繼承某種傳統,女人竟成了吃糞鬼。吃糞鬼,泰國話的發音叫做「皮迦士」。這不是令人可怕的鬼,而是活生生的人,而且一定是女人。
一個女人如果成了吃糞鬼,其命運也算是不幸到極點了。然而沒有辦法,由於這是種傳統式的繼承,因此很難擺脫這種命運,特別在她臨終的時候,如果沒有找到她們的繼承人,就會痛苦呻吟。可是這位繼承人是誰呢?一句話,除了她的親生女兒外,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承繼她的衣缽,如果她無兒無女,那麼,她這一門便算斷根了。
每當夜深人靜時,吃糞鬼照例必須外出活動,找尋她自己所需要的食糧——人們的糞便和孕婦們的血水。
無所不吞的女童
英國西北部的莫日塞德郡,有位女孩子小安,今年4歲,自從去年開始,她整天索食不停,起初她的母親艾琳不以為意,小安要吃什麼就給她什麼,可是情況愈來愈嚴重了,她整天只管吃東西,而放棄了她一切喜愛的玩具。艾琳眼看小安有點不正常,便開始節制她的飲食,但小安卻自行到廚房去取食,逼得她母親將廚房的門也鎖上了。
但小安對食物的索求並沒有停止,她不單跑到鄰家去要吃的,就是艾琳煮食的時候,不小心掉一些零碎食物在地上,也給小安拾來吃下去。
艾琳眼看不是辦法,一方面通知所有鄰居不要給小安任何食物,一方面盡量將地方打掃整潔,但艾琳其後發覺小安竟然將洗衣粉、煙頭、牆紙、廁紙以及貓食也照吃不誤。最後小安有令人震驚的舉動,手持水果刀,威協艾琳給她吃的東西。
艾琳跟丈夫商量後,決定帶小安去見醫生,這時小安的體重已接近70磅。經過醫生的輾轉介紹,小安終於找到一位專科醫生,證實小安患上了「嗜食症」,到現時為止,醫學界還不明白這種病症的起因,更不知如何醫洽。
艾琳在「嗜食症」專科醫生診療所里,亦碰上了其他同樣病症的人,有些孩子體重已達到四百多磅,患上這種病症的人,他們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意志力,總是一天吃個不停。吃遍天下物的怪人
在法國有一個名叫洛蒂圖的人,無論什麼東西,他都能吃下,包括飛機、電視機都能吃,醫學界公認他具有奇異功能,天生就有吃盡萬物(毒葯除外)的本領。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伴以一杯清水,洛蒂圖曾當眾吃下一份「食物」——一份有刀片、硬殼果、螺栓和鐵釘的三明治,使在場記者、電視台編導瞠目結舌,膽顫心驚。事實上,這對洛蒂圖來說是一件小事。從1966年至今,他已吃下10輛自行車、1輛超級市場手推車、7台電視機和1架小型飛機。
招待會後,記者們立刻要求洛蒂圖到就近醫院照X光,X光師指著洛蒂圖的X光片表示,他的胃裡有一大堆金屬。
現居住在法國格勒諾布爾市的洛蒂圖一面經營飲食業,一面經常到世界各地做雜食表演。據他自己說,金屬是他最喜愛的食物,其次是玻璃。38歲的洛蒂圖表示,從他9歲開始,就發現自己比平常人更能承受皮肉痛苦,別的小孩打他,他從不覺疼痛。16歲那年,他決定試一試自己的忍痛能力,最初是吃玻璃,直至他能順利地吃下杯、碟,他便開始嘗試吞金屬,諸如刀片、鐵釘。後來他所吃的東西(不是食物)越來越多樣化,目前,他吞吃一台電視機只需花6天時間。
洛蒂圖吞吃硬物時以水「助餐」,因為吞吃金屬比吃玻璃所需水少,所以他更偏好吞吃金屬。
醫生們經研究後說,洛蒂圖的胃、腸、喉的壁膜特別厚,並且他比常人多了一副牙齒,使他咀嚼硬物時不致損壞口腔。
Ⅵ 居民服務一卡通要怎麼推進
什麼是電子居民健康卡?
電子居民健康卡是衛生健康部門依據居民身份證及其他法定證件為城鄉居民辦理的統一標准、全國通用的就診服務卡,旨在消除"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堵點問題,便於居民獲取連續醫療服務和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動態掌握個人全生命周期電子健康檔案,方便群眾就醫與健康管理。居民可在醫院服務窗口、自助機或通過各類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應用隨時申領使用。
電子居民健康卡主要有哪些業務應用場景?
