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放射性燒傷可以用茶油擦嗎
你好,從你提供的情況來分析,燒傷後的處理和治療是比較正確的,還應繼續堅持治療.
因燒傷的特殊性,如果治療正確,傷口一般在兩周左右才能收口癒合,癒合後燒傷深的位置會留下一些疤痕,也會有色素沉著,但隨時間會慢慢消失基本恢復正常.
❷ 放射性燒傷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放射性燒傷是皮膚受到一次或短時間內多次大劑量電離輻射而引起的急性皮膚放射性損傷,按其損傷嚴重程度可區分為4度。
第Ⅰ度——脫毛反應:主要損傷皮膚的附屬器官——毛囊及皮脂腺。受照部位最初出現斑點狀色素沉著,並有散在的粟粒狀毛囊角化性丘疹,以毛囊為中心高出皮膚表面,呈棕褐色,較堅實,有刺手感。這些丘疹之間的皮膚較乾燥,輕微瘙癢,毛發松動,極易脫落。毛發脫落一般從受照射後2周開始,至第3周末,毛發可以再生,若6個月內未長出,則為永久性毛發脫落。此度損傷臨床症狀輕微,病程分期不明顯,因此有人不將其列入放射性燒傷的范疇。
第Ⅱ度——紅斑反應:此度損傷有明顯的臨床分期。照射後幾小時,局部既有瘙癢、疼痛、燒灼感及輕微水腫,並出現界線清楚的充血性紅斑。持續1~7天後紅斑暫時消失。這時期為早期反應期,而後進入假愈期(潛伏期),臨床症狀消失,但局部皮膚有功能障礙,可持續3周左右。受照後2~3周或更久,上述症狀再現,特別是發生持續的紅斑,界線十分清楚。同時發生毛發脫落。發生這種持續的紅斑者,不論其病變輕重,一般經歷70天左右的時期才進入痊癒期,在此期間內,應切實保護皮膚,禁忌再受日光暴曬,如發生於放射治療期,則應間隔60~70天後才能進行下一療程。
第Ⅲ度——水皰反應:早期反應與第2度相似,但出現早,程度重。假愈期已不能不超過2周。此後出現持續的紅斑,局部明顯腫脹,皮膚發紅,逐漸變成紫紅色。瘙癢、劇痛,並有嚴重燒灼感,皮膚感受性降低。數日後紅斑處出現水皰,開始為小水皰,而後融合成大水皰,其周圍有色素沉著,水皰潰破後形成創面。附近淋巴結腫大,並觸痛。此度損傷時皮膚附近病變也較嚴重,照射後2周左右可發生脫發,汗腺及皮脂腺發生變性和萎縮。如傷及指(趾)甲,光澤消失,外形粗糙,並有裂紋。約經1~3個月或更長時間,進入恢復期,皮膚創面可進行痂下癒合,部分留有瘢痕。再生的皮膚菲薄、乾燥而缺乏彈性,常呈現色素沉著和毛細血管擴張。如創面繼發感染,則不易癒合。新生的皮膚也可再次破潰,更難癒合。
第Ⅳ度——潰瘍反應:照射後局部迅速出現燒灼或麻木感、疼痛、腫脹和早期紅斑等明顯加重。假愈期一般不超過2~4天,若照射劑量特別大,可無假愈期。進入症狀明顯期時,再現紅斑,常呈青紫色,很快形成水皰,組織壞死,出現創面或潰瘍。潰瘍常為圓形,周界較清楚。組織進一步壞死,特別是並發感染化膿後,潰爛擴大加深,有的可深達骨骼。潰瘍表面污穢,極少或沒有肉芽形成,局部淋巴結顯著腫大。如發生於四肢肢端,可由於血管病變而引起嚴重缺血壞死,甚至發生乾性壞疽。這種潰瘍反應的放射性燒傷很難自行癒合,常需數月至數年,或經久不愈。
第Ⅲ度、Ⅳ度局部皮膚放射性燒傷後,多伴有全身症狀,其中包括放射損傷的全身反應(特別是大面積區域以至全身照射者)和局部燒傷病變引起的全身反應。局部的病變即使癒合,經數月或數年後,還可能發生晚期反應,轉化為慢性皮膚放射性損傷。
❸ 什麼是放射性治療
狹義的放射治療一般僅指前者,即人們一般所稱的腫瘤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有兩種照射方式:一種是遠距離放療(外照射),即將放射源與病人身體保持一定距離進行照射,射線從病人體表穿透進 人體內一定深度,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這一種用途最廣也最主要;另一種是近距離放療(內照射),即將放射源密封置於腫瘤內或腫瘤表面,如放入人體的天然腔內或組織內(如舌、鼻、咽、食管、氣管和宮體等部位)進行照射,即採用腔內,組織間插植及模型敷貼等方式進行治療,它是遠距離60鈷治療機或加速器治療癌瘤的輔助手段。