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鵝口瘡最佳治療方法
鵝口瘡多見於新生兒以及慢性腹瀉、營養不良的孩子,以及奶頭、食具不衛內生,使黴菌侵入口容腔黏膜。
1、局部用葯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堅持使用杏林集口腔修護凝膠。中葯治療更講究全面調理,故需耐心堅持,方能達到預期效果。
2、全身用葯 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葯物,
3、飲食衛生 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潔,奶瓶、奶頭、碗勺等專人專用,使用後用鹼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養者每次餵奶前,母親應先洗手,清潔乳頭。
4、營養供給 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並適當增加維生素B和C的供給,如動物肝臟、瘦肉、魚類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2. 治療鵝口瘡的方法有哪些
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這種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母乳喂養的孩子,媽媽的乳頭不清潔會導致鵝口瘡的產生,奶粉喂養的孩子,奶瓶和奶嘴一定要注意消毒,保持干凈。
鵝口瘡早期症狀:
1、寶寶變得莫名哭鬧,不愛喝奶進食。有時還會伴有輕度發熱等現象。
2、輕症可見口腔粘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可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強行剝離後局部粘膜潮紅、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
3、鵝口瘡看上去像是白色鮮乳酪或牛奶的凝結物。通常長在寶寶口腔內壁兩側、上齶,有時甚至會長在舌頭上。出生不到2個月的寶寶最容易長鵝口瘡,但大一點的寶寶也是可能得鵝口瘡的。
4、擦拭後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的話會不斷擴張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並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
下面我給各位媽媽們推薦三種治療鵝口瘡的方法,大家可以選擇嘗試:
1、可以使用制黴菌素塗口腔,並服用益生菌。將3-4根棉簽浸滿制黴菌素讓孩子吸吮,稍微吞下一些不用擔心,這樣也有利於殺滅咽部及消化道白色念珠菌。
2、去醫院讓醫生開氟康唑片,碾碎了滴一點水用棉簽擦患處,反復多次擦拭即可。
3、媽媽們,推薦試試朱氏青梅散凝膠,專門治療孩童鵝口瘡的,凝膠狀,無味可以食用,無需擔心吞咽。
3. 鵝口瘡怎麼治療
鵝口瘡是一種酵母狀真菌引起的真菌性口炎,各種家禽和動物都能夠感染,其特徵為上部消化道口腔、食道、嗉囊、喉頭、黏膜形成白色假膜和潰瘍,有時也可蔓延侵害胃腸黏膜。本病的病原體是酵母狀真菌,白色念珠菌,屬於酵母菌群,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菌體寬2~5微米,長50~500微米,除菌絲體外,還有酵母狀細胞呈圓形、卵圓形,直徑3~5微米,一般培養基能生長。
(1)流行病學
在自然條件下,本病主要發生在鵝、雞、火雞、珠雞和鴿等禽類,豬、牛和人也可被感染,不論何種畜禽幼齡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老齡高,飼養管理不好,飼料配合不當,維生素缺乏,導致抵抗力降低,天氣濕熱都是促使本病發生和流行的因素。
(2)臨床症狀
食慾減少,羽毛松亂,精神委頓,眼瞼、口角可見痂皮樣病變,腿有皮膚病變,舌面可見潰瘍壞死。由於上消化道受損害,嗉囊脹大,吞咽困難。
(3)剖檢
嗉囊黏膜增厚,表面見有灰白色、圓形隆起的潰瘍,黏膜表面常見有假膜性斑塊和易刮落的壞死物。口腔和食道黏膜上的病變常形成黃色、豆渣樣的「鵝口瘡」,腺胃偶然也受感染,黏膜腫脹、出血,表面附有卡他性或壞死性滲出物。
(4)診斷
必須採取病料作塗片檢查,發現有酵母狀的孢子體和菌絲體,並結合臨床症狀及病理變化而確診,必要時可進行分離培養和動物接種,實驗動物中家兔最為敏感,皮下注射白色念珠菌液,在腎臟和心臟形成局部膿腫,有時發生全身性反應,在產生病變的組織中可見有孢子和菌絲體。
(5)防治措施
應加強衛生管理,通風良好,保持乾燥的環境。避免濫用抗微生物葯物,以免影響消化道正常菌群區系。保證飼料營養全面,防止繼發感染,避免可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的不良因素刺激。種蛋入孵前,要清洗消毒。
