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樓觀光,字亦賓,浙江諸暨人,曾任國民黨中央特別軍事法庭庭長首席大檢查官,還有誰知道近代的樓姓名人
樓適夷(1905.1.3~)原名錫春,曾用筆名樓建南,浙江餘姚人。中國近代著名作家,翻譯家
樓南內泉,浙江容省杭州市人,1922年12月生,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攀登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樓 雲 杭州人 中國第一個蟬聯奧運金牌的運動員在長達16年的體操生涯中,樓雲奪得過40多個跳馬冠軍,其中包括3次世界冠軍,不愧「跳馬王」的美譽。
樓大鵬(1936——)男,浙江寧波人。從小旅居英國,1953年回到祖國,1959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機械繫。曾獲國際田聯元老獎章和國家體委頒發的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中國奧林匹克工作小組集體獎成員之一)。
樓繼偉 現任中國財政部副部長。
樓忠福 中國廣廈集團董事長。
樓志豪 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⑵ 義烏中醫院周末營業嗎
周末正常營業,但專家不多,要看你看什麼病,急診還是有的
專家門診列表
中醫內科
周六: 上午: 錢國蓉 施涵飛 下午:施涵飛
周日: 上午: 錢國蓉 下午:
中風專科
周六: 上午: 丁弘 下午:丁弘
周日: 上午: 下午:
中醫婦科
周六: 上午: 下午:駱關興
周日: 上午: 下午:駱關興
肛腸科
周六: 上午: 錢弘泉 下午:錢弘泉
周日: 上午: 下午:
西醫婦科
周六: 上午: 下午:
周日: 上午: 趙劍英 下午:趙劍英
中醫兒科
周六: 上午: 王英 下午:
周日: 上午: 下午:
中西結合
周六: 上午: 王宏獻 下午:
周日: 上午: 陳榮 下午:
眼科
周六: 上午: 金忠平 下午:
周日: 上午: 金忠平 下午:
⑶ 三槐堂王氏族譜字輩.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劉集鎮田園村三槐堂王氏字派。立、正、大、光回、明、玉、兆、寶、城、茂、慶答、繼、瑞、家、祥。
三槐王氏,是當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聞名天下,枝繁葉茂,是王姓太子晉系一分支,屬太原王氏的分支,也有學者認為當屬琅琊王的分支。
三槐王氏是王氏子孫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的王氏家譜目錄中,冠以「三槐堂」堂號的家譜目錄,佔有堂號的王氏家譜總數的40%左右。
本支王氏,是太子晉後裔太原王氏的分支,系由爵位而來,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後」。追本溯源,都是黃帝後裔。黃帝,是少典次子,姓公孫,名軒轅,生於壽丘,長於姬水,故又改姬姓。
⑷ 義烏的名人有那些
1. 吳晗
(1909-1969),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我國傑出的歷史學家、明史專家、愛國民主鬥士。
2. 馮雪峰
(1903~1976),浙江義烏人。我國左翼文化運動領導人之一,優秀共產黨員,著名的無產階級文藝理論家、魯迅研究專家、詩人、作家。
3. 馮澤芳
(1899~1959),字馥堂,浙江義烏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現改稱院土)。畢生致力於棉花科研、技術推廣、農業教育,是我國著名的棉花科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現代棉作科學的主要奠基人。
4. 陳望道
(1891~1977),原名參一,單名融,字任重,筆名有佛突、雪帆、曉風、張華等,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和語言文學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積極推動者。
5. 朱之錫
(1623~1666),字孟九,號梅麓,浙江義烏人,為清初治河名臣。
6. 吳百朋
(1519~1578),字惟錫,號堯山,浙江義烏人。明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與戚繼光生活於同一時代,為抗倭寇、平內亂、固邊防立下了不朽功勛,系一代名聞遐邇的儒將。
7. 王褘
(1322~1374),字子充,號華川,元至治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生於江浙行省婺州路義烏縣(今浙江義烏)縣城西北隅。明洪武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為國家一統大業而捐軀雲南。
8. 朱丹溪
(1281~1358),名震亨,字彥修,元婺州路義烏(今浙江義烏)人。朱丹溪倡導滋陰學說,創立丹溪學派,對祖國醫學貢獻卓著,後人將他和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一起,譽為「金無四大醫家」。
9. 黃溍
(1277~1357),字晉卿,一字文潛,婺州路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10. 徐僑
(1160~1237),字崇甫。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南宋政治家、理學家。
11. 宗澤
(1060~1128),字汝霖,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生活於民族矛盾極其尖銳復雜的北宋、南宋之交,是在抗金斗爭中涌現出來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12. 駱賓王
(619一約687),字觀光,唐朝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幼年即資質穎悟,聰慧過人。
13. 傅大士
傅大士(497~569),姓傅名翕,字立風,號善慧。南朝梁代禪宗著名尊宿,義烏雙林寺始祖,中國維摩禪祖師,與達摩、志公共稱梁代三大士。
14. 駱統
(193~228),宇公緒。三國時烏傷(今浙江義烏)人。駱統曾任烏程相、郡功曹、行騎都尉、中郎將,升偏將軍、濡須督,封新陽亭侯。為孫吳著名將領之一。
15. 顏烏
顏烏,烏傷人。親亡,負土為大冢,群鴉數千,銜土相助焉。烏既死,群鴉又銜土葬之。
瞿秋白
陳望道
顏烏 駱統 傅大士 朱丹溪 虞復 虞摶 虞守愚
虞守隨 虞文詡 虞德燁 虞國鎮 吳百朋 倪仁吉
朱之錫 陳偉績 余遜齋 吳璋 吳琅壽 陳無咎
陳望道 虞紹唐 周拾祿 馮澤芳 朱章賡 劉朝陽
吳山民 何琦 馮雪峰 吳晗 王西彥
就這些
⑸ 義烏市宏太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復義烏市宏太市政工製程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5月,注冊資金為2068萬元,企業資質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貳級。主要承建城市道路、橋梁、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轉運等工程公司本著以「質量求生存,以安全求發展」的宗旨,弘揚公司職工「團結拼搏,開拓創新」的創業精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下,讓我們用友愛和誠意凝聚成無窮的合力,用才智與辛勞不息地創造,為我們的市政建設做更大的貢獻!