居民通過電子居民健康卡這個入口,將能順暢連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預約掛號分時就醫、電子健康檔案授權調閱、互聯網診療等各類醫療健康服務。同時,電子居民健康卡全面支持金融行業支付二維碼標准,基於"多碼聚合"創新機制實現健康二維碼、醫保結算碼、支付二維碼等多碼融合應用,方便居民享受醫院就診、醫保結算、移動支付等"一站式"便捷就醫服務。
普及應用電子居民健康卡的意義
一是有利於破解"多卡互不通用"堵點問題,推動實名制就醫。電子居民健康卡採用國密演算法和安全二維碼等國產自主可控技術,建立居民健康標識主索引及統一身份認證體系,結合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應用,可以實現跨機構跨地域健康服務"一卡通"和實名制就醫,助力解決各地醫療機構"一院一卡、重復發卡、互不通用"問題。
二是有利於推動"互聯網 + 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患者憑電子居民健康卡可在任一醫療機構掛號就診、檢查檢驗、信息查詢等,實現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一卡通"。通過電子居民健康卡可打通醫療、醫保、銀行等服務通道,實現多卡融合應用,促進實現患者自費和醫保基金報銷便捷支付,實現結算支付服務更便利。
三是有利於健康醫療大數據匯聚集成和開放共享。通過健康卡跨域主索引標識和授權安全機制,可以有效匯聚形成居民全生命周期電子健康記錄,促進跨部門、跨機構、跨區域的數據資源整合,有助於電子健康檔案向居民個人開放使用。
電子居民健康卡與醫院就診卡的關系
電子居民健康卡是以居民健康跨域主索引為核心的居民健康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標准統一、安全可靠、互認共享、全國通行"。電子居民健康卡的應用可以實現對醫院院內患者主索引在區域范圍與健康全程兩個層面的延伸擴展,在更高層次上創新實現對醫院就診卡、婦幼保健卡、計劃免疫卡以及身份證、社保卡、銀醫卡等各類居民就醫服務介質的"兼容使用"和"關聯注冊",有效解決了多卡難以集成統一的現實問題。
吉林省電子居民健康卡
可在哪些醫院使用?
全流程使用的醫院
吉大一院、吉大二院、吉大中日聯誼醫院、長春市兒童醫院、長春市婦產醫院、遼源市中心醫院。
實現預約掛號的醫院有
長春市
吉大一院二部、吉大二院、吉大中日聯誼醫院、吉大口腔醫院、長春市婦產醫院、長春市兒童醫院、省人民醫院、省婦幼保健院、長春腫瘤醫院。
吉林市
吉林市中心醫院、北華大學附屬醫院、吉林市人民醫院、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永吉縣中醫院。
延邊州
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延邊醫院)、延邊第二人民醫院、延邊婦幼保健院、延邊腦科醫院、汪清縣人民醫院、琿春市人民醫院、圖們市人民醫院、敦化市人民醫院、安圖縣人民醫院、和龍市人民醫院、龍井市人民醫院、琿春市中醫院。
四平市
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
白城市
白城中醫院
白山市
白山市中心醫院、臨江市人民醫院
梅河口市
梅河口市中心醫院
其他醫院正在陸續改造,相關信息可以隨時在"吉林省全民健康信息服務平台"移動端查詢。
家庭醫生收到貧困人口電子居民健康卡後,應該做什麼?
一是清點核查數量,將新增、缺少或錯誤的貧困人口電子居民健康卡,按統一表格報省衛生統計信息中心(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二是在居民健康卡左下角的"家庭醫生"留白處,粘貼家庭醫生姓名、電話號碼,再進行居民健康卡統一配發;
三是為有智能手機的貧困群眾激活,沒有激活電子居民健康卡的群眾可以持實體卡就醫,激活的可以持電子卡就醫不用同時攜帶出示實體卡。
已經死亡或脫貧人口的電子居民健康卡,怎麼發?
死亡人口不再下發電子居民健康卡。按照脫貧不脫策原則,脫貧人口正常發放電子居民健康卡,用卡功能與貧困人口一致。
貧困人口電子居民健康卡功能?
通過使用電子居民健康卡,可實現患者的實名制就醫和醫院就診"一卡通";實現預約掛號功能,縮短看病流程、方便患者就醫;提供移動支付功能,豐富患者支付渠道,提升就醫體驗;提供智能導診功能,保障患者合理和安全就醫;提供醫院地理地圖功能,提供權威和准確的位置信息服務;提供商保在線理賠功能,實現患者"只跑一次"。
通過系統的不斷完善,進一步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查詢、檢查檢驗報告查詢、雙向轉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新農合結算服務查詢、家庭醫生簽約申請與服務等便民惠民應用。
如何對貧困人口的電子居民健康卡進行網上激活?
貧困人口電子居民健康卡已完成統一注冊,網上激活是對居民健康卡線上應用的延伸。鼓勵貧困人口進行居民健康卡網上激活,方便享受健康醫療便民惠民服務。
具體操作如下
2. 點"健康服務"中的"電子健康卡";
3. 待頁面跳轉過去後點擊"申領 / 綁定";
4. 輸入手機號碼,獲取驗證碼,並輸入驗證碼;
5. 上傳身份證照片,或手動輸入個人信息;
6. 點擊下一步,完成注冊;
7. 如有需要添加新卡的點擊"添加",再次上傳家中其他人信息(每個手機號碼最多可以綁定 4 張卡)。
貧困群眾持卡享受的健康扶貧政策有哪些?
