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有那位大神知道尿崩症的治療方法和最好的偏方萬分感謝!!!
尿崩症是部分喪失尿液濃縮功能,主要表現為多飲、多尿、和排出稀釋性尿。造成尿崩症的原因很多,其中較多見的是由於抗利尿激素;稱中樞性尿崩症。葯物:①噻嗪類利尿劑:一般用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噻),每日3—4mg/kg分三次服用,同時補鉀,以便預防低血鉀。②氯磺丙脲:增強腎臟髓質腺苷環化酶對AVP的反應,每日150mg/m2,一次口服,使用本葯必須注意血糖的檢測,以防發生低血糖。③氯貝丁酯(安妥明
『貳』 尿崩症如何正確治療
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腎臟對抗利尿激素反應缺陷而致的內分泌疾病。患者應該選擇和悅去氨加壓素片進行治療、對症下葯,避免因疾病帶來的諸多影響。
『叄』 尿崩症的治療方法
口服氫氯塞秦,25MG一天三次
『肆』 尿崩症應怎樣治療
對中樞性抄尿崩症襲、腎性尿崩症和妊娠性尿崩症,如果限制病人飲水,由於激素水平的不足或抵抗激素的作用,尿量仍不減少,繼續限制下去,可發展到脫水,甚至出現腦細胞脫水,會危及生命。對精神性尿崩症病人,可以採取限制病人飲水的方法,有時也需加用葯物來治療,可肌肉注射單寧酸和後葉加壓素(利尿激素)。另外,還可使用噻嗪類利尿劑和口服糖尿病葯。
『伍』 關於尿崩症的治療方法
尿崩症有兩種。一種是產生調節尿量的抗利尿激素(加壓素又名後葉加壓素)的視索上核、室旁核和產生抗利尿激素的腦下垂體後葉發生了病變,使分泌出來的抗利尿激素不夠用。這是由腦炎、慢性特發性黃瘤病、腦腫瘤、外傷等所引起的。另一種尿崩症是腎臟的腎小管有病變,對抗利尿激素不敏感。正常情況是腎小管接受抗利尿激素的支配,從腎小球濾出的尿液中重新回收水分,但尿崩症患者則不能,只能排出清稀的尿。
西醫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s)是由於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中樞性或垂體性尿崩症),或腎臟對ADH反應缺陷(又稱腎性尿崩症)而引起的癥候群,其特點是多尿、煩渴、低比重尿和低滲尿。
ADH又稱血管加壓素(VP),主要在下丘腦視上核、室旁核合成,為分子量1084的9肽。ADH分泌後沿丘腦-神經垂體束下達其末梢,儲存於垂體後葉中。在生理刺激下垂體後葉以固定比例釋放抗利尿激素及其運載蛋白神經垂體素(neurophysin II)。
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漿滲透壓的調節,此外還受到有效血容量、情緒、氣溫、葯物等因素的影響。ADH主要作用於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通過激活膜上腺苷酸環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後者激活膜上結合的蛋白磷酸激酶,使上皮細胞管腔腔面膜蛋白磷酸化,增加了膜孔的數目,使水更易透過上皮而吸收,從而減少尿量。由上可知,如果①分泌ADH的神經元遭破壞;②輸送ADH的通道垂體柄受損;③儲存ADH的垂體後葉受破壞;④腎小管對ADH的反應缺陷,都可引起尿崩症。
在此著重論述垂體性尿崩症。
下丘腦垂體性尿崩症的診斷標准:
1.定性 主要根據禁水和加壓素試驗的結果,具體操作及判斷標准見前述「五、實驗室檢查及其他特殊檢查」。
2.定位 確診本病後,須查明原因,可通過顱正側位片,查看蝶鞍及鞍上部位病變,必要時作CT或氣腦造影,部分患者需作眼底和視野測定,以明確有無佔位或浸潤性病變。
中醫
中醫將尿崩症歸於消渴症中的上消和下消范疇。《素問·陰陽別論》說:「二陽結謂之消。」《素問·氣厥論》說:「肺消者,飲一溲二」。中醫認為五志過極,肝氣不舒,郁而化火;或濕熱內侵,熱熾於內,熱傷胃陰、腎陰而致消渴。《四聖心源·消渴》說:「消渴者,足厥陰之病也。」李東垣認為:「消渴皆燥熱為病也。」在發病機理上,中醫認為本症患者素體陰虛,如再有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致使燥熱盛,陰津耗竭,易致本病發生。如熱傷胃陰,津液乾枯,則煩渴多飲;熱傷腎陰,則津液外流,致使多溲。