法定代表人:胡園翠
成立時間:2002-05-30
注冊資本:406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782000113901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浙江省義烏市北苑街道春華路
⑹ 義烏名人
才華橫溢--駱賓王
駱賓王(619--687),字觀光,唐初詩人。資質聰穎,七歲時,便以一《詠鵝》詩而聞名於世,被人稱之為「神童」。 駱賓王一生生性直,講求氣節、不曲意奉承。駱賓王詩才橫溢,一生創作的詩文,數量浩瀚,留傳有130餘首詩,他的詩作與同時代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被稱為「初唐四傑」。駱賓王的詩,無論是思想性、藝術性還是人品與詩品、文品都是一流的,值得後人敬仰和欽佩。他的衣冠冢在市廿三里丁店村口,規模頗宏,「文革」時遭毀後重修,近來在駱家塘當年詠鵝所在地,建起了一個佔地六十畝,以駱賓王的一生為素材的仿唐園林,以表後人對這位傑出詩人的懷念。
抗金名將----宗澤
宗澤(1059-1128),字汝霖。宋代抗金名將。嘉祐四年十二月生於今聯合鄉新廳附近的板塘村,後遷移福田鄉宗宅。 元符元年(1098),任浙江省龍游縣令,並創辦學校,聘請教師。崇寧二年(1103),出任山東膠水縣令。政和三年(1113),調知山東掖縣。宣和元年(1119),因反對朝廷連結女真攻打契丹,被貶提到南京鴻慶宮。公元前1126年9月,68歲的宗澤率領隨從十多人一到磁州,就抓緊布置防守,整頓防務,訓練士兵。不久,金兵進攻了磁州,他利用自製的神臂弓打退了敵人,還派兵襲擊敵人糧道,連破河西敵軍三十餘村寨,從而振奮了軍心民心。1127年,康王趙枸即位稱帝。由於李綱推薦,宗澤留守開封。7月薪8日,宗澤連呼「渡河!渡河!渡河!」就永遠閉上了眼睛,終年70歲。宗澤的兒子宗穎與岳飛護送靈柩到鎮江,與夫人陳氏合葬於京峴山麓。前來瞻仰掃墓的遊人絡繹不絕。1937年重修,在墓前石碑坊橫匾鐫刻「民族之光」,柱上刻有「大宋瀕危撐一柱,英雄垂死黨三呼。」1984年再次整修,墓前石柱的背面刻有一聯:「頒表八百年前勛績承昭明於日月,錫垂萬千載後璞璣長炳耀乎乾坤」。
明白剛直士----徐僑
徐僑(1160--1237),南宋著名的政治家。今佛堂鎮王宅徐塘下村人,南宋著名哲學家呂祖謙的門人。淳熙十四年(1187)中進士,在江西上饒主簿時,拜理學大師朱熹為師,秒熹稱他為「明白剛直士兵」,給予他的書房命名為「毅齋」。後來,任紹興、南康司法,因家中喪事離職。寧宗開禧二年(1206),喪期滿後回臨安等候選用。南宋丞相史彌遠為首的主和派主張與金人議和,徐僑上書力陳議和之患,提出退敵之策,不怕觸怒權貴,為人稱頌。朝廷授予他嚴州推官,1214年,又改任刑工部架閣文字等職。1217年他擔任安慶知府,撫恤金、百姓,訓練士兵,作好抗金准備。紹定六年(1233),南宋小朝廷 重用忠臣,封徐僑為寶漠閣江東提刑,又升秘書少監改太常少卿,徐僑均以年事已高而推辭,不肯上任,後宋理宗請他兼任侍講,即常向皇上講些道理的官,又兼國子監祭酒、國史院編修、實錄院檢討官。因與新宰相意見不一致,徐僑再三要求辭官回義烏,宋理宗考慮他身體欠佳,才准許他退休。他回鄉不久便死了,享年78歲。宋理宗賜謚他「文清」二字,葬於五雲山的南麓。徐僑學識豐富,朱元龍、康植、王世傑、朱中、龔慶元、葉田庚這幾位進士、學者都是他的學生。他的著作有《讀易紀》3卷,《續史紀詠》1卷、《雜說》1卷、《文集》10卷。
出污泥而不染----黃溍
黃溍(1277-1357),字晉卿,稠城人,元代史官。著作有《日損齋稿》33卷,《義烏縣志》7卷,《日損齋筆記》1卷,《黃文獻集》10卷。黃溍從小就很聰明,教他讀詩書,能很快背誦,,一下筆,幾百字就頃刻而成,曾寫的《吊諸葛武侯辭》,杭州學者劉應龜留他當學生。20歲時游學杭州,與隱居浦江仙華山的詩人方鳳交遊,學問日進,以「文名於四方」。但黃溍淡泊名利,後因友人力薦,於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舉為教官,兩年後為憲吏。延祐二年中進士,公元1331年薦為應奉翰林文字,同知製造國史院編修官,教國子博士。1346年任翰林百學士,知制誥兼修國史。接著以升侍講學士,中奉大夫, 同知經筵事,一身數任多職。元朝中後期政治腐敗,但黃晉能出污泥而不染,在京城20年,「足不登巨公勢家之門「,不攀附,不阿諛,人們稱贊他」清風高節如冰壺尺玉,纖塵不污「。黃晉在義烏時,教了不少學生,如宋濂、王褘、傅爍、金涓、朱廉、傅藻都是他的高徒。他在書法方面造諧頗深。現存他的書法有:《與德懋書貼》、《免穎貼》、《跋蘭亭圖》百書法上均有其閃光的一頁。公元1350年夏4月,黃溍年逾古稀,告老還鄉,1157年閏9月5日逝世於綉湖邊的家中,終年81歲。朝延追封為「江夏郡公」,謚「文獻」。葬於縣東北三華里崇德鄉東野之原,義烏市書法藝術院所在地,稱黃大宗祠,用來紀念黃晉這一位出污泥而不染的史官。
一代名醫----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原名朱震亨,字彥修,赤岸人。朱丹溪從小就十分聰明,酷愛讀書,一心想在仕途上發展,謀求一官半職,但由於當時社會的黑暗,屢考不中。後來他的母親生病,請了不少醫生也無用。由於他家原繫世代書香,藏有醫書,再加上他天資聰明,漸漸地入了門,並拜名醫羅知悌為師。朱丹溪治病堅持臨症視情,辯證施治,修定了《大觀方》,因地、因時、因人制宜,制定了「相火論」,被譽為「滋陰大師」,還根據臨床經驗,寫下了大量治療雜病的理、法、方、葯,僅《丹溪心法》就記載1337方,被稱為治療雜病的「錦囊妙法」。他的《格致余論》、《丹溪心法》、《局方發揮》、《傷寒論辯》、《外科精要發揮》、《本草衍義補遺》等十幾部著作,成為祖國醫學寶庫中的燦爛明珠,並廣泛流傳至日本。現日本還有「丹溪學社」。後人把他與劉完素、張子和、李東垣四個醫師合稱為金元四大醫家。 朱丹溪的墓坐落於仿赤岸鎮東朱村北墩頭庵旁。1992年,又集資修建了朱丹溪陵園,塑有丹溪銅像,常有遊人前來瞻仰。
河神----朱之錫