(一)看病" 120 ":
" 1 "是指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自付不超 10%;
" 2 "是指定點醫療機構慢病門診費用自付不超 20%;
" 0 "是指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先診療後付費,押金 0 預付。
(二)服務" 111 ":
第一個" 1 "是指報銷實行"一站式"結算;
第二個" 1 "是指一戶一個家庭醫生團隊;
第三個" 1 "是指一人一策疾病分類救治。
Ⅶ 吉林市哪些是區級以上醫院
以下是吉林市全部區級以上醫院
-------------------------
經開區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 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院
高新區 吉林高新區社會事業局文教衛生部
豐滿區 豐滿區醫院(位於船營區青島街) 豐滿區中醫院 豐滿區疾控中心 豐滿區婦幼保健院
船營區 船營二醫院 船營區醫院 船營區中醫院 船營區婦幼保健院 船營區青島婦幼保健院 船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船營區結核病防治所
昌邑區 昌邑區醫院 吉林市骨傷醫院 吉林市第二口腔醫院 昌邑區結核所 昌邑區防疫站 昌邑婦幼保健院
龍潭區 龍潭人民醫院(龍潭中醫院合並) 龍潭區鐵東醫院 龍潭區口腔醫院 龍潭區婦幼保健院 龍潭區江北醫院 吉林省電力建設總公司職工醫院 熱電廠職工醫院 龍潭區結核病防治所 龍潭區疾病控制中心
市直屬醫療衛生機構:
吉林市中心醫院 吉林市人民醫院(鐵路醫院) 吉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吉林市第二人民醫院 吉林市傳染病醫院 吉林市神經精神病總醫院 吉林市兒童醫院 吉林市中醫院 吉林市婦產醫院 吉林市中西醫結合肛腸醫院 吉林市新站結核病院 吉林衛生學校(吉林市口腔醫院 吉林衛校附屬醫院) 吉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吉林市紅十字中心血站 吉林市結核病防治所 吉林市職業病防治院 吉林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
民政局直屬
吉林市精神病醫院
省屬單位: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 吉林醫葯學院附屬醫院 吉化醫院(吉化一院(江北) 吉化二院(鐵東)) 解放軍第二二二醫院
廠礦單位:
雙吉醫院 吉林市新世紀醫院(江機職工醫院)
永吉縣中醫院(隸屬永吉縣 位於船營區)
Ⅷ 永吉縣艾滋病防控中心還有沒有
僅源供參考
艾滋病是通過性傳播、母嬰傳播、輸血傳播方式進行傳播。
教學視頻指出,艾滋病可以嘗試在委中穴點刺放血:
患者,雙手扶牆,腳尖著地;醫生做好消毒,戴上手套,利用放血針(可以利用測血糖的放血針),在委中穴點刺放血,利用拔罐器把瘀血抽出來,直到見到新鮮血液為止。委中穴是解毒大穴。
中醫強調治症不治病,雖然身體還有病毒,但是,只要症狀能夠解除,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就可以了。
需要強調:醫生,一定要做好消毒、保護,防止病毒感染。
另外,可以把艾滋病作為一種疫病,嘗試五苓散;五苓散是用來治療疫病的。
Ⅸ 跪求一份 吉林省醫院大全 要詳細的
三甲醫院
吉林市中心醫院
吉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吉林市人民醫院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
吉林醫葯學院附屬醫院
解放軍二二二醫院
吉化一院
吉化二院
吉林市區全部醫院
經開區 吉林經濟技術開發區醫院 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院
高新區 吉林高新區社會事業局文教衛生部
豐滿區 豐滿區醫院(位於船營區青島街) 豐滿區中醫院 豐滿區疾控中心 豐滿區婦幼保健院
船營區 船營二醫院 船營區醫院 船營區中醫院 船營區婦幼保健院 船營區青島婦幼保健院 船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船營區結核病防治所
昌邑區 昌邑區醫院 吉林市骨傷醫院 吉林市第二口腔醫院 昌邑區結核所 昌邑區防疫站 昌邑婦幼保健院
龍潭區 龍潭人民醫院(龍潭中醫院合並) 龍潭區鐵東醫院 龍潭區口腔醫院 龍潭區婦幼保健院 龍潭區江北醫院 吉林省電力建設總公司職工醫院 熱電廠職工醫院 龍潭區結核病防治所 龍潭區疾病控制中心
市直屬醫療衛生機構:
吉林市中心醫院 吉林市第二中心醫院(鐵路醫院 吉林市人民醫院) 吉林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吉林市第二人民醫院 吉林市傳染病醫院 吉林市神經精神病總醫院 吉林市兒童醫院 吉林市中醫院 吉林市婦產醫院 吉林市中西醫結合肛腸醫院 吉林市新站結核病院 吉林衛生學校(吉林市口腔醫院 吉林衛校附屬醫院) 吉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吉林市紅十字中心血站 吉林市結核病防治所 吉林市職業病防治院
民政局直屬
吉林市精神病醫院
省屬單位:
北華大學附屬醫院 吉林醫葯學院附屬醫院 吉化醫院(吉化一院(江北) 吉化二院(鐵東)) 解放軍第二二二醫院
廠礦單位:
雙吉醫院 吉林市新世紀醫院(原江機職工醫院)
永吉縣中醫院(隸屬永吉縣 位於船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