患了尿崩症後,小便很多。迄今夜間不小便的孩子,都要夜尿了。孩子出生後,很快就出現症狀。母親發現孩子哭鬧好象是因為肚子餓,但餵奶並不能滿足他。讓他喝熱水,才停止哭鬧。喝了大量的水,又排出很多尿。
尿崩症患兒經常發燒、嘔吐、便秘、一般長不了很大。
務必減少鹽分的攝入,每天按每公斤體重將食鹽量限制在0.5~1克。對蛋白質也要限制,每日按每公斤體重給予1~2克。
治療方法:每日經鼻吸入兩次人工合成加壓素(DDAVP)。
『陸』 得了尿崩症需要用什麼葯、都有哪些治療方法、
病情分析:你好師傅,一般尿崩症患者的用葯有激素替代治療與抗利尿葯物兩類,另外如果由於是其他疾患引起的繼發性的尿崩症、還需要盡量的治療原發病。
意見建議:該患者一般日常生活中需要有充分的飲水供應、經常性的抗利尿葯物的運用。如果由於腦受傷或者感染等原因一般慢慢可以完全恢復,特發性的尿崩症患者堅持服葯對身體的健康也影響不大。
『柒』 西葯治療尿崩症的方法有哪些
1.激素替代療法:①加壓素水劑
『捌』 尿崩症如何治療
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又稱加壓素)缺乏而致的疾病。起病往往為漸進性,在數日或數周內病情逐漸明顯,有時可突然起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尿次數增加,尿量增多,繼而煩渴多飲,有時煩渴出現在多尿之前,尿液甚清,不含糖及蛋白質,比重低,通常在1.001-1.005,逐漸消瘦。如在某種特殊情況下,得不到飲水,或是在手術、麻醉、創傷後神志不清,或是下丘腦病變同時累及口渴中樞時,多尿得不到飲水補充,病人可迅速發展到嚴重脫水,出現高滲證群,主要為腦細胞脫水所致的神經系統症狀。根據高滲程度的輕重,出現頭痛、肌痛、心率加速、性情改變、煩躁及神志模糊,可發展至譫妄、昏迷、體溫可降低或出現高熱,引起死亡。病人在用抗利尿激素治療過程中,如果用量過大,尿量減少時,仍不適當地大量飲水或是由於口渴中樞功能減退,皆可造成體內水分過多,出現低滲證群,主要表現亦為精神症狀。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病因是由於創傷,腫瘤、感染、血管病變、血液病及網狀內皮系統疾病等使下丘腦-神經束受損所致。也有與遺傳因素有關。 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特點尿量多(可達8-10升/日或更多),尿比重低;用興奮抗利尿激素釋放的刺激(如禁飲,注射高滲鹽水等)不能使尿量顯著減少、尿比重顯著提高。 現代醫學對本病主要採用激素替代療法。 1、激素替代療法 (1)加壓素水劑 作用僅能維持36h,每日須多次注射,長期應用不便。主要用於腦損傷或手術室出現的尿崩症,皮下注射,每次510U。 (2)鞣酸加壓素注射液 即長效尿崩停(5U/ml),肌肉注射,開始時每次0.20.3ml,以後根據尿調整劑量,作用一般可維持34d,具體劑量因人而異,用時應搖勻。慎防用量過大引起水中毒。 (3)去氨加壓素為人工合成的加壓素類似葯,鼻腔噴霧或滴入,每次510μg作用可維持820h,每日用葯2次。此葯抗利尿作用強,副作用少!為目前治療尿崩症比較理想的葯物,該葯也有針劑可供皮下注射,近年來還有口服制劑,使用更為方便。 2、其他抗利尿葯物 (1)氫氯噻嗪每次15mg,每日23次,可使尿量減少約一半。其作用機制可能是由於尿中排鈉增加,體內缺鈉,腎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到達遠曲小管原尿減少,因而尿量減少,長期服用氫氯噻嗪可能引起缺鉀、高尿酸血症等,應適當補充鉀鹽。 (2)卡馬西平能刺激AVP分泌,使尿量減少,但作用不及氯磺丙脲。每次0.2g,每日23次。 (3)氯磺丙脲可加強AVP作用,也可能刺激其分泌,服葯後可使尿量減少,尿滲透壓增高,每日劑量不超過0.2g,一次口服。本葯可引起嚴重低血糖,也可引起水中毒,應加註意。 3、病因治療 繼發性尿崩症應盡量治療其原發病。 預後: 輕度腦損傷或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可完全恢復,特發性尿崩症常屬永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