朱之錫(1623-1666),在魯西南和蘇北地區,被當地人民頌稱為「河神」,義烏隴頭朱山頭下人,字孟九,號梅麓。 清順治二年(1645),赴北京趕考,以首科薦舉,第二年中了進士。順治十四年,又升他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河道治理,兼管軍內事務。朱之錫住在濟寧,統一治理黃河、淮河、定河。他重視治標又治本,調查研究,精心籌劃,使淤塞幾十年的決口,都有一一得到解決,使船泊得以暢航。 同時,朱之錫對民工十分體貼,曾向朝延奏請革除陋規,立碑於道,嚴禁官吏虐待民工,使用權民工的苦難有所緩解。康熙元年(1662),魯、皖、蘇一帶鬧飢荒,朱之錫首創了賑濟活動,救活了許多災民。乾隆四十五年,追封他為永寧候,並加封「佑安」。立了祠廟。他為清王朝的「乾嘉六治」立下了汗馬功勞。遺著有《河防疏略》20卷,至今仍對治理黃河有著極大的價值。
語言學家----陳望道
陳望道(1891-1977),原名明融,號參一,以字行,夏演鄉分水塘人,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1915年,陳望道赴日本留學,先後東亞預備學校、早稻田大學、東洋大學、中央大學攻讀四年,結識了日本著名進步學者河上肇、山川均等。1919年「五四」運動回國後,任教於浙江第一師范學校,他與夏丏尊、劉大白、李次九被頑固勢力稱為「四大金剛」。1919年冬,在夏演鄉分水塘村翻譯了《共產黨宣言》。毛澤東同志就是讀了這本《共產黨宣言》之後才開始研究馬克思主義的。1922年同師生參加了「五卅「運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等斗爭。1932年,陳望道完成中國第一部系統的修辭學巨著《修辭學發凡》,這時國民黨在白區加緊文化「圍剿」,提出「尊孔讀經」,「文言復興」。解放後,陳望道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任兼文化部長,華東高教局局第,復旦大學校長,中國拉學哲學家社會科學學部委員,全國人大第四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三、四屆常務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他的著作有《修辭學發凡》、《美學概論》、《作文法講義》、《文法簡論》等。
湖畔詩人----馮雪峰
馮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赤岸鄉神壇村人。1919年,考入金華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學師范科。同年秋,考入浙江省師范學校,開始寫作新詩,與柔石等參加朱自清、葉聖陶指導的青年文學團體「晨光社」,後來又與潘漠華、應修人、汪靜之結成「湖畔詩社」,出版了《湖畔》《春的歌集》成了全國聞名的「湖畔詩人」。1930年1月創辦了《萌芽月刊》,7月、8月在「左聯」辦了「暑期補習班」,主辦現代文學藝術講習所。1932年2月,馮雪峰調任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1933年初,調任上海中央局宣傳部幹事,不久調任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1934年1月中旬參加了黨的三屆五中全會。1936年10月10日,魯迅因病重而逝世,請示中央同意,決定由馮雪峰負責主持魯迅葬儀,發動群眾參加浩大的悼念活動。1941年2月6日不幸被捕,在獄中創作了《真實之歌》和《靈山歌》兩年後,由黨的多方營救下出獄。解放之後,馮雪峰同志長期從事文藝理論研究和魯迅研究。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開除黨籍,撤銷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和作協副主席等職。1976年1月30日因患肺癌去世,1979年4月正式批准《關於馮雪峰右派問題的改正決定》,恢復黨籍,同年11月17日為他補開了正式追悼會。在赤岸鎮神壇村設立了馮雪峰居紀念館,並在義烏和北京兩次召開了馮雪峰研究會。
歷史學家----吳晗
吳晗(1909-1969),原名春晗,字伯辰。吳店苦竹塘村人。著名歷史學家。7歲始在鄉村學堂讀書,11歲時讀<<御批通鑒》。1927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學預科。1928年入國立清華大學史學系,1931年被清華大學史學系破格錄取。1934年他在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37年,年僅28歲的吳晗被聘為雲南大學文史教授,1940年又到西南聯大執教。1945年吳晗幫助民主青年同盟建立秘密印刷廠,翻印中國共產黨的文件和毛澤東著作。1949年北平解放,吳晗參加接管北大、清華的工作,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文學院長、歷史系主任等職,並參加了開國大典,後歷任一、二、三屆全國人代表,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二、三屆政協委員,常務委員、副主席以及全國青聯副主席、秘書長、民盟北京市主任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職。從1949年11月起,他還擔任了北京市副市長。1957年,吳晗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積極響應毛澤東同志發出的要學習海瑞剛直不阿精神的號召,寫了《海瑞罵皇帝》《論海瑞》和歷史劇《海瑞罷官》,受到「四人幫」的批判。
駐台大將軍----蔣仲苓