病鵝發病後,應立即隔離病鵝,並進行治療。口腔黏膜上潰瘍灶的治療,可塗以碘甘油。食道膨大部中潰瘍的治療,可灌服數毫升2%硼酸溶液消毒。
大群鵝治療可在每千克飼料中添加制黴菌素50萬~100萬單位,連喂1~3周;也可用1∶2000~3000硫酸銅溶液飲水,連服1周,均可減少疾病的發生及發展。
4. 鵝口瘡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敷貼法
(1)米醋適量,吳茱英1.6-4.7克,昊茱英研末,取米醋(加溫)調勻,每日晚上布包患兒足底湧泉穴1次,連敷3次痊癒。適用於本病虛火上浮型。
(2)萊旅行、白芥子、地膚子各10克,食醋適量,上葯用沙鍋小火炒至微黃,共研為細末,調成膏狀,把葯膏分塗於2厘米見方的紗布或白布上,膏厚2毫米,1厘米見方,將其貼於患兒兩側湧泉穴,膠布固定,可消炎止痛,每日1次,可連用3-5次。適用於本病各型。
(3)生香附、生半夏各6克,雞蛋1枚,上葯研細末,取蛋清適量,共調勻做餅,貼患者兩足心,每日1次,3日為1療程。適用於本病各型。
(4)巴豆仁1克,西瓜子仁0.5克,共研碎出油,加少許香油調勻,揉成團狀貼於印堂穴,25秒取下,連用2次。適用於本病各型。
2.敷臍法
(1)細辛、大黃各等份,研細末,敷臍中。適用於本病各型。
(2)生半夏6克,黃連3克,梔子3克,共研細末,陳醋調成糊狀(1次量),睡前敷患兒臍部,紗布包紮,重者可連敷2-4次。適用於本病各型。
3.吹葯法
(1)牛黃、寒水石、康香、硃砂各1.5克,冰片1.8克,大珍珠0.9克,硼砂2.4克,西瓜霜6克,先研冰片、硼砂,次入西瓜霜、寒水石,最後入察香、牛黃、珍珠,研細調勻,吹患處,每日數次,葯後清涼舒適,立止疼痛。適用於本病各型。
(2)青黛6克,冰片3克,硼砂、硃砂、烏賊骨各5克,研末,吹患處。適用於本病各型。
(3)黃柏、青黛各30克,炒蒲黃20克,冰片5克,硼砂2克,研末,吹患處,每日3次。適用於本病各型。
4.搽葯法
(1)米粽薯100克,甘草10克,冰片2克,早稻稈灰適量,將米粽薯100克,用早稻稈灰湯浸煮後,燒成灰,與甘草10克,冰片2克,共研細末,用時拿棉棒蘸葯,撲於患處,每日5-6次,一般3-5日可愈。適用於本病各型。
(2)五倍子、明礬各等份,冰片少許,將五倍子、明礬分別搗碎如米粒,和勻,放於沙鍋內用小火炙炒,並以竹筷不停攪拌,融合釋放水分如枯礬狀,離火冷固取出,研極細粉末,另研冰片少許加人拌勻,貯瓶備用。消毒棉簽蘸冷開水粘葯粉少許塗搽患處,每日1-3次,3日為1療程。適用於本病各型。
(3)烏梅炭、枯礬、兒茶各9克,硼砂1.5克,先將烏梅放置鍋內,用烈火鍛,使烏梅肉變成褐色即可(不要鍛制過火)備用,再把枯礬研末,然後按劑量將烏梅炭等混合研為細末,最後加冰片1.5克即成,將口腔潰瘍面清洗後,把葯粉均勻搽瘡面上,3日為1療程。適用於本病各型。
5.擦洗法
板藍根10克,煎濃汁,用棉花團蘸葯液反復擦洗患處,1日5-6次,10日為1療程。適用於本病各型。
5. 什麼是鵝口瘡 小兒鵝口瘡症狀圖片及治療方法
出生不久的嬰兒,常常會不明原因的哭鬧、拒食。此時檢查寶寶的口腔,往往可以發現舌頭或頰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這在醫學上稱為「鵝口瘡」,又叫雪口。鵝口瘡多見於周歲內的嬰兒或新生兒。多發生在口腔內舌、頰和軟齶處,主要表現為牙齦、頰黏膜或口唇內側等處出現乳白色奶塊樣的膜樣物,呈斑點狀或斑片狀分布。初起時常在舌面上出現白色斑膜,繼而蔓延到牙齦和頰外,發病處有斑片白膜,周圍黏膜充血。病時口腔有灼熱刺疼和乾燥感,部分患兒伴有低燒的症狀。嚴重時斑膜可波及咽喉、氣管或腸道黏膜,有時可引起發熱、呼吸困難或腹瀉。患有此病的寶寶因喝奶時會有刺痛感,因此經常哭鬧不安或不願意吃奶。 鵝口瘡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這種疾病因為常常在口腔里發生白色的假膜,有時這種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樣。所以稱為雪口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它的病發對象多為身體虛弱或營養不良,特別是消化不良的新生兒。另外濫用或長期使用抗菌素也能引發這種病,並通過餐具造成感染。 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里也常可發現但並不致病。鵝口瘡症狀有哪些? 1.口腔粘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面斑膜面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齶或唇內粘膜上 2.好發於頰舌、軟齶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3.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4.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少數可並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