近年來,隨著各醫院醫療設備的不斷改進,近距離放療也逐漸普及。 體內、外放射治療有三個基本區別:①和體外照射相比,體內照射放射源強度較小,由幾個毫居里到大約100毫居里,而且治療距離較短;②體外照射,放射線的能量大部分被準直器、限束器等屏蔽,只有小部分能量達到組織;體內照射則相反,大部分能量被組織吸收;③體外照射,放射線必須經過皮膚和正常組織才能到達腫瘤,腫瘤劑量受到皮膚和正常組織耐受量的限制,為得到高的均勻的腫瘤劑量,需要選擇不同能量的射線和採用多野照射技術等;而體內照射,射線直到腫瘤組織,較深部的正常組織受照射量很小。 據統計,大約70%的癌症病人在治療癌症的過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療,約有40%的痛症可以用放療根治。放射治療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放射治療已成為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放射性治療就是利用X線、伽瑪射線等放射線對人體病變的組織進行放射治療。
❹ 誰知道放射性腦損傷如何治療
放射性腦損傷指電離輻射(臨床上主要是γ線、x線和荷電粒子束)治療頭頸部腫瘤、顱內腫瘤、腦血管畸形等疾病時,或腦部意外地受到電離輻射的照射,引起正常腦組織功能和形態學變化,甚至可誘發腫瘤。在20世紀20年代,人類開始探討放射線治療腦腫瘤的作用,同時也開展了腦組織對放射線耐受性的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起,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應用在腦部良性腫瘤和腦血管畸形治療。近年來超分割與低分割放療和適形放療技術的臨床應用,以及經綜合治療後病人平均生存期延長。上述這些因素使放射性腦損傷有增多的趨勢。另外立體定向放射外科的廣泛應用,產生了一些與常規放射治療有著不同表現的放射性腦損傷。
❺ 請問遭遇強放射性輻射後怎麼治療
無法控制病情發展,只能對症治療
❻ 放射性損傷的臨床表現
1.放射性燒傷
是皮膚受到一次或短時間內多次大劑量電離輻射照射而引起地急性皮膚放射性損傷。在臨床表現上,一般可分為4期:
(1)第一期,為早期反應期表現為受照射局部發生暫時性紅斑,嚴重者可發生急性放射病時所出現的全身性早期反應(頭疼、倦怠、惡心、嘔吐等)。
(2)第二期,為假愈期(又稱潛伏期)上述局部紅斑消退,表面上看來無其他病變,但照射部位仍有功能性障礙,出現溫度變化,汗腺分泌失調等。此時如伴有全身性早期反應。
(3)第三期,為症狀明顯期出現程度不一的特定的症狀。
(4)第四期,為恢復期此期皮膚損傷恢復痊癒,或轉為慢性病變(此時稱晚期反應期)。
2.放射性燒傷
按其損傷嚴重程度可區分為4度。4度的臨床表現如下:
(1)第1度——脫毛反應主要損傷皮膚的附屬器官——毛囊及皮脂腺。
(2)第2度——紅斑反應此度損傷有明顯的臨床分期。
(3)第3度——水皰反應早期反應與第2度相似,但出現早,程度重。
(4)第4度——潰瘍反應照射後局部迅速出現燒灼或麻木感、疼痛、腫脹和早期紅斑等明顯加重。
第3、4度局部皮膚放射性燒傷後,多伴有全身症狀,其中包括放射損傷的全身反應和局部燒傷病變引起地全身反應。局部的病變即使癒合,經數月或數年後,還可能發生晚期反應,轉化為慢性皮膚放射性損傷。
❼ 放射性燒傷的概念及臨床分期有哪些
放射性燒傷是皮膚受到一次或短時間內多次大劑量電離輻射而引起的急性皮膚放射性損傷。
在臨床表現上一般分為四期:
(1)第一期為早期反應期:表現為受照射局部發生暫時性紅斑,嚴重者可發生急性放射病時所出現的全身性早期反應(頭疼、倦怠、惡心、嘔吐等)。
(2)第二期為假愈期(又稱潛伏期):上述局部紅斑消退,表面上看來無其他病變,但照射部位仍有功能性障礙,出現溫度變化、汗腺分泌失調等。如伴有全身性早期反應,此時也已消失。局部和(或)全身損傷越重,假愈期越短。
(3)第三期為症狀明顯期:出現程度不一的特定症狀。