蔣仲苓,1922年9月出生於義烏蘇溪蔣宅村。曾就讀於蔣宅小學、義烏中學。後由其父蔣維倉帶往震旦大學附屬中學就讀,1938年畢業。同年進入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六期通訊科學習,1940年畢業。畢業後曾就讀於國民黨陸軍大學西南參謀班特二期、陸軍步校高級班六期、陸軍參謀大學正規班六期,在三軍戰爭學院將官班結業。1941年任國民黨部隊湖北二六集團司令部參謀處中尉參謀。1944年任第六師上尉連長,1945年調任通訊兵七團上尉連長,1946年調任通訊兵署署長室上尉參謀,1947年任七十五軍軍部少校參謀、中校科長等職。 後隨蔣介石退守台灣。1981年11月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任陸軍總司令。1988年5月調任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兼任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1989年11月任「總統府」參軍長,1992年10月屆令除役,改任「國策顧問」。1994年11月至1999年9月調任「國防部」部長。1999年卸任,被聘為「總統府資政」。獲美國佛蒙特州諾威契大學政治學榮譽博士學位。 蔣仲苓於1981年被選為國民黨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1988年7月被選為第十三屆中央委員,1993年8月被選為第十四屆中央委員,1997年被選為國民黨中常委,2000年被選為國民黨中常委、副主席。 2000年3月28日至4月1日,蔣仲苓攜家眷首次從台灣回義烏探親,了卻了52年的夙願。
生物理學家----何琦
何琦(1902-1970),原名存章,字希韓,東河人。1927年燕京大學畢業,執教於山東齊魯大學生物系,繼在北京靜生生物調查所從事中國雙翅目昆蟲(蚊、蠅類)的研究。1936年受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的資助,到英國利物浦墊帶病醫學院昆蟲系留學。何琦一生致力於醫學昆蟲研究,足跡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區,對消滅微小按蚊及防治瘧疾的研究作出貢獻,於是964年被國家科委列為重大科研成果項目,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獲獎。何琦曾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昆蟲學會理事、中國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瘧疾研究室主任等職務,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在「文化大革命」中,橫遭打擊迫害,於是1970年含冤去世。1978年平反昭雪,1月15日在上海舉行追悼會,將骨灰安放在龍華烈士陵園內。
公共衛生學家----朱章賡
朱章賡(1900-1978),又名季青,隴頭朱里人。著名公共衛生學家。1932年9月到美國耶魯大學進修,次年8月得公共衛生博士學位,獲國際獎學金。1934年5月回國, 擔任南京中央衛生設施實驗外衛生教育系主任,兼中央大學衛生教育科主任,抗戰期間,先後擔任貴陽衛生人員訓練所所長、衛生署中央衛生室驗院院長。1947年4月到美國紐約,任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過渡委員會衛生組副主任。1949年2月任國民政府衛生部次長。解放後,從1950年5月起,應聘到瑞士擔任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衛生行政組主任。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北京醫學院副院長。1974年在衛生部外事局工作,1975年擔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1978年5月台票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早在1947年5月,朱章賡曾當選為中華醫學會第十五屆理事第。1963年回國後,任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著述有《孕婦之友》《蘇聯衛生設施》等。
棉作學家----馮澤芳
馮澤芳(1899-1959),字馥堂,赤岸人。1913年進金華省立七中就讀。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師范農科,1921年畢業後在東南大學任教。1930年到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院深造,專攻棉花遺傳育種,獲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他是我國最早從事中國棉區劃分和棉工業布局研究的專家之一。學術界上認為棉區的劃分是其最大的貢獻。
水稻專家----周拾祿
周拾祿(1897-1979),字再中。田心鄉舟墟村人。15歲時考入杭州初級師范,18歲到東陽縣某山區任教。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師范農科,1921年畢業後在東南大學試驗場作水稻試驗工作。
音樂家----王力宏(英文名:Leehom Wang)
王力宏(1976年5月17日-),祖籍義烏佛堂鎮,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的羅徹斯特,為知名國語流行歌曲男歌手及唱片製作人。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伯克利音樂學院,雙學位碩士。他通曉英語、國語、法語,略知少許粵語和日語。其中英語為母語。
⑺ 王氏尋根
我所能查到資料中,似乎沒有像你說的這樣排輩的。所以沒法給你很准確的答案。下面是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王姓起源
王(Wáng)姓源出有六:
1、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力的後代,以王族稱謂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相傳為古帝虞舜之後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後,其後人以王族身份改「媯」姓為「王」姓,稱為王氏。
2、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以爵號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商紂時王子比干之後,比干被殺後,其子孫為了紀念他,以王子爵號改「子」姓為「王」姓,形成了別一支王氏。
3、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以王族爵號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又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民,遷居於琅琊(今山東省),世人稱其為「王」家,其後亦以「王」為姓,稱為王氏。
4、秦滅六國後,各國王族避難散居,至漢朝初年紛紛易姓為「王」氏。
5、出自賜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戰國燕王丹的玄孫嘉被王莽賜姓王,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
6、出自北方少數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據《通志·氏族略》和《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
① 南北朝時,西魏鮮卑族復姓可頻氏,亦改為王氏。
② 古高麗國君有王氏。
③ 西鉗耳族有王氏。
王姓有諸多家族,據《廣韻》記載,王氏家族較為著名的有二十一處,其中尤以太原(今山西)和琅琊(今山東省)兩地最為顯著。
得姓始祖:太子晉。其名晉,字子喬,系周靈王太子,約出生於公元前五六五年,卒於公元前五四九年,壽不過十六歲,但聰明早慧,幼有成德。周靈王二十二年,洛陽附近水害成災,威逼王宮,靈王擬擁土圍宮,排水至村落、田園,太子晉提出應疏通河道,既解救王宮,又能保護村民和莊稼,未被採納,由於其一再據理力爭,被周靈王一怒之下貶為庶民,但太子晉之德舉卻名聲遠揚。其子宗敬後擔任司徒,時人因他是太子晉之後,便稱他為「王家」,之後歷代相傳,「王」也就演變成為他及其子孫後代的姓氏。在山西太原晉祠修建的「子喬祠」就是對王姓始祖子喬的紀念。
■王姓遷徙史和遷徙分布
王姓最早的發祥地應在今河南北部的衛輝一帶,並以山西、山東、河南省境為其繁衍地區。
漢至晉時,王姓得到了迅速發展,出現了太原、琅邪兩大郡望,但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西晉時講究土族門第,王氏被列為北方四大士族崔、盧、王、謝之一。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隋唐。
自西晉耒年,王姓開始自中原大舉南遷,相繼在今長江中下游的湖北、江蘇、浙江等地定居下來。
隋唐五代時期,王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並且向東南沿海或西南地區遷徙。如唐末王潮、王審知兩兄弟率兵入閩,被稱為開閩王氏,其後多分布於福建、廣東、浙江等地。
宋代,王姓的繁衍遷徙又有了新的發展,三槐王氏迅速崛起,世代顯貴,最終發展成為北宋除皇室以外最為顯赫的家族之一。宋代以後,王姓遍及全國各地。
王姓在秦漢時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縣、蒲縣、平陸、河南開封、虞城、淮縣,陝西咸陽,山東淄博等地,而子姓為王的後裔則由河南衛輝遷至今甘肅天水、山東東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兩漢時期,開始出現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漢諫議大夫王吉為開基祖;太原王姓,以東漢徵士王霸為開基祖,分為晉陽支(以三國魏司空王昶開基),祁縣支(以三國王允為開基)。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少數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而琅琊王姓的後裔王導和王敦兄弟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時稱「王與(司)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縣支在司馬懿專權時遭受滅頂之災。隋滅陳時,原仕於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別遷於關中、河北、河東等地。唐末時,琅邪王姓的後裔王潮和王審知兄弟南遷福建,建立閩國,由此,王審知被譽為「開閩第一人」。北宋滅後,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陽〈今河南省浚縣〉令王言為開基祖)的不少人遷居江浙一帶,尤以江蘇崑山一支賢才輩出,成為望族。元末戰亂和明末張獻忠屠川造成人口銳減,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運動,同時明太祖朱元璋強令山西人外遷,在洪洞大槐樹集結的山西人被分別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甘肅等地。於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區有了更為廣泛的分布。另外,開閩王姓漂洋過海,揚帆南洋。著名湘潭王姓源於太原王姓,長沙王源於江南上亢王姓。海寧王氏即清末學者王國維所在的家族。王姓南北分布不平衡,長江以北地區,約佔北方漢族人口的百分之八點八,為第一大姓,而南方地區,僅佔百分之四點五,為第四大姓,在全國漢族中,以內蒙古王姓的比例最高,廣東最低。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位的大姓,擁有人口近一億,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四。
■王姓家譜介紹
修譜
南北朝時就興起了譜牒之學,但大量的古代姓氏族譜已經亡佚。今天藏於全國各地圖書館以及個人手中的王姓家譜族譜,絕大部分為近代以後重修和續修的,因此,這些家譜族譜應歸於近現代文獻中。
家譜的內容
現存的王姓家譜、族譜中,基本上都是一宗一族、一房一支所修的,屬於私修譜牒。私修譜牒盛行於宋代。至清代以後的家譜族譜中,基本都是私家修撰的天下。
王姓家譜文獻目錄
《東沙王氏支譜·家規》
《三槐堂王氏族譜》
《綺山東沙王氏支譜》