(4)第四期為恢復期:此期皮膚損傷恢復、痊癒,或轉為慢性病變(此時也稱晚期反應期)。
❽ 放射性皮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西醫治療
無特效療法,治療以對症處理為主。
1.局部治療
(1)一度皮損:可外用撲粉,爐甘石洗劑,鋅霜。亦可用復方維生素B12溶液(生理鹽水500ml加維生素B12500μg×50支)濕敷。
(2)二、三度皮損:可用0.1%甲紫(龍膽紫)外塗,2%~3%的甘草水或地榆煎液,醋酸鉛溶液及維生素B12溶液濕敷。
(3)有潰瘍形成者:抗生素軟膏,33%蜂蜜魚肝油軟膏、魚肝油白蠟軟膏(魚肝油88g,白蠟12g)。分泌物多者可用復方硫酸銅稀釋10倍濕敷。中葯可用蛋黃油。形成潰瘍者可先撒生皮粉後敷甘乳膏。
(4)對慢性放射性皮炎及恢復期皮損乾燥易出現皸裂者可復方維生素B12霜(維生素B121mg、特製油100g、雪花膏基質適量)每晚1次連用3~7天。
(5)對癌變前皮損可用氟尿嘧啶(5-FU)軟膏。
2.全身療法有劇痛者可內服鎮靜止痛葯。炎症劇烈者可內服皮質類固醇激素,若伴有細菌感染者可內服抗生素。如有白細胞下降明顯、出血者可予輸血、輸人血白蛋白或其他內科療法。
3.其他療法對慢性潰瘍可用氦氖激光照射,每次15~30min,15次為一療程,對於面積較大潰瘍可行手術植皮。對有癌變傾向者需作病理檢查,必要時應作手術切除。
(二)中醫治療
1.急性放射性皮炎:對第一、二度者可參照急性皮炎、濕疹的中葯治療(略)。
2.慢性放射性皮炎:中葯可用蛋黃油(蛋黃炸油,黃柏、銀花、雄黃、黃芩、地骨皮各等份),調抹患處2~3次/日,共治療30例,全部治癒,輕者1日,重者3日即可治癒。
3.外敷法:處方:黃柏60g,黃芩60g,罌粟殼30g,五味子30g,地榆30g,虎杖60g,冰片少量,植物油500g。
製法:上述諸葯人植物油中浸泡1~2大,然後文火煎熬,待葯枯黃,濾渣貯藏備用。用時外敷患處,2次/日。
❾ 放射性損傷是不可逆的嗎
是否可逆損傷,需要確認是幾類放射源和接觸時間,以下是各類放射源的損傷,請參考
Ⅰ類放射源屬極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分種到1小時就可致人死亡。
Ⅱ類放射源屬高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至幾天可以致人死亡。
Ⅲ類放射源屬中危險源。沒有防護情況下,接觸這類源幾小時就可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接觸幾天至幾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類放射源為危險放射源。
Ⅳ類放射源屬低危險源。基本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但對長時間、近距離接觸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復的臨時性損傷。
Ⅴ類放射源屬極低危險源。不會對人造成永久性損傷
❿ 放射性核素治療是怎麼治法
放射治療(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內照射治療):放射治療可分為60鈷照射、深部x線機及直線加速器等幾種方法。對於孤立性骨轉移灶,在肺部病灶經化學治療控制、穩定後,可給予大劑量、短療程的放射治療,起到緩解疼痛並殺滅癌細胞、控制病灶發展的作用。約50%的病人在放射治療後,疼痛可完全緩解,約75%的病人疼痛可顯著減輕。對於全身多發性骨轉移的病人不宜進行放射治療,這時可採取放射性核素治療。目前最多用鍶89,放射性核素能夠減少骨轉移引起的骨質破壞、溶解,並可消除或減輕由於骨轉移所致的劇烈疼痛,同時抑制骨轉移灶的發展。但因它也可造成骨髓抑制反應,原則上不和化學治療同用,並須定期觀察白細胞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