《義烏南陵王氏宗譜》
《潤州王氏族譜》
《鳳林王氏宗譜》
《贛榆王氏家譜》 江蘇贛榆縣金山鄉保存
《王氏族譜》 四川珙縣下羅鄉五星村保存 清王廷麟等主修 光緒四年刊印
《王氏家譜》 河北青縣陳嘴鄉吳辛庄保存 寫本。
《王謝世家》 明天啟二年刊刻的30卷現 美國
《王氏通譜》 清光緒二十年槐政堂 活字本 日本
■王姓字輩
《義烏南陵王氏宗譜》規定的字輩:
十六世到三十五世:宣振常充,仁義禮讓,文行忠信,善積慶遠,學勤業隆。
三十六世到七十六世:晉萃理貫通,乾坤道圓凈。愛竹風節高,植槐枝秀挺。芝蘭生庭階,裘圖爭輝映。地久並天長,似續斯與並。
《潤州王氏族譜》中議定的族人必須遵守的排行字為:
洪勛振立,世德克昌,紹承先志,永錫嘉祥。
《鳳林王氏宗譜》咸豐年間定的排行字是:
創業鳳林,勛績立敬,存誠著賢聲。
同治年間修的宗譜排行字為:
文章華國妥先靈,忠孝世家啟後人。
光緒年間修的宗譜排行為:
烏邑發祥綿世澤,鳳林創業振家聲。
■歷史名人
王 詡:戰國蘇秦、張儀的老師,人稱「鬼谷先生」。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曾隱居雲蒙山水簾洞箸《鬼穀子》書三卷, 流傳於世。
王 翦:秦代名將,佐秦始皇掃平六國。頻陽(今陝西省富平)人,為秦始皇平定趙、燕、蘇、荊諸地,立下赫赫戰功。
王 充:會稽上虞(今浙江省)人。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是一位無神論者。著有《論衡》。
王 勃: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著名文學家,為「初唐四傑」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騰王閣序》露絕世才華,惜英年早逝。
王 維:太原祁(山西省祁縣)人,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美譽,有《輞川集》問世。
王 冕:字元章(1310-1359),諸暨(今浙江省紹興)人,元代詩人、畫家。元末文壇有影響的詩人,又是畫壇上以畫墨梅開創寫意新風的花鳥畫家。他的詩常流露出對元朝統治的憤懣情緒,而他的墨梅也借物抒懷,自認喜寫「野梅」,不作「官梅」,以蔑視當時那些「峨冠腐儒」。晚年他避居會稽九里山,自築「梅花屋」,種粟養魚,以清貧生活了其餘生。
王 暈:字石谷,號耕煙山人、烏目山人、清暉主人,江蘇省常熟人,著名畫家,王鑒弟子。與工時敏、王鑒、王原祁合稱 「四王」,加吳歷、惲壽平,亦稱「清初六家」。在清初畫壇上居主流地 位。所作以仿古為多,功力深厚, 熔鑄南北畫派於一爐。弟子很多, 稱「虞山派」,以楊晉較著名,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現代的山水畫。 傳世作品有《仿曹雲西山水圖》、 《平林散牧、桃花源圖》、《重江疊 嶂圖》、《元人高韻圖》和《康熙南 巡圖》等。
王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為人正直賢貞,因不願賄賂畫工毛延壽,入宮數年不見帝,竟寧元年請嫁出塞,與匈奴和親。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山東省琅琊臨沂人,獨創圓轉流利的書法風格,人稱其書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在中國書法史被後人奉為「書聖」,與王獻之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字子敬,小字官奴,東晉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人。他是王羲之第七子,做過州主簿、秘書郎、長史,累遷建武將軍、吳興太守,征拜中書令,故人稱「大令」。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人。他主張「變風俗,立法度」實行變法。其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稱。現存《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周官新義》殘卷等。
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劇作家,作有雜劇十四種,除《西廂記》外,現存《麗春堂》、《破窯記》二種,另有《販茶船》、《芙蓉亭》各一折曲文。其最傑出的作品《西廂記》,在中國戲曲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王世貞: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江蘇太倉人,明中葉後七子之一,著述頗豐,其中作品有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著有詩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續稿》、《讀書後》等。
王夫之:字而農(1619-1692),號姜齋,世稱船山先生,湖南省衡陽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明崇禎十五年中鄉舉。清軍下湖南,與管嗣裘等於衡山起兵抗擊,事敗逃亡肇慶,任南明桂王政權行人司行人。因反對王化澄,幾陷大獄。又赴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落,式耜死,乃隱遁山林。從此,勤奮著述凡四十年。對天文、歷法、數學、輿地諸學均有研究,尤精經史、文學。其主要貢獻是在哲學上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主要著作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張子正蒙注》、《黃書》、《讀通鑒論》等。鄧顯鶴等集刊為《船山遺書》。
王國維: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省海寧人,近代國學大師,為近代博學通儒,功力之深,治學范圍之廣,對學術界影響之大,為近代以來所僅見,其《人間詞話》等作品影響深遠。
王若飛:貴州省安順人,他是革命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1946年因飛機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失事而逝世。
■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郡:戰國秦庄王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西南)。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司徒王允。
琅琊郡:秦始皇置。治所在琅琊,郡治相當於今山東省膠南諳城、臨沂、膠南一帶。
北海郡:漢景帝置。治所營陵,郡治相當於今山東省東部濰坊地區。
東海郡:秦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治所以郯(今山東省郯城北),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所。
高平郡,西晉泰始元年將原山陽郡改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東省巨野縣南)。
京兆郡:三國魏時置郡,治所在首都長安(今陝西省長安縣)。此支王氏,出自姬姓畢公高之後。
天水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後。
東平郡:漢代置東平國,南朝宋改為郡。治所在無鹽,郡治相當於今山東省東平東、泰安一帶。
新蔡郡:晉惠帝置,從汝陰郡分出置郡。治所在河南省新蔡,郡治新蔡縣一帶。
新野郡:古置新野縣即今縣,西晉末置新野郡,治新野(治所在河南省新野縣)。北周時廢。
山陽郡:漢代山陽郡在今天山東省獨山湖周圍。東晉山陽郡在今天江蘇省清江、浦安一帶。
中山郡:漢置郡,治所在盧奴(今河北省定州)。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北魏中山王王睿。
陳留郡:西漢置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省開封東南)。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媯姓齊王建之孫安。
章武郡:西漢置縣,西晉至隋初置郡。治所在東平舒(今河北省大城縣一帶)。
東萊郡:漢代為東萊郡。晉為東萊國。南北朝為東萊、長廣郡。隋為萊州。治所在今山東省掖縣。
河東郡:秦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靈王太子晉 及周平王太孫赤之後。
金城郡:西漢始置。治所在允吾(今甘肅省永靖西北)。郡治相當於今天甘肅省永靖縣及蘭州市一帶
海漢郡:居延海漢稱居延澤,魏晉又稱西海,唐以後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
長沙郡:秦置郡,漢置長沙國,並在此築城,隋唐置潭。治所在臨湘(今湖南省長沙)。明清為長沙府治,直到民國,長沙歷經國、郡、州、府、廳治。
堂邑郡:春秋時為堂邑,晉代置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蘇省六合縣北)。
河南郡:漢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洛陽市東北)。此支王氏,出自鮮卑族可頻氏王氏之後。
2、堂號
三槐堂:三槐堂的名稱則源於北宋初期魏國公王徹。王徹文才武略,風流倜儻,天下望以為相。然因其剛正不阿,難容於時,終不能遂志。他於是在家庭院中植下3棵槐樹,並立下誓言:日後吾子孫必有3公者。後來王徹的兒子王懿敏,孫子王鞏果然以賢能而身居高位。王徹植槐樹立志,以才德教育後代的家風為當時與王鞏相好的大文學家蘇軾推崇。蘇軾為王家作《三槐堂銘》。一時才以物顯,人以文傳,三槐堂之名聲傳遍華夏。
王姓的主要堂號有:「三槐堂」、「槐陰堂」等,其中「三槐堂」比較有名。
■宗族特徵
文人墨客,浩如煙海。王姓在歷史上,文人輩出,著述甚豐,信手拈來,俯拾皆是。各支王姓論字排輩次序分明。如安徽績溪王姓字行為:「玉大元祥兆,安邦維義誠,宏開能紹業,積德慶長春,俊傑輝光顯,家聲永茂庭,驊騮駒驥馬驌,龍鳳鹿孝麒麟,卜吉謙恆益,希賢智勇仁,儉勤忠信讓,均正適時平。」
■近現代王姓家族地域分布
北京市:宛平王氏、通縣宋家莊王氏。
天津市:天津王氏。
河北省:保定清苑王氏、灤縣王氏、新城王氏、撫寧王氏、滄縣王氏、臨漳王氏、寧晉王氏、陽原王氏、文安王氏、棗強王氏、滄州王氏。
山西省:靈石王氏、臨晉王氏、洪洞王氏。
遼寧省:本溪王氏。
上海市:上海王氏、嘉定王氏、南匯王氏、松江王氏。
江蘇省:三沙王氏、南京王氏、江寧上元蘇庄王氏、江寧閘頭王氏、溧水江左王氏、睢寧王氏、豐縣王氏、東海王氏、贛榆王氏、淮陰王氏、阜寧王氏、泰州王氏、江都王氏、泰興王氏、如皋王氏、海安王氏、鎮江潤東王氏、鎮江潤州開沙王氏、鎮江京江開沙王氏、鎮江沙州王氏、鎮江順江州王氏、鎮江京口順江王氏、鎮江金沙王氏、鎮江苦竹王氏、鎮江三槐王氏、丹陽雲陽包港王氏、句容王氏、常州王氏、句容曲句白陽王氏、常州毗陵王氏、常州瓦屑域霸王氏、常州延政鄭墅王氏、常州尹沙王氏、常州晉陵王氏、常州毗陵魏墅金台王氏、常州晉陵夾城王氏、武進王氏、金壇王氏、無錫王氏、無錫錫山王氏、江陰暨陽古竹王氏、江陰暨陽紫岩新湖王氏、江陰暨陽紫岩潭頭王氏、江陰暨陽襆峰王氏、江陰暨陽梓里王氏、江陰東沙古塘王氏、江陰東沙築塘王氏、江陰綺山東沙王氏、江陰暨陽鎖金王氏、宜興王氏、蘇州羌區王氏、常熟太原王氏、吳縣太原王氏、吳縣夏侯橋王氏、吳縣莫厘王氏、崑山王氏、吳江舜湖王氏、太倉王氏。
浙江省:浙東王氏、三橋王氏、浙江王氏、杭州王氏、杭州王氏、臨安漳溪王氏、蕭山王氏、蕭山芋王氏、蕭山新發王氏、蕭山縣車里庄王氏、蕭山西河王氏、蕭山廟後王氏、桐廬桐江王氏、淳安馬山王氏、鎮海東館王氏、鎮海蛟川王氏、鎮海五里牌王氏、鎮海新添廟橋王氏、餘姚姚江開元王氏、餘姚雙雁鄉王氏、餘姚官人宅王氏、餘姚蘭風王氏、餘姚上塘王氏、餘姚臧墅王氏、鄞縣王氏、鄞縣鄞江王氏、鄞縣唐堰王氏、鄞縣鄞東五都王氏、鄞縣四明梅江王氏、鄞縣橫溪王氏、鄞縣四明清源王氏、鄞縣王港王氏、鄞縣松下王氏、鄞縣鄞東下水王氏、鄞縣馬湖王氏、鄞縣桃源王氏、鄞縣蘭江王氏、鄞縣甲材王氏、慈溪王氏、慈溪花園王氏、奉化王氏、奉化箭嶺王氏、奉化桐坑王氏、奉化西錦王氏、奉化浦口王氏、奉化葛竹塘里田屋王氏、奉化連山桐溪王氏、奉化浦口王氏、奉化小萬竹王氏、奉化雙桂狀元坊王氏、象山舫前王氏、象山象西舫前王氏、象山沙岡王氏、象山丹城王氏、溫州東嘉英橋王氏、嘉興支橋王氏、嘉興新篁王氏、嘉善太原王氏、嘉善秀溪王氏、平湖當湖王氏、湖州吳興北濠王氏、湖州太原王氏、紹興石池王氏、紹興山陰釀川王氏、紹興山陰前梅王氏、紹興山陰天樂王氏、紹興山陰梅溪王氏、紹興山陰璜潭王氏、紹興新河王氏、紹興中南王氏、諸暨牛皋嶺下王氏、新昌琅邪王氏、新昌南屏王氏、新昌天姥王氏、新昌梅山王氏、上虞槎浦王氏、上虞達溪王氏、嵊縣金庭王氏、嵊縣琅邪王氏、嵊縣天姥官塘王氏、嵊縣剡邑王氏、嵊縣剡北靈芝鄉王氏、嵊縣剡南王氏、嵊縣剡溪王氏、嵊縣剡北棗樹灣王氏、嵊縣剡東王氏、嵊縣剡西石璜王氏、嵊縣東林王氏、金華王氏、金華赤松王氏、蘭溪江東王氏、蘭溪雙牌王氏、蘭溪平川王氏、蘭溪太原王氏、蘭溪荷龍里王氏、蘭溪慕源王氏、永康王氏、武義東湄王氏、東陽太原厚里王氏、東陽太原龍降王氏、義烏南陵王氏、義烏鳳林王氏、義烏鳳林蒲潭王氏、常山傅岩王氏、常山水南山兜王氏、常山龍峰王氏、常山虹橋王氏、常山芙蓉王氏、常山定陽王氏、常山湖峰王氏、常山金谷王氏、常山富足山王氏、常山毛良王氏、常山彭川王氏、常山橫山王氏、常山長川王氏、臨海蟾溪王氏、臨海北澗王氏、臨海嶺跟王氏、臨海西溪王氏、仙居岐山王氏、仙居樂安王氏、天台太原王氏、黃岩西橋王氏、黃岩南隅花廳王氏、黃岩柔橋王氏、遂昌王氏、縉雲五雲王氏、松陽花田畈王氏、松陽太原王氏、禮江王氏、箬溪中街王氏、寧溪中宅王氏。
安徽省:合肥王氏、蕪湖王氏、懷遠王氏、宿縣王氏、無為濡須王氏、涇縣東陽王氏、涇縣安吳王氏、涇縣金鼎王氏、涇縣柳溪王氏、徽州新安王氏、徽州厚川王氏、黃山王氏、休寧宣仁王氏、溪盤川王氏、溪廟子山王氏、歙縣澤富王氏、歙縣新安王氏、歙縣歙邑虹源王氏、祁門高塘鴻溪王氏、祁門祁邑苦竹王氏、祁門上箬琅邪王氏、桐城王氏、桐城東樓王氏、桐城桐川王氏、桐城皖桐王氏、懷寧王氏、懷寧柘澗山王氏、潛山潛陽琅邪王氏。
福建省:福建開閩忠懿王氏、閩侯西清王氏、同安珩厝王氏、同安灌口王氏、安溪柑園田尾王氏、安溪樹林鎮山子腳溪埔王氏、安溪岩嶺山王氏、浦城深溪義門王氏。
江西省:萍鄉萍派王氏、萍鄉小庫村王氏、萍鄉昭萍王氏、婺源武口王氏、婺源新安武口王氏、婺南中雲王氏、婺南雲川王氏、婺源金源山頭王氏、婺源雙山王氏、萬載王氏、萬載南田王氏、奉新新吳王氏、臨川三公王氏。
山東省:淄博淄川縣豐泉鄉王氏、淄博淄川王氏、淄博顏山王氏、桓台王氏、桓台大槐王氏、桓台新城王氏、昌邑王氏、高密王氏、諸城王氏、煙台王氏、文登王氏、萊陽王氏、棲霞王氏、黃縣芝陽王氏、黃縣太原王氏、黃縣城內王氏、金鄉王氏、濱縣王氏、無棣王氏、冠縣館陶王氏、臨沭王氏。
河南省:開封大梁王氏、修武後馬作王氏、湯陰王氏、柘城王氏、西華王氏、太康王氏、郟縣王氏、禹縣角山王氏、西平王氏、光山王氏、南陽王氏、嵩縣王氏。
湖北省:新洲王氏、孝感王氏、漢川王氏、黃岡王氏、紅安王氏、崇陽王氏、石首王氏、枝江縣安福寺王氏。
湖南省:湖南王氏、寧鄉湘鄉安化王氏、長沙奎山王氏、長沙澗湖塘王氏、寧鄉寧邑王氏、寧鄉楚南溈寧東湖王氏、寧鄉大沖王氏、湘潭王氏、湘潭衡湘王氏、湘潭中湘山塘王氏、湘潭中湘留田王氏、湘潭石浦王氏、湘潭中湘三界王氏、湘潭泉沖王氏、湘鄉同德王氏、湘鄉上湘品泉王管王氏、湘鄉安樂王氏、湘鄉上湘城南王氏、湘鄉山濤王氏、湘鄉荊藪王氏、衡陽王氏、衡陽漁溪王氏、岳陽王氏、湘陰王氏、永興高倉王氏、桂陽王氏、桂陽燕溪王氏、東安王氏、武岡王氏、灃縣王氏、沅江王氏、安化永樂王氏、永順龍塔王氏、沅江復興垸王氏。
廣東省:廣東王氏、新豐王氏、饒平王氏、東莞圓沙王氏、東莞鰲台王氏、東莞王氏。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王氏、博白王氏。
四川省:成都王氏、蒲江王氏、蜀西崇陽王氏、長壽王氏、瀘州王氏、瀘縣王氏、合江王氏、綿陽王氏、內江王氏、內江龍橋王氏、簡陽王氏、仁壽王氏、洪雅王氏、高縣王氏、儀隴王氏、宣漢王氏。
雲南省:鎮彝威王氏、晉寧王氏、鎮雄王氏、大理洱源王氏。
陝西省:鄂縣王氏、橫山中灣王氏。
台灣省:龍塘王氏。
王氏不僅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還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從東南亞至歐美,都可有王氏人物的活動足跡,其中不乏業績卓著的知名人物。
⑻ 姓樓的名人
樓護、樓光、樓屯、樓大鵬、樓寶棠等。
1、樓護
樓護,字君卿,西漢山東人,父乃世醫。他本人少年時就讀過數十萬字的本草、醫經、方術書籍。醫術高明,又善辭令,「樓君卿唇舌」為時人稱道,甚得名譽。
2、樓光
樓光,北宋政治人物。樓郁次子,樓常之弟,樓肖之兄,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才氣俊偉不群」,神宗元豐年間,任婺州浦江尉,歷任無為軍判官、知畿縣。官至承議郎。後為權貴所迫,遂罷歸。子嗣不詳。
3、樓寶棠
樓寶棠, 1935年4月出生,字越人,號玉巍山人,齋名五家書幄,出生於浙江東陽,畢業於軍事測繪學院、中國社會學函授大學、金陵老年大學,地震社會學家。江蘇省地震社會學研究會會長、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理事、新長征民族文化藝術傳播中心高級書畫師、淮海書畫院名譽院長。
4、樓屯
原名卓力(1880-1950),字肖嵩、辛壺、新吾,好玄根居士、麻木居士。浙江縉雲人,久居上海。為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篆刻得吳昌碩指授,合秦、漢和浙派之長,自成一格,所作馭刀如筆,氣韻渾古蒼媚。
5、樓大鵬
樓大鵬(1936~)男,浙江寧波人。從小旅居英國,1953年回到祖國,1959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機械繫。大學期間是一名優秀跨欄選手,曾以25秒2的成績打破男子200米低欄全國紀錄。
⑼ 有誰知道王宏放的簡歷,請告知,謝謝
姓名 王宏放
性別 男
出生日期 1961
學歷 碩士
國籍 中國
簡歷 工程師. 曾任哈爾濱市直屬機關職工大學教務處處長、副教務長、副校長,哈爾濱大學成人教育處處長兼校長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